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空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文档编号:3539141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空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空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空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空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空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空气2.1 空气2氧气2.2 氧气3二氧化碳6.3 二氧化碳2.2 常见的物质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以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进 行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通过实验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能举例说明物质性质的广泛 应用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能利用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 现象和事实;能设计简单实验,制备并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对空气到底是什么不十分清楚。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2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此外,还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是人类不可缺少 的天然物质。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地球 大气成分的演变,自然界中的碳氧

3、平衡(新增);氧气的发现,宇航、潜水、医疗等领域的呼吸供氧,鱼池缺氧现象和增氧方法,溶洞等自然奇观的形成,二氧化碳在大棚蔬菜种植中的作用,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转化与利用,我 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措施(新增)。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一种任务。同时设计力图体现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的 弹性化原则、培养兴趣的人性化原则、以及学以致用的实效性原则,着眼于学 生的未来与发展,进一步激发与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提 供具有自主选择性、不同形式与内容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体 现与挖掘,突出化学作业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性,在学生与生活实际的接

4、 触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我们所设计的知识应用作业与实践型作业,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内容,力图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由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所以,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

5、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变,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有关作业。,首先安排及时复习的 A 基础巩固型作业,结合巩固学习的规律,在扩充改组相关知识点,安排 B 拓展知识型作业,最后理论结合实际,型3发挥大概念统领的多维课程内容的素养发展价值,引导学生建构对化学变化的结构化认识,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思路与方法,体会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 化的意义和价值,发展核心素养。1、2、注重题目的情境性和真实性,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科学进步密切联系。3、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理念,注重知识铺垫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新的 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生长点上。4第1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5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空气.

6、7第1课时 氧气的性质.9第2课时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11第1课时 二氧化碳.13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61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81.025110【A 知识巩固】1.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请填写以下空白。(1)气体 a 是,气体 c 是;按体积计 算,a约占%,c 约占%。(2)按体积计算,气体 b 中稀有气体约占空气的%,约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的成分以氧气和氮气为主B.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C.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21%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不高3.二百多年前,最早通过定量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

7、是()4.(1)如图右甲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装置图,图中试剂 a是,拉瓦锡选用该物质作为反应物的原因是。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约占空气体积的。(2)实验室常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乙),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5.空气是一种(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列举 4 种存在于 空气中的纯净物:、。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汽水C.冰水混合物D.生锈的铁钉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依据题目的信息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难度中等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社会责任【B 知识应用】7.用红磷测定空气中

8、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可根据物质的难度中等考查6A.氮气B.五氧化二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空气不能得到的气体是()A.氧气 B.稀有气体C.氮气 D.氢气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白酒 B.碘盐 C.液氧 D.食醋10.用如图 2-1-4 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 2-1-4A.空气的成分以氧气和氮气为主B.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C.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21%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不高【C 创新实验】11.利用如图 2-1-5 所示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

9、述不正 确的是()图 2-1-5A.空气的成分以氧气和氮气为主B.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C.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21%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不高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是实验教学难点,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7【A 知识巩固】1.医疗急救时需要输氧,这里的“氧”指的是()A.纯氧 B.臭氧C.空气 D.二氧化碳2.下列有关氮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难溶于水,沸点低B.化学性质不活泼C.焊接金属时可用作保护气D.用作火箭的助燃剂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包括氦、氖

10、、氩、氪、氙等B.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C.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作保护气D.可用于制霓虹灯、闪光灯等4.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行为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人工降雨B.燃放烟花C.焚烧垃圾D.排放汽车尾气5.下列关于空气污染的认识正确的是()A.加高烟囱将工厂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B.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级别越高,则空气质量越好C.提倡单车出行对防止空气污染没有什么好处D.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以保护空气6.空气污染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请将下列环境问题和相应的原因用线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难度低,意义大考查环保方面的知识。培养

