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基经济学基础(第二础(第二版)版)项目一 导论任务一 稀缺性与经济学任务二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任务三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Content目 录稀缺性与经济学任务一任务一欲 望欲 望 是指人类对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永不停止的需求。人类的欲望或需求是多种多样、多层次和永无止境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或需求满足以后,又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人类总是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永无止境的欲望中。资 源 稀 缺资 源 稀 缺 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资源总是稀缺的。稀缺性是相对的,既不是指该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可以消耗的,也与该资源和商品的绝对存量大小没有关系,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2、,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的供给量总是相对不足的,稀缺性是生活中的一种现实情况。经济学就产生于客观的资源稀缺性。一、欲望无限与资源稀缺由于资源稀缺性,家庭、厂商、政府和其他任何形式的组织的无限需求,无法在同一时期或同一地点得到满足,因此,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人们始终面临选择问题。经济学中的选择是指各种组织(包括家庭或个人)在资源配置面临多种可能性的时候,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择优行为。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需要经济主体选择时,选择就会带来成本,由此引入机会成本概念。也就是说,大部分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但当一种资源用于生产某商品后,就不可能用来生产其他商品,这就意味着,当
3、一种资源用来生产某商品时,就必须放弃其他商品的生产,所放弃用于别的商品生产的最大产量(或产值),就是这种资源的机会成本。(一)选择与机会成本二、选择、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和技术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它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资源问题,说明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由于资源稀缺,用于生产某一种物品的资源多了,则用于生产其他物品的资源就少了。多制造炮弹就要少生产面包,多生产面包就要少制造炮弹,炮弹和面包不可兼得。在资源数量和技术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产品产量最大组合是既定的,但当资源数量和技术条
4、件变化时,生产可能性曲线会相应变化。当资源数量增加和技术进步时,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向外平行移动,代表着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二、选择、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配置问题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社会面临选择问题,也就是经济学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一)资源配置问(一)资源配置问题题资源利用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个社会既定的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到充分利用,是经济学需要回答的第二个基本问题。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资源为什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2.经济
5、为什么会出现波动3.货币购买力是否影响资源的利用(二)资源利用(二)资源利用问题问题三、经济学的两大基本问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任务二任务二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及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利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中有关经济变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试图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单位是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包括居民(或家庭)、厂商(或企业)和资源拥有者。居民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厂商是经济中的生产者;资源拥有者是指拥有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生产要素拥有者。(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
6、内容内容一、微观经济学1.1.完全理性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完全理性假设是微观经济学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2.2.完全信息假设完全信息假设完全信息假设是指每一个参与经济活动中的消费者或厂商都可以全面、准确地获取所有市场信息。3.3.市场出清假设市场出清假设市场出清是指价格可以自由调节市场,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既没有商品(或资本、劳动力等)剩余,也没有商品(或资本、劳动力等)不足,即达到市场出清。一、微观经济学(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和内容宏观经济学就是“大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
7、国民经济各相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体经济。(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假设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假设二、宏观经济学1.1.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观经济中的消费是单个消费者消费选择的结果,而投资也是单个厂商选择的结果。2.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学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在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这些资源总量的决定问题。3.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8、都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学都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不涉及制度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从而与制度经济学区别开来。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1.1.研究对象不同研究对象不同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5.5.核心理论不同核心理论不同4.4.基本假设不同基本假设不同3.3.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方法不同2.2.解决的问题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一)市场经济运行(一)市场经济运行图图1.两部门经济运行图2.四部门经济运行图(二)市场经济运行(二)市场经济运行的两个层次的两个层次1.微观经济运行层2.宏观经济运行层四、市场经济运
9、行分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任务三任务三均 衡 分 析均 衡 分 析 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两类。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分析经济中的某个特定部分,如某个生产者、某个消费者、某个市场等的均衡。一般均衡分析是指把经济中不同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市场上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前提出发,考察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问题。非 均 衡 分 析非 均 衡 分 析 是相对均衡分析而言。非均衡分析强调预期的不确定性,实际上隐含着一个前提,即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寻信息是要花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
