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融合、交叉、难以分类的趋势,新艺术形态顺势而生。 回望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留下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艺术因工具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如果没有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就不可能出现文艺复兴绘画
2、的兴盛;如果没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将无法诞生,更别提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真人到CG;没有机械转台、投影设备、多媒体屏等舞台装置,舞台艺术的呈现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艺术创造者的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新要素的灌注往往也给艺术受众带来崭新的艺术审美体验。画家陈丹青说:“艺术跟着工具走一切取决于那件工具发明了没有,人发明什么,就会有什么艺术。”艺术发展总是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从艺术内容到表现形式,从古老传统艺术到新锐实验派,都在融入新技术文明的潮流下获得再生。装置艺术、城市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设计等,都是伴随着生产力催动下的文明变
3、迁的脚步而生,借助新艺术的载体和介质,记录下一个时代思想的面貌。 传统艺术有了新工具的“点化”,被赋予了新生命并创造出了新鲜的艺术体验,其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也变得更震撼、更强大,新艺术场景的营造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曾经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作品“大脚印”而家喻户晓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于2019年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焰火总导演,他以独具的艺术创意与视觉特效设计,化传统为神奇,借助先进数控技术,用传统烟花神奇地演绎了“70”“人民万岁”等字样,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强大的艺术力量把观众带入了火药爆破艺术的震撼空间。同时,借助技术工具和艺术新场景的营造可以突破社会
4、和自然的物理空间局限,二维空间可以变成三维立体空间,静态画面成为加入时间线的真实生活镜像。凤凰卫视、故宫博物院一起打造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宋代沐梁的市井生活活起来,角色带入感极强,虽历千年犹身临其境,似乎听得见市声攘攘,让人们不知不觉沉漫在了历史回响中。数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来,走进大众视野。艺术借了数字技术的一臂之力悄悄带来了一种文化观览方式的变革。 如今电影艺术实现了从2D到3D的转换,极大地拓展了文化空间及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2009年,全球首部将IMAX和3D技术结合的电影阿凡达上映,影片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电影的认知。新的艺术形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新的科幻电影更加炫
5、目多彩,开拓了人类认识和审美的疆域。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在科技变革中不断调整更新,丰富着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艺术表现力也因为技术加持获得了超能动力。 (摘编自高宏存艺术因科技发展赋能更精彩) 材料二: 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 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比如网络文学就是新媒介催生的文艺新品类。数以万计的在线作家以日更两亿字的速度,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小说创作规模和文学传播奇观。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有望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在视频领域,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新鲜形态层出不穷,丰富人们的文艺生活。 创作者对受
6、众需求的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的信息“窄播”使传播效率得到全方位提升;由于在线及时互动,创作者得以把握用户心态,了解粉丝需求。因此,无论是视频网站精细的内容分类,还是同路文学的创作类型,的能与共受众热准巧配。路媒介艺木消费更是强化受众的深度体验,一部快秀的系列作品可以积据不同煤介有针对性地定朝和分发内容,有效吸引不同受众群体的支持。 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取长补短与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媒介间相互你存、彼此助益的特性,使文化艺术产业链不断延长、愈加完备。比如,一部优秀网络小说,可以延展出影视改编
7、、动漫制作、游戏开发、音频传播等产业链价值。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出版后,各种版本的行生品纷至备来,话剧、电影、电视剧风行一时,相关游戏改编和视频混剪数不胜数。新媒介语境下,全产业链开发已成为文艺生产的常规序径,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中,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变、因工具变迁更精彩,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 B.随着科技要素的刺激,艺术创造者不断开阔视野,其艺术灵感被激发,艺术受众的艺术审美体验也常常随着新要素的灌注得到更新。 C.传
