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桓晋文之事 第四课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3511065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7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 齐桓晋文之事 第四课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 齐桓晋文之事 第四课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 齐桓晋文之事 第四课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 齐桓晋文之事 第四课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 齐桓晋文之事 第四课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梁惠王课时 4学习目标学习34-35段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3.感受孟子的辩论技巧思:思:5min 5min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自主阅读、勾画重点、快速记忆自主阅读、勾画重点、快速记忆1.1.四民:指士、农、工、商。四民:指士、农、工、商。士,士,泛指读书人,知识阶层;泛指读书人,知识阶层;农,农,指农民,耕种土地的人;指农民,耕种土地的人;工,工,指从事手工技艺劳动的;指从事手工技艺劳动的;商,商,指商人,贩卖货物经商的人。指商人,贩卖货物经商的人。除四大公民外,还有大量的除四大公民外,还有大量的“贱民贱民”,称

2、为,称为“贱籍贱籍”阶层。阶层。展评:展评:5min5min2.2.庠序:庠:庠序: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序: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古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代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代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3.3.国学和乡学:国学和乡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国学: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太学和小学两种。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3、乡学:乡学:与国学相对,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与国学相对,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展评:展评:5min5min4.4.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魏晋至明清时期,清时期,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学生皆称就学的学生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太学生、国子生。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

4、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也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也曾任过国子监祭酒。曾任过国子监祭酒。https:/ 3min 1.1.讨论翻译讨论翻译1-41-4句句2.2.梳理梳理1-41-4句中孟子的辩论逻辑句中孟子的辩论逻辑1.1.王曰: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虽不敏,请尝试之。”惛:不明事理,糊涂;惛:不明事理,糊涂;进于是:达到这一步,意思是懂得这个道理;进于是:达到这一步,意思是懂得这个道理;愿:希望;愿:希望;辅:帮助;辅:帮助;志:志愿志

5、:志愿明:明确,指把王道讲清楚;明:明确,指把王道讲清楚;以: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以: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敏:聪慧;敏:聪慧;不敏:愚钝。谦辞。不敏:愚钝。谦辞。请:请:“请请”字后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是敬辞,字后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是敬辞,请你做某事;第二种是谦辞,请允许我做某事。此处是第二种。请你做某事;第二种是谦辞,请允许我做某事。此处是第二种。尝:也是尝:也是“试试”的意思。的意思。译文:译文:齐宣王说: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达到这一步。希望先生我糊涂,不能达到这一步。希望先生您帮助(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指教我。我虽然愚钝,您帮助(实现)

6、我的志愿,明白地指教我。我虽然愚钝,请让我试一试。请让我试一试。”2.2.曰: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恒产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恒:长,长久恒:长,长久恒心:长久不变的善心;恒心:长久不变的善心;惟:只有惟:只有士: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士: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为能:能为,能够做到为能:能为,能够做到若:至于;若:至于;民:针对上文的民:针对上文的“士士”而言,指普通百姓而言,指普通百姓则:那

7、么;则:那么;因:副词,就;因:副词,就;苟:假使苟:假使放:放纵;放:放纵;辟:不正。辟:不正。“邪邪”和和“辟辟”同义;同义;侈:过度侈:过度放辟邪侈:泛指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放辟邪侈:泛指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 已:同已:同“矣矣”,表示确定语气,表示确定语气译文:译文:(孟子)说:(孟子)说:“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却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却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普通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于普通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

8、礼义法度,无所不为。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3.3.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可为也?及:到、等到;及:到、等到;从:紧接着,接着从:紧接着,接着而:连词,表顺承,译为而:连词,表顺承,译为“就就”;刑:动词,处罚刑:动词,处罚之:代词,他们,指民;之:代词,他们,指民;是:指示代词,这,指上面所说的事情。是:指示代词,这,指上面所说的事情。罔民:陷害百姓。罔民:陷害百姓。罔,同罔,同“网网”,名词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名词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译文:译文:等到犯了罪

9、,然后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等到犯了罪,然后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在位,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在位,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4.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是故:因此;是故:因此;明君:贤明的君主;明君:贤明的君主;制:规定制:规定仰:向上;仰:向上;俯:向下、对下。俯:向下、对下。妻子:妻子和儿女;妻子:妻子和儿女;畜(畜(xu)xu):养活;:养活

10、;乐岁:丰年;乐岁:丰年;凶年:荒年;凶年:荒年;驱:驱使,督促。驱:驱使,督促。之:第一个之:第一个“之之”是动词,到是动词,到去、往、走向。去、往、走向。第二个第二个“之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第二个第二个“之之”是代词,指代国君是代词,指代国君从之也轻: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从之也轻: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轻:容易轻:容易译文: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向上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向上能赡养父母,向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能够温饱,荒年能赡养父母,向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能够温饱,荒年也不至于饿死

