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书信类+公文类文言文阅读 分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3555274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4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书信类+公文类文言文阅读 分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书信类+公文类文言文阅读 分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书信类+公文类文言文阅读 分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书信类+公文类文言文阅读 分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书信类+公文类文言文阅读 分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书信类+公文类文言文阅读 分类练习题汇编 书信类文言文阅读 分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与王定国书苏轼某再拜。递中领手教,知已到官无恙,自处泰然,顿解忧悬。又知摄二千石,风采震于殊俗,一段奇事也。某羁寓粗遣,但八月中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复闻堂兄中舍卒于成都。异乡罹此,触物凄感,奈何奈何!近颇知养生,亦自觉薄有所得,见者皆言道貌与往日殊别,更相阔数年,索我阆风之上矣。兼画得寒林墨什,已入神品,行草尤工,只是诗笔殊退也,不知何故。子由在筠,甚苦局事烦碎,深羡老兄之安逸也。非久,冬至,已借得天庆观道堂三间,燕坐其中,阖户反视,想当有深益也。定国所寄临江军书

2、,久已收得。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少也。然所谓“非苟知之,亦允蹈之”者,愿常诵此语也。杜子美在困穷之中,一饮一食,未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今见定国,每有书皆有感恩念咎之语,甚得诗人之本意。仆虽不肖,亦尝庶几仿佛于此也。文字与诗,皆不复作。近为葬老乳母,作一志文,公又求某书,辄书此奉寄。今日马铺李孝基送君谟石刻一卷来,其后有定国题字,又动我相思之怀,作恶久之。数日前,沈达过此,亦云与定国熟,船中会话半夜,强半是说定国。近有人惠丹砂少许,光彩甚奇,固不敢服。然其人教以养火,观其变化,聊以怡神遣日。宾去桂不甚远,朱砂若易致,或为致数两,因寄及,稍难即罢,非急

3、用也。穷荒之中,恐亦有一二奇士,当以冷眼阴求之。大抵道士非金丹不能解化,而丹材多出南荒,故葛稚川乞岣嵝令,竟化于广州,不可不留意也。道术多方难得其要然以某观之惟能静心闭目以渐习之但闭得百十息为益甚大。知有杀卖鹅鸭甚便,此间无有,但买斫脔鱼,亦足矣。廪入虽不继,痛自节俭,每日限用百五十,自月朔日取钱四千五百足,系作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明以画杈子挑取一块,即藏去杈子,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可谓至俭,然犹每日一肉,盖此间物贱故也。囊中所有,可支一年以上,日下未须虑也。儿子正如所料,不肯出官。信笔乱书,无复伦次,不觉累幅。书到此,恰二鼓,室前霜月满空,想识我此怀也。言不可尽,惟万万保啬而已。(选自唐宋

4、八大家文集苏轼文)【注】王定国:名巩,出身名门,从苏轼游,在苏轼被贬后,遭牵连。二千石:代指知州。汉太守俸禄为二千石,宋代知州相当于当汉太守。阆风之上:阆风,山名泛指仙界。君谟:宋代书法家蔡襄的字。1对下列向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坐其中燕:通“宴”,安定,安闲。B近有人惠丹砂少许惠:赠送C不觉累幅累:拖累D惟万万保啬而已保啬:保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段奇事也斯固百世之遇也B定国所寄临江军书若属皆且为所虏C作恶久之苟以天下之大D观其变化吾其还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关心朋友到任后的情况,勉励朋友,寄送文章

5、,并不时流露思念之情,可见作者与王定国友情甚笃。B作者认为自己在养生上颇有心得,服食丹砂等养生法让他的精神面貌有很大变化,诗书画都有很大进步。C作者与朋友似是相对而谈,语言质朴而亲切;最后在谈及节省家用妙法的时候,细碎具体而又幽默风趣。D文章从回应友人信件开始,穿插了对自己当下生活的叙写和思考,以对友人的关切叮嘱收尾,结构紧凑。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道 术 多 方 难 得 其 要 然 以 某 观 之 惟 能 静 心 闭 目 以 渐 习 之 但 闭 得 百 十 息 为 益 甚大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少也。(2

6、)数日前,沈达过此,亦云与定国熟,船中会话半夜,强半是说定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尚德缓刑书(汉)路温舒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

7、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

8、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言:“山薮臧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关梁,一远近一:把同等看待B涤烦文,除民疾文:

