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
2、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共二十篇。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子曰:“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4、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论语论语子路、曾皙(皙(x x)、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乘(shngshng)之国,摄(摄(shsh)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哂(shnshn)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俟(s s)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
5、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铿(kngk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莫(mm)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沂(y y),风乎舞雩(雩(y y),咏而归。”夫子喟(喟(kuku)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u本文
6、人物有哪些?本文人物有哪些?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曾晳:又称曾点,字子晳,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他是宗圣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冉有冉有:即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7、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公西华公西华:即公西赤,字子华,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人,东周时期鲁国学者、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公西赤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u 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所记之事: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坐在一起
8、聊天。u 他们在聊什么事情?他们在聊什么事情?子曰:“以以吾一日长长乎尔尔,毋毋吾以以也。居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因为因为年长年长你,你,你们你们不要不要通通“已已”,停止停止闲居闲居如果如果有人有人翻译:孔子说:翻译: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主题:谈理想u 四人分别事怎样谈自己的理想的?四人分别事怎样谈自己的理想的?子路:子路率尔而对率尔而对曰:“千
9、乘之国千乘之国,摄摄乎大国之间,加加之以师旅,因因之以饥馑饥馑;由也为之,比及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方也。”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尔:相当于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尔:相当于“然然”。而:连词,表修饰关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对:回答。系。对:回答。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 3人,步卒人,步卒7272人,称一乘。人,称一乘。摄:夹。加:施加。因:接着。饥馑:饥荒。摄:夹。加:施加。因:接着。饥馑:饥荒。比及:等到。方:礼仪,规矩。比及:等
10、到。方:礼仪,规矩。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人的道理。”u 听了子路的话,听了子路的话,“夫子哂之夫子哂之”。什么是。什么是“哂哂”?夫子?夫子为什么为什么“哂之哂之”?哂:微笑。哂:微笑。原因: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是故哂之。”谦让谦让翻译:翻译:“治国
11、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我笑他。”笑中含有批评冉有:冉有:“求!尔何如何如?”对曰:“方方六七十,如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足民。如如其礼乐,以俟以俟君子。”何如:宾语前置,怎么样。何如:宾语前置,怎么样。方:见方,纵横。如:或者。方:见方,纵横。如:或者。足:使动用法,使足:使动用法,使富足。富足。如:至于。以:来。俟:等待。如:至于。以:来。俟:等待。翻译:翻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
12、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等待贤人君子了。”u 孔子对冉有的理想作何评价?孔子对冉有的理想作何评价?“唯唯求则非邦邦也与?”“安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难道难道国 家,这 是指国家大事。怎么怎么翻译:翻译:“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肯定公西华:公西华:“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宗庙之事,
13、如会同会同,端章甫端章甫,愿为小相相焉。”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是。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是。会:诸侯之间的盟会。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会:诸侯之间的盟会。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翻译:翻译:“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我不
14、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u 对公西华的想法,孔子有何评价?对公西华的想法,孔子有何评价?“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谁,哪一个翻译:翻译:“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
15、么谁能做大相呢?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肯定曾皙:曾皙:“莫春莫春者,春服既既成,冠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乎沂,风风乎舞雩舞雩,咏而归。”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暮”。既:已经。既:已经。冠者: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冠者: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冠者冠者”即指成年人。即指成年人。乎:相当于乎:相当于“于于”,到,在。沂:水名,山东曲阜南。,到,在。沂:水名,山东曲阜南。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曲阜市东。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曲阜市东。翻译:翻译:“暮春时节,春天的
16、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着歌儿回来。”u 对曾皙的说法,孔子有何评价?对曾皙的说法,孔子有何评价?夫子喟然喟然叹曰:“吾与与点也!”喟然:叹息的样子。喟然:叹息的样子。与:赞成。与:赞成。翻译:孔子长叹一声说:翻译: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高度赞同u你从孔子对四个弟子的回答的评价中看到了一个怎你从孔子对四个弟子的回答的评价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样的孔子?追求谦和内敛的人格修养。追求谦和内敛的人格修养。对
17、曾皙理想的高度赞同,则表现出孔子对太平盛世的理对曾皙理想的高度赞同,则表现出孔子对太平盛世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想社会的向往。u面对孔子的提问,除了描述他们各自的理想,四个弟子各有面对孔子的提问,除了描述他们各自的理想,四个弟子各有不同的表现。请问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这能表现出他们不同的表现。请问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这能表现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怎样的性格特点?子路:“率尔而对”(不假思索地回答):轻率冒失冉有:“求,尔何如?”(孔子点对点提问):谦虚内向公西华:“赤,尔何如?”(孔子点对点提问):谦虚内向曾皙:曾皙:鼓鼓瑟希希,铿尔,舍舍瑟而作作,对曰:“异乎三子子者之撰撰。”子曰:“何伤何
18、伤乎?亦各言其志也。”鼓:动词,弹奏。希:鼓:动词,弹奏。希:同同“稀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近尾声。舍:放下。作:立起来,站起身。舍:放下。作:立起来,站起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撰:才能。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撰:才能。何伤:伤,妨害。何伤:伤,妨害。“何伤何伤”即什么关系。即什么关系。翻译:(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翻译:(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谦虚、优雅u 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平易近人善于启发因材施教再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