11、。然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地也不至于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跟着国君走。【逻辑梳理逻辑梳理】阐明阐明“无恒产无恒产”会导致百姓不遵守礼义法度,做出行为不正会导致百姓不遵守礼义法度,做出行为不正地事情,使得社会混乱,政治动荡地事情,使得社会混乱,政治动荡(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性)要性)接着孟子明确了使百姓接着孟子明确了使百姓“有恒产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的标准,足以饱身养家的标准,为齐宣王施行仁政提供方法。为齐宣王施行仁政提供方法。【文言知识文言知识】议:议:3min 3min 1.1.讨论翻译讨论翻译5-75-7句句2.2.梳理梳

12、理5-75-7句中孟子的辩论逻辑句中孟子的辩论逻辑5.5.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今:如今、现在;今:如今、现在;也:用在时间状语也:用在时间状语“今今”之后,表停顿。之后,表停顿。之:结构助词,的;之:结构助词,的;此:指上述情形;此:指上述情形;惟:只是惟:只是救死:是救死:是“救己于死救己于死”的省略,使自己摆脱死亡的省略,使自己摆脱死亡赡:足;赡:足;奚:疑问代词,何奚:疑问代词,何 治:讲求治:讲求

13、译文:译文: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向上不足以赡养父母,向下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向上不足以赡养父母,向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荒年免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荒年免不了要挨饿。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不了要挨饿。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顾得上讲求礼义呢?6.6.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行之:意为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行之:

14、意为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盍:何不盍:何不五亩之宅:旧说一个有劳动力的男丁,可分得五亩供建造住宅的五亩之宅:旧说一个有劳动力的男丁,可分得五亩供建造住宅的土地。土地。“五亩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合现在一亩二分。树:动词,种植树:动词,种植 ;衣:动词,穿衣:动词,穿 帛:指丝织的衣服。古时平民一般穿麻布衣,帛衣大多是贵人穿。帛:指丝织的衣服。古时平民一般穿麻布衣,帛衣大多是贵人穿。豚:小猪;豚:小猪;彘:猪;彘:猪;时:季节,这里指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下文时:季节,这里指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下文“勿夺其时勿夺其时”中的中的“时时”指事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指事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百

15、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百亩之田:周代实行井田制,一家可以分的耕田一百亩;百亩之田:周代实行井田制,一家可以分的耕田一百亩;谨:用作动词,慎重,重视;谨:用作动词,慎重,重视;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之:代词,他们,指民之:代词,他们,指民申:审诫、告诫申:审诫、告诫以:介词,用、拿以:介词,用、拿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义:道理义:道理颁:同颁:同“斑斑”;负:背负东西;负:背

16、负东西;戴:头顶东西戴:头顶东西译文:译文: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错过生长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错过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一百亩的天地,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一百亩的天地,不耽误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不耽误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校教育,反复地

17、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7 7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老者老者:老年人;:老年人;黎民:老百姓黎民:老百姓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未有之未有之”译文:译文:老年人穿着丝帛、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老年人穿着丝帛、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没有的事情。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没有的事情。【逻辑梳理逻辑梳理】孟子归结到孟子归结到“保民而王保民而王”的主张,并举出实现这一

18、主的主张,并举出实现这一主张的根本措施张的根本措施“制民之产制民之产”和和“谨庠序之教谨庠序之教”,描绘,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总结归纳总结归纳】34-3534-35段:在了解了王道与霸道的利与弊之后,齐宣王终于表段:在了解了王道与霸道的利与弊之后,齐宣王终于表示示“请尝试之请尝试之”,愿意请教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孟子提出,愿意请教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孟子提出“无无恒产恒产”会导致百姓不遵守礼仪法度,做出行为不正的事情,使得会导致百姓不遵守礼仪法度,做出行为不正的事情,使得社会混乱,政治动荡,从而引出社会混乱,政治动荡,从而引出“制民之产制民之产”的

19、必要性。之后孟的必要性。之后孟子提出了对人民子提出了对人民施以礼仪道德教育施以礼仪道德教育,用几组排比描绘了一幅百姓,用几组排比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充分体现了孟子充分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的民本思想,顺理成章地得出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的结论。【全文总结全文总结】王有不忍之心:“以羊易牛,恩及禽兽”功不至百姓:“力举百钧,不举一羽”;“明察秋毫,不见舆薪”不能与不为:“挟太山以超北海”不能;“为长者折枝”不为缘木求鱼(方向方式不正确)邹楚之战(强弱实力不允许)1.提出论点:保民而王,莫之能御提出论点:保民而王,莫之能御2.正反论证:正反论证:(1)正面(王道仁政)正面(王道仁政)(2)反面(武力称霸必败)反面(武力称霸必败)3.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制民之产制民之产”、“欲行之,反其本欲行之,反其本”【随堂练习随堂练习】3min3min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 齐桓晋文之事 第四课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