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化学药品的取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文档编号:3539115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化学药品的取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化学药品的取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化学药品的取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化学药品的取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化学药品的取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2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上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课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3课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4课题 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化学药品的取用5课题 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和洗涤玻璃仪器(一)课标要求1.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初

2、步形成变化观;2.知道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 关系;3.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形成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4.知道科学探究是收集证据和作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5.了解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6.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如实记录、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技能;7.发展科学探究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探究欲;8.树立自觉的安全意识和观念,熟悉化学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学会正确使用安3全防护设施,学习妥善应对实验安全问题的必要措施;9.学会

3、试剂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及连接、加热、洗涤等实验基本操作;10.初步学会批判性思维方法,具有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 弃错误观点的科学精神;11.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三个课题组成,分别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和“走进化学实验室”,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特殊 意义,培养学生亲近并热爱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教材从学生生活 中常见并熟悉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后 续学习准备并建立有关基础概念,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

4、范围和特点,体会实验 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重要 基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观察四个小试验:水的沸腾和冷凝,胆矾的研碎与溶解,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及碳酸钙与稀盐酸 的反应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紧接着认识物理性 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古代炼丹、炼金入手,指出化学历来重视实验,然后,通过两个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和体验;“走进化学实验室”包括 介绍化学实验室及其规则,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以及洗涤玻 璃仪

5、器,要求学生掌握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障安全规范的操作。教师要引 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过程,认识学习和规范基 本实验操作的必要性,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认真观察实验现 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合理得出结论,注重安全操作,加强环保意识,合理使用化学药品,善于交流合作等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三)学情分析对九年级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了4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可能没有有意识的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尽管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和描述实验现象技巧的能力等还有待培养,但他们

6、对化学实验操作有着 浓厚的兴趣。开始时不宜对他们要求过高,以激发兴趣为主,随着知识的积累其 理解记忆能力与化学实验操作水平都会提高。(一)单元学习目标1.注重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2.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实事、现象和问题,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3.建立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4.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和特点;5.体会实验探究的重要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探究欲;6.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基 础;7.树立自觉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二)作业目标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和开拓学生学科视

7、野、学科方法、思维深度和广度为质量标准,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达到单元作业目标中 1-7 项子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业的内容与难度要和课堂学习目标一致。杜绝 低难度、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书面作业量以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完成作业时间(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90 分钟)为依据,以占总量的三分之二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宜。因此化学作业时间预定在 15-20 分钟左右,作业难 度设定“易”、“中等”层次占 85%左右。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作业。作业既要 能起到让学生对上课所学内容的巩固提升的作用,更要起到自主内化学习内容的 作用。设计的作业要能使

8、教师通过学生作业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盲区”,及时查缺补漏,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落实因材施教。力争 做到知识点全覆盖且知识点、能力点不重复,精选习题,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特别注重习题的原创性,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真正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我们 基于以下思路设计课时作业及单元质量检测内容:5为解决“吃不了”与“吃不饱”问题,将作业进行了分层设计,设计成“基础题”和“提升题”两个层次。其中:“基础题”针对全体同学,让他们通过做 一些相对容易的作业,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从而更认真努力地投入学习,形 成良性循环,逐步提高成绩;“提升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作业可以 让他们独

9、立思考、有发散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更进一步提高。作业采取教师批改、学生课堂自评、互评、教师讲解、学生反思等评价方式,为体现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以及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设计 了部分实践性作业,需要家长共同参与一起体会探究的乐趣,增进家庭情感。评价结果以等级式呈现,评价标准分为五个等级:A+、A、B、C、D。所有习题全部正确评定为 A+等级;基础题全部正确,提升题有考虑不全或有少许错误评定为 A 等级;基础题全部正确,提升题答案错误;基础题正确率在 80%以上,提升题正确 或出现考虑不全或少许错误评定为 B 等级;基础题正确率达到 60%,但低于 100%,提升题未作

10、答或者不正确;基础题正确率 60%以下,提升题正确或考虑不周或少许错误评定为 C 等级;基础题正确率在 60%以下,提升题未答评定为 D 等级。为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对实践性、探究性强的项目化作 业采用了 SOLO 分类评价法。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一些现象及能量变化,初步形成变化观;3.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断;4.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性质属于化学性质;5.初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课题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作业用时1520 分钟评价结果题号作

