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会计(第2版)第章 概论 1.1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2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 1.3管理会计的对象和方法 1.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下一页返回第章 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按性态分类.成本性态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3章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概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评价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章 本量利分析原理.本量利分析概述.单一品种的保本分析.单一品种的保利分析.本量利敏感性分析.本量利分析图.多品种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章 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概述.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筹资预测上
2、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章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概述.短期经营决策应考虑的成本概念.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常用的方法.产品生产决策分析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章长期投资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概述.长期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长期投资效益的评价方法.运用不同指标对方案的评价问题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章 标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概述.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9章 存货控制.存货控制概述.经济批量法.ABC分类控制法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10章 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概述.全面预算的编制.编制预算的其他方法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11章 责任会计.责任会计概述.责任中心.内部转移价格.责任转
3、账和责任仲裁.责任预算与责任报告.对责任中心的评价与考核上一页返回第章 概论 1.1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2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 1.3管理会计的对象和方法 1.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返回1.1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会计最初产生于世纪末世纪初,其雏形产生于世纪上半叶,正式形成和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纪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和传播。先后经历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发展阶段。1.1.1传统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50年代)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在一般企业的管理中,以经验和直觉为核心的传统管理方式仍占据着统治地位,不少工厂经营粗放,资
4、源浪费严重,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代替落后的传统管理,使企业各级管理工作得到较大的改善,下一页返回1.1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于是,集中体现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泰罗制”在世纪初应运而生。“泰罗制”的特点是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制定最精确的操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其核心是强调提高生产效率。推行“泰罗制”使企业管理得到空前加强,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在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同时,原有会计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同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紧密相连的某些技术方法,如标
5、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相继出现,不仅使成本会计增加了许多新内容,而且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1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此时的会计已经突破了单纯的事后计算而开始引入事前规划,并进而将事前规划同事后计算分析相互结合,从而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述这些新的技术方法的出现,表明原有会计体系主体内容和基本结构发生了某些变化,意味着成本会计已经向管理会计过渡。1.1.2现代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到了世纪年代,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本身和它们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1
6、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生产力发展十分迅速,经济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资本进一步集中,企业规模日趋庞大,形成多层次的企业组织机构,并且大中型企业出现了多极化、多元化、跨国化的趋势,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生产经营越来越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致使投资利润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筹资困难。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同时具有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和高度的适应能力。此时,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的重局部轻全局、重企业内部生产工作效率的提高而轻与外界的联系的局限性充分暴露出来。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1
7、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于是,以“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为指导思想的现代管理科学诞生了。现代管理科学的创立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而且以其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武装了企业会计,既扩展了传统会计的职能领域,又加速了会计的发展,促使了管理会计同传统会计的相互分离,使管理会计形成了在现代条件下致力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年“管理会计”这个专门词汇在世界会计学会年会上被通过,标志着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这个阶段的管理会计可以被看做是现代的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决策性的管理会计。上一页
8、下一页返回1.1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在不断发展和相互渗透。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中,数量经济分析、风险分析、数理统计、运筹学、管理工程学、现代决策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被广泛地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管理会计学的内容,使管理会计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专门方法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进入世纪年代后,管理会计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发展,其理论与方法,如预算控制、责任会计等应用范围日益扩大,重要性日益增强,管理会计在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此外,西方国家的各种管理会计的组织、职称和刊物,对管理会计理论和
