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青铜器与甲骨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5第 2 页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七年级第一学期统编 人教版夏商周时期:早期 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组 织方式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夏商周的更替早期国 家的产生与发展第二单元第 4 课2青铜器与甲骨文 先人 智慧创造的文明之美第二单元第 5 课3动荡的春秋时期技术 革新引发的社会动荡第二单元第6 课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时代局势推动的社会变革第二单元第 7 课5百家争鸣新旧交替造
2、 就的思想繁荣第二单元第8 课二、单元分析(一) 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标题是“夏商 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 下简称“2011 年版课标”) 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以下 简称“2022 年版课标”) 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对应课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 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第 4 课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 其他文献记
3、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新增“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这一内 容的增设,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医的起源,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另一方面为后期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学习做铺垫,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022 年版课标与 2011 年版课标均依据历史发展的顺序,采用“点线”结 合的呈现方式,尊重历史的时序性,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但 2022 年版课标更加考虑内容的完整性,对本单元的发展特征和核心内容要求 的叙述更加具体,逻辑更加严密,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掌握历史史
4、 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在历史发展逻辑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意在贯彻主题式学习,使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 史素养。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 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第 5 课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 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 重要制度;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 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 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 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 争鸣”局面的产生;通过黄帝内 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 医学成就;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 战争,了解这
5、一时期的社会变化。第 6 课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 国逐渐强大起来。第 7 课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 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 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第 8 课(二) 课程标准的变化1.教学内容增加2.教学要求叙述更为具体, 目标指向性更为明确对比 2022 年版课标与 2011 年版课标,可以看出两者都强调夏商周时期历史 发展的时间脉络,均要求掌握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 但 2022 年版课标缩小了教学目标的内涵,教学要求的叙述更为具体,减少历史 史实的要求,目标指向性更为明确,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为实现教学目标,学 生需尝试运用史料
6、说明历史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素养。3.叙述逻辑更加严密,阶段特征更明显通过对 2022 年版课标与 2011 年版课标分析与对比,在单元学习及作业设计 中要紧扣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基本线索,掌握 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和百家争鸣等历史事件的第 3 页第 4 页基本过程并理解其对中国社会及文明发展的影响。尽可能以感性的、易于理解的、 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设计单元作业,尝试创设帮助学生感同身受的历史情境,同 时尽量发掘和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本单元内容的感知, 初步培养和提升学
7、生历史素养。(三) 教材分析1.单元时间脉络2.单元知识框架3.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展现了两个重要的主题: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变革。教师在 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明确界定“早期国家”概念以及社会变革的含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王震中先生提出:“国家形成的标志应修正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顾名思义,早期国家首先是已经进入国家状态,其次是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不成熟阶段,是从国家的初始状态发展 到比较成熟的状态。所以,早期国家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演进的过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程,也有比较显明的阶段性夏商西周属于典型
8、早期国家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是从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转变阶段” ,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其中,春秋时期为这一转型时期的开始阶段,战 国时期延续春秋时期的剧烈动荡和社会转型。4.教学内容分析夏商周在古代历史上被称为“三代”,这一时期的历史,是我国早期国家的 建立与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早期融合与壮大的历史。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 夏商周王朝的时代特征和主要文明成就,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的发展与变革。单元叙述的内容与前后单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居于承前启后 的地位,前承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后启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9、和巩固。本单元共 5 课,各课按照时间顺序围绕单元主题及核心内容展开,其内在的 逻辑关系是在历史时序下分别阐述朝代特征,隐含的历史线索是生产力发展后生 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发展以后上层建筑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第 4 课讲 述的夏商周的更替,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反映了夏、商、 西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我国早期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第 5 课讲述的青铜器 与甲骨文,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 的结晶,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主要 讲述生产力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化。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
10、化,主要讲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实行变法改革,兴建水利工程。第 8 课百家争鸣,主要讲述老子、孔子和百家争 鸣。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百家争鸣则 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次高 峰,为后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根基。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 人物、现象,认识中国古代遗留至今的各类史料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证 据,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历史时 序概念和史料实证观念。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
11、辉煌成就,让学生 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表面上看是从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 过渡,实际上,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因此,为了更好的制定教学目标及策略,需要对学生知识储备、认知发展付建河构建框架 揭示实质 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谈历史概念教学 J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 (3) :13.第 5 页以及素养培育有一定的了解,如下图所示。综上所述,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了落实本单元对学生知识、 能力、素养的要求,教师应立足单元学习的重难