10、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不可避免。一、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实 证 分 析实 证 分 析 主要研究经济本身规律,研究经济本身是如何运行的,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经济行为的效果。实证分析超越了价值判断,一般通过对经济事实的观察和描述来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回答“是什么”这类问题,说明某事物过去是怎样,现在是怎样,将来是怎样等。用实证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称为实证经济学。规 范 分 析规 范 分 析 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种标准的理论和政策。规范分析力图回答“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即为什么要做这种选择,而不做其
11、他选择。它涉及是非善恶、应该与不应该、合理与不合理等问题。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静 态 分 析静 态 分 析 主要研究什么是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和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而不管形成均衡状态的过程和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比 较 静 态 分 析比 较 静 态 分 析 主要通过对某一经济现象的不同均衡状态(一般是两个均衡状态)的比较,来分析导致均衡状态变化的因素,而不管从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变化的过程及其所需要的时间。动 态 分 析动 态 分 析 主要探讨在一定条件下,某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和调整的过程。它引入时间因素对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谢谢观看经济学基
12、经济学基础(第二础(第二版)版)项目二 供求与均衡分析任务一 需求分析任务二 供给分析任务三 均衡价格及其应用Content目 录需求分析任务一任务一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在上述需求的概念中,有两点要注意。1.需求是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的统一2.需求是一系列价格水平上对应的一系列商品的需求量(一)需求的概念一、需求、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商品需求可以用需求表来表示。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不同价格与其对应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商品需求还可以用需求曲线表示。需求曲线是某种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示形式,也就是根据需求表中
13、的商品的不同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绘制的一条曲线。(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一、需求、需求表和需求曲线2.2.相关商品的价相关商品的价格格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受到其他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相关商品有两种情况: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3.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收入水平降低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4.4.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量就会减少。5.5.消费者对商品价消费者
14、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格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在将来某个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当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1.1.商品本身的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商品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二、需求函数(一)影响需求的因素(二)需求函数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把某商品的需求量作为因变量,把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就可以得出需求函数。二、需求函数(一)需求定理(一)需求定理(二)需求定理的例外(二)需求定理的例外A AB B根据上述分析
15、,我们可以把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概括为如下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定理是以“其他条件不变”为前提假设条件。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价格条件外,其他影响需求量的因素都是不变的。大多数商品都满足需求定律,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1.炫耀商品消费者偏好2.吉芬商品3.在商品供不应求时期,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会上升预期4.投机性商品预期三、需求定理如前所述,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可分为两类:商品本身的价格和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
16、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一般来说,需求的变动都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而需求量的变动不会引起需求的变动。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分析任务二任务二 供给(Supply,S)是指生产者(或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一)供给的概念(一)供给的概念 供给可以通过供给表和供给曲线表示。横轴 OQ 代表供给量,纵轴 OP 代表价格,S 为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商品供给量与其价
17、格之间同方向变动。(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一、供给、供给表和供给曲线010203041.1.商品本身的价商品本身的价格格2.2.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4.4.生产的技术水生产的技术水平平3.3.生产要素价生产要素价格格二、供给函数(一)影响供给的因素055.5.生产者对未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来的预期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与影响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如果把对某商品的供给量作为因变量,把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如果假定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仅考虑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供给量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函数。(二)供给函数二、供给函数(
18、一)供给定理(一)供给定理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某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就会减少,即商品价格与其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三、供给定理(二)供给定理的例外(二)供给定理的例外1.有些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的商品2.有些商品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3.劳动力的供给曲线特殊性4.有些商品呈不规则变化和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一样,我们也要区分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
19、表现为供给曲线平行向左或向右移动。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均衡价格及其应用任务三任务三消费者为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需求价格,与生产者为提供一定数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相等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又叫市场出清价格。对均衡价格的理解要注意两点:1.均衡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2.决定均衡的力量是需求和供给双方一、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当市场上某商品价格过高时,会刺激生产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减少消费者的需求量,导致商品的需求量少于供给量,即供大于求。供大于求会形成市场价格下降压力,促使生产
