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10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组织方式团 自 然 单 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 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酸、碱与指示剂作用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2常见的酸3常见的碱4中和反应及应用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5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二、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 课标要求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3.了
2、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 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4.从微观角度了解酸、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5.认识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6.认识到“化学即生活,生活即化学”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关酸和碱的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教科书包括两部分内 容,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自有其相似的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加少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 溶液的酸碱性等。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
3、生活或平时实验 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探究、讨 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 究的方法。本单元教学重点: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 的酸碱性;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本单元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初步了解酸、碱各自具有的通性;从微观角度 初步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三) 学情分析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生活经验和以往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关于酸,学生已有认识有:醋酸和碳酸 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了解到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镁、锌、铁等反应的异同。关于碱, 学生已有的认识
4、有: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反应。但是酸和碱的知 识,内容零散、细碎,难于记忆。涉及物质种类、名称、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 程式和反应类型等,这些内容会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 何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合理有效的系统中,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些零散的知识, 将成为解决上述学习困难的关键,它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对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生可能遇到两个主要:一是怎么用明显现象证明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发生了?二是中和反应为什么容易发生?通过学习,可以 从从离子角度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为后续学习酸、酸性
5、氧化物、酸式 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5.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6.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7.会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以“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为重点的基础上依据如下思路:整理本单元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一和图二所示。再整理出本单元的课时主 题和目标,如图三所示。再根
6、据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课时目标: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呈现规律性颜色变化;通过 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 液和碱溶液;进一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 验现象。作业 1:右图中 A、B、C、D 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其中颜色表示正确的是 (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A.石蕊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故错误;B.石蕊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故错误;C.酚酞在中碱溶液中为红色,
7、故错误;D.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故正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该题难度不大,题型较新颖地将图形和考点知识结合在一起,解题时结合题 意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便可得出答案。作业 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用酚酞溶液鉴别的是 ( )A.稀硫酸和醋酸溶液 B.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C.蔗糖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D.稀氨水和澄清石灰水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A.稀硫酸和醋酸溶液都显酸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 故错误;B.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也不能使酚酞变色, 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错误;C.蔗糖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8、,使酚酞变红, 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D.稀氨水和澄清石灰水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现象相同,无法鉴别, 故错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在使用酚酞鉴别物质时,酚酞与物质混合时须有明 显不同变色现象,根据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看颜色的变化情况,区分物质。作业 3:下图所示实验中,紫色小花变红的是 ( )A. B. C. D. 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醋酸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算,可使石蕊变红,故正确;水呈中性,不会是紫色石蕊辨色,故错误;二氧化碳气体也不能使紫花变色,故错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一种新物质碳酸,碳酸是一种酸,可是