12、点,通过图片、史料、视频、示 意图等创设各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尽量选取更加形象化、 生动的史料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清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脉络,促进学生对单 元内容的深度学习。(五) 单元教学重难点1.依据: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 版) 变化的分析、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 析得出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2.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 文的地位和影响;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及影响;
13、商鞅 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孔子和儒家学说;“诸子百家”的主张及百家争鸣对 后世的影响。3.难点:从社会变革的角度,认识这一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 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单元学 习与作业目标既是课程目标的分解细化,又决定了课时目标的制定,起到贯通上 下的作用。新课程标准高度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第 6 页必须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导向。为实现“教学”一致性,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制定本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如下:(一) 单元学习目标(二) 单元作业目标单元作
14、业目标课时课时作业目标1. 掌握夏 商 周 更 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这 一 时期历史发展的基 本线索;2. 了解 西 周 分封 制、青铜器与甲骨文、 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第 4 课时知道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 本史实,理解朝代更替的规律;识图地图、 研读史料,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第 5 课时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甲骨文发现的 基本史实和影响;通过浏览博物馆网站, 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体会古代 劳动人民智慧,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 7 页第 8 页争、商鞅变法、百家争 鸣等历史事件的基本 史实;3. 提 高搜 集 整 理 信息的能力,尝试运用 史料说明历史问题;4. 了解
15、 这 一 时 期 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 系的变化,理解春秋战 国时期的社会变化。5.研读史料,体会 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 文明及古代劳动人民 的智慧,认识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 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 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感。第 6 课时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识 读材料,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 制度的深刻变化,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 与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第 7 课时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等 基本史实,知道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与时 代特征;研读史料,感悟商鞅勇于改革的 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 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16、第 8 课时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的代 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研读史料,理解诸子 百家思想,尝试运用其解决现实问题;通 过学习,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初步感悟 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抱负和理 想,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 意识。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单元作业设计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标准及 课程内容,综合评定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正 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一) 单元作业设计原则(二) 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单元作业设计的总体
17、设计思路是:在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等的基 础上,立足单元及课时教学的重难点,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 人文素养出发,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夏商周时期历史基础知识, 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夏商周时期历史的正 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 而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制定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并将作业目标分解、落实到 5 个课时教学中,再通过 5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 时作业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 10 分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 础上,紧扣单元
18、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体设计 30 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根据个体差异,设计“菜单式作业”,即在传统 作业的基础上,增加探究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等,进行分层式作业设计,满足不 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将历史作业延伸到课堂之外,发挥历史课堂“以史鉴今、 以史育人”功能。(三) 单元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本单元作业设计包括以下流程:分析单元目标,明确作业目标,选取作业素 材、设计问题任务、确定作业时长,编制作业内容、设计作业评价,填写作业属 性表。第 9 页五、课时作业第 4 课 夏商周的更替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作业时间:10 分钟一、课时目标1.知道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19、的基本史实,理解朝代更替的规律; 2.识读地图、研读史料,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二、课时作业( 一) 基础达标1. (改编) 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 年代标尺中对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应该是 ( )A. B. C. 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约公元前 2070 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夏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学生一旦掌握该知识点, 即可得出答案。【设计意图】夏朝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本题的设计,多角度 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时间时序概念 和历史
20、空间感。2. (原创) 下列历史事件,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应该是 ( )武王伐纣 启承禹位 商汤灭夏 平王东迁A. B. C. 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启承禹位,是夏朝时期的事件。商汤联络周围部 落,起兵攻伐夏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由此可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夏商周时期重要的事件、人物及第 10 页历史现象的掌握情况,了解这一时期历史发现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历史
21、时序概 念和历史空间感。(二) 巩固提升3. (改编)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 真相的是 ( )A.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B.实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C.统治者任用贤才,发展生产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王以及西周最后 一个王是周幽王,他们统治都残暴或腐败,最后导致王朝灭亡,故 A 符合题意。 皇帝此时尚未出现,排除B;当统治者任用贤才,发展生产时,经济能得以发展, 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与题意不符合,排除C;处理犬戎部族的关系只适合西周时 期,排除 D。【设计意图】
22、通过本题的设计,使学生认识“任用贤才,发展生产”是国家 发展强大的原因,而统治者的残暴、腐败统治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进一步认识到 人心所向是影响朝代更替的重要原因。4. (选编)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 1 图 2材料二 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抑殷宋於肘腋间,这是西周的一个 立国形式,而封建大业即于此完成。钱穆国史大纲 (1) 图 1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2) 图 2 反映出该制度怎样的特点?(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西周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 第 11 页【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1) 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