8、统艺术只有被新工具“点化”了,才能焕发新生命,创造新艺术体验,增强艺术表现力,丰富表达形式,从而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 D.信息“案播”利用大数据技术,使信息定位更精准、信息传播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创作者也能由此把握受众需求,使作品更有针对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与科技紧密相连,如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离不开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电影的诞生必须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支持。 B.凤凰卫视等打造的动态清明上河图,让宋代汴梁的市井生活活了起来,使观众身临其境,可见借助技术可突破一定的局限。 C.科技变革使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不断调整更新,使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断得到
9、丰富,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D.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因此文艺创作将来就没有艺术门类的区别了。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2021年的开学第一课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今昔场景对比,展现了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 B.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声光电的宏大场面与细腻的情境相结合,达到了“既要用最现代的创作方式丰富视听语言,又要从更深远的人类思想中挖掘财富”的目的。 C.我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由广州大剧院与腾讯联手打造,完全以网络为表演空间,创造出了一种
10、新的演艺形态。D.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小冰”可作诗绘画,AI作曲有望进入商用阶段,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受众,但提及受众的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古砚 陆涛声 年已古稀的舒启正书台上新添了一方古砚,用木盒装着。古砚是长方形,古朴的橙色,上沿儿有刘、关、张三顾茅庐的半身浅浮雕,凹处嵌有墨垢,看上去有了年代。舒老并不爱好收藏,对名砚古砚也没有深入研究,不过能认出这块是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
11、用土陶烧制的。 这是姚斌送的。 姚斌是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校长,爱好文学,写了一些生活随笔结集出版,请舒老作的序。舒老早就听说,姚斌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善于思考践行,对他早有几分欣赏,便乐意为他作序。送舒老古砚是表示谢意。 舒老早年曾做专业美术工作,三十多岁改行从事文学创作和艺术评论,在全国有些影响,业余时间还一直与书画做伴,书法也享誉一方,常有人求“墨宝”。早在二十年前当地有人出书就请他作序。十多年前他就听说,有些名家作序也有行情,得给润笔。舒老原本从事文学创作时,也长期做业余创作辅导工作,接受作序任务后,仍有辅导的习惯,总要认真看书稿,分析提炼,肯定长处,指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舒老作序从不
12、收润笔。也有人求他书法,他也没有要人酬谢的念头。不过,请他作序或写字的人也总会送点儿小物件、食品、茶叶、酒之类的礼物。他每回都拒收,然而对方大都坚持让他留下。 姚斌送这方古砚,是在请舒老吃饭时,说:“是别人送我的,我不写书法不画画,给您才能派上用场。” 舒老万事力求简朴,写字不讲究砚台档次,书台上用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文物商店买的歙砚,虽也属名砚,但只是普通级别。姚斌送这澄泥砚价值如何,他无法判断,推了几次推不掉,只好收下。吃饭时,舒老谈了些关于文学、书法的话题,姚斌边饮边听,似乎很佩服,激动地说:“我还有一块古砚,也是别人送的,上面雕着龙,是乾隆年间的,放在老家,我下次回去看老母亲时也
13、取来送给您。”口气里显然有比澄泥砚还要珍贵的意思。 舒老忙说:“我哪用得了这么多砚台?千万不要。” 时隔不久,姚斌还是托人送来了。 这方砚台是不规则的圆形,灰黑色,沾满墨垢,上部雕刻着的深浮雕,其实并不是龙,而是麒麟,头似龙,纯写实造型,形很准;底部有一方雕刻的印章:“大清乾隆年制”,按颜色看,可能也是歙砚。舒老想,姚斌并不写毛笔字,人家送他只能是作为藏品的,可能是有孩子上学求他帮忙。舒老无意去探讨其中是非,又一次表示拒收。 代送者却拒绝带走:“我受姚校长之托,得忠他之事,求您别为难我。” 舒老无奈,任其留下。他专心于写作,没有兴趣弄清它的价值,随手把它放到博古架上。 时隔半年,好友俞季年来访
14、。俞季年是雕刻大师,对古玩比舒老内行,看到博古架上的古砚,便搬到书台上仔细鉴赏,拿起小刀在砚台背面边沿刮了刮,说:“是假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假,连普通天然石头都不是,是石头碾成粉末拌胶水后用模子压成的,根本经不起墨磨。这麒麟也不是用刀雕刻的,是模具压出来的。” 舒老也用小刀刮看,果真是。不过他认为,姚斌并不知道是假的,绝不会故意来欺骗他,而是受了别人的骗。他反而为姚斌鸣不平:“该把真相告诉姚斌。” 俞季年却说:“他好意送你,既然你相信他不是有意弄假骗你,你一说穿,他脸往哪儿搁?” 舒老只好作罢。 过后,他还是感到有点儿委屈:不向姚斌说明,姚斌还认为我收了名贵的真古砚,岂不冤!承受还是洗清?这种纠
15、结不时缠绕着他的心。 舒老早年辅导的许多学写作的学生中,有两个已经退休的,定期来看望他,陪他聊天。闲聊间,他提起假古砚的事。 一个学生说:“说明真相,姚校长脸上确实难堪。” 另一个说:“是的,他还会觉得亏了你,会想法用别的方式再补情,这就更复杂了。” 舒老只好再次打消说明的念头,假古砚的事从此沉入记忆深处。 又过了六年,舒老年近八十,所过生活正是世人所羡的安度晚年。人生到这一步,渐生彻悟,觉得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存有的古董、名人书画、雕刻艺术品,或为人写字或给人作序人家送的,也许值些钱,可是还要钱做什么!也不应该留给儿孙任其靠变卖这些物件享受。 舒老决定逐一归还原主。 姚斌送的砚台,这回两方一
16、并归还,其中一方澄泥砚是真的,就不再有因为是假的才归还的嫌疑,不会伤及对方面子,也不会再涉及补不补情。 姚斌也已经退休在家,住在市郊。 这天,舒老叫一个曾经的学生开车,把两方砚台送到姚斌家。他本想在门口递给姚斌后就马上离开,姚斌偏要他进家坐坐喝口茶。他一坐下,率真本性便占了上风,觉得假砚台的事还是该告诉姚斌,免得姚斌当珍宝再送别人,便脱口说了。 姚斌先是惊呆继而尴尬:“那老兄也真是,怎么用假砚来糊弄我?” 舒老顿时又后悔,连忙补救说:“我想,送你的人也不会故意骗你,可能也受了卖砚台的人骗。”他的分析又深了一层,也是为帮姚斌缓解窘迫。 姚斌愣了愣,似有所悟,感激地说:“真相在您老心里憋了这么多年
17、,您背了这么久的包袱,反倒让我不安。幸好您今天终于告诉我真相,否则我还会无心地去糊弄别人。” 舒老想想也是,感觉轻松了,洒脱地说:“是呀,说明你我都需要真相,不要包袱。” 坐车回家的路上,舒老不由得回想,虽然有过几次想说明的冲动,但是别人认为不宜也就作罢,根子还是自己受“常理”的束缚,包袱背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自己不敢放下;求真,还缺了点儿破茧而出的勇气!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舒老为人作序从不收润笔,别人求他的书法,他也拒收酬谢,这都表明舒老不把这当作交易,体现了他的淡泊。 B.俞季年对古玩比舒老内行,他的来访揭示了古砚的真相,俞季年从“常理”出发建议
