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3625816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导语 第一单元主题为“青春激扬”,共设置了3课,每课的篇目数量不同,实行群文教学。沁园春8226;长沙这首词单篇构成第一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中外现代诗组成第二课,其中峨与致这两首为自读课文;两篇小说百合花哦,香雪组成第三课。按文体来看,第一单元就是由诗歌和小说组成的。 按课文内容来看,沁园春8226;长沙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表达“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红烛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的序

2、诗,赞美了红烛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具有当时的时代新意。峨日朵雪峰之侧创作于1962年,诗人受到时代、社会等因素影响后创作了这首蕴含谦卑而强劲生命力量的诗作。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热情赞颂了象征欢乐、光明、美丽的云雀。百合花写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哦,香雪写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本单元的诗歌、小说所表现的不同青春情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学习落脚点在学生对标各时代不同的青春情怀后,产生了对当下青春文化的理解,对自己青春人生的认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人生理想的确立。 本单元承担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

3、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本单元的设计主题是“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围绕“青春”“时代”“抒情”“文体”“手法”这些关键词来设计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诗歌的心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丰富自我的青春情怀。 2.勾勒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解读意象具体内涵,学习基本朗诵技巧,尝试以吟诵理解与表达诗歌的青春情怀。 3.品读多样化的抒情方式及语言风格,鉴赏效果的差异,理解诗歌风格的影响因素。 4、把握小说叙述和描写的特点。体会小说细节

4、描写的魅力;理解人物形象的共生共长性,感受动人的青春之美。 5.赏析严肃主题宏大叙事下的女性表达,品味诗化小说的语言,体会小说的理解文学表达的个性化与多样性。 6.细品本单元作品情感的动人之处,思考“青春的价值”;运用意象和抒情方式,写一首青春之诗。 三、单元情境与任务 情境及任务一:学校决定为高一新生设计出版一册名为青春宣言的诗歌小集,选编同学们写的诗歌和教材中的部分诗歌。请你参与诗集的设计与编写,完成相应读写任务。 情境及任务二:电影百合花上映已近40年,青年电影制片厂决定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重拍百合花,现在要做相关的拍摄和宣传工作。 说明:本单元以情境及任务一为主,情境及任务二的目的是让学

5、生体会诗化小说中的“诗意元素”,思考青春价值,这是为继续完成任务一“写一首青春之诗”做准备,算是任务一的子任务。 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设计共五课: 课前:检阅资料,填写表格及写导读小语 第一课:绘与思抒情形象的感知与揣摩(2课时) 第二课:含与露诗心诗性下的抒情方式(2课时) 第三课:个与群小说的形象塑造及细节描写(2课时) 第四课:细与美宏大叙事的诗化表达(2课时) 第五课:读与写原创入册与测评(2课时) 课前:时代、青春与诗 【活动1】查阅资料,填写表格创作年份,创作年龄,诗人经历,抒情主人公观察点,创作原因,创作心境。 【活动2】写导读 给首先入选的五首诗歌编写一段导读小语。导读

6、小语可包括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当时的经历等。 第一课: 绘与思抒情形象的感知与揣摩 任务一 为诗集制作书签,里面包含人像和物象画。 【活动1】绘人逆志 若要根据诗歌文本为其各配一幅人物画,请你任选其一,用几句话描述画中的人物特征,并附上绘制意图。提示:人物特征可包括年龄气质、神态外貌、行为动作等。 1.教师分享沁园春8226;长沙示例,供学生参考: 个体画: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微蹙眉头,背着双手,在小岛上卓然独立,远眺湘江波涛。 群像画:十七八岁的少年同学三五成群,几位伫立江畔谈天,或手势飞扬,或击节赞叹。几位在江中凫水,或俯首奋力前游,或仰头开怀大笑。 绘制意图:展现一代以天下为己

7、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立誓振兴中华的革命青年形象。 2.学生分享作品。同学之间相互点评,共同优化创作意图与画面内容的表述。言之有理即可。下例供参考: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个体画:一个约莫二三十岁的青年巨人,浓眉大眼,有着异于常人的魁梧身形,迈开双脚立于地球边上,仰首吹奏着号角。 创作意图:展现一位代表激情与力量的新青年,激情澎湃地吹响着摧毁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的号角,吹响着催生一切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号角。 红烛 个体画:一位瘦削而挺拔的青年,眉头紧蹙,眼含深思,抿着嘴角,向前方张开怀抱, 创作意图:抒情主人公热爱祖