20、者减少该商品的生产或供给,使供求相等,使供求趋于均衡。当市场某商品价格过低时,会刺激生产者减少商品生产或供给,增加消费者的需求量,导致商品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即供小于求。供小于求会形成市场价格上升拉力,促使消费者抑制需求而刺激生产者供给,使供求相等,使供求趋于均衡。二、均衡价格决定(一)需求变动(一)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对均衡的影响1.供给不变,需求增加2.供给不变,需求减少(三)需求和供给(三)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影响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有四种情况:一是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二是需求与供给同时减少;三是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四是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二)供给变动对(二)供
21、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均衡的影响1.需求不变,供给增加2.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四)供求定理(四)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供求定理。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一)政府干预与价(一)政府干预与价格控制格控制政府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经常对价格进行干预和控制,主要采取限制价格与支持价格两种措施来干预经济变化。(二)易腐商品的售卖(二)易腐商品的售卖有些商品,尤其是易腐商品,如鲜鱼等,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全部销售出去,否则会使销售者蒙受损失。对这类商品如何定价,才能使全部数量的商品
22、能尽快销售完,又能获得最大的收入,是销售者考虑的重要问题。四、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谢谢观看经济学基经济学基础(第二础(第二版)版)项目三 供求弹性分析任务一 需求弹性分析任务二 供给弹性分析任务三 弹性理论的实际应用Content目 录需求弹性分析任务一任务一1.1.需 求 弹 性 的 含 义需 求 弹 性 的 含 义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弹性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等。其中,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一般没有特别说明,需求弹性就是指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弹性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敏感程度)。它是商品需
23、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2.2.需 求 弹 性 的 计 算需 求 弹 性 的 计 算虽然价格涨跌幅度与需求量变动幅度相同,但弹性系数却有着不同的数值。这是由于计算的基础和出发点不同造成的。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在计算需求弹性时区分点弹性和弧弹性。一、需求弹性(一)需求弹性的含义和计算方法1.1.需求弹性的分类需求弹性的分类需求弹性分为 5 种类型。(1)需求完全无弹性,即 Ed=0。(2)需求无限弹性,即 Ed=。(3)需求单位弹性,即 Ed=1。(4)需求缺乏弹性,即 0 Ed 1。(5)需求富有弹性,即 1 Ed。(二)需求弹性的分类和影响因素一、需求弹性2.2.需求弹性的影响
24、因素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程度。(2)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3)商品的可替代程度。(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5)商品的耐用程度。(6)不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差别。(7)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二)需求弹性的分类和影响因素一、需求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又称收入弹性,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一)需求收入弹性(一)需求收入弹性 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对自身价格的变动会做出反应,也对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做出反应。需求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
25、动对于其相关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二)需求交叉弹性(二)需求交叉弹性二、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分析任务二任务二(一)供给弹性的含义(一)供给弹性的含义(二)供给弹性的计算(二)供给弹性的计算A AB B供给弹性,又称供给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它是商品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供给点弹性表示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也就是价格变动无限小时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弧弹性表示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间的平均弹性。一、供给
26、弹性的含义与计算方法(1 1)供给完全无弹性,即)供给完全无弹性,即 E ES S=0=0。二、供给弹性的分类及影响因素(4 4)供给缺乏弹性,)供给缺乏弹性,即即 0 0 E ES S 1 1。(2 2)供给完全有弹性,即)供给完全有弹性,即 E ES S=。(5 5)供给富有弹性,)供给富有弹性,即即 1 1 E ES S 。(3 3)供给单元弹性,即)供给单元弹性,即 E ES S=1=1。(一)供给弹性的分类1.1.生产的难易程度生产的难易程度二、供给弹性的分类及影响因素4.4.生产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的长短2.2.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难易程度5.5.对价格预
27、期对价格预期3.3.生产成本的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化(二)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弹性理论的实际应用任务三任务三(一)需求富有弹性与厂商决策如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导致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总收益会增加;当该商品价格提高时,导致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总收益会减少。(二)需求缺乏弹性与厂商决策如果某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导致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总收益会减少;当该商品价格提高时,导致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总收益会增加。(三)同一需求曲线上不同弹性与厂商决策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
28、线,其斜率不变,但弹性不是不变的。原因是斜率是两个变量变动的比率,而弹性是两个变量变动百分比的比率。一、需求弹性与厂商决策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这就是恩格尔定律。食物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被称为恩格尔系数。(一)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1.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要分析产品的收入弹性2.制定营销策略,要考虑产品的收入弹性3.调整产品结构,要重视产品的收入弹性4.确定部门行业发展速度,要关注产品的收入弹性(二)收入弹性对企业经营的决策的影响二、需求收入弹性的应用(一)税收分担问题(一)税收分担问题政府如果决定对某种产品征收销售税,这项税额由生产者负担,还是
29、由消费者负担,还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摊,其分摊比例又是多少,都取决于这种产品的供求弹性大小。从图图 3-6 可以看出,税额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分摊的比例与供求曲线的平坦程度有关,即与商品的供求弹性有关。从需求方面需求方面看,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弹性越大,消费者分担的比例越小,需求完全富有弹性时,消费者的税收负担为零;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弹性越小,消费者分担的比例越大,需求完全缺乏弹性时,税额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从供给方面供给方面看,供给曲线越平坦,供给越富有弹性,生产者分担的比例越小,供给完全富有弹性时,则生产者负担为零,税额全部转嫁给消费者;供给曲线越陡峭,供给越缺乏弹性,生产者分担的