11、业内容设计意图一选择题1我省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 片名列中国十大绿茶榜单中,绿茶制作有以下主要工序,其 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学生能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来识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A.采摘B.择叶C.炒茶D.揉捻【答案解析】C炒茶时,茶叶中部分物质在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发生了反6应生成新物质(散发出香气),而采摘、择叶、揉捻均无新 物质生成。2下面是四种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ABCD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天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答案解析】D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铁钉会生锈

12、”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属于其化学性质。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认识到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答案解析】B氢气密度小可用于填充热气球;煤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生铁具有导热性可做铁锅;石墨质体很软可做铅笔芯。其中,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参考答案】B物理变化可以单独发生,而化学变化中必

13、伴随着物理变化;“有无新物质生成”是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厘清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初步形成变化观。5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D.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答案解析】C“野草燃烧”、“烧制石灰”、“蜡烛燃烧”都属于化学变以古诗词为问题情境,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依据;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体会祖国灿烂文明,激发文化自信与认同。7化;“霜”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是物理变化。二填空题6请你从化学的视角分析下列问题,并选 择

14、正确的序号填空:苹果腐烂;胆矾是蓝色晶体;铁 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丝做导线;积雪融化;通电后灯泡中的灯丝发热、发光;植物光合作用;二 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燃烧。其中:(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3)属于物质的用途的是_。【答案解析】(1),(2),(3)选项描述了物质性质,其中描述了物质颜色与状态 属于物理性质;均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 质;选项描述了物质发生的变化,其中无新 物质生成,均生成了新物质;选项描述了铜丝的用 途。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 学变化”及物质的用

15、途。将其综合在一起,增大区分难度,从而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特别关注学科知识融合。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王 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顺利送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展为期 6 个月的在轨驻留,并于 2022 年 4 月 16 日顺利返 回,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舱内配备有多组锂离子蓄 电池为核心舱提供能源。金属锂是制作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 料之一,锂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质软,可用刀切割,它是 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种,其密度仅为铝的五分之一。锂的化 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够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白色、疏 松的化合物氧化锂;锂能与水激烈

16、地反应,放出氢气并 生成氢氧化锂。因此,金属锂一般存放于固体石蜡或白凡士 林中。现如今,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锂制取金属锂。(1)写出锂的物理性质:_、_(写两条);(2)写出锂的化学性质:_(写一条);(3)写出锂的用途:_;(4)工业上制取金属锂属于_变化;(5)简述上述保存金属锂的原因:_。_【答案解析】(1)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小等;(2)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锂、能与水反 应等;(3)制作锂离子电池;(4)化学变化(5)锂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氧气、水反应,且其密度小,用固体石蜡或白凡士林包裹,可隔绝氧气与水。利用载人航天热点情景材料考查物质变化、性质、用途及物质的保存方

17、法;培养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体会国家的科技进步,激发爱国热情。8三探究题8点燃一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一 段时间后,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透明容器(如:玻璃茶杯),继续观察燃烧状况。试结合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 时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解析】燃烧时,火焰下层的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燃烧时,观察到有黑烟冒出;罩上透明容器后,蜡烛逐渐消 灭,可知燃烧需要氧气,从而推断发生了化学变化。【评价】极具实践性与操作性。学生不一定了解“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物的消耗(燃烧需要氧气)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拓宽了认识问题的视角,也为下一个课题学习做好铺垫,取得承

18、上启下作用;学习用化学的视角观察事物。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未实施仅完成简单实验,未能结合实验现象推测物质的变化。在实验基础上,能从火焰下方的蜡烛熔化推断出发生了物理变化。由“蜡烛熔化”推断发生物理变化;由“容 器内壁出现水雾”从新物质生成角度推测有化学变化发生。根据蜡烛熄灭原因分析出氧气的消耗,从反应物减少角度推测化学变化的发生。作业分析(结合 学生完成情况)个体分析整体分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3.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