23、土。 (2) 层层 分封,等级森严。 (3)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 围。【作业分析】第 (1) 问识读图 1 地图,根据地图左下角图例“周初分封的 主要诸侯国”等信息可以判断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第 (2) 问根据图 2 并结合 所学可知,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 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第 (3) 问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作用。钱穆指出西周分封的战略要地都被姬姓诸侯所占 据,而旧的贵族都被包围在其中,这样就起到了“封建
24、亲戚,以藩屏周”的目的, 所以西周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设计意图】史料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证据,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 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因此学生要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 题。西周分封制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本课的难点。本题作业围绕有关西 周分封制的示意图及史料设计 3 个问题,考查学生识读地图、解读史料的能力, 理性地认识和客观理解西周分封制,着力培育学生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以及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的历史素养。(三) 拓展实践 (选做)5. (选编) 结合所学知识,用表格方式制作一张夏、商、西周历史大事年表, 或制
25、作夏商周时期历史发展时间轴,内容包括建立年代、都城、重要事件和重要 人物等。【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评价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是否具备制作历史大事年表或 历史发展时间轴的基本能力,是否掌握制作表格的基本要素,表格或时间轴呈现 是否突出重点,清晰美观。二是学生信息的搜集、处理、归纳能力。综合上述标 准,按照优、 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绘制表格或时间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绘画能力,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搜集资料、绘制表 格或时间轴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故而将本题设置为 选做题,供学有余力
26、的同学选做。【学生作业展示】第 12 页【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制作表格、绘制时间轴,在制作过程中梳理历史发展 线索,形成本课完整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认识夏商周时期历 史发展的进程。第 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先人智慧创造的文明之美 作业时间:10 分钟一、课时目标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2.通过浏览博物馆网站,收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的 辉煌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课时作业( 一) 基础达标 1. (原创)文物见证历史。识读下列文物,回答问题。图 1 图 2 图 3 图 4(1) 图 1 出土于湖南宁乡
27、县,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它 是 。(2) 图 2 是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朝 青铜器的代表。(3) 图 3 是 ,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 述了 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4) 图 4 是我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第 13 页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朝开始的。【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1) 四羊方尊。 (2) 司母戊鼎,商。 (3) 利簋,武王伐纣。(4) 甲骨文,商。【作业分析】 (1) 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县炭河里遗址,是中国现存 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
28、学界称为“臻于极致 的青铜典范” 。 (2) 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 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 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3)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 ,西周早期青铜器, 出土于陕西临潼县,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4) 甲 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是目前已知的古代文字中 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成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设计意图】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夏商周时期辉煌灿烂文明的代表,也是本课 的重点内容。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识别文物及书写的基本能力,夯
29、实基础, 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同时感受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二) 巩固提升2. (改编) 七年级黑板报展示了图 5、图 6、图 7,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 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图 5 二里头铜鼎 图 6 三星堆青铜面具 图 7 毛公鼎A.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B.经济发达商业繁荣C.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D.冶铁技术炉火纯青【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三幅图片二里头铜鼎、三星堆青铜面具、毛公 鼎反映的都是青铜铸造业的发展,体现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故选 A 项。材料没 有体现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故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农业也不是冶铁
30、技 术,故排除 C、D 两项。【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相关知识。通过本题的设计,知道商周时 期青铜铸造技术高超,感受先民的智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高民族自第 14 页4. (原创)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物质文明集中表现在青 铜铸造,精神文明的表征则是甲骨文的应用。为了更好的感受夏商周时期辉煌的 文明成就,下面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两个实践活动可供选择:被青铜器魅力“征服”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3. (原创) 汉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在 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观察图8 汉字字体的演变,能够 得出正确的结
31、论是 ( )图 8 汉字字体的演变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 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图片信息汉字的演变历程可知,楷书是在甲骨文-金文- 小篆-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见汉字的演变是一脉相承的,故 D 项正确;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还有许多少数民族文字,汉字并不是我国唯一文字, 故 A 项错误;汉字都来源于象形文字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根据图片信 息可知,汉字的演变是由繁到简,故 C 项错误。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 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
32、影响。汉 字经过了 6000 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行书。【设计意图】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 大成果。甲骨文反映了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对汉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 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本题的设计,多角度考查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认识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实践活动 (选做)的你可以选择“云游”博物馆,感受青铜之美;沉醉于意蕴隽永的汉字中的你, 第 15 页可以选择“寻汉字之源,领略汉字风采”。活动一【 “云游”博物馆,感受青铜之美】活动要求:通过浏览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
33、物馆等官方网站,选择一件 你喜欢的青铜器,搜集相关资料,从名称、外形 (可以描述自己的直观感受) 、 出土年代、可能的用途等方面为它制作一张简介卡片并配上它的照片 (可以自己 手绘) ,在班级举行一次展览。活动二【寻汉字之源,领略汉字风采】活动要求:通过浏览中国文字博物馆、查阅图书、请教他人等方式搜集资料, 选择一个你非常感兴趣的文字,从它的字形、演变历程、蕴含的先人智慧和灵感 等方面为它制作一张简介卡片,在班级举行一次展览。参考网址:(1) 中国国家博物馆:(2) 故宫博物馆:(3) 三星堆博物馆:(4) 上海博物馆:(5) 陕西历史博物馆:(6) 中国文字博物馆: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
