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俯仰自得的中国山水画教学详案课题俯仰自得的中国山水画课业类型鉴赏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核心素养指向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学情分析本课程教学对象为高中学段一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思维逐渐独立,已经有了较强的探究能力,可以较为深入的思考与分析问题,同时他们已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语言组织能力增强,逐渐具备了运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创作形式,知道一到两幅著名山水画作品,掌握其基本信息。2.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初步感受水墨乐趣。3.体会中国山水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思维导图:教学重点理解中
2、国山水画独特的透视法“三远法”,初步感受中国山水画皴法。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山水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方法谈话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课堂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韩熙载夜宴图,题材是?中国画题材还有?本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山水画的魅力。绘画对于古人来说,就像是我们今天发朋友圈、微博、抖音一样,是展现自我的方式。而他们发的最多的“朋友圈”就是山水画。你今天为什么发朋友圈?其实未必是给别人看的,可能是表达自己的心情,也可能记录见闻又或者在求关注。那古人为什么写诗作画? 为什么画山水?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
3、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期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是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活动一:ppt展示对月图局部,他们在哪?在干什么?1.展示对月图你看到了什么?描述画面内容。(1)画面可以分为几部分?上端是?下部为?2.介绍画作基本信息(1) 名称:对月图结合画作名字再来分析,你觉得画中人物在做什么?作者想通过人物的描绘表达什么?你能想到一首诗吗?这也是很多山水画家所追求的,画中的诗意之美,无数文人骚客在传统山水画创作中都会努力追求着诗意般的美妙境界。展示独钓寒江雪,画家想传达什么?中国山水画有一个特点就是寄情山水。通过山水画来传达
4、不同的心境。(2) 画幅形式:立轴 (上节课我们将韩熙载夜宴图绢本且晕染了墨色称其为绢本设色,上节课提到与设色相反的是?)材质:绢本水墨在中国山水画中,运用墨色作画,也称为“水墨山水”。还有一种“青绿山水”,是运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一幅我们非常熟悉的画作是?为什么用立轴?显示山的高大,人在深山中,表达了人物的孤傲。千里江山图卷轴,表现了广阔无垠的、连绵不绝的大江大河,北宋末年,皇室衰微,体现了画家将强兵富国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艺术创作中。怎样画的?1. 构图作者:马远(宋代),有“马一角”之称。为什么被称为“马一角”?从画面中可以找到原因吗?构图在中国画中也叫“经营位置”,
5、布局做了半边一角之景处理。右上角基本是空白,分析为什么留白?中国画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虚实相生,给你什么感觉?(虚实结合,西方用透视表现空间,中国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意境。)虚实结合使整幅画面更透气,同时也表现了远近的距离感,正所谓“留白之处皆妙境”。(寄情山水,以小见大)活动二:1.回到对月图,你觉得画家是站在哪里作画?展示林荫道对比,再看林荫道,画家是在哪作画的呢?所以西方风景画的作画方式更像是照相机,定点拍摄。而中国山水画的作画方式更像摄影机。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画中都有哪些视角。ppt展示截图对比。总结:中国山水画有种特殊的透视法即“三远法”,指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
6、。(1)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反映的是一种平视效果,相当于正在平地上往前看,山随平视而向远处延伸的感觉。(2)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是一种仰视效果。相当于站在山下往上看,反映的是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3)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则是俯视效果,相当于站在山上往下看。取势场面宏大,视野广阔。中国古代山水画所追求的就是一个“远”字,而“三远法”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个体现,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它打破了时间、时空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表现出不同地点、不同方位或不同时间的景物,充分体现了山水画的创造性。小活动:展示水村图卷赵孟頫(元)、溪山行旅图范宽、
7、青卞隐居图王蒙,分析运用了什么远。总结:“三远法”是相互依存的,高远中有深远或平远,深远中存在高远和平远,平远中也存在高远和深远,所以我们又称中国山水画为俯仰自得的山水画。2.再来看这两幅作品,我们说西方风景画作画方式像是照相机,最多是在色彩和光影上做些改变,以写实为主,就像我们拍照加个滤镜是一个道理。中国文人爱游历山水,在创作上是自由的,不受现实景物的约束,画家可以根据游历看到的景物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组织画面,达到自己想到的效果,就像拍视频,不是拍了视频就发出来,而是还要经过剪辑。这也是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意境。什么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呢?就是落实在画面上,
8、一幅好的山水画所带给人的感受:(1)“可行”:字面意思是?我们一起看看看这两幅画里有什么?展示西山晚照图沈周局部、踏歌图马远局部。对于一些人来说,在远看高低皆无所差别的山水中寻找走道,似乎不亚于走迷宫的乐趣。不仅画中有小路,还会安排几个路人去确保真实性。(2)“可望”:展示高士观瀑图马原。画作给你什么感觉?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远观山水自然要有“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趣味。(3)“可游”:画中还要有什么?展示读碑窠石图李成。画中还要有一些有趣可以玩赏的地方,就像我们今天出门旅游的小景点,文人士大夫最爱的也是古迹,和我们一样,也喜欢追古、引用典故、看前人的画、探访前人的遗迹。(4)“可
9、居”:山水画中还有什么?展示晴峦萧寺图李成局部。早春图郭熙局部。山水画中大多还会有房子,可能是古寺、亭子或者草屋,让人感觉有一个可以休息或者居住的地方,在房子里最好要能看到山水,房子周围常常要有树木环绕,这里也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观察图片,从多个维度大胆猜测。画面上部分是高大的山峰,山体上点缀密集的苔点。山腰间挂着一轮满月,月亮下面是消瘦的远山。树荫下有一个老人和小孩,岩石树枝一位高人在崇山峻岭间邀月共饮的场景。静夜思思乡、孤独左上角构图只有一半空旷、透气水墨、墨色千里江山图平视、俯视、仰视区分画作中的平远、高远和深远,体会不同的意境。可以行走有小路横看成岭侧成峰小亭子、茅草屋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调节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通过对月图展开讲解中国山水画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和寄情山水的意境。意境是表现手法表达情感方法手法最终抒发情感。活动三:尝试体验我们了解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透视法和所追求的意境之后,来看一下中国山水画是怎么画的呢。中国山水画的技巧有很多,大致分为山石、树木、云水等。我们本节课一起了解山石的绘画技法:勾、皴、擦、点、染。1. 图片解释勾、皴、擦、点、染。对应作品ppt展示常见皴法: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2.播放皴法示范视频。3.学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