18、舒老不说出真相。 C.舒老最后决定把两方古砚一并归还给姚斌,目的是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同时教育姚斌做人要诚信。 D.小说结尾写舒老坐在车上回想起假砚的风波,认为求真需要勇气,由事到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顺叙的手法,从舒老书台上新添的一方古砚写起,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条理清晰。 B.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将视角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舒老的自我审视与反省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 C.小说对舒老的形象塑造,主要是通过其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实现的,不同描写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更加丰满。 D
19、.小说语言很有表现力,比如用“先是惊呆继而尴尬”刻画姚斌得知古砚是假的这一真相时的神态,贴切传神。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古砚”的作用。(4分) 9.陆涛声先生谈到本篇小说创作时说:“(小说)是胃镜探头插入的内窥式叙述,以自省对灵魂的微垢做洗涤。这种微垢,不是常人共知的对与错,而是从大众常识的对中辨析出实质的错来,从而体现认识价值。”请结合文本分析“大众常识的对”、“实质的错”和“认识价值”分别指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
20、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
21、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10.下
22、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B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C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D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古代用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关系。如“从弟”“从兄”“从子”“从父”等。 B劾,古代官员和百姓检举官吏罪状的行为,与苏武传“劾大不敬”中“劾”的意思相同
23、。 C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还可指供奉祭祀名人的处所。随着佛教的传入,后来佛教寺院也俗称庙。 D闾,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群侣也。”文中泛指百姓聚居之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克戬不畏奸邪,依法施政。在担任吴县知县时,他坚持原则,绝不妥协,依法打击地方豪强,震慑了邪恶势力。 B张克戬英勇抗敌,善用谋略。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兵侵犯河东,张克戬在太原全力抵抗,先除敌人内应,后以奇兵致胜。 C张克戬誓死报国,忠贞不移。靖康元年,汾州又遭兵燹,孤城无援,已入绝境。金人送来劝降信,他不拆看就直接烧掉。 D张克戬忠义干云,令人敬仰。十
24、月初二,汾州城破,张克戬身穿朝服壮烈殉国,连敌人都为之奉尸礼葬,拜祭立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4分)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分) 14.“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请简要说明因为哪些“事”朝廷对张克戬进行表彰奖励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卢龙塞行送韦掌记 钱起 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 万里飞沙咽鼓颦,三军杀气凝旌施。 陈琳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 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 【注】卢龙塞:
25、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历史上为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掌记:唐代官名,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简称。陈琳: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掌书记,后归附曹操。此处以陈琳借指书掌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以“雨雪纷纷”点明卢龙塞环境艰苦,“共指”体现了出征的士兵为国戍边的无畏精神。 B.三、四句视听结合,借飞沙、鼓颦表现敌军的器张,又以旌施的凝滞衬托形势的严峻。 C.五、六句中诗人将韦掌记比作陈琳,借用陈琳的典故,表达对韦掌记文采风流的赞美。 D.七、八句将唐王和汉皇相比,表达对文武兼备的圣主的赞美,表现出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16.有人说,这首送别诗具有
26、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新意,请从场景和情感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认为因为不同的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在看待老师与弟子的关系时,不能死板,而应灵活辩证的两句话是:“,。” (2)苟子劝学中,用“,”的蚯蚓竟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需要借洞穴容身的例子,表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浮气躁。 (3)古代诗人常借香草寄托高洁的人格追求,屈原在离骚中写过这样的语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