9、法律条文C治狱之吏是也治狱:管理监狱D山薮臧疾臧:同“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桓公以兴思垂空文以自见B援而立之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然太平未洽者吾所以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今治狱吏则不然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文是汉宣帝刚登上皇位时,路温舒所上的奏折。路温舒认为,时局动荡政局变化之后,朝廷应该有特殊恩典来昭示天命所归,而此特殊恩典就是“尚德缓刑”。B选文首段叙说孝文帝继位后能以仁德治天下,尊重贤人,关怀百姓,以至社会安定,天下太平;而昭帝却心神淫乱,结果自取灭亡,一正一反,论证了”尚德缓刑”之必要.C选文指

10、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而当今天下,虽已没有战争、饥寒之患,但治狱严苛之弊依然。同时指出了官吏治狱严苛并非灭绝人性而是为求自保。D选文最后表明藏污纳垢是天地间的正常现象,作为一国之君应该有其格局和气度,能够不计较臣民之“谤言”,广开言路,宽缓刑罚,如此方有实现太平盛世的可能。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2)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1、与高司谏书(节选)(宋)欧阳修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

12、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

13、,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以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已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足下厕其间厕:参与,置身B其后更十一年更:经历,经过C而不责以必以能也责:要求,求取D故辄布区区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吾尝终日而思矣C今又

14、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又畏有识者之责己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由年少之事写起,先回顾自己对高司谏由闻名到相识,多次怀疑他的为人,再联系他的所作所为得出“决知足下非君子”。B第二段为范仲淹辩护,在揭露高司谏趋炎附势前先荡开两笔,一说人性的刚果懦弱不可勉强,二说身惜官位乃庸人之常情。C文章实写高司谏的正直,虚写他的虚伪、不担当。作者褒贬分明,体现了一代文豪不存芥蒂的畅达胸怀和硬朗豪迈的气节风骨。D与其说欧阳修对范仲淹充满同情,不如说在心底潜隐着“惺惺相惜”之意,更表现出他对范仲淹刚正与博学的推重与赏识。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

15、部分断句。虽 圣 人 亦 不 以 不 能 责 人 之 必 能 今 足 下 家 有 老 母 身 惜 官 位 惧饥 寒 而 顾 利 禄 不 敢 一 忤 宰 相 以 近 刑 祸 此 乃 庸 人 之 常 情 不 过 作 一 不 才 谏 官 尔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2)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与邓卫玉书清郑日奎阅来谕,其论次仆文,似多假借,不敢当。至谓仆以京华清署,日与诸名公卿负海内文章重望者游,以故风气日上,似有所师承云云,仆捧读之余,不胜悚息。以仆文为佳,固末也;谓有师承,则

16、无之矣。夫长安人物所萃,巨公名流多在焉,则就地正有道,是其地;又仆前官翰林,文学臣也,近虽改部郎,部务亦甚简,与读书论文事不妨,是其时矣;又仆嗜诗文,尝乐得从胜己者游,非专己自是者比,是其人。以是三者,宜乎来谕云云乃尔也。抑知有大不然者乎?仆负性素拙且介,足下所知,雅不乐游尊显者门。或当迁除,朝参后,故例必往谒,不获己、问道已经,得其状,赧甚,然不可免也。姑造焉,则必先贿阍者,为婉词求其通。阍者犹不遽达,直曰:“属方有公事,君且去。”约以他日。既不敢强,复不敢违约。如期往,或不值;值矣,则下马拱立门外,阍者将刺入,良久,始出报曰:“属方倦,少憩也。”或曰:“甫进餐。”或曰:“方与某客谈未竟,君

17、姑俟。”乃引至别室中,几席略不备,苟然命坐。良久,口且燥,腹且饥,或疲欲就卧。当此之时,面目不可以告妻子,每愤起欲弃去不顾,度于理又不可,勉俟之。良久,阍者趋前曰:“请见矣。”急从之入。相见时,尊显者礼殊简贵;坐定,慰劳外,寥寥数语,都不及文章事。然公卿大臣,立功报主,是其职也。固不当仍话措大生计;乃修己治人之方,经时济物之道,略不一进教之,岂我辈未可与言耶?抑尊卑相见之礼,自古而然耶?茶罢,三揖而别,如是而已。如是者一且甚,其可再乎?夫今之负海内文章望者,大半皆居尊显、据要路者也。一旦以闲署郎官骤通其门,而曰余以。文章求教者也,谁则信者?今既无以厌。阍者欲,初至必姑辞之;再则且箕踞以对:三往

