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1墨子名言集锦(1)良马难乘
2、,然可以任重致远。(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3)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5)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6)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2墨子核心思想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等。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
3、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广大劳
4、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他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幻想通过博爱来实现美好的社会。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儒墨纷争先秦时期,儒墨为世之显学,两家争论非常厉害。非乐非命非儒是直接攻击儒家的篇目,从公孟等篇中,可以看到墨子在世时与儒家的直接争锋。墨子公孟篇中指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当然墨家也遭到了儒家的痛批。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
5、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在这里,孟子将主张兼爱的墨子与主张为我的杨朱对举,说墨子主张兼爱,就是无父,无父就是禽兽。现代的中国,有“中国梦”指引中国人民奔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秦时代的智者,也发挥着他们的智慧,畅想出一幅幅社会蓝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墨子的理想世界。一起学习这篇兼爱。二、诵读文本,走进“兼爱”1.自由读,初步感知。2.个人读,纠正语误。3.接力诵读,理清段意。起 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的根源 承 第二段: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转 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 合 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三、逐段品读,理解“兼爱”1.研读第一段。(1)指名朗读,解释关键字词,翻译
6、。(2)问题探究: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2.研读第二段。(1)指名朗读,解释关键字词,翻译。(2)问题探究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乱”主要指什么?明确: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乱”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3)问题探究2,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明确:墨子认为,臣子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
7、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这些就是天下的乱象。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3.研读第三段。(1)指名朗读,解释关键字词,翻译。(2)问题探究,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本段运用了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作者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4.研读第四段。探究:本文的结论是什么?明确: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四、深研潜思,探究四、深研潜思,探究“兼爱兼爱”探究问题探究问题1 1:本文
8、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明确:文章开篇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明确:文章开篇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接着指出天下混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论述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论述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分层论述乱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分层论述乱“起不起不相爱相爱”的观点。然后,在分
9、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的观点。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使天下兼相爱”。最后归纳论点,肯定结论,总结全文。最后归纳论点,肯定结论,总结全文。探究问题探究问题2 2:本文的写作特色是:本文的写作特色是“意质语显,逻辑清晰意质语显,逻辑清晰”,试结合文本进,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行分析。明确:明确:1 1)意质而语显)意质而语显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
10、成,气势非凡 。2 2)逻辑严密,明辨是非。)逻辑严密,明辨是非。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果“天下兼相爱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则天下治”;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探究问题探究问题3 3:有人说,读墨子的:有人说,读墨子的兼
11、爱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絮叨”的?的?明确:这是使用了繁复论证的方法。墨子为了把意思说清楚,除了语言浅明确:这是使用了繁复论证的方法。墨子为了把意思说清楚,除了语言浅显外,还不避絮叨。钱振鍠在显外,还不避絮叨。钱振鍠在名山小言名山小言中说:中说:“文章有为我与兼爱之文章有为我与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详明,墨子重复,是也。”对墨子对墨子兼爱兼爱中的重复絮叨的评价很是准确。中的重复絮叨的评价很是准确。人称墨子为“天才匠人,孤独侠客”,这种孤独似曾相识。在那个拒绝崇高的时代,拥有高贵理想的人们,孔子、庄子、墨子无一不是孤独的。孔子游说天下、著书立说,温雅敦厚;庄子超然物外、顺应天理,逍遥无为;而墨子古道热肠、反战爱民,行侠天下。他的孤独别有一番豪气和决绝。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