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卷(课程代码0041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数学逐步成为独立的、演绎的学科是在( B )A萌芽时期 B初等数学时期C变量数学时期 D近代数学时期2按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为( B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3以学习的深度为依据,可以将学习分为( C )A发现学习与机械学习 B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C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D有意义学习与发现学习4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划分是依据迁移的 ( C )A方向 B内容C效果 D手段5反映一类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2、式被称为( B )A数学公式 B数学概念C数学规则 D数学思维6学生在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概念后,再把它们总括为“柱体”,这属于( C )A下位同化 B类属同化C上位同化 D并列同化7一般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方法为( D )A发现学习 B尝试学习C接受学习 D范例学习8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诸要素中,作为传递教与学信息的载体的是( C )A教师 B教学方法C教学材料 D教学途径9谈话法的核心是( A )A精心设问 B鼓励学生质疑问难C谈话要面向全体 D认真倾听学生回答10讲解新课的最优教学时域为( C )A上课后5l0分钟 B上课后l0l5分钟C上课后l500分钟 D上课后2015分钟11
3、新授课中最常用的一种课型是( D )A自学辅导课 B探究研讨课C练习课 D讲练课12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B )A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B活动性、自主性、思考性C自主性、思考性、创造性 D活动性、思考性、生动性13为了测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节教学程序的考评方法是( A )A形成性考评 B总结性考评C诊断性考评 D发展性考评14依据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向不同,可以将数学思维分为( D )A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B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C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D集中思维、发散思维15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 )A概念 B推理 C表象 D判
4、断16在各种思维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B )A观察与实验 B分析和综合C比较与分类 D抽象与概括17把单位“l”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种概念的表示法是( D )A属差式定义 B原始概念描述法C规定外延的方式 D发生式定义18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B )A概念的引入 B概念的理解C概念的深化 D概念的巩固19从数学概念的外延上角度,和、差、积,商属于( A )A并列关系 B包含关系C对立关系 D交叉关系20小学生识别图形的水平与正确叙述图形特征的水平相比( A )A前者高于后者 B后者高于前者C两者水平一样 D不一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5、共15分)2l制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有( ADE )A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B小学数学课程内容C其他国家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D数学学科的特点E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22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讲解法的要求还包括( ABCDE )A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B讲解要选准新知识的生长点C要恰当运用板书 D要正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E要使学生学会听讲的方法23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有 ( ABCDE )A学习动机和兴趣 B数学认知结构的组织水平C学习策略 D思维水平E学校、教师、教材24心理定势形成的影响因素有( ABCD )A知识 B经验 C思维习惯 D思维方式 E年龄25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电
6、化教学的手段有( ABCDE )A幻灯 B投影 C录像 D电视 E计算机辅助教学26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正确的说法有 ( ABCDE )A教学目标要明确,不能含混B教学目标要具体C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D教学目标要完全,既有认知目标也有情感目标E教学目标要恰当,不高不低,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27小学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 ( ACDE )A定向阶段 B内部言语活动阶段C单个动作阶段 D连续动作阶段E自动化阶段28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学生的 ( ABCE )A学习水平差异 B性格差异 C智力差异 D身体素质差异 E性别差异29期末考评属于( ACD )A显示性考评 B预
7、示性考评C目标参考性考评 D总结性考评E常模参考性考评30数学思维的特点有( ACE )A思维的概括性 B思维的系统性C思维的问题性 D思维的模糊性E思维的逻辑性31引起内在动机的心理因素有( ABD )A兴趣 B爱好 C成绩 D求知欲 E赞许32坚强的学习意志主要包括( BCDE )A意志的变化性 B意志的坚定性C意志的果断性 D意志的坚韧性E意志的自制力 33数学思维品质包括数学思维的( ABCDE )A深刻性 B灵活性 C敏捷性 D批判性 E独创性34解析应用题的方法包括( ABCDE )A分析与综合法 B假设法与转化法 C代数方法 D对应法 E量不变的方法35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具
8、备( ABCD )A职业道德素质 B文化科学素质 C心理素质 D业务能力素质 E自然素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它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及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3分)37课堂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3分)38教材:教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而言,教材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教学软件、音像教材等一切教师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以及供教师使用的教学指导书。从狭义看,教材只指教科书。(3分)39复习课:
9、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3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简述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答:(1)动机的激发。(1分)(2)知识的感知。(1分)(3)知识的理解。(1分)(4)知识的巩固。(1分)(5)知识的应用。(1分)41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答:(1)问题解决指的是学生实效遇到的新问题。(1分)(2)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新的。(1分)(3)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包含内隐的思维活动和外显的操作活动两方面。(1分)(4)问题一旦被解决,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所获得的新的方法,途径便可作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
10、组成部分,成为已知的解决其他问题的方法、途径。(2分)42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有哪些?答:(1)传授教学知识和培养教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1分)(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分)(3)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0.5分)(4)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0.5分)(5)理解和巩固相结合的原则。(1分)(6)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1分)43简述实验操作法的教学要求。答:(1)学具操作要有明确的目的。(1分)(2)学具操作要选择恰当的内容。(1分)(3)操作实验要与语言相结合。(1分)(4)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1分)(5)学具操作要注意适时,适量和适度。(1分)五、
11、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4试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间的联系与区别。答:联系:两者间联系十分清楚,学科数学的内容是依赖于科学数学而建立和发展的,同时随着数学科学的发展,即使是最基础的小学数学内容,还要反映现代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如治乱一些集合、函数、概率等思想。(2分)区别:第一,作为科学数学,可以不考虑人们是否理解,只要能完备而精确的阐明某些数学理论即可,所以一般从原理出发;而作为学科的数学则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所以往往要通过对结构化的物质材料进行操作,或者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出发,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期间的联系。(2分)第二,作为科学数学,对所有的定
12、理、法则等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指导;而作为学科的数学,限于学生的接受水平,往往通过列举一些事例用不完全归纳得出结论。(2分)第三,作为科学数学,完全按照数学理论的逻辑系统进行安排,可以难易起伏不均,作为学科数学,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兼顾儿童的认知规律,某些内容可作适当调整。(2分)第四,作为科学的数学以完全提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而作为学科的数学,还要考虑到如何有利于儿童学懂、学会 、学活,如何有利于发展智能,有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2分)45试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启示。答:(1)布鲁纳的认知-现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序列。(2分)强调学科的
13、基本结构。(2分)提倡发现学习。(2分)(2)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地小学数学学习的启示突出学习的认知过程,明确认知结构的含义。(2分)“发现法”对小学数学的作用。(2分)六、应用题(本大题共13分)46请结合实例,说明如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概念。答:(1)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儿童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个有效途径。(3分)(2)数学概念的来源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从实际经验中概括得出,即概念的形成;二是在原有的初级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即概念的同化。小学数学中的概念许多属于前者。在引入这些概念时,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回忆,使学生重视在实际经验中所形成的表象。例如,引入平行线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想像平直铁路上的两条铁轨,引入射线概念时可让学生想像电筒射出来的光线等。(6分)(3)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时,要注意学生的日常概念与所引入的数学概念的内涵是否一致,日常概念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有时会忽略了本质属性,有时又会包括了非本质属性。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经验所形成的表象作用,又要防治它的消极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