8、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有着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想象是通过红烛的意象展现出来的。 3.探讨与延伸: (1)比较二诗人物画的描述文字,前者与诗歌文本有更为直接固定的联系,后者的处理则相对更为自由,师生探讨原因。 预设:更相比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尽管红烛情感充沛,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那么显露,而是与红烛的形象相融合。 (2)引入闻一多“三美”理论,为学生介绍其中的“绘画美”形象、画面与色彩。除了形象之外,画面与色彩更在诗歌意境的塑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活动2】绘象晓情 每一个鲜活的人物离不开具体的多彩的画面,为了更加鲜明地突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请紧贴诗歌文本,为你的人物画添加

9、3个或以上其他元素,填写下表完成你的构思。 在学生作品的分享过程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鉴赏诗歌“绘画美”背后的艺术特色:或以对比突出特征,或借衬托渲染画面。画面和情绪是不可分割的,色彩的对比暗示了情绪的对比,色彩的反复渲染推动了情绪的生发。拓展材料:闻一多先生色彩。 【活动3】绘己明心 若要为独属于自己的青春构思一首抒情诗,你会如何设定自己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将选择哪些意象作为你的衬托?参考活动1、2的成果,或立足于现实生活,或立足于理想未来,设定独属于自己的青春画像。 【活动4】共绘诗集 小组内部共同分享活动1、2、3的成果。组内每位同学以其为创作素材,任选两首诗歌,为其中一首绘制插画页,

10、为另一首打造一枚小书签。 第二课: 含与露诗心诗性下的抒情方式 任务二 学习诗歌诵读,为朗诵自己的诗做准备。 魏泰在临汉隐居诗话中说:“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如将盛气直述,更无余味,则感人也浅,乌能使其不知手舞足蹈;又况厚人伦,美教化,动天地,感鬼神乎?”魏泰的说法,你赞同吗?情感的表达,含蓄与直露,孰优孰劣,抑或本无优劣之分?本次任务将着重探究诗歌表达含蓄与直露的相关话题。 【活动1】缘情明技 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出发,在任务一学习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三首诗歌的情感变化及其表达技巧。 【沁园春8226;长沙 示例】 【红烛 示例】 【

11、活动2】明技析理 1. 改一改请试着让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一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些。 【诗歌修改示例】 白云空中怒涌, 壮丽的北冰洋晴景。 太平洋提起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滚滚洪涛,不断的毁坏、创造、努力。 力的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律吕。 2.想一想诗歌哪些表达的改动让能诗歌的情感的呈现更加含蓄。 【词语、句式、修辞、标点等】 3.析一析朗读修改前后的诗歌,赏析两首诗歌表达效果的差异,品味原诗歌抒情“惠特曼式”抒情的特色。 【诗歌抒情特色示例】 (1)运用叠词“啊啊”,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运用了“无数”“无限”等具有夸张特性的词语,让情感的抒发更加力度和广度。 (2

12、)句式自由,节奏鲜明。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 (3)叹号的使用,使得情感的抒发更具力度。 (4)运用排比的句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4.比一比诗歌红烛与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的含蓄与直露在意象、表现手法、思维方式、给人留下的主体

13、印象和感受等方面的呈现。 (1)“红烛”这一意象本身所具有的古典含蓄之美,而白云、太平洋、洪涛等阔达的意象更便于情感的外放。 (2)红烛中诗人用隐喻的笔法、反问的方式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显得含蓄深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反复、排比等手法便于情感的喷薄而出。 (3)红烛中呈现的冷静思索,自我否定、顿悟求索的思维特性更容易以含蓄的方式传达,而激扬、呼告的方式更适合直露的表达。 (4)深沉、克制、坚毅的主体印象让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宏伟、强力、壮丽、炽热的主体印象更契合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 5.探一探请查阅相关资料谈谈诗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质、时代原因、创作主张等对抒情方式选

