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文档编号:3545495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6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组织形式 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碳的几种单质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6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4二氧化碳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5一氧化碳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单质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泼性;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能以

2、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及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归纳 O2、CO2的制备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 基本思路;认识 CO.CO2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认识 CO2过量排放产生“温室效应”和 CO 的毒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继第二、第四单元学习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 及其化合物知识”单元,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这 里既是对前一阶段启蒙学习能力达成的检验-需要全面运用启蒙阶

3、段学习所积累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又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和化肥等单元的 内容打基础、作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单元知识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检验和验满的方法,所用 的试剂、装置及收集方法的原因等。习题坚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 考查学生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呈现方式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 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一直都是各省市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2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1

4、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通过比较、归纳,较为系统地认 识几种含碳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由现象推知性质、由性质了解用途的思维能力,但对于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还不够清楚,所以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后,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等有了一定基础,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设计。本单元主要研究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 是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因此可从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架构新的 知识体

5、系。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创设 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具体物质入手为学生们展现学习研究物 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样式和范例。指导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 必须具备的化学实验技能。第六单元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多数反映易学难记,针 对此特点,本次单元复习着重在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回忆碳及碳的 氧化物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来一次整合,加强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复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另外针对 本单元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及用途之间的联系,设置了对应的练习让 学生加深认识;最后要求掌握二氧

6、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答一些其 它题型,本单元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探究能力的 培养。三、单元作业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意识,激发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以求甚解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品质。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适当地选取生活中学生熟知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事物的现象,并透过 现象去发现事物变化的实质,加深对 CO2和 CO 性质的理解应用。4、坚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凸显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如元素观、物质的微粒观、物质的分类观、物质的化学变化观以及学科 价值观等,关注学生化学基

7、本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水平。5、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关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减少记忆性试题,保持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6、突出学科特点,注重对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考查,一 定要让平时经常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学生在应考时表现出他们的长处。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新 科技成果和学生生活实际等中选择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 学有关的重大社会议题,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基本理念,渗 透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培育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1、作业难度分层,由简单逐步难度加深,使学生解题

8、能力逐渐增强。32、采用分层次作业,充分满足学生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3、作业设计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4、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5、作业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和有效性。五、课时作业课时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变电线路短路,这是利用了石墨的()A可燃性B.还原性C.导电性D.润滑性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30 秒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D,学生对石墨导电性知识认识不够,不会解决实际问题。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北约用“石墨炸弹”使

9、南联盟的高压输变电线路短路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认识“石墨炸弹”的原理。、我国一些古建筑被埋入地下的木柱子要用火将表面烧焦,这是因为()A.防止触电B.烧焦变成木炭有导电性C.烧焦变成木炭,防止木材腐烂D.比较易埋入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30 秒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D,学生对木炭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概念认识不清,不会 解决实际问题。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古建筑被埋入地下的木柱子要用火将表面烧焦情境,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写出它们的一项用途。(1)金刚石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可用于。

10、(2)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用于。4(3)石墨质软且滑腻,可用于。(4)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1.参考答案:(1)做钻头、刻刀(2)冰箱除味剂(3)润滑剂(4)做电极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D,学生对木炭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概念认识不清,不会 解决实际问题。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古建筑被埋入地下的木柱子要用火将表面烧焦情境,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让学生了解碳的几种单质各具有哪些物理性质。课时目标1.了解碳单质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及应用;2.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重点3.理解还原反应的

11、概念。难点4.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讨论探究,体会物尽所用、人尽其才的道 理。、有关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说法正确的()A、CuO 具有还原性B、C 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 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认识不清;错选 D,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测评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将 3g 碳放在 6g 氧气中燃烧,可生成的物质()A、只有二氧化碳B、只有一氧化碳C、既有二氧化

12、碳又有一氧化碳D、以上说法都不对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5 分钟53.评价设计错选 A、B,D 学生未充分考虑碳在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 气不足时,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所以本题中,当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小于或 等于 12:32(3:8)时,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当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大于或等于 24:32(3:4)时,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当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介于 3:8 和 3:4 时,生成 物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碳的可燃性知识的理解,根据反应物碳和氧气比例不同,产物也会不同,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思想。、按如图进行试验,下列分析或

13、结论正确的是()A、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B、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C、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CO2的质量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5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刚产生的气泡是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造成的;错选 C,是因刚反 应结束,生成的铜温度较高,防止还原出的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又生成氧化铜;错选 D,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还理解不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质碳的还原性实验的知识,培养学生注意实验规范性操作及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深刻理解。、将两种黑色固体粉末 A 和 B 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 C。若将