27、文字,完成1820题。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 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朝手之瞬同创造出神奇。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务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束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红着是秋收的最后一料庄稼,通常是待头一场浓留阳至,茗叶变黑之后才开挖。湿液滴的新鲜泥土的垄时里,排列着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茗,常常使我的心发生逐动。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叶子,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年下盛妆,居然是最时得霜冷的树。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浓霜击打,通身变成灿灿金黄,张扬在河提上
28、河湾里,或一片或一栋,令人饮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下来时,我在乡间感觉不到严冬的来临,却到一缕圣洁的温柔,本能地仰起脸来,让雪片在总颊上在鼻梁上在眼窝里飘落、融化,周围是雾露迷茫的素净的田野。直到某一日大管降至,原坡和河川都变成一抹银白的候,我抑制不住某种神秘的诱惑,在黎明的光色里走出门去,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见踪的雪野,看脚下的好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踏出一行脚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几乎几次体察浅淡 B.几乎几番体味浅淡 C.简直几番体察散淡 D.简直几次体味散淡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9、3分) A.在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觅踪的雪野里,踏出一行脚印,看脚下的好舌发出铮饰铮的脆响。 B.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觅踪的雪野,听脚下的好雪发出铮铃铮的脆响,踏出一行脚印。 C.在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觅踪的雪野里,踏出一行脚印,听脚下的好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 D.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觅踪的雪野,踏出一行脚印,看脚下的好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 20.拟人的特点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拟人手法进行简要分析。(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早在20世纪,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之说。从学理上说,美有
30、是美育,宗教信仰是宗教信仰,两者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来看,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又是。在今天看来,我们提倡美育,实际上是让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美育通过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性情,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与知识教育、道德灌输有着明显区别。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化育、一种感化,是潜移默化的感染。美育与德育、智育。人的情感、人的感性欲求要受到理智和道德的约束,要以理节情,同时德育也需要通过美育来培育人高尚的情感,以美储善。而人的认知能力也有助于提升人的审美感悟,这就需要以真入美,以美启真。美育还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培养和调
31、动人的想象力,有助于亲发人的灵感,激活创造力。美有也有助于通过感性、生动的途径,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实施智育和德育。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 B.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它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 C.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是美宜的作用和音义 D.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人可以因此而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
32、极幸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有一天深夜,卫国国君卫灵公和夫人南子在一起闲聊。这时,王宫外面一辆马车由远及近快速驶来,坐马车的人或许有什么急事。当马车驶到王宫大门外时,稍稍停顿片刻,马蹄声再次响起。不过,马蹄声慢了下来,车上的人已经下了车,牵马缓缓步行。马车驶过王宫大门后,重新又恢复了起初沉重的响声。马车的主人重新坐上马车,疾驶而去。南子说:“车上坐的人一定是藤伯玉。”卫灵公奇怪地询问原因,南子说:“卫国有规定,从王官大门外走过,
33、要下马步行。当时正是深夜,路上一个人都没有,除了蓬伯玉这样的君子,谁还肯遵守这样的规则!”等到第二天,经人询问,确实如此。 班级计划举行座谈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对于这个历史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触?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新科技文明对新艺术形式的诞生、艺术的重要变革起推动作用。C项,“只有才”说法绝对。从材料一第四段来看,被新工具“点化”是传统艺术实现“焕发新生命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的手段之一。D项,“创作者也能由此把握受众需求,使作品更有针对性”错,材料二第三段说的是“由于在线及时互动,创作者得以把握用户心态,了解粉丝需求”。 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因此文艺创作将来就没有艺术门类的区别了”无中生有,材料二第四段说“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并没有说艺术门类的区别会消失。 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艺术因科技发展赋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