14、择的影响。 郭沫若: 时代原因: “五四”时期所提倡的人的解放,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对自我的解放、对个性的解放, 这才是真正彻底的人的解放。真正彻底的 “自我解放 ”就首先必须在思想意识上彻底破除一切世俗的规范和禁忌, 让自我意志能处在一个十分自由的状态和空间, 即无拘无束, 任情任性的全新境界。郭沫若的创作遵从自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对新诗的执着,对祖国情感的执着。 个人气质: 在我的脑子里,郭老永远是精神饱满、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战士、诗人和雄辩家,智慧、才能、气魄、热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我同郭老接触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

15、。巴金(作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郭老热情坦白,待我们似亲切的父兄;他博学多才,思想纵横驰骋,他是我们尊敬的老师;而他又那样的正义凛然,挺身在前,他又是我们景仰的革命者。他是博大精深的学者,如科学、史学、考古他的成就是世界瞩目的。在科学上他是冷静的,在文学上他是热烈的。 曹禺(剧作家,1988年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 大家眼中的郭沫若豪情满怀、正义热烈。如此气质的诗人也较易选择热烈直接抒情的方式。 留学经历: 1913年到日本留学,到他 1919 年创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时,他已经应该是一个成熟的青年了。但他多年处身于日本国, 并没有直接地感受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热潮,而天生的浪漫气质和想象才

16、能使他的诗歌恰合了时代的潮流,发前人与时人之所未发而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闻一多 生活经历: 于郭沫若不同,生于1899年的闻一多,1913年虽然进入了美国化的清华学校读书求学,应该说在这所留美的预备学校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但他毕竟还是在国内,思想上倾向于中国的文化,情感上更一度陶醉于中国文化。 个人特质: 闻一多没有郭沫若那样的狂放,而更趋于内敛,自我精神多往文化的深厚处发展,少年时就被誉之为“东方老憨”。所以红烛不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雄壮激越和气势磅礴,但比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要深沉厚重和凝炼曲折,热情有余但浪漫不足。 诗歌创作追求: 闻一多主张“理性节制情感”,主张的“三美”原则,绘画美要

17、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要讲究音节和韵律美。要有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这样的创作主张更适合含蓄的抒情方式。 【活动3】理明情诵 “含”与“露”的灵动交错,为诗歌吟诵构筑了缤纷底色。吕氏春秋曾言“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看似个性化的朗诵离不开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情感基调明确,而吟诵之技巧亦有共性处。请根据示例,制作朗诵脚本,真情朗诵。 1.学习朗诵符号的具体作用。 短暂停顿。 较长时间的停顿,换气。 字(着重号) 表示重音,读的时候饱满有力。 字(波浪线) 表示轻声,读的时候声音放慢、放低。 渐强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增大、

18、增强。 渐弱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变小、减弱。 连音,读的时候要连贯而迅速。 上扬音,表示由低平转为高昂。 下沉音,表示由高昂转为低平。 尾音拉长。 2.可参考老师提供的朗诵脚本,动情地朗诵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朗诵脚本(参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可参考沁园春长沙的朗诵脚本的形式,另选择本单元一首打动你们

19、的诗篇,当堂小组合作讨论,为其量身打造一份朗诵脚本,加入诗集。通过合诵或独诵的形式当堂演绎,注意情感的节制与放纵。课后请录制音频,并收集其他诗歌你欣赏的名家朗诵,打包上传网盘,将音频分享地址附注在诗集中。 第三课: 个与群小说形象塑造及细节描写 任务三 忠于原著的电影百合花重拍制作已经基本结束,导演组正为上映做预热工作。他们打算剪辑电影预告片,设计电影海报,并为它们设计标语。 【课前】 【活动1】概述小说情节 情节是我们了解、分析小说的基础,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小说故事的全貌。 1946年中秋,我,一个文工团的女兵被临时分派到前沿包扎所帮忙,一个小通讯员负责护送我。一路上,通过赶路、闲聊,我对

20、他的认识不断更新。到达包扎所后,我主动请缨去向老百姓借被子,邀请他帮忙。在一个结婚刚三天的新媳妇那里,他借被子遭遇失败,在我的劝说、帮忙之下,新媳妇把结婚用的新的百合花被子借给了我们。后来,小通讯员与我告别,回归前线部队,新媳妇到包扎所来帮忙。在前线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包扎所里送来了一位特殊的重伤员那个小通讯员,他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我和新媳妇悲痛万分,新媳妇为他擦拭了身体,缝补了衣服破洞,献出了自己的新被子,并亲自为这位青年人盖上。 【活动2】全文镜头分割 下发表格,合作完成。 综合考虑地点和情节,把全文镜头分割如下: ( 1-3 )分派任务( 4-7 )一路“竞走”(8-23)对面闲聊 (