34、完成【评价标准】评价侧重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看学生 制作的卡片是否按照要求准确、简要的处理信息,评价学生对有效信息的处理能 力。另一个是卡片设计能力,看学生在整体版面设计上是否突出重点,美观清晰, 评价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综合上述标准,按照优、 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为青铜器、汉字制作简介卡片,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写作和审美能力,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认识。学 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对青铜器、汉字进行介绍,如文字描述,绘画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由于搜集资料、制作卡 片都需要
35、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 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学生作业展示】第 16 页2.识读材料,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培养学生分 析历史现象与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设计意图】通过浏览博物馆、查阅图书等方式,学生动手制作资料卡片, 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查找资料的基本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 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 认识青铜器和汉字,更真切的感受青铜器与甲骨文高度的文明成就,体会古代先 民的浪漫与智慧,提升“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获取
36、信息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技术革新引发的社会动荡 作业时间:10 分钟一、课时目标1.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二、课时作业( 一) 基础达标1. (改编) 生活生产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进步的是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铁制农具 D青铜铲【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第 17 页【评价分析】本题以石器、骨耜、铁制农具、青铜铲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农 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图一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图二 骨耜是河姆渡人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工具;图三铁制农具在春秋时期开始出 现、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
37、图四青铜铲出现于商周时期。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 发展历经几个重要阶段:打制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由此可知,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进步的是铁制农具,故选 C 项。【设计意图】本题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反映了国古代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和总结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2. (原创) 下列选项,与下列图 1 形势图反映的史实相吻合的是 ( )图 1A.诸侯争霸 B.王室衰微 C.群雄兼并 D.平王东迁【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评价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从地图图例中能看到齐、楚、晋、吴、楚 等诸侯国的进军路线。由此可知,形势图反映的是诸侯争霸
38、。故 A 项符合题意。【设计意图】诸侯争霸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本题以地图为切入点,考查 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3. (改编) 2021 年 9 月 29 日,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十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在颍上县举行。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他辅佐下列哪位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 齐桓公 D.楚庄王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据所学可知,齐国在今山 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
39、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第 18 页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设计意图】诸侯争霸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本题的设计,分析齐桓 公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二) 巩固提升4. (选编)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争霸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动荡 不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列宁也曾这样评价战争:“历史上常 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 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 有害和反动
40、的制度。 ”(1) 材料一中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的原因是什么?(2)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你对春秋争霸战争作出简要评价。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1) 春秋争霸战争带有侵略性。 (2) 一方面,春秋时期诸侯 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另一方面,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 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评价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相关史实。 (1) “春秋无义战” 是因为春秋争霸战争具有侵略性。 (2) 结合列宁对战争的评述引导学生一分为 二的评价春秋争霸战争。【设计意图】春秋争霸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本题作业围绕春秋争霸的相 关史实设计 2 个问题,引导学生客
41、观认识春秋争霸战争的性质及争霸战争带来的 影响,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以及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三、拓展延伸 (选做)5. (改编) 查阅资料,讲述一则跟春秋时期的历史有关的故事或成语,如: “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在班级内举办一次历史故事会。第 19 页【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评价侧重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另一个 是语言表述能力,看学生在讲述时是否突出重点,思路清晰,评价学生的口头表 达能力。综合上述标准,按照优、 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讲述故事或成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口
42、头表达能力,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认识。由于搜集资料、讲 述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 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设计意图】加深对春秋时期历史的了解,培养学史兴趣和研究能力,训练 学生讲述历史的口头表达能力。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代局势推动的社会变革 作业时间:10 分钟一、课时目标1.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等基本史实;2.研读史料,知道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与时代特征;感悟商鞅勇于改革的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二、课时作业( 一) 基础达标1. (改编) 战国初年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势力较强的有七个诸侯国
43、,史称“战国七雄” 。图 1 中诸侯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1432图 1 战国形势图第 20 页A.齐国 B.燕国 C.晋国 D.秦国【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中,秦国位于西部,图中处是 秦国,故 D 符合题意;处是燕国,处是齐国,排除 AB;是楚国,排除 C。【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识图能力,这是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 基本能力。通过本题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另一方 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落实核心素养。2. (2021 四川) 图 2 所示的水利工程 ( )图 2A.始建于公元前 221 年 B.清除了整个四川地区水患C.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D.在当今仅存旅游价值【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内江”“外江”“鱼嘴”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 出这是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建立时间约公元前 256 年前 251 年,使成 都平原成为沃野,因此 C 项正确,A 项排除; “清除”的说法错误,B 项排除。 都江堰至今仍然发挥着防洪和灌溉功能,D 项排除;故选 C。【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