19、学学科学习的特点。课题课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作业用时1520 分钟评价结果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一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认识科学探究的基9选择题探究对发展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行化学探究是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提出问题做出合理假设或猜想设计探究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总结与评价A.B.C.D.【答案解析】D科学探究能力的 8 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 与交流。本过程,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2下列有关蜡烛燃烧

20、时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燃烧时火焰下方的蜡烛熔化B.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C.罩在火焰上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D.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答案解析】B“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的结论。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的现象,进一步分辨“现象”与“结论”。3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 A 中的蜡烛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B.实验 B 中的白瓷版表面变黑C.实验 C 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烧焦D.实验 D 中白烟不能再次被点燃【答案解析】D实验 D 中产生的白烟成分(石蜡蒸气)具有可燃性,能够被 点燃。考查的知识点包括: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黑烟、外焰温度最高、

21、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石蜡小颗粒)具有可燃性。4小明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的资料,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D.向老师请教黑色物质的成因【答案解析】B对实验产生的异常现象要及时予以关注。培养“尊重事实、善于发现问题、对变化世界敏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105蜡烛(足量)在如图 1 密闭的集气瓶内 燃烧至熄灭,用氧气传感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由图可得出的结论()。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蜡烛燃烧

22、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答案解析】B燃烧前,集气瓶内氧气含量稍多于 19%,当氧气含量稍低于16%时,蜡烛熄灭,且图表中只描述了氧气随时间的变化。培养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氧气传感器这一数字化实验直观性优点,感受科技的魅力。二填空题6打火机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物品之一,其 体内液体的主要成分是加压压缩的丁烷。打火过程是通过电 子打击或者火石摩擦产生的火花与迅速释放出的气体接触 后引燃,由于打火机里面的物质不断喷出,所以能持续燃烧。小明对打火机燃烧过程进行以下探究,请利用学过知识共同 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利用身边常见物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现

23、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学习实验报告的填写。(1)打火,观察;_打火机释放出的物质具有_性。(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_燃烧时有_生成。(3)迅速倒转小烧杯,加_振荡;_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4)手仍按住打火开关,吹灭火焰。听到有吱吱的声音常温常压下,丁烷为_、_(填颜色、状态)。【答案解析】(1)安静燃烧,火焰呈红色可燃性(2)有水珠出现水(3)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无色气体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60 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做的化学讲座利用经典的“子母焰”实验为情景,对11中,用蜡烛和玻

24、璃导管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他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 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他用湿冷的毛巾包住导管,发现子火焰熄灭。拿下导管去掉毛巾,发现导管内壁附有冷凝的固体。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导管内冷凝的固体的主要成分应该是。(2)子火焰中的可燃物是,蜡烛能产生子母火 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性质决定的,其中,化学性质是石 蜡具有,物理性质是。【答案解析】(1)石蜡(2)石蜡蒸气可燃性石蜡的熔 点与沸点都较低课本知识进行拓展探究。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依据情景素材仍可完成探究活

25、动。三探究题8如图,将一高一低两 支蜡烛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后罩上玻璃 罩,观察哪支蜡烛先熄灭。记录实验现象,并做自己的解释。培养动手实验能力,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认识实验的重要意义。对于初学者,本题也只有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才会有个人成熟见解。敢于提出个人见解。该题答案是开放型的,“个人见解”应该只是一种“猜想”,通过具体实验操作初步认识探究活动相关环节,并学习填写实验报告。实验现象个人见解【答案解析】依据各自实验的现象,解释合理均可。【评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未实施完成实验并记录了蜡烛熄灭情况,未能分析原。能根据蜡烛熄灭先后,从氧气消耗入手分析

26、。能根据蜡烛熄灭先后,从二氧化碳生成及气体密度随温度变化进行分。根据所用玻璃罩大小不同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合理性差异化分析。因析12作业分析(结合 学生完成情况)个体分析整体分析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 实验现象;2.知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空气的不同;3.学会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要领。课题课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作业用时1520 分钟评价结果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一选择题1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的比较正确的()。氧气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水蒸气的含量:吸入的