9、紫花变红, 故正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该题也属于基础题,主要考察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碳酸,显酸性 的物质能使石蕊变红色,醋酸也是如此。同时也考察了以下知识点:纯净水呈中 性,不能使石蕊变红色。作业 4: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溶液中,观 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溶液稀盐酸食醋甘蔗水蒸馏水肥皂水烧碱溶液石灰水颜色红红黄黄绿绿绿用该花汁作酸碱指示剂,可用于代替_ (填“紫色石蕊溶液”或“无色 酚酞溶液”) 。1.参考答案:紫色石蕊试液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该花汁在酸和碱的溶液中显示的颜色不一样,故作酸碱指示剂,可用于代替 紫色石蕊试液。4.作业分析与设
10、计意图该题主要是通过各种溶液使自制的黄色花汁变色现象总结出规律性。同时也 考察了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后的变色规律。而后建立联系,得到答案。作业 5: 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氨分子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A.据图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大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但是A和B并没有直 接接触,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对比实验,放在大烧杯外的酚酞没有变红,说
11、明空气能使酚酞变红的结 论错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水是一种中性的液体,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C结论错误,符合题 意。烧杯内的酚酞变红,而露置在空气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氨分子溶于水 形成了碱性的氨水使酚酞变红,故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作业5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能知道个别 知识点能知道多个独立 的知识点,但难以 将微粒的运动和 酚酞的变色联系 起来。能知道多个独立的 知识点,但难以将 微粒的运动和酚酞 的变色联系起来。能在掌握知识点 的同时运用对照 试验的思维探究 实验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该题涉及到上册关于微粒的运动等知识点,总体难度不大,意
12、在锻炼学生的 耐心和细心,同时知晓氨水呈碱性,可使无色酚酞变红的特性。作业 6: 自制酸碱指示剂交流:取几种植物花辦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萝 卜花、丝瓜花等)提取 指示剂。【探究目的】确定哪些植物汁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实验步骤】步骤 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捣烂,用酒精 (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 1:1) 浸泡 10 分钟。捣烂的目的是 。乙醇在其中的作用是 ( )A. 作催化剂 B.参加化学反应 C.作溶质 D.作溶剂步骤 2:将步骤 1 得到的混合物用纱布过滤。过滤的目的是 。步骤 3:将步骤 2 得到的浸取液(滤液)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和食醋中。上述四种浸取液,不适合用作指示剂的是
13、(填花的名称)。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呈 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溶液呈 色。将牵牛花的浸取液滴入某溶液中呈黄绿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氨水 D.食盐水【探究启示】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请谈谈你对科学探究与化学学习的关系的 认识(仅谈一点) 。1.参考答案:【实验步骤】方便榨取花汁; D; 除去混合物中的不溶物,得到花 汁的浸出液;丝瓜花; 粉红,橙黄; AC;【探究启示】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6 分钟3.评价设计【实验步骤】将果实或花瓣捣烂,可以快速榨取其中的汁液。植物的汁液不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因此
14、,乙醇在其中的作用是作溶剂, 溶解汁液中的色素,故选项 D 正确,选项 C 错误;用乙醇浸泡过程中,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 A、B 错误。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混合液中的不溶性杂质得到花汁的浸出液。由表中信息可知,丝瓜花汁遇碱溶液和酸溶液均变黄色,无法用其鉴别酸 碱溶液,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由表中信息可知,月季花汁液,遇酸溶液变粉红色,遇碱溶液变橙黄色, 稀盐酸呈酸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因此,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盐酸中, 溶液呈粉红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液呈橙黄色。牵牛花的浸取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呈黄绿色,澄清石灰水显碱性,因此, 将牵牛花的浸取液滴入碱性溶液中可变为黄绿色,氢
15、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呈碱性, 故选项 A、C 正确。稀硫酸呈酸性,食盐水呈中性,故选项 B、D 均错误。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知道部分 酸碱指示 剂的变色 规律能通过表格内 容发现部分浸 出液可做酸碱 指示剂分析几组浸出液 的变色规律,筛选 出有用信息,并作 出判断通过遇酸或碱变 色判断是否作指 示剂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在表中找 到牵牛花 变色信息从表中牵牛花 信息中得出正 确答案能判断出不同花 的变色范围能在表中分析出 各种信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难度有一定的提升,考察的知识点仍旧是酸碱指示剂的内容,但是在知 识点考察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较大扩展,考察
16、内容其中涉及了实验、溶液,同时 还融合了表格,解题时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归纳、分析和总结能力。该题旨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通过该题的分析、解答可以在多个维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习的 获得感和信心。第二课时 常见的酸课时目标:知道盐酸、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用途;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知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知道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作业 1: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 对浓硫酸遇水放热知识掌握不扎实,稀释时应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 并不断搅拌,错
17、选 B 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不清楚,错选 C 实验操作要求 瓶塞倒放桌面,标签对着手心。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稀释及其性质用途的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操作 的规范性。作业 2: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 )A.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B.溶液的质量都变大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 D.溶液的质量都变小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 溶液变稀,溶液质量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质 量变大,溶液变稀。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了浓盐酸和