9、方法的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1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从世纪年代末才开始逐渐引进、介绍管理会计知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经济交往不断增多,有关管理会计的知识在我国很快得到传播,其理论和方法已逐步应用于工作实践。广大会计工作者在全面学习和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加以应用,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总之,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既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对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的迫切要求,也是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和会计科学本身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科学成功地跨入新的历
10、史阶段的重要标志。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1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它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扩展了会计的职能。可以预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及现代化管理的不断更新,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将日渐成熟,管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一页返回1.2 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管理会计的定义 尽管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最先起源于西方社会,但迄今为止在西方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会计定义。有人将管理会计描述为“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信息以帮助其进行经营管理的会计分支”;也有人认为“管理会计就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融合”。美
11、国会计学会于年和年先后两次为管理会计提出了如下定义:“管理会计是指在处理企业历史和未来的经济资料时,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概念来协助经营管理人员拟订能达到合理经营目的的计划,并作出能达到上述目的的明智的决策。”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 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 显然,他们将管理会计的活动领域限定于微观,即企业环境。从世纪年代起,许多人将管理会计描述为“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区别于财务会计的另一个信息子系统”。年,美国全国会计师联合会的一个下属委员会在其颁布的公告中指出:“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当局用于企业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保证适当使用各项资源并承担经营责任,而进行确认、计量、累积、分析、解释和传递财务
12、信息等的过程。”并指出管理会计同样适用于非营利的机关团体。这一定义扩大了管理会计的活动领域,指明管理会计的活动领域不应仅限于“微观”,还应扩展到“宏观”。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 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 这种观点后来被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所继承,年月,在其发表的论管理会计概念(征求意见稿)一文中明确表示,“管理会计可定义为:在一个组织中,管理部门用于计划、评价和控制的(财务和经营)信息的确认、计量、收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合理使用并履行相应的经营责任”。年,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给管理会计下了一个范围更为广泛的定义,认为除了外部审计以外的所有会计分支(包括簿记系统、
13、资金筹措、编制财务计划与预算、实施财务控制、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世纪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学的理论被介绍到中国。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 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 我国会计学者在解释管理会计定义时,提出如下主要观点。()从“会计信息系统论”角度将管理会计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利用积累的资料、科学的控制和决策方法,对资料灵活地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正确有效地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一个会计信息系统”。()认为“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或“现代会计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将管理会计看成是“一种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工具”。以上这些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家都基本赞同管理
14、会计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 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 广义的管理会计,又称宏观管理会计,是指用于概括现代会计系统中区别于传统会计,直接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会计管理职能的那部分内容的一个范畴。这个概念既适用于揭示目前得到公认的微观管理会计(即企业管理会计)的本质,又可以反映正在形成的宏观管理会计的一般特征。狭义的管理会计,又称微观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
15、计分支。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 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 其本质是一种侧重于在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会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有人称管理会计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或“内部会计”。1.2.2管理会计的职能 职能是指事物的内在功能。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指管理会计实践本身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所决定的固有的内在功能。从管理会计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管理会计是与管理本身的发展演变紧密相连的。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 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预测经济前景 预测是指根据已有的
16、历史资料和现有的条件,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人员的经验,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预计和推测事物的未来。.参与经济决策 决策是指根据预测所获得的信息,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前提下,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通过一定程序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等作出科学判断,在若干待定方案中选择可达到目的的可行方案。决策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也是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规划经营目标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 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 计划是在对企业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所做出的策划。规划则是在预测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分析和判断,具有筹划或策划