27、空气呼出的气体A.B.C.D.【答案解析】A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比较: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水蒸气含量升高。了解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所含成分的区别。2将燃着的火柴分别插入如图所示的 a、能依据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不同性质对二者进行区别。b 两个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a 中火柴熄灭、b 中燃烧更旺B.a 中火柴燃烧更旺、b 中火柴熄灭C.a、b 中火柴燃烧均变旺D.a、b 中火柴均熄灭【答案解析】B氧气能使燃着的火柴燃烧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3某同学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得到如下现象和结论,你认为描述错误的是()。更正学生的错误认

28、识“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关注学13A.呼出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C.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向干燥的空集气瓶里呼出气体,内壁会有水雾出现【答案解析】A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氮气含量基本不变、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水蒸气含量增多。科间联系。4下列收集人体呼出气体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集气瓶盛满水,将玻璃片磨砂面一端先接触瓶口再平推盖住集气瓶口B.将导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 C.收集满呼出的气体后,迅速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盖上毛 玻璃片D.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好毛玻璃片后取出后,正放在桌上【答案解析】C收集满呼出的气体后

29、,应在水下将毛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再移除水面,以防集气瓶内气体逸出。考查排水集气法的实验操作要领;懂得如何短暂保存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5为证明人体呼出的 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 CO2,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瓶 1 和瓶 2 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B.吸气时,应将 A 打开、B 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 1 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D.通过瓶 1 和瓶 2 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 CO2含量 明显高于空气中 CO2含量【答案解析】C吸气时,空气通过澄清石灰水不能使其变浑浊。认识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区别;关注与物理学科间的联系;了解对照实验的设

30、置。二填空题6(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甲所示_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 A;另取一个装有空气的相同大小的集气瓶,标上 B。将两根相同的小木条点燃 后同时伸入 A 瓶和 B 瓶,A 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该实验现象_(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巩固排水集气法,懂得燃着的木条熄灭是“氧气含量降低”所致;学会设置对照实验,领会“控制变量”思想。14(2)用注射器将 100 mL 人体呼出的气体压入 20 mL 澄清石 灰水中(如图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相同的方法将 100 mL空气压入另一瓶_ mL 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_。_【答案解

31、析】(1)排水集气不能(2)20 不变浑浊。理由: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100 mL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的固体不溶物少。7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一起探究下列问题:水柱(澄清石灰水)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可吸收一定量二氧化碳气体。(1)实验时,玻璃钟罩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其目 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作用,对实验产 生干扰。(2)一段时间后取出,可以看到水平细玻璃管中的水柱向(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_。得出结论:由此现象可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是。_【答

32、案解析】(1)光合作用(2)左移变浑浊二氧化碳利用已掌握的生物学科知识,设置问题情境,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既巩固了二氧化碳的特性,又突出学科间的联系。三探究题8初步学习化学探究之后,小颖同学想在 老师的帮助下探究傍晚时分小树林中的气体成分,但如何收 集到气体她犯难了,请你帮助她利用日常用品收集一些气体。【答案解析】在小树林内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的水倒掉;或在小树林中用打气筒将瘪气球充气等(其他方法合理即可)。项目化作业,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15【评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未实施只提出简单思路,未开展实验。根据个人思考,组织了部分日常用于

33、实验的物品。学以致用:利用排水法,将“集满水的瓶子倒空”的方法收集。参照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利用多种方法完成了气体收。作业分析(结合 学生完成情况)个体分析整体分析第四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安全规则,树立自觉的安全意识和观念;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4.学会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课题课题 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作业用时1520 分钟评价结果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一选择题1下列玻璃仪器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能对常见化学实验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做出正确的判断。ABCD【答案解析】C烧杯和锥形瓶都需要垫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34、,量筒不能加热。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ABCD集16【答案解析】BA 中量筒应平视读数,C 中闻气体气味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D 中胶头滴管吸取也提前需挤捏橡胶帽赶走空气。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ABCD【答案解析】BA 中天平称量应遵守“左物右码”原则,C 中标签未朝向手心,试剂瓶口未对着试管口,瓶塞未倒放,D 操作会导致试 管破损。4下列有关实验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上实验课前,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B.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验安全C.每次实验时,应该实事求是的做好