11、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社会责任连接起来。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二氧化硫等气体大量排放大量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7【B 知识应用】7.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电光源C.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8.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反 映空气质量状况,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下表是某市熟悉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和用途。本题难度较易。主

12、要考查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物理变化与化8连续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学变化的判别,微观实质解释宏观事实以及空气污染相关知识点,解题关键是熟识和记忆相关知识点,轻松解题。日期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9 月 16 日766784783二级9 月 17 日211214720一级(1)表中未列出二氧化碳,原因。(2)已知 9 月 16 日晚下了一夜雨,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据此推测该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是。(3)为了使空气清新,天空更蓝,你认为下列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 有(填字母)。A.推广使用新能源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C.雾霾

13、天气,实行私家车限行D.城市道路用喷水雾汽车洒水9.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 碳1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禁放烟花爆竹B.废气达标排放C.工地洒水除尘D.秸秆露天焚烧是92110【A 知识巩固】1.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氧气不易溶于水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D.液态氧和固态氧都是无色的2.下列描述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A.能支持燃烧B.能使铁生锈C.能供给呼吸D.

14、液态氧是淡蓝色的 3.根据如图 2-2-1 所示实验回答问题。图 2-2-1(1)实验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说明氧气能。(2)验证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氧气的简单方法是,若观察到,证明是氧气。4.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用途的正误判断题目难度不大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实验内容现象文字表达式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光、放出热 量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放出 热量、生成有气味 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小结木炭和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5.如图 2-2-2 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0图 2-2-2(1)操作方法:将

15、细铁丝用砂纸打磨光亮,该变化属于变化,然后 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插入充满氧气 的集气瓶中。(2)观察到的现象是。(3)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4)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5)若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换成空气,该反应(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C.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氧气发生反应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B 知识应用】7.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助燃,可作燃料B.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细铁丝在空气中可

16、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8.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供给呼吸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9.要将一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氧气通过燃烧法除去,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下列物质最合适的是()A.木炭B.硫黄C.红磷D.铁丝10.为了区分一瓶氧气和一瓶空气,下列方案不可行的()A.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的是氧气B.分别伸入被引燃的硫黄,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氧气C.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氧

17、气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考查常见气体的性质与检验方法难度不大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11215【A 知识巩固】1.我们把由或物质生成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2.分别写出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木炭;红磷;石蜡。上述反应中,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理由是。3.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铜+氧气氧化铜B.氧化汞汞+氧气C.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D.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4.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B.木材燃烧C.食物腐烂D.酱油的酿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

18、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B 知识应用】5.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 2-2-4 所示关系的是()图 2-2-4考查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掌握空气的组成、物质的分类、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原理选项ABCDX化合反应纯净物物理变化化学反应Y氧化反应混合物化学变化化合反应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氧化反应只有一种生成物D.缓慢氧化肯定是氧化反应7.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 2-2-5 所示,关于下列三个反应的叙

19、述中不正确的是()12图 2-2-5A.都是化合反应B.生成物都是固体C.都需要点燃D.都会放出热量8.牛凯同学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后,整理得到如图 2-2-6 所示的框架 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图 2-2-6(1)进行反应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目的是。(2)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该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反应,为了检验反应的生成物,需要的一种试剂是。(3)说明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主要现象是。(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生成物为色体。133115【A 知识巩固】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常条件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C.不易溶于水D.干

20、冰易升华吸热2.如图 6-3-1 所示,将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图 6-3-1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3.如图 6-3-2 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可以观察到(填“上面”或“下面”,下同)的蜡烛先熄灭,的蜡烛后熄灭。该实验 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如下的性质:图 6-3-2(化学性质);(物理性质)。4.如图 6-3-3 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回答:图 6-3-3(1)指出仪器 A 的名称:。(2)实验操作中,旋紧

21、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5.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知道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14图 6-3-46.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根据如图 6-3-5 所示操作进 行实验,填写表中空白。图 6-3-5序号现象分析结论()纸花红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纸花