17、的作用。.控制经济过程 控制是指通过指导、调整和干预经济活动,促使经济活动按计划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考核评价又叫业绩考核评价,就是将预算或标准与实际业绩进行比较,对企业各个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做出评价。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 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 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标准成本、责任会计等内容是管理会计考核职能的体现。.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管理会计的内容是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工作内容,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其中,前两项内容合称为预测决策会计;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合称为规划控制会计。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三者既相对独立
18、,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预测决策会计是指管理会计系统中侧重于发挥预测经济前景和实施经营决策职能的最具有能动作用的会计子系统。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 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 它处于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地位,又是现代管理会计形成的关键标志之一。规划控制会计是指在决策目标和经营方针已经明确的前提下,为执行既定的决策方案而进行有关规划和控制,以确保预期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的会计子系统。责任会计是指在组织企业经营时,按照分权管理的思想划分各个内部管理层次的相应职责、权限及所承担义务的范围和内容,通过考核评价各有关方面履行责任的情况,反映其真实业绩,从而调动企业全体职工积极性的会计
19、子系统。上一页返回1.3 管理会计的对象和方法.管理会计的对象 围绕管理会计对象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现金流量论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应把现金流量看做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这种观点认为,现金流量是现代管理会计这一特定领域有关内容的集中和概括。现金流量具有最大的综合性,通过分析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成本等几方面综合起来进行统一评价,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的信息。同时,现金流量又具有很大的敏感性,通过分析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全面、系统而及时地反映出来。下一页返回1.3 管理会计的对象和方法.价值差量论
20、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应把价值差量看做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这种观点认为,价值差量的分析贯穿于管理会计基本内容的始终,在现代管理会计中,价值差量的内容最为广泛,无所不在,因此,价值差量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资金总运动论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应把资金总运动看做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这种观点认为,就资金运动而言,从空间方面看,可分为企业一级和企业所属机构、各分支机构中的多层次运动;从时间方面看,又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运动所形成的一个不间断的资金流。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3 管理会计的对象和方法 时空交错,便构成一个网络结构的资金运动系统。因此,管理会计的对象应是涵盖了所有时空的资金总运动。.其
21、他观点 关于管理会计的对象,还有其他一些观点,如: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资金的流量。管理会计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的对象可归纳为:企业资金运动的方向、数量与时间对经济效益关系的分析研究和控制。真正能作为管理会计对象的,还是价值运动。我们认为,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也应该是一致的,即能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3 管理会计的对象和方法 但两者由于分工的不同,在时、空两方面各有所侧重。财务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侧重于过去的、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侧重于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
22、而管理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则侧重于现在的以及未来的(预期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则侧重于部分的、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的方法 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所用的基本方法属于分析性的方法。.成本性态分析法 将成本表述为产量的函数,分析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产量增加了,成本是否增加,增加到什么程度,然后按照成本对产量的依存性,最终把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3 管理会计的对象和方法 它联系成本与产量的增减动态进行差量分析,构成管理会计中一项基础性的内容。.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本量利分析方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
23、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成本、销售数量、价格和利润之间数量关系的方法。其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临界点”,并围绕它,从动态上掌握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消长的规律性的联系,这对帮助企业在经营决策中根据主、客观条件有预见地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扭亏增盈有重要意义。.边际分析法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3 管理会计的对象和方法 它是增量分析的一种形式。它涉及的增量有两类,一类是自变量的增量,另一类是函数的增量。由自变量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函数的精确变化率,就是边际,在数学上是用导数来表示的。边际分析的最大特点,是可用来作为确定生产经营最优化目标的重要工具。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优化目标,如成本最低、利润最多等,都可
24、以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其最优的边际点,使企业生产部门具体掌握生产经营中有关变量联系和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有预见地采取有效措施,最经济有效地运用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各有关因素的最优组合,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边际分析的这些特点和优点使它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3 管理会计的对象和方法 在经营决策中,适应不同的情况形成若干独特的“成本”概念(如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和相应的计量方法,以此为基础,对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净效益”(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各有关方案的经济性。这是企业用来进行