21、24-25)主动请缨(26-29)劝说返回(30-33)借到被子 (34-39)想还被子(40-41)通讯员告别(42)新媳妇到来 (43-45)思念家乡(46-48)发起总攻(49-50)照顾伤员 (51-57)通讯员牺牲 【课堂教学】 【活动1】推荐镜头 忠于原著的电影百合花重拍制作已经基本结束,导演组正为上映做预热工作。他们打算剪辑电影预告片,请作为原著爱好者的你向导演组推荐1个(或者1组)人物镜头(细节)入片,并阐述理由。 要求:根据课前全文镜头分割,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小组长负责汇总意见,并推荐一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小说细节描写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分析

22、概括小说人物形象。) 几组贯串的细节: 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 两次写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四次写衣服上被门钩撕破的衣洞 新媳妇前后两次分别为伤员和小通讯员擦拭身体的不同反应 这些细节不仅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而且使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人物形象概括:(学生不一定全部提到,不求全面) 小通讯员:憨厚腼腆,单纯质朴而又内心温暖,关心他人;身处战争的硝烟之中,而又热爱生活,充满朝气;理想信念纯粹,不畏牺牲奉献 新媳妇:俊俏娴静,善良纯真,内心通透,深明大义,关切他人 “我”:青春文艺,向往美好,观察细致,感情细腻,积极热情,关心他人 文艺评论家李准说:

23、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生动的细节描写,造就了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一群美好的青年形象,这样的镜头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攫住观众的心灵。 【活动2】海报C位之争 导演组还要设计一张电影海报,但是为“小通讯员”“新媳妇”“我”三个人物谁应该占据海报的C位而争论不下,请作为原著爱好者的你来发表意见。 要求: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小组长负责汇总意见,并推荐一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理解小说人物的共生共长性,以及对小说主题探究的深化。学生更多的应该会提小通讯员或者新媳妇,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和带领学生去体会“我”在小说中的特质和作用。分析过程中可以与哦,香雪的人物关系进行对比。) 小通讯员:质朴、青春、美

24、好,在残酷的战火中,为挽救战友而勇于牺牲自我,是小说着重塑造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青年英雄。 新媳妇:与小通讯员有很多相似之处,质朴、青春、美好,深明大义,支持革命,深化主题,生动体现了“军民鱼水深情”。 “我”:“我”是小说中唯一一个贯串全文,并且着墨最多的人物,“我”不仅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我”有感情细腻、向往美好、积极热情、关心他人等美好的青春特点,“我”与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互相影响,共生美好,是作品主题的共生者。小说通过三个美好鲜活的青年形象,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也赞美了战火硝烟中同志之间、军民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 “我”对小通讯员的影响: (一) 当我

25、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二) 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三)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

26、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我”对新媳妇的影响: (一)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二) 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

27、,同意了。 思考:如果导演组重拍哦,香雪,他们设计海报时有类似的苦恼吗? 没有。小说哦,香雪主人公毫无争议,一定是香雪,其他人物都是香雪的衬托对象。 而在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新媳妇”“我”三个人物互相温暖,共生共长,共同闪耀着青春美好的人性,成为人们在艰难、黑暗时期度过困难的精神力量,所以三个青年都是主角没有主次之分。 【活动3】征集标语 导演组公开为预告片和海报征集一句标语,请你积极投稿。 要求:标语要从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概括作品,推荐电影。 (设计意图:提炼提升理解,小结评价课堂。) 百合花,一首飘扬在战火硝烟中的青春协奏曲。 百合花,一张战争年代的青春合照。 【课后作业】 自

28、读哦,香雪,通过分析细节描写,赏析小说人物,体悟小说主题,感受不同年代的青春之美。 第四课: 细与美宏大叙事的诗化表达 任务四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进行中,为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请在片头拟写一段旁白,同时为取得煽情效果,请选取适合做抒情性长镜头的语言片段拟写一段电影脚本。 学习资源:百合花哦,香雪原声电影片段及文本、“叙事介入”与电影旁白(朱岩)、论电影艺术语言旁白的作用秦勉、女性视角下对人性与革命战争的独特理解(邸青青)。 【活动1】写片头旁白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为了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导演组请你为百合花写一段旁白,置于片头。 教学环节: 写一写。请学生拟写旁白并展示点评,明确电影旁白的作用