18、,鲜不笑且骂之矣。此虽主人之意必不然,然谒者之难,昔人已叹之,况我辈尚未得入其门,登其堂,奉其色笑,又安测主人意旨所在哉!仆性既拙且介,不工为佞,一旦作此举动,足未进,口未言,面已发赤;即使请益有获,所得几何,所丧已大,是以离群索居,不能坐进于此道,明矣。且夫文章信有师承,抑师又何常之有乎?韩得于左,柳得于国,庐陵得于西汉,眉山父子得于战国策,固未尝亲炙其人,受其提命者也。昔有问善画马者以何师,答曰:“厩马万匹,皆吾师也。”是真善得师者今名公卿手笔固所景慕然得其诗若文读而私淑之足矣无已更进而求之古亦当有得。既万无所得,亦可无所失也,若如昌黎所云:“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而内以欺于心,

19、则岂郑子所敢出哉!足下深于古者也,肯进而教之以匡所不逮,亟请得执鞭以从。(选自国朝文录初编郑静庵集)【注】措大:旧时对读书人的贱称。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胜悚息悚息:恐惧叹息。B属方有公事属:适值。C如期往,或不值值:值得。D今既无以厌阍者欲厌:满足。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获己、问道已经,得其状其皆出于此乎?B方与某客谈未竟彼与彼年相若也C三揖而别到则披草而坐D余以文章求教者也樊哙侧其盾以撞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中先提出来信者的论点,认为作者在京任职,“日与诸公卿负海内文章重望者游”,因此必

20、有师承,所以提高写作很快,作者也认同这一点。B作者指出诸名公卿骄人傲物。求见一次很困难,见到后又非常冷淡,表现了对上层统治集团的不满。C在谈到向人聆听、写作的师承问题时,作者主张另辟蹊径,反对摩拟,不要迷信那些有名气的人。D这封书信委婉曲折,说理透辟,作者善于用形象的叙述,代替概念化的论说,增加了书信的的文学性和说服力。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是 真 善 得 师 者 今 名 公 卿 手 笔 固 所 景 慕 然 得 其 诗 若 文 读 而 私 淑 之 足 矣 无 己 更 进 而 求 之 古 亦 当 有 得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岂我辈未可与言耶?抑尊卑相见之礼,自古而

21、然耶?(2)况我辈尚未得入其门,登其堂,奉其色笑,又安测主人意旨所在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苏洵内翰执事: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而洵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

22、伤?退而处十年,虽未敢自谓其道有成矣,然浩浩乎其胸中若与曩者异。而余公适亦有成功于南方,执事与蔡公复相继登于朝,富公复自外入为宰相,其势将复合为一。喜且自贺,以为道既已粗成,而果将有以发之也,今将往见之矣。富公为宰相,远方寒士,未可遽以言通于其前;余公、蔡公,远者又在万里外,独执事在朝廷间,而其位差不甚贵,可以叫呼扳援而闻之以言。执事之文章,洵窃以为知之特深,愈于天下之人。何者?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而其锋不可犯。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执事之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夫乐道人之善而不为谄者,以其人诚足以当之也

23、;彼不知者,则以为誉人以求其悦己也。夫誉人以求其悦己,洵亦不为也;而其所以道执事光明盛大之德,而不自知止者,亦欲执事之知其知我也。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圣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

24、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有副改)【注】欧阳内翰:即欧阳络,当时他为翰林学士。唐宋时也称前林内翰。范公、富公、余公、蔡公:分别指范仲淹、富弼、余靖、蔡襄等人。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忽忽仰天叹息忽忽:忧愁的样子。B而其位差不甚贵差:差别。C执事之文,纡余委备纡余:曲折。D然犹未敢以为是也是:正确。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洵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其可怪也欤B而其锋不可犯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皆断然

25、自为家之文也吾其还也D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圣人不凝滞于物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采用层层剥笋之法,从诸贤的离合变故之中,层层转换分离,最终点出欧阳修,把十年求贤之心归于一人,又为后文张本。B第二段,用孟子,韩愈的文章来衬托欧阳之文,以说明了解欧阳修文章之深。不仅评文精当,而且使文章气势起伏。波澜开阔。C第三段,作者说年轻时不学无术,一直到二十五岁才读书;此时,他明白自己年纪大了,于是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总是认为自己的学问差得太远,于是把自己以往写的文章全部烧掉。D此文是苏洵写给时任翰林学士欧阳修的封自荐信。文章恣逞笔力,结构精致细密,叙事、议论、抒情