18、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知道不同酸具有各自特殊的物理性质,理解溶液的组成及各量之间的关系。作业 3: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 H2SO4 ,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 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 ,打开阀门,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 打开阀门 ,紫色小花 ( )A.变白色 B.变蓝色 C.变红色 D.不变色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若关闭 阀,打开阀,让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甲瓶浓硫酸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变红,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若关 闭阀门,打开阀门 ,进来的是潮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的碳 酸使紫色的小花变成红色。4.作业分析
19、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业 4:将生锈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刚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过一段时间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钉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1.参考答案: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Fe2O3+3H2SO4 Fe2 (SO4)3+3H2O;铁钉表面冒出气泡;Fe+H2SO4FeSO4+H2 。2.时间要求:3 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考查的是酸与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最常考查的就是酸除铁锈, 可以依据课本已有知识作出回答
20、。提醒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知识的储备。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酸与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做出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要求金 属的金属活动性靠前,即位于H前面的金属;而酸和金属氧化物都可反应,但是 铁与酸和三氧化二铁与硫酸反应的产物不同,硫酸亚铁和硫酸铁,这是学生书写 化学方程式的误区。作业 5: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 13 g 锌粒制取氢气。(1) 理论计算:13g锌粒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写 出计算过程) 。(2) 实验分析:小明用图 1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锥形瓶中加入 13g锌粒 和 157g稀硫酸 (酸足量) ,反应过程中
21、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 化曲线如图 2 所示。反应结束后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际值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生成H2 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1.参考答案: (1) 解:设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Zn + H2SO4 ZnSO4 + H2 65 213g xx0.4g答:理论上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0.4g(2) 由图可知,实际减少的质量为 170g 169.5g = 0.5g大于 因为实际减少的质量大于理论产生氢气的质量,可能产生的氢气逸 出时带出水蒸气。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计算的关键要清楚 各物质之间存在定
22、量关系,如何用已知量求出相关的未知量,熟悉化学方程式计 算的步骤和格式。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写出化学方 程式,知道未 知量、未知量能在化学方 程式中理解 已知量和未 知量之间比 例关系能熟练利用化 学方程式进行 计算(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能从图中分析减少的量能判断出理 论值和实际 值之间大小能从大小关 系单一分析 原因能从大小关系 多角度分析原 因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学生熟悉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能正确分析出已知量、未知量,找出这些 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异常情况能根据信息从合理角度予以分析得出结论。第三课时 常见的碱课时目标:
23、知道几种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归纳出碱的主要化学性质。作业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C.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C、D,不知道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 本质原因,是其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结构决定性质,理解不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根据碱是指电离产生的 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
24、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即可,结构决定性质。作业 2: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钠用途的是 ( )A.制造肥皂 B.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C.用于造纸和纺织 D.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不知道氢氧化钠能用于制造肥皂;错选 B,不知道氢氧化钠具有吸 水性,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错选 C,不知道氢氧化钠能用于造纸和纺织; 选 D,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掌握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性知识考查题。作业 3:有关 NaOH 和 Ca
25、(OH)2 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都是白色固体 都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溶液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红 固体都有腐蚀性 溶液中通入 CO2 都变浑浊 固体曝露在空气中都易变 质A B C D 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D,对以下知识点掌握不好: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白色固体,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放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显碱性,所有都能使无色 酚酞溶液变红;都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 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只要熟记氢氧化钠和