29、。 明确一:电影旁白的作用 交待故事背景 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确定叙述故事风格 明确二:旁白拟写的评价标准 与原作贴合的程度层级ABCD 语言的表现力层级ABCD 分一分。请学生根据叙述人称的不同为旁白分类。 明确: 类型1:以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 类型2:以剧中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 比一比。请学生比较两种不同叙述视角的优劣。 明确: 以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偏客观,有利于展现故事全貌。 以剧中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偏主观,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想一想。你觉得百合花更适合哪种叙述视角的旁白?哦,香雪呢? 明确: 更适合第三人称:更有利于对故事背景的讲述,更加客观,具有整体性。 更适合第一

30、人称:更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描 绘,原作文本就是第一人称。 辩一辩。你觉得电影旁白的视角选择是否需要与文本叙述视角一致? 明确:第三人称旁白更灵活,无论原文是何种人称,都可以用第三人称旁白;而第一人称旁白具有局限性,只能用于原文是第一人称的作品。 挖一挖。为什么第一人称会具有局限性? 明确:第一人称往往身在其中,随着故事的推进而发展,其所知道的非常有限,约等于读者所知道的内容,而第三人称往往属于“全知者”,站在上帝的角度俯瞰整个故事。因此如果原文已经是全知的上帝视角了,那么旁白还是有限视角的话,就失去了旁白交待故事背景的意义了。 小结: 第一人称叙述往往是有限视角,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距离,留给

31、读者想象空间,如百合花;第三人称叙述往往是全知视角,客观灵活,拉开与读者距离,有利于展现人物群像,如哦,香雪。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是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的分野。 【活动2】写抒情镜头拍摄脚本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导演组需要拍摄一组抒情性的特写镜头,请从原文中找到适合做抒情性长镜头的语言片段,拟写一段拍摄脚本。 教学环节: 找一找。请学生圈画百合花中适合拍摄抒情性特写镜头的语言片段 明确: 1.第3、第10段的清新细腻的景物描写 2.枪筒上的野菊花 3.中秋节夜晚的回忆 4.新媳妇捧着百合花被子眼中晶莹 读一读。请学生读一读所找到的句子,读出细腻,读出优美,教师点评。 写一写。请学生结合圈画的文字,

32、仿照示例,写一段视频拍摄脚本。 评一评。学生互评拍摄脚本。 评价角度:1.与原作语言及人物的贴合程度 2.特写镜头的抒情性及感染力程度 论一论。探讨细腻的抒情性特写镜头是否会破坏战争语境的严肃性。 明确: 百合花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与当时的主流倾向相反,作者没有描绘炮火纷飞的场景,没有塑造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而是流连于战场的边际,通过清新细腻的细节描写,谱出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在普遍追求严肃、宏大的文学叙述风格的年代,这样的作品就像一缕清风,谱写出那个年代的人情美于人性美。 联一联。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在叙事视角选择上的共性在解放战争和改革开放等宏大主题背景下的诗化表达。 明确:

33、百合花的诗化表达: 1.弱化战争背景,专注情感描写 2.以女性体验为本位,疏离主流叙事倾向 3.用细腻化的细节描写,弘扬人性的美好 哦,香雪的诗化表达: 1.回避重大社会矛盾,切入女性人物的情感世界 2.通过诗情画意的语言,塑造青春之美 3.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淳朴的心灵 小结: 茹志鹃在百合花上的创作成就,不只是在其小说语言的优美上,更重要的是她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抒情桎梏,不再着眼于叱咤风云的、形象高大的英雄人物,而是开始在作品中以女性视角去关注革命战争大背景下的普通群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内心情感,发掘普通人物对战争的独特理解及独特情感体验。以特有的诗化的表达,轻轻拨动读者的心弦。