35、记录D.实验后,可以把剩余药品随意拿出实验室【答案解析】D实验后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树立安全意识,能进行规范操作,如实记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5以下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A.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B.实验时,未说明用量,固体药品应取一药匙C.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D.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原瓶【答案解析】CA.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B.实验时,未说明用量,固体药品应盖满试管底部即可,D.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用后不需要清洗。考查学生的

36、基本实验操作、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树立节约意识与环保理念。二填空题6认识并掌握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实验仪器,请 按要求填空:(1)写出仪器的名称:A;D;I。(2)取用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填仪 器名称,下同)。认识常见的实验仪器并知道其用途。17(3)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4)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答案解析】(1)坩埚钳 烧杯 试管(2)胶头滴管(3)钥匙(4)集气瓶7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常用量筒量 取液体的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 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才能正确读出液体的体积。如 果采用仰视的

37、方法读数,则读数比实际值(选填“偏小”、“偏大”或“相等”,下同),如果采用俯视的 方法读数,则读数比实际值。李明同学用量筒量 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放平且面对刻度线,仰视凹液面的最低 处读数为 19.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 处读 数 为 10.0mL,则 该 学 生 实 际 倾 倒出 液 体 的 体 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0 mL。【答案解析】偏小偏大大于量筒正确读数应为平视,当仰视读数为 19mL 时比实际值偏小,实际值为大于 19mL。当俯视读数为 10.0mL 时比实际值 偏大,实际值为小于 10.0mL。因此,学生实际倒出液体体 积应大于 9.0

38、mL。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会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错误读数原因。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探究题8配置某种氯化钠溶液时,涉及以下称量 操作:(1)称取 8.0g 氯化钠固体;(2)量取 42.0ml 蒸馏水。请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药品和摄像设 备,完成上述两项操作并用视频记录下来,在化学课上进行 展示。【答案解析】1、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2、会正确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评价】项目化实践性作业,训练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和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基本操作。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化工具展示个人成果,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

39、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未实施能进行称或量单项实验操作。能基本完成称和量两项实验操作,但不够熟练。能熟练完成整个实验操作。会结合称、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认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作业分析(结合 学生完成情况)个体分析整体分析18第五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初步学会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课题课题 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作业用时1520 分钟评价结果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答案解析】B不能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等;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知道

40、正确使用酒精灯,会判断酒精灯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操作。2如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最终在F 处观察到的现象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解析】C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由于气体膨胀逸出;松手后,试管内 气压降低导致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考查检查气密性操作的原理分析。体现学科间知识的应用与联系。3下列操作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实验结束后,将剩余药品倒入下水道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将试管口对着自己D.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块状药品直接用手抓取【答案解析】AB.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

41、器。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 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和他人,防止液体溅出伤人。D.不能用 手接触药品。了解实验室如何正确取用化学药品、处理安全事故以及实验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后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19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答案解析】CA 中试管接触灯芯,应用外焰加热。B 中加热固体时应将试 管口略朝下。D 中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用手取下,防止烫伤。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安全实验的态度。5如图所示装置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答案解析】A实验气密性检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压强差”。让学生学会利用“压强差”检查装置气密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

42、空题6请从以下提供的仪器中,选择完成“量 取80mL 的蒸馏水,并对其加热”的实验所需仪器(填仪器 名称)ABCDEFGHIJK、。【答案解析】量筒 胶头滴管 烧杯 石棉网 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因试管容积较小,一般用于少量液体的加热,故加热 80mL 液体应选用较大容积的烧杯。学生能正确选用仪器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知道量筒要与胶头滴管配套使用,知道需要将烧杯垫放在石棉网上加热。207在进行课本实验 1-6 的过程中,加热氢 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的液体时,发现试管发生了炸裂 的现象,请分析试管炸裂的原因:_,_,_。(答三点)【答案解析】加热时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加热时未先预热使试管受热

43、均匀;加热试管接触灯芯;加热后试管骤冷;试 管内液体体积过多等。了解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三探究题8鸡蛋壳能与白醋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请利用家中的碗、杯子、筷子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上述 实验并验证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提示:可以参照右图进行家庭小实验)【答案解析】学生参照参考图利用家中物品学生利用家中可用的物品进行家庭小实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通过项目式作业发展科学探究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探究欲。替代上述实验仪器进行家庭小实验。【评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