25、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将长期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出(投资额)及其建成投产后各年能实现的现金流入,按复利法统一换算为同一时点的数值来表示,然后进行分析对比,以判断有关方案的经济性,使各方案投资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建立在客观可比的基础上。这是企业用来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上一页返回1.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1.4.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原始资料基本是同源的 管理会计搜集的历史和现实的各种经济信息,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记录或报表资料,经过整理和加工延伸,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服务范围相同 管理会
26、计提供的信息是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依据,它们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因而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增加或减少投资的重要依据;财务会计为投资者、债权人或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成本、利润、资金等财务指标,同时也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下一页返回1.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 管理会计中确定的预算、标准等数据是财务会计日常核算的基本前提。因此,它们的主要指标体系和内容应该一致,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指标体系更应同步,才能达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财务会计提供的历史性的资金、成本和利润等指标,既是管理会计进行长、短期决策分析的重
27、要依据,又是分析、评价和业绩考核的主要资料。.两者所处环境相同,工作客体有相似之处,最终奋斗目标一致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处于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环境中,它们的工作对象从总的方面看基本相同,都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价值运动,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两者统一服从于现代企业会计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目标和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要求服务,因此,它们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即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两者都面临着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而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问题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无论是管理会计系统还是财务会计系统,都必然面临着完善与发展的问题,需要解决
28、好怎样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搜集、处理、储存、传递和报告会计信息的问题。同时,它们还需要处理好怎样按现代管理的要求组织和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的问题。这就需要大胆地跳出传统会计的小圈子,敢于探索前人未走过的路。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在规划设计会计信息系统时,不仅要讲求并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上的客观性、时效性和可验证性,而且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本身的相关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贯彻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工作的侧重点和主要服务的目标不同 管理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价值管理方面的预
29、测决策和控制考核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会计又可称为“内部会计”。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而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外界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会计又可称为“外部会计”。.工作主体的层次不同 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个层次,它既可以以整个企业(如投资中心、利润中心)为主体,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如成本中心、费用中心)作为其工作的主体。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
30、往往只有一个层次,即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作用时效不同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动地利用已知的财务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从而横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管理会计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未来和控制现在。因此,管理会计实质上属于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因此,财务会计实质上属于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遵循的核算原则不同 管理会计除了考虑管理决策的改进所带来的利益与花费的成本外,不受“公认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全限
31、制和严格约束,在工作中还可灵活应用其他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原则。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约束。.核算要求不同 管理会计所涉及的往往属于未来信息,未来期间影响经济活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不要求过于精确,只要求满足及时性和相关性的要求,不影响决策、判断即可;财务会计的信息主要是以价值尺度反映的定量资料,对精确度和真实性的要求高,数字必须平衡。.报告种类与时间不同 管理会计提供的报告包括预算、责任报告、专门分析等,其种类与具体形式不受规定限制,只要管理人员认为对决策者有帮助即可;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4 管理会计与
32、财务会计的关系 报告的时间,可以按年度、季度、月份等定期编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按天、小时不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按照规定需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若干种按规定格式编制的财务报表,企业必须根据账簿记录定期(按年、季度或月份)编制财务报表,以满足外部使用者的需求。.工作程序不同 由于管理会计工作的程序性较差,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所以,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其管理会计工作流程。这必然导致不同企业间管理会计工作的较大差异性。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必须执行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无论从凭证转换,到登记账簿,直至编报财务报告,都