30、比例越大,供给完全缺乏弹性时,则生产者全部分担税额,而不能转嫁给消费者。三、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混合应用(二)农产品蛛网波动(二)农产品蛛网波动运用弹性理论来分析农产品价格变动对产量的影响,与其他产品不同,因为农产品对价格的反应是滞后的,一般要滞后一年,即当年的供给是对上一年价格的反应。农产品这种价格与产量的周期性波动,用图形来描述形状好像蛛网,称为农产品蛛网波动,这种理论在经济学上称为蛛网理论。1.蛛网理论的基本假设2.农产品的发散型蛛网波动分析三、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混合应用谢谢观看经济学基经济学基础(第二础(第二版)版)项目四 消费者行为分析任务一 效用与效用理论任务二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
31、费者均衡任务三 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Content目 录效用与效用理论任务一任务一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效用,即满足欲望的能力。而是否幸福,还取决于他的欲望大小。也就是说,在欲望既定的情况下,效用越大,幸福感越大;反之,效用越小,幸福感越小。在效用既定的情况下,幸福与欲望呈反比,欲望越大,幸福感越小;反之,欲望越小,幸福感越大。那么欲望是什么?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不足之感,求足之愿。它是一种心理感觉,其特点是具有无限性和层次性。所谓无限性,就是指一种欲望满足之后又会产生其他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一)欲望一、欲望与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
32、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满意度越高,效用越大;反之,则越小。效用具有主观性、非伦理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所谓主观性,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某种物品的效用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消费物品时的主观感受。所谓差异性,是指效用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二)效用一、欲望与效用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一)基数效用论序数是指第一、第二、第三,序数只表示顺序或等级,是不能加总求和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表示。(二)序数效用论二、基数
33、效用和序数效用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任务二任务二(一)总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MU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TU 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逐渐
34、减少。其表示消费者此时对商品的消费不再感到满足,而是引起痛苦和损害。正如人们口渴时需要喝水,喝第一杯水时,感觉很舒服;喝第二杯水时,舒服感就没有第一杯水强;当喝第三杯水时,可能就喝不下去;再继续喝水,不但没有舒服感,反而会带来痛苦。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既定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一)消费者均衡的概念(一)消费者均衡的概念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该商品的价格成比例,即消费者每一个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三、消费者均衡分析基数效用论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
35、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推导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解释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从消费者角度看,他支付价格的高低与效用的大小是正相关的。即效用大,所支付的价格就高,反之则低。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相应需求价格递减。四、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任务三任务三(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即爱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二)无差异曲线含义(二)无差异曲线含义 无差异曲
36、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三)无差异曲线的特点(三)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2)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覆盖整个坐标平面图。(3)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4)无差异曲线总是凸向原点的。123一、无差异曲线分析(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概念(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概念(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A AB B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
37、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一)预算线的概念(一)预算线的概念 消费者的收入 I 或商品价格 P1 和 P2 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变动。预算线的变动有以下四种情况:1.预算线与消费者的收入的关系 2.预算线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二)预算线的变动(二)预算
38、线的变动三、预算线分析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有一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切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两者相等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四、消费者均衡分析 序数效用论运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推导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同样得到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39、。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价格消费曲线用来说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一)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推导(一)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推导 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是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加总。则市场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二)市场的需求曲线推导(二)市场的需求曲线推导五、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推导(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二)不同商品类别的替代效应和(二)不同商品类别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收入效应A AB B替代效
40、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所有商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都是呈反方向变动的,即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可以分为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两大类。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是: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而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谢谢观看经济学基经济学基础(第二础(第二版)版)项目五
41、厂商行为分析任务一 厂商产量分析任务二 厂商成本分析任务三 厂商的收益分析Content目 录厂商产量分析任务一任务一(一)厂商厂商一般采用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组织形式。独资企业是指个人出资个人所有的企业。一般特点是,个人拥有和控制企业,个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同时个人享有企业的利润和承担企业的亏损。(二)生产要素厂商的生产过程就是把各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微观经济学把各种投入称为生产要素,并把生产要素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类。(三)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短期通常是指在这个时期内,企业来不及调整所有生产