44、抽象扩展结构未实施正确选取仪器、取用药品,未完成“熄灭蜡。选取合适生活用品完成了二氧化碳制取并“熄灭蜡烛”全过。完成实验全过程,能设计填写实验报告。懂得理论联系实际,能创造条件完成有关探究活动。作业分析(结合 学生完成情况)个体分析整体分析(一)单元质量作业内容课题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用时2025 分钟评价结果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烛”程21一选择题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能正确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助于核心概念与变化观的形成。感受祖国的悠久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厚植家国情怀。是()。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粮食酿酒D.甲骨刻字

45、【答案解析】DA、B、C 都会产生新物质,所以都有化学变化发生,D 中不 会生成新的物质,所以物化学变化发生。2小亮发现上课时教室里很闷,呼吸不畅,认为这是教室中学生数较多、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引起的。小明同学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B.设计与进行实验C.猜想与假设D.得出结论【答案解析】C分析题干中的描述易知为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根据实际描述,能正确判断科学探究的具体环节,体现科学探究与实践的学科素养。学生因此学习到“有用的化学知识”。3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操作不当会

46、引起一些影响实验结果的不良后果。A.污染试剂B.液体喷出C.试管炸裂D.读数偏小【答案解析】D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偏大。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懂得实验规范操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A.检查装置气密性B.塞紧橡皮塞C.滴瓶上的滴管用后不需清洗D.倾倒液体22【答案解析】BB 操作可能会折断玻璃导管划破手掌,还可能会压破试管。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典故中涉及化 学变化的是()。A.铁杵磨针B.火烧赤壁C.刻舟求剑D.破釜沉舟【答案解析】B火烧赤壁设计到燃烧,是化学变化。学会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体会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6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致使洒

47、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应该是()。A.找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B.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拨打火警电话 119D.快速撤离实验室【答案解析】B不慎碰到酒精灯致使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考查学生遇到简单实验事故的处理能力,提醒注意实验安全。7电焊工人在进行钢材切割和焊接时,操 作区周围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是电焊过程中产生的 臭氧发出的。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 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B.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C.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D.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

48、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答案解析】A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氧气在放点条件下转化为臭氧是生成了新物质,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考查学生对性质与变化的区别。8“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化学学科素养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以下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颖为了观察到更加明显的实验现象,实验室尽可能多的 取用药品B.小亮为节约用水,胶头滴管未清洗立即取用其他药品 C.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出现了黑烟的现象,小强认为 与本实验无关未予理睬D.小林将实验产生的废弃药品倒入废液缸,待集中处理【答案解析】DA.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用量取用药品,不能随意改变药品用量;B.使用后的胶头滴管一定要

49、洗净后才能取用其他药品,避免污染试剂;C.对于实验过程除出现的异常现象,我们要加以重视并分析其中原因;D.实验后的废弃物应倒入废液缸集中处理,防止产生污染及引发安全事故。在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的养成。二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 要特别重视化学实验,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请完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认识常见的23填空题成下列作答。(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若较难插入,则应把玻璃管 口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 皮管中。(2)某些块状药品可以用_来夹取。(填序号)(3)当仪器_(填名称)倒在桌子上着火时正确的做法是:_。(4)

50、图乙中,a 代表的实验仪器是_;图乙的操 作是否正确_,若不对请改正:_。_【答案解析】(1)用蒸馏水湿润(2)(3)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4)胶头滴管不正确应将滴管悬空竖立在容器口上方,不能触碰到容器化学仪器。10多种的消毒剂均可杀灭新冠病毒。其中 过氧乙酸是一种杀菌能力较强的高效消毒剂,可以迅速杀灭 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芽孢等。它是一种无色 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 化碳和水,具有酸的通性,可分解为乙酸和氧气。另由于它 具有腐蚀性,必须按比例稀释后使用,否则会造成灼伤。根据上述材料,请完成下列问题:(1)物理性质_、_。(写两点即可)(2)化学性质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其它版本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化学药品的取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为本站会员(天方乘风)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