33、必须自觉地按既定的程序处理,而且在通常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其工作内容或颠倒工作顺序。因而,其工作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程序性。.运用的方法不同 财务会计运用传统的记账、算账等会计方法,一般只涉及初等数学中的简单算术方法。管理会计在此基础上运用许多现代的数学方法,如线性规划、回归分析、概率统计方法等,另外还利用了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统计学、组织行为学等)的一些成果。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管理会计成为一门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如前所述,目前管理会计体系尚不够完整,正处于继续发展和不断完善
34、的过程中,因而它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尽管财务会计工作也需要进一步改革,但就其体系的完善程度而言,现在已经达到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地步,形成了通用的会计规范和统一的会计模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财务会计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 鉴于管理会计的方法灵活多样,又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其体系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这就决定了在很大程度上管理会计的水平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同时,由于管理会计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也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专业造诣,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
35、问题的能力和果断的应变能力。再加上管理会计所涉及的问题大多关系重大,尤其是决策工作绝不允许素质较低的人员瞎参谋、乱指挥,因此,管理会计工作需要由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来承担。可见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起点比较高。虽然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也同样会影响到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但相比之下,对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如对管理会计人员的要求高,而且侧重点也不同。财务会计工作需要操作能力较强、工作细致的专门人才来承担。上一页返回第章 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按性态分类.成本性态分析的程序和方法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2.1.1成本分类及概念.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 我国成本会计中称成本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为生产一
36、定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现代西方财务会计学则将成本解释为企业为了获取某项资产或达到一定目的而遭致的以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现代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成本分类及其概念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不同的成本反映了不同的特定对象。选择不同的成本分类标志,将成本进行多重的分类,目的是为了满足管理会计预测、决策、控制、规划和责任考核评价的不同要求。)成本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这是财务会计中最主要的分类。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制造成本是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37、,它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直接材料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和主要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指在生产中发生的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所有其他成本支出,如间接材料、间接人工、保险费、折旧费、维修费等。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上述三个要素中,直接材料又称为主要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又称为转换成本或加工成本,这是因为这两项成本都是为了将原材料加工成完工产品而发生的。非制造成本指不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推销费用指为满足顾客购货要求和向顾客出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一切必要支出,例如广告费、运
38、输费、销售佣金、完工产品的储存成本等;管理费用指不能包括在制造成本和推销成本中的一些行政开支费用,如办公费用、交际费用等。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参照国际惯例,严格划分了生产经营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生产经营成本属于产品成本的范畴;期间成本由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三部分组成,不再计入产品成本而作为当期损益处理。以上各类成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种分类是财务会计按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成本按可控性分类 成本按其可控性可以区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两类。从一个单位或部门来看,凡成本的发生,属于这个单位或部门权责范围内,能为这个单位(部门)所控制
39、的,叫做这个单位(部门)的可控成本。反之,成本的发生,不属于某一单位或部门的权责范围内,不能为这个单位或部门加以控制的,叫做这个单位的不可控成本。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成本的可控与否是有条件的。它是以特定的单位和特定的时期为出发点的。某项成本从某个单位来说是可控的,而对于另一个单位则是不可控的;此外,成本的可控与否,还因不同层次决定问题的权力大小而异,某些成本从基层领导看是不可控,但对高层领导来说,则是可控的。利用这种分类可以分清单位或部门责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成本,考核其工作业绩。)成本按照可追踪性分类 成本按照可追踪性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直接成本是指能直接计入
40、或归属于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计入,而需先进行归集,然后再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这种分类有助于确定将成本归集于或分配于其计算对象的方法。)成本按可盘存性分类 成本的可盘存性是指在一定期间发生的成本是否计入产品成本,并构成期末资产递延到下期去的性质。按此标志可将成本分为可盘存的产品成本与不可盘存的期间成本两类。可盘存的产品成本是指同产品的生产有着直接联系的成本。不可盘存的期间成本是指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期的长短成比例的成本,其效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结转下期,而应在发生当期作为销售收入的扣减项目列入损益表,体
41、现为当期损益。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这种分类对于存货计价和分期损益确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本按实际发生的时态分类 成本按其时态分类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两类。历史成本是指以前时期已经发生或本期刚刚发生过的成本,也就是财务会计中的实际成本。未来成本是指在产品生产前预先测算的成本,又称预计成本,如估算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和标准成本等。未来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成本目标和控制标准。区分预计成本和历史成本有助于合理组织事前成本的决策、事中成本的控制和事后成本的计算、分析和考核。)成本按相关性分类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成本的相关性是指成本的发生与特定决策方案是