22、红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纸花红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纸花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若将()中小花取出,用吹风机烘干,变回紫色色又【B 知识应用】9.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禁止使用煤等燃料禁止乱砍滥伐开发氢能源利用水力发电种植花草树木A.B.C.D.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B.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C.干冰能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D.二氧化碳能作气体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1.证明空气中含有 CO2 气体

23、,最合理的做法是()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掌握好各类知识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15图 6-3-612.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C 创新实验】1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 6-3-7 所示的装置做有关 CO2 气体性质的实验。图 6-3-7(1)通过图 A 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2)图 B 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液变红,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3)轻轻挤压图 C 中的胶帽,观察到的现象是物)是16115【教材实验】1.如图 S1-1 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

24、列问题。图 S1-1(1)图 B 中,用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火焰的部分烧红,由上而下缓慢插入集气瓶中,其目的是。(2)图 C 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燃烧停 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2.通过对化学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 S1-2 回答问题。【图 S1-2(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收集方法可选用(写一种即可);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选 用的仪器是(填字母)。(3)注射器 C 可用于检验装置 E 的气密

25、性,主要步骤如下: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到处;将注射器 C 先吸入一定量空气,再连接到装置 E 的导气管口处;缓慢推动注射器 C 的活塞,观察到,表示 装置气密性良好。(4)实验室用注射器 C 代替装置 E 中的长颈漏斗,用于制取氧气。替换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气体制取的探究物质的除杂与净化的综合应用17后的装置优点。3.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气体的制取,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选项 实验事实影响化学

26、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碳常温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4.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 S1-3 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请回答问题。图 S1-3资料:氯酸钾的熔点约为 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 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在 400 左右。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 质量比。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

27、同配 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图 S1-4 所示。图 S1-4(1)分析图,氯酸钾分解温度(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2)分析图,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当物质配比为 1 2 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18【教材实验】1.实验室用如图 S2-1 甲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图 S2-1(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2)在试管里加入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向试管中倒入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3)收集二氧化碳所用的方法是,这样收集的原因是,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4)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倒入图乙所示

28、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体现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2.化学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进行了如下实验。图 S2-2(1)向 A、B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蒸馏水,然后各滴入 12 滴石蕊 溶液。向 B 试管中通入 CO2,观察到,这是由于。A 试管的作用是。将通入 CO2 后的 B 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向 C 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气体制取的探究物质的除杂与净化的综合应用3.如图 S2-3 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为湿润的紫色石蕊气体的制解决新问根据已有是19试纸,为干

29、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取,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题的一种重要方法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图 S2-3A.装置 A 中加入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B.装置 B 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比先变红C.装置 B 中变红,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D.装置 C 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4.实验室利用如图 S2-4 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图 S2-4(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2)C 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 A、B 发生装置中的

30、装置获得。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3)将制得的二氧化碳干燥后利用 C 装置进行实验,b 处的实验现象是。若要证明 b 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 a处放置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4)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20范围:第二单元 第六单元二氧化碳时间:45 分钟分值:4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2分。每小题的 4个选项中只有1 个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是()A.氧气变成液氧B.食物的腐烂C.农家肥的腐熟D.动植物的呼吸2.空气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3.

31、2020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气候变化是地球 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不仅关乎人类的未来,也决定地球是不是适宜居住。下列做法不会影响气候变化的是()A.空调温度调得过低B.乘坐私家车上下学C.加强“绿色化学”研发D.露天焚烧废旧塑料4.实验室制取 CO2的有关操作:加入石灰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下端。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A.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应放在集气瓶口B.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上C.试管内的导管口应稍露出塞外即可D.实验时,装固

32、体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木炭燃烧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空气中的氧气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C.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D.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图 2-Z-18.我国于 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太空空间站,目前空间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的方式获得的,然后将氧气与储备的氮气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成“人造空气”(约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 0.7%),保证舱内大气的总压与氧气分压相对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2-Z-2A.21%的氧气和 78%的氮气指气体

