9《说“木叶”》ppt课件2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3510353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40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说“木叶”》ppt课件2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9《说“木叶”》ppt课件2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9《说“木叶”》ppt课件2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9《说“木叶”》ppt课件2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9《说“木叶”》ppt课件2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说“木叶”1、学会寻找关键句,梳理课文结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2、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把握“木”的艺术特征,关注引用、比较等说理方法。3、理解“木叶”的意蕴,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4、学以致用,利用阅读所得探究具体问题。林庚(1910 年 2 月 22 日-2006 年 10 月 4 日)字静希,原籍福建,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与“盛唐气象”紧相连接的,是他对盛唐诗歌的另一艺术概括“少年精神“。解题“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

2、说理。整体感知速读文本,请筛选关键信息,概括每段的内容。筛选信息的方法:提取中心句(一般出现在开头与结尾)关注高频词(常出现的词语往往是中心话题)留意关联词(如转折关系要关注后半部分,递进关系前后都注意,因果关系关注“果”的部分,往往带有总结性)第一段:“木叶”是诗人们笔下钟爱的艺术形象。第二段:“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有用“叶”就是用“树叶”的少。大量用“木叶”后发展为“落木”第三段:“木叶”“落木”“树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第四段:“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第五段:为什么会有第一个特征,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第六段:“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它可能是透着黄

3、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第七段:“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小结第一部分(1-3):论述“木叶”是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第二部分(4-6):论述为什么诗人钟爱“木叶”这一形象(主要阐述“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又这样的特征)第三部分(7):总结“木”与“树”在艺术形象上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金。总结全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 1.作者如何阐述“木叶”是诗人们笔下钟爱形象的(或者说他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为什么作者要用这种方式?第一段有第一段有4处引用:处引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屈原

4、九歌湘夫人湘夫人 洞庭波兮,木叶微脱。(南朝宋谢庄月赋)洞庭波兮,木叶微脱。(南朝宋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南朝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南朝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北朝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北朝王褒渡河北)引用历代诗人的诗词,引用历代诗人的诗词,纵向纵向指出指出“木叶木叶”是是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第二段有9处引用: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战国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战国屈原橘颂)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5、。(无名氏)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南朝萧纲折杨柳)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南朝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东晋陶渊明拟古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东晋陶渊明拟古日暮天无云)日暮天无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唐沈佺期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唐沈佺期古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南北朝庾信哀江

6、南赋)横向横向比较指出在诗歌中比较指出在诗歌中“树树”“叶叶”“”“木叶木叶”“”“落木落木”常见,常见,“树叶树叶”却少见。却少见。大量引用诗文的作用做引子,可以援引出议论话题;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析有根有据;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2、课文共七段,对“木叶”的解说主要集中在哪 几段?A、第四段“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与“秋 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第六段“袅袅兮秋风,洞 庭波兮木叶下”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 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在以上两组组句子中,高树和高木、落叶和木 叶有何区别?“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曹植的“高树多悲风”采用的 是寓

7、情于景的手法,表达曹植看到朋友们受害而 无力拯救的痛苦和愤懑,高树借叶茂风大来表达情感的饱满;吴恽的“寒风扫高木”则是借 景抒情,借秋月下凄清幽冷的景色来表达送别友 人的不舍与担忧,用落木空山来表达离别的感伤高树高木饱满空 阔繁茂的枝叶 落叶的景况、疏朗的形象落叶和木叶,落叶,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 繁密的叶子,这里的落叶实际就是桑叶,这里通 过写“美女”采桑的动作的优美,来烘托人物形 象;木叶,微黄的叶子,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是木 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妖,美;“闲”通“娴”,娴静;冉,动 貌,柔嫩的纸条轻轻摇动。那个容貌美丽性格文静的姑娘,

8、正在乡间岔路口忙着采桑。桑树的枝条柔柔的垂摆,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nio):绵长不绝的样子。波:生波。下:落。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融情入景,以景染情;落叶木叶落叶,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 繁密的叶子微黄的叶子,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是木 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桑叶,这里通 过写“美女”采桑的动作的优美,来烘托人物形象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中,二者就有了很大的 差别。B 综合文章的四五六段,综合以上分析,树叶和木叶有何异同?树叶木叶繁茂的枝叶,层层浓阴,饱满,饱含水分微黄和干燥

9、的落叶,空阔,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C 在以上的分析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一种什 么样的表现手法?作者运用比较和 对比,分析了“树叶”和“木叶”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这两个艺术特 征是什么?D “木”与“树”的不同,体现了“木”的哪两个 艺术特征?“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 素;“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有落叶 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 气息E 这样的艺术特征,触及到了一种怎样的语 言现象?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 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

10、 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 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 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 尽的言说。本文的逻辑思路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6.学以致用:品读下列诗句,探究古代诗词 中的“柳”经常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具有怎 样的暗示性。(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2)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 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罗隐柳)(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 谷淮上与友人别)(4)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 清平乐)明确: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场 景中,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有挽留、留住之意,表达离愁别 绪;二是触景生情,抒发相思之苦。链接高考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 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诗,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明确:“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像“杨柳”这样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 觉的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正如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 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 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9《说“木叶”》ppt课件2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