42、否有关的性质。成本按此分类可分为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两类。这种分类有助于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有利于规划未来成本。以上介绍的仅仅是管理会计所涉及的部分成本分类概念。还有一种成本分类是管理会计学最重要的分类,即成本按性态分类。.成本按其性态分类.成本性态的含义 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特定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或成本特性。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业务量与时间)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即在相关范围内,无论业务量是增加还是减少,该成本总额总是保持
43、在一个水平。固定成本的主要特点是:()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即固定成本总额(以下用表示)的不变性。()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随之降低或升高,即单位固定成本(用表示)的反比例变动性。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总额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若分摊在不同的业务量上,其每单位业务量上的成本是不同的,业务量越高,单位成本越低,反之亦然。正是因为固定成本的这一特征,才形成了我们通常的结论:提高业务量也是降低成本的一条途径,它可以提高成本的效用。固定成本一般包括下列内容:房屋设备租赁费、保险费、广告费、不动产税金、按使用年限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人员薪金等。工
44、业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则主要指制造费用中不随产量变动的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劳动保护费、管理人员工资、租赁费等;销售费用中不受销量影响的销售人员工资、广告费和折旧费;管理费用中不受产量或销量影响的企业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租赁费、保险费、土地使用税等。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固定成本按其可控性,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这种细分对于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约束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指决策者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如厂房设备折旧费、财产保险费、管理人员的工资、照明费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为保持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发生的,其数额
45、与企业规模有关,而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无关,所以西方国家的企业把这部分成本视为企业的开工成本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维持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这类成本性质上具有长期性和数量上不可为零。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只要企业经营能力一经形成,约束性固定成本就必不可少,如果企业经营能力不改变,约束性固定成本支出就很少发生变化。因此约束性固定成本可视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既定的情况下,企业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从成本控制方面分析,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不可控成本,这种成本具有很大的约束性。)酌量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又称选择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层决策可以改变其发
46、生额的固定成本,如新产品研究开发成本、广告宣传成本、职工培训费、科研经费、会议费、经营性租赁费等。这部分成本支出具有一定的弹性,企业决策者可根据年度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确定其支出数额。从成本控制角度考察,酌量性固定成本属于可控成本。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根据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的特性,我们不难发现:在成本控制过程中,由于约束性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这就要求更为经济合理地形成和利用生产经营能力,降低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只能从总量上对其进行控制,这时决策者的判断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管理会计中,固定成本的水平一般是以其总额表现的。但应当
47、注意的是,固定成本总是与特定的计算期间相联系,不同时段的固定成本的水平肯定不同;而且某些成本项目只是对某一特定业务量来说属于固定成本,对其他业务量来说则不属于固定成本。所以,在研究固定成本问题时,必须以明确时间范围和业务量的具体形式为前提。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都属于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的主要特点是:()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即变动成本总额(以下用表示)的正比例变动性。()单位变动成本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数额将始终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上。即单位变动成本(以下
48、用表示)的不变性。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变动成本的内容一般包括: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与产量成正比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外部加工费、外购半成品、按产量法计提的折旧费和计件工资形式下的生产工人工资以及与销售量成正比例的销售费用等。与固定成本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能直接反映主要材料、人工成本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消耗水平。要降低变动成本就应从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消耗着手。与固定成本相似,某些成本项目只是对某一特定业务量来说属于变动成本,而对其他业务量来说则不属于变动成本。所以,在研究变动成本问题时,必须了解有关业务量的具体形式。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49、 成本按性态分类.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可以说是两种较为典型的类型,根据这种划分,很容易了解和分析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但在经济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成本费用都会分别以这两种简明的形态出现,有许多成本的明细项目属于混合成本这一类。这是因为成本按其性态分类,采用了“是否变动”与“是否正比例变动”双重分类标志。不论哪个标志在前,分类的结果都必然产生游离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混合成本。这表明混合成本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 混合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按照混合成本变
50、动趋势的不同,又可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和曲线式混合成本四类。下面介绍前三种混合成本的特点及其性态模型。)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是指在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的基础上,其总额随业务量总数变化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又称标准式混合成本。这类混合成本是由明显的固定和变动两部分成本合成。它的固定部分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基数成本;变动部分则是在基数成本的基础上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这种成本函数可以直接写成y。其性态模型如图2-6所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2.1 成本按性态分类)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是指在不同业务量范围内保持不同固定数额的成本。即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成本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