33、的质量分数B.燃着的木条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即熄灭21C.可用红磷测定“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D.“人造空气”与空气成分完全相同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图 2-Z-310.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C.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管11.据报道,全球气温升高情况已破纪录,某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大 气温室效应的因素,进行了 N2、O2、CO2及

34、空气温室效应强度的比较实验(如图 6-Z-5甲所示)。分析图乙曲线并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 6-Z-5A.实验需要在有太阳光照射的条件下进行B.二氧化碳对温度影响最大,氧气影响最小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D.氧气、氮气都属于温室气体12.下列图像中能表示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反应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的是(t 时表示已完全反应)()图 2-Z-4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5小题,共 28分)13.(6分)现有:氧气、冰水混合物、铁、二氧化碳、高锰酸钾加热制氧 气后的固体剩余物、空气、氮气、氦气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

35、号,下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可制作电光源的气体是。2214.(7分)请帮助小红利用如图 6-Z-8 所示实验装置制备并研究常见气体的性质。图 6-Z-8(1)仪器的名称是;装入药品之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2)欲在实验室中制取一瓶 CO2,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A”或“B”)。用C装置收集,气体应该从(填“b”或“c”)端进入。(3)将收集到的 CO2按 D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蜡烛熄灭。通过该实验可知 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4)小明用实验室制得的氧气做如图 2-Z-5 所示的实验,发现铁丝不燃烧,其原因可能是(填一条)。图

36、 2-Z-515.(8分)。请根据如图 2-Z-6 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图 2-Z-6(1)写出标号仪器 的名称:。(2)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若用另外一种物质制取氧气,则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B 装置也可以用于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为。(3)利用 C 装置收集气体,要等到时再开始收集,待收集满时,应用玻璃片的(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好集气瓶;为防止在使用排水 法收集氧气时操作错误导致倒吸,需在装置 A 与 C 之间连接一种称为“安全瓶”的 装置,如图 2-Z-7 中可用作“安全瓶”的装置是(填“”或“”)。图 2-Z-72316.(7分)现用下面两个

37、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 2-Z-8所示。(说明:实验二中集气瓶内壁的铁粉除氧剂是用水润湿后均匀涂附上去的,其中的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图 2-Z-8(1)实验一中,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 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填一条)。(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一、实验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 化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 2-Z-9 甲、乙所示,依据图甲和图乙可判断出(填“实验一”或“实验二”)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图 2-Z-9(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实验一

38、或实验二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写两条)。24教学相长,学生的反馈是促进教学不断改进的推动力。每节作业后面设计收集学生的反馈和错题积累的栏目,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作业不仅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而且还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设计、讨论、实验、体验和交流等。因此,新课 程下的化学作业,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重要 平台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作业参考答案课题 1 空气第 1 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1)氮气氧气7821(2)0.94二氧化碳0.032.C3.C4.(1)汞汞在加热时是气态

39、,与空气接触充分,能充分消耗氧气,产物为固体氧气(2)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5.混合物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合理即可)6.C7.A8.D9.C10.C11.D第2 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空气1.A2.D3.C4.A5.D6.7.A8.(1)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2)一氧化碳不溶于水(3)ABCD9.A10.D课题 2 氧气第 1 课时 氧气的性质1.D2.D3.(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支持燃烧(2)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白木炭+氧气二氧化碳淡蓝刺激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剧烈5.(1)物理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40、(2)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3)引燃铁丝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未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5)不能6.D7.D8.B9.C10.C第 2 课时 化合反应1.两种两种以上2.木炭+氧气氧化反应另一种二氧化碳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化合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3.A4.B5.A6.D7.B8.(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化合反应属于澄清石灰水1(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4)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固课题 3 二氧化碳1.C2.C3.下面上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4.(1)烧杯(2)振荡(3)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