26、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即可轻松解答。属于基础 性知识考查题。作业 4:碱的主要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碱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使无色酚酞溶液 变_。(2)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反应。先分析前一个反应 中生成物的特点,再试着写出后两个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_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 1.参考答案:(1)蓝色、红色;(2) CO2 + Ca(OH)2 = CaCO3 + H2O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
27、设计(1)错写成红色和无色,没有记住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2)易出现化学式书写错误,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能从表象认识 常见的酸碱指 示剂能知道酸碱指 示剂遇碱溶液 的颜色变化能记忆碱溶液 使石蕊溶液变 蓝、酚酞溶液 变红能从本质认识碱溶液 中的 OH- 使石蕊溶液 变蓝、酚酞溶液变红(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能从表象认识 碱能与酸性非 金属氧化物的 反应能从化学反应 的角度分析能找出这类反 应的共同特征能从本质上会仿写碱 溶液与酸性非金属氧 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是考查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28、,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 酚酞溶液变红色;碱溶液与某些酸性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考查此类反 应化学方程式的仿写能力。作业 5: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 CO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没 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 CO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 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 CO2 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 NaOH 溶液的烧杯中(如图 1 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_ (填字母)。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图 2 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 中现 象
29、为_,B 中现象为_,C 中现象为_。以上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 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 CO2 与溶液中的 NaOH 反应,消耗了 CO2 ,你认为另一种原 因是 。1.参考答案:(1)C(2)塑料瓶变瘪;熟鸡蛋被吸入瓶中;气球膨胀变大;CO2+ 2NaOH= Na2CO3+H2O。(3)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且能溶于水。2.时间要求:4 分钟3.评价设计(1)错选 A、B、D,不清楚以下知识点: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是因为二氧 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试管内外产生压强差。(2)易写成塑料瓶没有
30、变化或者胀大、熟鸡蛋没有被吸入瓶中、气球没有变 化或变瘪了,不知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导致容器内压强变小;易 出现化学式写错了、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对化学式记忆不牢、没有掌握化学方 程式的配平方法。(3)错写,是对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且能溶于水的知识点不清楚。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能从表象知 道试管内液 面上升能知道液面上 升与氢氧化钠 和二氧化碳有 关能知道氢氧化 钠与二氧化碳 反应导致试管 内压强变小能从本质上知道试 管内压强变小还可 能是二氧化碳与水 反应导致的无意义或能从表象知能从化学反应能知道各种现能设计多种实验方(2)空白答案道
31、装置内产 生的各种现 象的角度分析现 象产生的原因象都是氢氧化 钠与二氧化碳 反应导致装置 内压强变小案来证明氢氧化钠 与二氧化碳发生了 化学反应,并会写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能从表象认 识试管内液 面上升能知道液面上 升与氢氧化钠 和二氧化碳或 者水有关能知道氢氧化 钠与二氧化碳 或水反应导致 试管内压强变 小能从本质上知道试 管内压强变小还可 能是二氧化碳与水 反应导致的,知道其 反应原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之一: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导致装置 里的气压变小而产生了各种现象,考查了有关现象和压强知识的结合,掌握氢氧 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
32、反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 键。作业 6: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 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1) 提出问题:氢氧化钙是否变质?(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没有变质; 部分变质;完全变质。(3)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 量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无 色酚酞试液;倒去上层清液,再向 试管中注入稀盐酸。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部分变质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 ; 。没有气泡产生(4) 小结与思考:小蔓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确定该样
33、品已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农业上常用来 。 1.参考答案:(3)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全部变质;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没有变质;(4)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改良酸性土壤。2.时间要求:4 分钟3.评价设计(3) 易错写了实验现象,从而得出了错误的实验结论;(4) 易错写了化学式,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对化学式记忆不牢、没有掌 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易错写成化学肥料。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能知道氢氧 化钙在空气 中可能会变 质能知道氢氧化 钙有无变质的 三种情况:没
34、 有变质、部分 变质、完全变 质能设计证明氢氧 化钙有无变质的 三种情况的实验 方案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氢 氧化钙有无变质的三 种情况;并能通过实 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4)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能知道氢氧 化钙在空气 中可能会变 质能从化学反应 的角度分析氢 氧化钙在空气 中变质的原因能写出碳酸钙与 稀盐酸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能根据氢氧化钙能与 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 反应,知道要密封保 存氢氧化钙,并知道 氢氧化钙的用途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综合性的考查了氢氧化钙化学性质之一: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能 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发生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氢氧化钙。会写碳酸钙与稀 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