26、融于一体,把苏洵的敬贤之心求荐之意、平生之志叙述得既曲折周详,又委婉得体。2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退而处十年,虽未敢自谓其道有成矣,然浩浩乎其胸中若与曩者异。(2)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谢景山书 宋蔡襄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

27、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

28、与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

29、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选自全宋文)【注】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许州法曹,有谢景山诗集。佛肸(x):人名,与孔子同时。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特唱于人唱:称道,赞扬。B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病:批评,不满。C君子皆不由也由

30、:遵循,遵从。D而恨其所不至恨:遗憾,后悔。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困于道者多矣移其栗于河内B委乎天而待用者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其翼若垂天之云D以道所怀作师说以贻之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道”是“文”的银本,“文”是“道”的体现,对谢景山沉溺文辞,倒置文道的写作倾向,抱有质疑、商榷的态度。B谢景山年过四十,仕途不顺、感叹世间少有知己伯乐,怨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急于以文求进,却又轻言放弃,常常急躁不安。C作者希望谢景山能潜心向道,增进才识,不轻易为他人言语议论左右,不仿效前代高位之人自进的方式,不攀附孔

31、、孟圣人。D本文采用逐层辩驳的手法,表达作者淡泊名利,乐学自信,温厚雅正的处事态度,行文真诚坦荡,理直气刚。措辞精确凝练。2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今 虽 谆 谆 其 词 非 求 胜 于 景 山 盖 陈 己 之 所 守 抑 未 知 景 山 以 为 非 是 也 诚 以 为 非 是 幸 亦 语 焉 襄 不 敢 惮 烦 于 屡 告 也3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话。(1)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2)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

32、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捉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

33、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捉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

34、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选自昌黎先生集)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举用:被

35、举荐任用B四海岂尽无虞虞:料想C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吊:慰勉D渎冒威尊渎冒:亵渎,冒犯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周公以圣人之才洎牧以谗诛B其所求进见之士其皆出于此乎C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D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开头极力铺陈周公的治绩,有力地突出了周公“吐哺握发”行为的难能可贵,刻画了周公求贤若渴、谦虚纳才的形象。B作者向宰相表明,自己上书、拜访不得结果,却始终坚持,不愿放弃,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报国忧天下的赤诚之心。C作者直接批判了宰相对待人才的态度,表达了他对

36、不重视人才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将会退隐山林的心志。D本文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据理直言,内容上古今对比,句式整齐中见错落,体现了韩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的风格。3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不 惟 不 贤 于 周 公 而 已 岂 复 有 贤 于 时 百 执 事 者 哉 岂 复 有 所 计 议 能 补 于 周 公 之 化 者 哉 然 而 周 公 求 之 如 此 其 急 惟 恐 耳 目 有 所 不 闻 见 思 虑 有 所 未及 以 负 成 王 托 周 公 之 意3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2)愈之待命四十余

37、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送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西蜀周公致仕序(明)丘浚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西蜀周公尧弼,以年至乞致仕。上命乘传以行陛辞,特敕光禄赐酒馔,内帑赐宝镪三千贯。于时同朝公卿,谓公行不可无言以赠。既而西洛耿公适来,代公与其僚倪张二公议,谓予与公同官;且偕出翰林,有斯文之好,而以赠言见属。公,蜀人也。自古蜀多文学之士,入皇朝来,百年于兹,而蜀之文名,始大著于公。公始以尚书蔡氏传发解于乡,入对大廷,赐进士及第,擢官翰林、在馆阁二十余年,凡国家大制作、大纂修,无不与焉。既而出教两京太学,为天下儒宗。晋陟春官长贰者,逾十年,稽古礼文之事多所建

38、明。属朝廷更化,大礼仪、大丧纪,丛于一时。如祧庙祔庙之议,皆百年以来无前比者,经公裁酌,遂为定制。他如亲藩典制,外夷朝聘与夫学校科贡之类,举有成规。公于春官邦礼之任,可谓克称而无负矣。然而喋喋者,犹或不满于公,岂孔子所谓命也哉?盖天之于贤人君子也,每欲成全而扶持之,使其道大行于天下。然亦或有泥之者,使之不尽行。虽若废之,而实所以振励激昂之,使成全其大者焉。公自幼有志于圣贤之学翻阅简册辄有著述之意其在太学也尝与诸生疑辨辑录成书归而进于朝矣。盖当道学大明之世,众人剿说雷同之时,进步于极高之颠,求罅于至足之余,甚欲以其所见表著于世,补昔人之所未备,而为之忠臣。然以拘于职务,方为圣天子所委注,未暇也。