41、溶于水5.D6.变不变水不变二氧化碳红CO2+H2OH2CO3H2CO3H2O+CO2个7.A8.C9.A10.B11.C12.A13.(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 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试管 内压强减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大实验活动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1)将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良好(2)CaCO3镊子有气泡冒出,石灰石逐渐溶解(3)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4)蜡烛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水能和二氧化碳反 应生成

42、碳酸作对比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H2CO3H2O+CO2(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3.B4.(1)CaCO3+2HClCaCl2+H2O+CO2(2)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单元作业检测(二)1.A2.A3.C 4.D5.A6.B7.A8.C9.A10.D11.D12.B13.14.(1)试管中液面上升,石蕊溶液变红(2 分)H2O+CO2H2CO3(1 分)2实验活动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1)坩埚钳外焰充分利用集气瓶中的氧气(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木炭+氧气二氧化碳化合反

43、应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2.(1)酒精灯(2)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氯酸钾氯化钾+氧气A(3)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长颈漏斗下端玻璃 管中液面上升(4)可以通过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率,从而 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3.D4.(1)高于(2)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分解温度越高(2)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外界压强大于 瓶中压强,使气球胀大(2 分)15.(1)长颈漏斗(2)氯酸钾氧气+氯化钾防止高锰酸钾 粉末进入导管过氧化氢水+氧气(3)气泡连续、均匀冒出磨砂面16.(1)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2)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4、或反应物要足量等,合理即可)(3)实验二实验一集气瓶内剩余氧气的体积分 数是 8.6%,实验二集气瓶内氧气几乎耗尽(4)能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不是气 体3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总体上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测量和评价,研究结果及分析:不同性别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男、女教师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整体无显著性差异。在评价指标方面女教师在语言亲和力上略优于男教师,男教师在“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上优于女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二者中学

45、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整体具有显著性差异,熟手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明显好于新手教师。在评价指标 11“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评价指标12“教师能运用提问、点评、活动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评价指标14“学生能运用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观察实验、推理解释等探究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化学知识”评价指标 15“教师能运用提问、点评、活动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熟手教师好于新手教师。展示课和常态课中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展示课和常态课中化学课堂教学表现整体具有显著性差异

46、,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好于常态课课堂教学氛围。在评价指标4“教师肢体语言表达具有亲和力。”、评价指标5“课堂中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评价指标 7“师生关系融洽,班级有纪律。”、评价指标 8“教师能运用具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实物、图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 10“教师能组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化学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13“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评价指标15“学生能通过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方式交流看法、展示作品。”7 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好于常态课。原因可能在于,展示课上教师更加活跃,更具有亲和力,

47、更多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同时,展示课时教师更注重提升学生地位,尊重学生,班级纪律也更好。教师更多地运用实物、图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组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展示课上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评价指标 1“教师仪表得体,符合教师着装标准。”、评价指标 6“课堂中教师公平对待学生。”、评价指标 11“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上差异性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女教师无论展示课或常态课都比较注重教师仪表,所以在指标1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上课过程中,展示课和常态课中教师都做不到

48、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和汇报讨论结果的机会总体上会被部分学生获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较少使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且在使用时使用水平较低或过程并不外显,教师需要提升对学生进行思维激趣、激疑的能力。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元素化合物课、概念原理课中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具有显著性差异,元素化合物课课堂教学氛围好于概念原理课。在评价指标8“教师能运用具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实物、图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 9“教师能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评价指标 10“教师能

49、组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化学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11“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元素化合物课好于概念原理课。本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元素化合物课型的内容本身更加利于教师寻找贴近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也更适合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等教学活动和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维度进行测量和评价,结论及分析:不同性别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上中学

50、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上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均有显著性差异,熟手教师明显优于新手教师。展示课和常态课中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师引导”维度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上的中学化学氛围均有显著性差异,展示课均好于常态课。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在“教师引导”维度上课堂教学氛围具有显著性差异,元素化合物课中课堂教学氛围好于概念原理课,但是在“学生参与”维度上两种课型并无显著性差异。对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其它版本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空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为本站会员(天方乘风)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