35、氢氧化钙的用途。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考查了学 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第四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课时目标:掌握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H+ 和 OH- 结合成水分子;知道盐的概念,会识别简单的盐;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 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作业 1:以下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O2 + 2NaOH = Na2CO3 + H2O B.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t C.Ba(OH)2 + H2SO4 = BaSO4 + 2H2O D.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参考答案:C2
36、.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选错说明学生对中和反应的概念或对象不清楚,不能正确判断酸和碱。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既要求学生从结构上认识酸和碱,也要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是酸中的 H+和碱 中的 OH-结合成 H2O (水分子) ,同时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常见酸和碱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作业 2: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微型装置探究盐酸的性质,实验中观察到 右侧试管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浓盐酸后,干、湿蓝色石蕊试纸都变红色B.右侧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C.最终右侧试管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ClD.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盐酸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酸可以使蓝色石蕊试
37、纸变色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B 对中和反应的概念没能理解、错选 C 对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物不 清楚、错选 D 对指示剂变色掌握不够扎实。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浓盐酸的挥发性,使石蕊变色的是盐酸而不是HCl气体,盐酸和氢氧化 钠反应导致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正确书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作业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38、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 说明学生对中和反应没理解,不知道酸 (碱) 和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 氧化物) 反应也可生成盐和水;错选 B 说明学生对单质理解停留在同种 ( 一种) 元素,没理解纯净物概念,同种元素组成不同单质即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金 刚石和石墨。错选 C 说明学生对原子结构理解不深,质子、电子、原子核都带电。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要从发散思维角度确定选项,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 和论据推理。作业 4:天工开物中记载“石灰淹苗足”,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如 果土壤呈酸性是因为含有硝酸,写出氢氧化钙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参考答案
39、: Ca(OH)2 + 2HNO3 = Ca(NO3)2 + 2H2O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学生出错容易发生在化学式写错 (不考虑化合价) 、不会判断生成物、化学 方程式不会配平等。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要从教材中NaOH + HCl= NaCl + H2O,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会从结构上 “里应外合”交换,注意由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的角度 配平化学方程式。作业 5: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中,要求边滴边搅拌,此处玻 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玻璃棒在实验中用途很广,在用红磷 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热玻璃棒引燃红磷;过滤中使用 玻璃棒的作
40、用是: ;溶解中使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蒸发结晶中使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浓硫 酸稀释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1.参考答案:使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引流 加快溶解速率 防 止局部受热引起液体飞溅 散发溶解放出的热量,防止液体飞溅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考查的要点是学生对使用操作中玻璃棒作用的理解。学生如果把玻璃棒 的作用理解为搅拌的话 (除引流) ,只是停留在观察层面,并不理解搅拌的作用 是加快粒子的运动,促进均匀受热 (或散热)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玻璃棒的作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特点也是亮点,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思维品质,质疑
41、精神。玻璃棒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之一,测定 PH 值也需 要玻璃棒,但是各种操作中的作用不尽相同,通过本题作业设计将玻璃棒的作用 进行归纳对比。作业 6: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实验发现】向盛有 15ml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人几滴酚酞溶液,再 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当观察到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 止滴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 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 们对这个“意外”进行再探究。【实验探究】向盛有 15 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匀速加入4ml稀盐 酸。并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发现温度明显升高。【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时,溶液温度升高是否能得出该反 应放热的结论?为此,同学们讨论确定需补做下列两个实验。向 15 ml上述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边加 边搅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将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替换为等量的盐酸,并再次进行实验。实验所 得图像如图 1所示,由图 1 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 (填 “放热”或“吸热”) ,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填“大于”“等 于”“小于”) 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实验结论】氢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