42、要素,即某些生产要素是可变的,而另外一些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经济学所说的短期,是指时期足够短,使得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来不及调整变化,而是固定不变的。一、厂商与生产函数(一)总产量、平均产(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总产量是指投入一定的劳动量后,所得到的总的产出量,用 TPL来表示。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入量的产量,用APL来表示。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劳动投入量后,总产量的变化量。用 MPL 来表示(二)生产要素边际(二)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
43、会使其边际产量增加;当到达某一点后,再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减少,这一规律被称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三)生产要素的(三)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合理投入区域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可以把厂商的短期生产过程分成三个区域。二、短期产量分析二、短期产量分析1.等产量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2.等产量线一般都是凸向原点的3.在同一图形中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4.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一)等产量线三、长期产量分析(四)生产扩张线(三)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二)等成本线在长期生产时,当要素价格不变时,厂商投入的成本增加
44、,则等成本线就会向远离原点的方向平行移动,它们与各等产量线有一系列的切点,其均衡产量就会沿着这些切点逐渐增加。我们把这些切点的连线,称为厂商生产扩张线。1.劳动和资本价格不变,总成本变化2.总成本和资本价格不变,劳动价格变化3.总成本和劳动价格不变,资本价格变化1.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化2.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化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条件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一定规模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规模经济变化,也即规模报酬变化,就是指这种在技术条件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的比例变化所带来产量的变化。理解规模报酬变化需要注意:一是以技术条件等其他条件不变为前提;二是生产中的
45、两种可变要素是按同比例增加的;三是产量或收益变动情况有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等三种情况。四、规模报酬分析(一)规模报酬的含义 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原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增加。内在不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1.1.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产量与收益的增加。外在不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产量与收益减少的情况。2.2.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四、规模报酬分析(二)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厂商成本分析任务二任务二(一)成本的几个概念1.机会
46、成本、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指厂商把既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同量资源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经济成本经济成本是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的总和。2.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显性成本又称会计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3.3.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私人成本是指个别厂商从事生产活动所应支付的所有
47、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社会成本社会成本是指跟厂商的生产活动相关联的由整个社会所支付的一切成本。一、成本与成本函数(二)成本函数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投入各生产要素的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就是成本函数。厂商的成本函数不仅取决于生产函数,而且取决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成本是生产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成本总额要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技术水平不变,那么成本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进而成本可以用反映产量变动的成本函数来表示。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要增加产量,就必须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厂商所要支付的成本或者费用也会随之增加。一、成本与成本函数(
48、一)短期成本的含义所谓短期成本,是指在短期内厂商不能调整其生产规模,即在厂商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中,只有一部分生产要素是可以变动的,而另一部分则固定不变。(二)短期成本的类型1.短期总成本2.短期平均成本3.短期边际成本(三)各类短期成本变动规律及其关系1.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和短期总成本2.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3.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二、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是指规模可以变动,各种要素数量都能够变动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必须花费的可能的最低成本。比如说,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一般一年以上),厂商可以随产量的变化调整原材料、人工、燃料的数量,而且可以调整厂房、设备这一类
49、生产要素的数量,使生产规模发生变化,以适应产量变化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长期成本里,没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区别,这些成本都是可以变化的。(一)长期成本的含义三、长期成本分析1.1.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是指长期中生产特定产量所耗费的最低成本,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没有产量时就没有总成本。(二)长期成本的分类123三、长期成本分析3.3.长期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用 LMC 表示,是指长期中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长期总成本的增加量。2.2.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是指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它等于长期总成本(LTC)除以产量(Q)。长期平均成本是
50、产量的函数,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厂商的收益分析任务三任务三总收益是指厂商销售一定量的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入增量。平均收益是指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时平均每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益。1.总收益2.平均收益3.边际收益一、厂商的收益(一)几个收益的概念收益是产量与价格的乘积。以 P 表示价格。理解收益的概念应当注意:一是收益并不等于厂商所挣到的钱,而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成本和利润。成本包括员工工资、资本的利息、土地的租金以及企业家才能的正常利润等支出费用。特别是企业家才能的正常利润,是成本中的一种。二是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收益变动的大小是不完全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