34、在文学的艺术长廊里,从来就没有约定俗成的固步自封,我们更期待多样化及个性化的表达出现在文学的视野中,也期待同学们能以更加广阔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文学作品,去理解和挖掘作品背后内在的美学价值! 【学习评价】 1.旁白拟写的评价层级。 2.拍摄脚本的完成质量。 第五课: 读与写原创入册与测评 任务五 思考“青春的价值”,写一首青春之诗,汇编诗集。 【课前】 1.学生已完成两篇小说、五首诗歌的学习。 2.调查问卷: 本单元诗歌、小说学习的困惑; 如果让你写首诗,你存在哪些困难呢? 尚书8226;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35、随着“志”的含义扩大,往往情志并提,情成为文学作品表达的重心。按文学体裁来分,文学作品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诗歌是表达抒情的最典型文体。 【活动1】体验青春 1.如果有机会实地体验一种青春情怀或它的一瞬,你选择本单元哪首诗歌?为什么? 2.诗中哪些词句最能承载这种情怀或情绪? 沁园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壮丽景象、激情语词 红烛:烧、泪流。殉道者形象。 设计说明: 知人论世:适时补充相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情怀或情绪有它产生的原因,动人的感情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也源于诗歌内部语境。 核心之象:一首诗总有最突出的一些象:物件、动作、细节学生的生活、阅读体验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感知差异。本环

36、节,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感知特点”确定表达情感最有力的“象”,为最后的写作环节做铺垫。 小结: 触动不同人心弦的“深情”具有哪些特质呢?情感渗透性强,意象凸显(超常、反常、陌生感) 【活动2】叩问青春 1.本单元的诗歌、小说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息,这一股股情思主要源于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你如果要寻找一位青春导师,最认可本单元的哪一位抒情主人公?请说说原因。 2.本单元作品所抒发的青春情怀是否有触动你的地方?请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小结: 抒情主人公所抒发的情思引人共鸣。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它必须真切动人,而优质的诗歌,其情感能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心灵的

37、回响。华兹华斯说“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抒情者的情感特征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之源,是诗歌的美学魅力所在,是一首诗区别于另一首诗的本质特征。正是诗歌的情感,让诗歌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活动3】选择抒情手段 “修辞立其诚。真诚是作文,也是做人最起码的条件和基本的要求。”叶嘉莹说诗讲稿 真诚,是情感总人心弦的本质,是果实的内核。 过渡:然而,许多时候,许多人,其情真,其意切,但表情达意时却索然无味。情感在抒发时遇到了什么障碍呢? 1.出示课前调查结果表格+柱状图。 2.选择本单元12首诗歌,结合第3页、第7页的“学习提示”进行赏读讨论:这些不同时代的经典诗作在充分传达“情感”上给我们哪些启

38、发? 【要求】 明确该诗情感基调。圈划该诗在“学习提示”中的关键词。 针对关键词,提问12个“如何有效传情达意”的问题。 研读、讨论,解决问题。 范例:沁园春 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关键词:意象、意境、炼字选词 提问:本诗的意象如何做到活泼灵动?如何达到已经的丰盈深邃?如何学习本诗选词炼字的精妙? 小组讨论解决。如意象的活泼灵动,是因为选择的意象多“动态”,又有大背景与小物象的组合,物态又多求极致。契合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抒情意图。 预设:以解决“传情的障碍”这个问题为指向,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重新深入诗歌,大致会从选材构思、选词用字、修辞、意象等路径进入找到对个人

39、有启发的写诗方法。 抒情手段与艺术技巧:抒情手段、意象、意境、用典、构思、修辞(拟人、比喻、借代、夸张、)、表达方式(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小结: 影响文学作品“抒情”效果 抒情主人公 情感体验 抒情手段 【活动4】那就写首诗 请以哦,香雪为题,写一首短诗。选择小说某个富有抒情味的片段,融入你的体验与思考,10行以内。 【要求】 确立抒情主人公及形象、特色(你、香 雪、台儿沟、列车) 确定抒情基调/情思 选取传情达意的“象” 运用抒情手段 【活动5】为我写诗 请为独属于自己的青春写一首抒情诗,或立足于现实生活,或立足于理想未来,抒发你的青春情怀。 【要求】 确立抒情主人公及形象、特色 确定抒情基调/情思 选取传情达意的“象” 运用抒情手段 【活动6】测评 1.写完诗歌后,组内成员交换阅读,使用“写作评价表”评价彼此的诗。 评价量表项目: 2.全班交流:朗诵优秀诗歌 【活动7】入册 各小组推荐2-3首所写的诗歌入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中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