14、 C 通过炽热的固体 A,则转变成一种可燃性气体 D。D 气体 在氧气中燃烧又变成气体 C。当试管里的物质反应完毕后,黑色粉末变成了红色 的E。根据以上叙述填空。(1)用化学式表示:A;B;C;D;E。(2)写出下列两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AB-CECA-D1.参考答案:(1)A 是 CB 是 CuOC 是 CO2D 是 COE 是 Cu(2)C+2CuO2Cu+CO2tCO2+C2CO2.时间要求:4 分钟3.评价设计培养学生能审清题意,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如颜色、状态、气味、条 件、变化等,从而推断出物质的种类,从而书写化学方程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碳的化学性质知

15、识的理解,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以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时目标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2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3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 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4.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选择填空cF(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收集装置应选择_。(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收集装置应选择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收

16、集装置应选择_。1.参考答案:(1)AE 或 D(2)B 或CE 或 F(3)B 或 C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通过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装置的比较,找出它们 的异同点,并能评价每套装置的优缺点,并选择一套最优装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由个别推广到一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7(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_,_。(2)如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 CO2,应选用图中的_(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_。1.参考答案:(1)水槽长颈漏斗(2)CaCO3+2HCl=CaCl2+H2O+CO22.时间要

17、求:3 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 CO2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生成物性质,从题目所提供的仪器中选取适当的仪器进行组装一套比较合理的制取CO2的装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改变教师重知识轻实验的教学导向,让学生动手实验,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打好基础。、课后实践尝试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如饮料瓶等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18、使学生 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时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3.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善于合作、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4.树立关注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按题意从 O2、N2、H2、CO2、CO 中选择适宜的化学式,填入下列横线上(1)有剧毒的气体:_;(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_;(3)能在空气中燃烧的体:;8(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6)密度最小的是;(7)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_;(8)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1.参考答案:(

19、1)CO(2)O2(3)H2CO(4)N2(5)CO2(6)H2(7)CO(8)CO22.时间要求:2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O2、N2、H2、CO2、CO 这几种气体性质的理解。、“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人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D.农业和园林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不知道乘坐公共交通可以节省能源,减少 CO2的排放;错选 C,不 了解废物利用,変废为宝;错选 D,学生不理解节水也属绿色发展的范畴,且节 水必

20、定节能。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意识,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激发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的观念,并能对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让学生知道“低碳”就是不排或少排 CO2,其主要核心是节能减排,凡是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减少资源的利用的生活方式都是低碳生活方 式。、CO2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超临界流体(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可用作某些物质的溶剂,以替代一些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有机溶剂。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和氧元素只能组成二氧化碳B.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

21、分子不在运动C.超临界流体 CO2是一种新物质D.超临界流体 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学生不知道碳元素和氧元素不仅能组成 CO2,也能组成 CO 等物质;错选 B,不了解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一基本性质;错选 C,学生不理解超临界9流体 CO2也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只是状态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元素、分子、物质等概念的理解,并知道结构决 定性质这一理念。课时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并能通过比较找出 CO2和 CO 结构和性质的异同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尾气处理、如何用化学

22、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参考答案: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进行鉴别,有以 下几种方法。方法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两个 贮气瓶中的气体分别通入两支试管里,其中一支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 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支试管内的石灰水没有变化,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方法 2: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然后将两个 贮气瓶中的气体分别通入两支试管里,其中一支试管内的石蕊溶液变红,证明该 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支试管内的石蕊溶液没有变化,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方法 3:将两个贮气瓶导气管的阀门(活塞)打开,用燃着的木条接近导气管口。

23、其中一种气体能燃烧且发出蓝色火焰的,则证明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另一个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方法 4:分别将两种气体与加热氧化铜的反应,能还原氧化铜的是一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的是二氧化碳。2.时间要求:4 分钟3.评价设计鉴别主要是寻找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及溶解时的 温度变化,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特殊现象(产生气体、沉淀、变色等)或温度发生 变化。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根据不同物质具有的特殊化学性质,进而设计出合理的鉴别方案,注重对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考查。、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水C.澄清石灰水B

24、.灼热的氧化铜D.炽热的炭层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5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学生不知道 CO 难溶于水,反而 CO2能溶于水,可除去 CO;错选 C,CO2能与石灰水反应,而 CO 不能,所以除去的是 CO2;错选 D,CO2能与炽热的炭 层反应,而 CO 不能,所以除去的也是 CO2。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0解题思路: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把混合气体通过 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而被除去;通过炽热的炭层,一氧化碳不与碳反应,二氧化碳却与碳反应生成一 氧化碳而被除去。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图是 CO