39、兹以年至,方将具疏,乞身于九重,以偿其夙昔之志。而喋喋者乃趣其行,岂天欲成全公之素志,汲汲然惟恐其缓而尚或未决耶?公归矣,古之圣贤不求合于时,而求合于道;不求知于人,而求知于天。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其所著述多在晚年,及是时成一家之言,补先儒之阙,垂后世之训,留不朽之名于天地间,此予素所望于公者也。恶知喋喋于我者,非所以尽忠益于我者哉?公其念之哉!好恶出于一时,是非定于百世,人其如命何?公行矣,予且尾公后。公居西蜀,我居海南,相望数千里间,幸而不死,尚及见书之成。(选自丘浚集,有删节)【注】内帑国库。发解:明清时乡试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中举人第一名为“发解”。春官:唐光宅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

40、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陟春官长贰者陟:提升,提拔。B属朝廷更化属:适逢。C方为圣天子所委注委注:信任,重用。D以偿其夙昔之志偿:回报。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且偕出翰林示赵弱且怯也B使成全其大者焉蛟龙生焉C兹以年至请以剑舞D尚及见书之成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为周尧弼公告老还乡所作的赠序,作者因与周公同朝为官,且同出翰林院,还有共同的诗文爱好,所以在众人提议下,当仁不让地接下了写序的任务。B作者回顾了周公在翰林院、两京太学、礼部等处的工作经历,盛赞周公

41、在典章制度修纂和礼仪文化改革等方面作出的贡献,表达了对周公才干的钦慕之情。C文章中提及的“喋喋者”对于周公的不满和催行,表面上看是一种排挤,而实质上是为了刺激周公,激励周公退休后专心致志研究圣贤之学,以流芳百世。D作者不仅是周公的同僚,更是周公的知音,他在叙写周公的履历和遭际时,以古代圣贤为榜样,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自己的精神追求,甚至甘愿追随周公而去。3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公 自 幼 有 志 于 圣 贤 之 学 翻 阅 简 册 辄 有 著 述 之 意 其 在 太 学 也 尝 与 诸 生 疑 辨 辑 录 成 书 归 而 进 于 朝 矣4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而喋喋者

42、乃趣其行,岂天欲成全公之素志,汲汲然惟恐其缓而尚或未决耶?(2)补先儒之阙,垂后世之训,留不朽之名于天地间,此予素所望于公者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韩昌黎书张籍古之胥教诲,举动言语,无非相示以义,非苟相谀悦而已。执事不以籍愚暗,时称发其善,教所不及,施诚相与,不间塞于他人之说,是近于古人之道欤。籍今不复以义,是执竿而拒欢来者,乌所谓承人以古人之道欤?顷承论于执事,尝以为世俗陵靡,不及古昔,盖圣人之道废弛之所为也。宣尼没后,杨朱、墨翟恢诡异说,干惑人听,孟轲作书而正之,圣人之道,复存于世。秦氏灭学,汉重以黄老之术教人,使人寝惑,扬雄作法言而辨之,圣人之道犹明。及汉衰末,西域浮屠之法

43、入于中国。中国之人世世译而广之;黄老之术,相沿而炽。天下之言善者,惟二者而已矣。昔者,圣人以天下生生之道旷。乃物其金、木、水、火、土、谷、药之用以厚之;因人资善,乃明乎仁义之德以教之,俾人有常,故治生相存而不殊。今天下资于生者,咸备圣人之器用;至于人情,则溺乎异常,而不由乎圣人之道,使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义沉于世,而邦家继乱,固仁人之所痛也。自扬子作法言,至今近千载,莫有言圣人之道者,言之者惟执事焉耳。习俗者闻之,多怪而不信,徒相惟訾,终无裨于教也。执事聪明,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若,盍为一书,以兴存圣人之道,使时之人、后之人知其去绝异学之所为乎?曷可俯仰于俗,嚣嚣为多言之徒哉?然欲举圣人之道者,其身亦宜由之也。比见执事,多尚驳杂无实之说,使人陈之于前以为欢,此有以累于令德;又商论之际,或不容人之短,如任私尚胜者,亦有所累也。先王存六艺自有常矣有德者不为犹以为损况为博塞之戏与人竞财乎君子固不为也。今执事为之,以废弃时日,窃实不识其然!且执事言论文章,不谬于古人。今所为或有不出于世之守常者,窃未为得也。愿执事绝博塞之好,弃无实之谈,弘广以接天下士,嗣孟轲、扬雄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真题分类汇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书信类+公文类文言文阅读 分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