25、 与 CuO 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说明 CO 被还原后的产物是 CO2;既有效地防止了 CO 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A.B.C.D全部正确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5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学生不知道中 CO 在该反应中作为还原剂,被氧化而不是被还原;错选 B,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选 D,和 均不正确,故 D 不对。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认识,以 及防止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26、。(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一、单选、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符的是()A石墨的导电性好,可以作电极、电刷B活性炭的吸附性强,可在制糖工业中作脱色剂C单质碳具有还原性,木炭可以作冬天烤火的燃料D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古代的字画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 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石墨的导电性认识不清;错选 B,对活性炭的吸附性及用途认识 不清;错选 D,对炭黑的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试题突出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现象为素材,

27、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理念。11、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是()A这四种物质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做润滑剂D这四种物质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生成新物质认识不清;错选 C,对碳的几种单 质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不了解;错选 D,对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 异不了解。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为情境,要求学生能判断元素与原子结 构、性质的关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

28、观结合的视角分析问 题。、下列有关 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1.参考答案:D12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长颈漏斗没有液封;错选 B,万能瓶原理不清楚,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水的密度小,气体应从右侧导管通入;错选 C,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 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验满、检验等,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 验的品质等,改变教学中重知识轻实验的教学导向,让学生动手实验,具备基本 化学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打好基础。实验室制取 CO2的有关操作:加入石灰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至浸没漏

29、斗下端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 是()ABCD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让学生知道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改变教师重知识轻实验的教学导向,让学生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打好基础。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微粒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B守恒观:16g 硫与 32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 48g 二氧化硫C转化观:O2和 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

30、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不清楚离子化合物的构成;错选 B,没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问 题;错选 D,不理解金刚石和石墨中构成物质的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 有很大差异。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分析问题,树立微粒观、守恒观、变化观、结构观、可持续发展观等核心观念。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装置,关于装置的选择和使用错误的是()13A甲装置既可以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 置B乙装置可作为利用干燥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C丙装置测量氧气体积时,瓶内装满水,气体从 c 端进入,另一端与量筒相连D若盐酸和石灰石足量

31、,选择甲、丙两种装置,导管 c 接导管 a 依然无法收集 到一瓶 CO2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固体和液体反应,且无需加热时都可用甲装置;错选 C,没有领会 万能瓶的使用原理,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气体应从 c 导管进入;错选 D,CO2能溶于水,导致无法收集到一瓶 CO2气体。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不同的装置有哪些功能及使用注意事项,落实了课标中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完成基础学生实验的课程内容。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发挥实验在知识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填空题:、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32、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 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的结构。(3)在书 写 具有保存价值 的 图书档案 时,规 定使用碳素 墨水,其 原 因是。(4)某有机化合物 R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R+5O24CO2+2H2O,则 R 的化学式为。1.参考答案:(1)排列方式不同(2)疏松多孔(3)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4)C2H22.时间要求:2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4本题主要加深学生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碳的不同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充分认识质量守恒的原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

33、体,有如图所示的仪器可供选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药品是;(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填序号);(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5)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1.参考答案:(1)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 CaCO3)和稀盐酸(2)向上排空气法(3)ACDE(4)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5)CaCO3+2HCl=CaCl2+H2O+CO2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了解常见气体(O2、CO2)制取方法(装置选择、操作方法、检验、验满、方程式书写),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

34、综合素质的培育。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落实了课标中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完成基础学生实验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发挥实验在知识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5(1)图 1 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图 2、3、4 对应三种碳单质,图 3 单质的名称是。(3)如 图 5 是 木 炭 还 原 氧 化 铜 的 实 验,其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是。(4)在习主席“一带一路”伟大的战略构想中,代表中国制造的高铁走在了世界的 前 列。高 铁 动 车 与 电 路 连 接 的 石 墨 电 刷

35、 没 有 用到 石 墨 的 性 质 的是。(填序号)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1.参考答案:(1)4(2)金刚石(3)C+2CuO2Cu+CO2t(4)C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认识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模型图(3)会写单质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了解石墨的物理性质并会运用本题很好体现了命题时要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核心观念。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判断元素与原子结构、性质的关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从化学视角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

36、。、某同学利用如下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步骤 如下:步骤 :关闭 K2打开 K1,进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步骤:步骤:待 B 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步骤:(1)写出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能 够 证 明 一 氧 化 碳 具 有 还 原 性 的 实 验 现 象 是 什么?。16(3)补全步骤、步骤的相关操作;1.参考答案:(1)CO+CuOCu+CO2(2)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关闭 K1打开 K2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1)学生能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2)学生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3)用精炼严

37、谨的语言描述实验操作,让学生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打好基础。本题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考查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如分析能力,文字叙述能力,探究能力等等。试题坚持“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 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引导学生从所提供的丰富信息中,吸收、整合信息,认真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体现化学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 1 实验介 绍这一知识。(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

38、斜,其目的是。(4)图 I 与教材中的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 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 裂外,还可以防止。(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研究】分别称取 2g 木炭与 CuO 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 3 次。实验记录如下表: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 CuO 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比例1:61:71:81:91:101:11 1:121:13加热时间151143157221200153 4实验现象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偶 尔红热气 泡较少实验表层铜珠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

39、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反应较完全生产亮红色部 分 生成主 要产物17结果网状铜块Cu2O是Cu2O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的因素是;从产 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交流讨论】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的目的是。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 CuO 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其理由是。1.参考答案:(1)C+2CuO2Cu+CO2t(2)聚集火焰,提高温度(3)防止加热时澄清石灰水倒流,使试管炸裂(4)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反应生成的铜又被氧化(5)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1:101:11 使药品干燥,加快反应速率装置

40、中的空气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2.时间要求:3 分钟3.评价设计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通过解题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丰富的信息中,吸收、整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化学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培育,注重对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考查。三、计算题:(共 6 分)某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 25g 这种 石灰石样品,把 200 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

41、知石灰 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序号加 入 稀 盐 酸 质量 剩余固体质量(g)1(g)第 1 次5015第 2 次50m第 3 次505第 4 次505(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上表中 m 的数值应为多少?(3)如果煅烧 10Kg 这种石灰石,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多少 Kg?1.参考答案:略2.时间要求:4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清不同组次哪 些反应物完全反应,哪些反应物过量问题。(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题(3)易23

42、 分钟2选择题(2)(5)易3选择题(1)易4选择题(1)易5选择题(4)中等6选择题(6)中等7填空题(5)易8填空题(6)易9填空题(3)(5)易10填空题(6)中等11填空题(6)较难12计算题(5)中等2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总体上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测量和评价,研究结果及分析:不同性别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男、女教师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整体无显著性差异。在评价指标方面女教师在语言亲和力上略优于男教师,男教师在“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上优于女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中学化

43、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二者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整体具有显著性差异,熟手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明显好于新手教师。在评价指标 11“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评价指标12“教师能运用提问、点评、活动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评价指标14“学生能运用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观察实验、推理解释等探究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化学知识”评价指标 15“教师能运用提问、点评、活动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熟手教师好于新手教师。展示课和常态课中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展示

44、课和常态课中化学课堂教学表现整体具有显著性差异,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好于常态课课堂教学氛围。在评价指标4“教师肢体语言表达具有亲和力。”、评价指标5“课堂中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评价指标 7“师生关系融洽,班级有纪律。”、评价指标 8“教师能运用具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实物、图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 10“教师能组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化学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13“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评价指标15“学生能通过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方式交流看法、展示作品。”7 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好于常态课。原因

45、可能在于,展示课上教师更加活跃,更具有亲和力,更多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同时,展示课时教师更注重提升学生地位,尊重学生,班级纪律也更好。教师更多地运用实物、图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组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展示课上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评价指标 1“教师仪表得体,符合教师着装标准。”、评价指标 6“课堂中教师公平对待学生。”、评价指标 11“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上差异性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女教师无论展示课或常态课都比较注重教师仪表,所以在指标1上没有显著差异

46、。而在上课过程中,展示课和常态课中教师都做不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和汇报讨论结果的机会总体上会被部分学生获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较少使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且在使用时使用水平较低或过程并不外显,教师需要提升对学生进行思维激趣、激疑的能力。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元素化合物课、概念原理课中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具有显著性差异,元素化合物课课堂教学氛围好于概念原理课。在评价指标8“教师能运用具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实物、图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 9“教师能合理创设教学

47、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评价指标 10“教师能组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化学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11“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元素化合物课好于概念原理课。本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元素化合物课型的内容本身更加利于教师寻找贴近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也更适合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等教学活动和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维度进行测量和评价,结论及分析:不同性别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

48、教师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上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上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均有显著性差异,熟手教师明显优于新手教师。展示课和常态课中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师引导”维度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上的中学化学氛围均有显著性差异,展示课均好于常态课。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在“教师引导”维度上课堂教学氛围具有显著性差异,元素化合物课中课堂教学氛围好于概念原理课,但是在“

49、学生参与”维度上两种课型并无显著性差异。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应用结论及分析:不同性别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男、女教师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水平相当,多数处于中水平和高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中学化学新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水平多处于中等水平,小部分处于低水平,新手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有待提高;中学化学熟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绝大多数处于高等水平,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熟手教师明显优于新手教师。展示课和常态课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展示课中的化学课堂教学

50、氛围绝大多数处于高水平,常态课中课堂教学氛围多处于低水平,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氛围水平需要所有提升。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元素化合物课中课堂教学氛围大多处于高平,个别处于低水平,概念原理课中课堂教学氛围多处于中水平,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针对短期干预下中学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教师在干预前、干预后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整体得分的均值差异不显著。基于评价指标的测量和评价研究发现大多数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只有评价指标 8“教师能运用具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实物、图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其它版本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为本站会员(天方乘风)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