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文阅读的步骤和现代文阅读的步骤和技法技法:读懂文本读懂文本抓内容抓内容审清题干审清题干明要求明要求回归文本回归文本准搜索准搜索 整合答案整合答案巧表达巧表达 现代文阅读必须具备的三种意识:现代文阅读必须具备的三种意识:文本意识、审题意识、规范意识文本意识、审题意识、规范意识20172017天津卷天津卷 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挺拔之姿挺拔之姿,理清思路,把握大致内容。,理清思路,把握大致内容。写什么写什么 怎么写怎么写 为何写为何写竹子竹子 对竹子的精神气质的赞美,认为做人要像竹对竹子的精神气质的赞美,认为做人要像竹子一样有一种高洁风骨,要有坚韧顽强的意志和子一样有一种高洁风骨,要有坚韧顽强的意志
2、和争先向上的生活态度。争先向上的生活态度。写写“我我”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品品”竹竹的不同内涵。的不同内涵。1 1下列对文章的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不恰当的两项是()A A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B B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
3、骨。C C“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骨的人。D D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我”却却“读读”出了不同的内涵。出了不同的内涵。E E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
4、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乡村文化的眷恋。BEBE4 4(1 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 3分)分)【答题思路指导答题思路指导】一、明考向一、明考向:筛选整合信息题筛选整合信息题二、理思路:二、理思路:定位定位审清题干,认准对象审清题干,认准对象筛选筛选寻找区域,划分小块寻找区域,划分小块整合整合去粗取精,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去粗取精,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三三、规范作答、规范作答去人称、去修辞、正面作答、句式用陈述句去人称、去修辞、正面作答、句式用陈述句在出处在出处的前后的前后寻找寻找答案答案语言要简洁规范,符合题目指向和事理逻辑。语言要简洁
5、规范,符合题目指向和事理逻辑。原因、结果、作用、影原因、结果、作用、影响、方式、特点、情感响、方式、特点、情感等等摘取法、合并法、摘取法、合并法、层析法层析法4 4(1 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 3分)分)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参考参考答案答案【答题思路指导答题思路指导】4 4、(、(2 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的体会。(8080字左右)(字左右)(6 6分)分)探究型探究型
6、一、明考向:一、明考向:二、理思路二、理思路选角度,明观点。选角度,明观点。扣文本,陈述理由。扣文本,陈述理由。联系现实,谈认识。联系现实,谈认识。作总结。作总结。三、用模板三、用模板规范模式规范模式:亮观点亮观点(总总)扣文本扣文本(分分)联实际联实际(分分)下结论下结论(总总)4 4、(2(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你的体会。(8080字左右)(字左右)(6 6分)分)我喜欢竹子的我喜欢竹子的坚韧忍耐坚韧忍耐。(亮观点)(亮观点)竹子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以坚韧不拔的毅竹子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
7、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摧残与折磨,但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摧残与折磨,但竹子始终竹子始终“咬定青山咬定青山”,无怨无悔。,无怨无悔。(扣文本分析)(扣文本分析)在生活中我们不免也会遭遇到人生的挫折和磨在生活中我们不免也会遭遇到人生的挫折和磨难,要有竹子那种难,要有竹子那种坚韧忍耐的精神,去战胜人生的坚韧忍耐的精神,去战胜人生的挫挫折和磨难折和磨难。(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参考参考答案答案8 8、【赏析事物形象作用】文中刻画的竹子形象有什么作文中刻画的竹子形象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析。用?
8、试结合文本简析。(1 1)结构上:竹子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篇,并把)结构上:竹子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篇,并把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2 2)揭示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精神寄托的物象,通)揭示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精神寄托的物象,通过描写竹子的特点,来礼赞竹子的精神品格,进而托过描写竹子的特点,来礼赞竹子的精神品格,进而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崇高追求。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崇高追求。6、【赏析事物形象特点。】文中第二段塑造的竹子形象有文中第二段塑造的竹子形象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哪些特点?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高大。如“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一尘不染。如“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
9、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有担当。如“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可供食用。如“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生长永不停息。如“不舍昼夜继续伸长”。成材。如“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略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生命力顽强。如“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答题思路指导答题思路指导】一、明考向:一、明考向:二、理思路:二、理思路:2 2题目为题目为“挺拔之姿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但画线部分却写
10、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3 3分)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材料与中心的关系1 1、概括题旨,、概括题旨,分析分析“挺拔之姿挺拔之姿”在文本中的含意。在文本中的含意。三三、规范作答、规范作答2 2、分析材料的内涵。、分析材料的内涵。3 3、探究它与主题的联系:、探究它与主题的联系:揭示主题、深化主旨等。揭示主题、深化主旨等。“挺拔之姿挺拔之姿”不仅指竹子外在的形态特征,更是指竹子的不仅指竹子外在的形态特征,更是指竹子的内内在特性在特性,在艰苦环境下的一种,在艰苦环境下的一种顽强奋进精神顽强奋进精神。2 2题目为题目为“挺拔之姿挺拔之姿”,但,但画线部分画线部
11、分却写扭曲的竹子,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是否合乎题旨题旨?为什么?(?为什么?(3 3分)分)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
12、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虬干的峥嵘了。扭曲的竹子,扭曲的竹子,体现了在艰苦环境下体现了在艰苦环境下顽强拼搏不服输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的精神2 2题目为题目为“挺拔之姿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乎题旨?为什么?(3 3分)分)参考参考答案答案合乎题旨。合乎题旨。“挺拔之姿挺拔之姿”不仅指竹子外在的形态特征,不仅指竹子外在的形态特征,更是指竹子的更是指竹子的内在特性内在特性,在艰苦环境下的一种,在艰苦环境下的一种顽强奋进精神顽强奋进精神。扭曲的竹子,扭曲的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有一种在
13、艰苦环境下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有一种在艰苦环境下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主旨。7 7、【、【赏析人物形象作用】文章在第四段着意描写屈原的】文章在第四段着意描写屈原的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的芳香,可惜,他写的
14、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绝望而自沉汨罗。7 7、【、【赏析人物形象作用】文章在第四段着意描写屈原的】文章在第四段着意描写屈原的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为论述为论述“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
15、”做做论证。论证。想象分析屈原没有用竹子自况的原因想象分析屈原没有用竹子自况的原因,指出用竹子自指出用竹子自喻会胜过那些香草喻会胜过那些香草,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江。望而自沉汨罗江。用屈原这一形象来衬托竹子笔直向上、追慕光明的用屈原这一形象来衬托竹子笔直向上、追慕光明的精神。精神。5 5、【、【赏析人物形象特点】第六段中】第六段中“农耕者农耕者”形象有形象有什么特点?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什么特点?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坚韧、忍耐。坚韧、忍耐。如如“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长于自守、默然无语。实
16、在、长于自守、默然无语。如如“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强悍。强悍。如如“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身材不高大。身材不高大。如如“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答题思路指导答题思路指导】一、明考向:一、明考向:二、理思路:二、理思路:3 3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5 5分)分)赏析语赏析语言特色言特色从从遣词造句、语言色彩和风格、手法、语体遣词造句、语言色彩和风格、手法、语体特色特色等等方面方面
17、辨明语句的语言特色辨明语句的语言特色。三、答题模板三、答题模板指出特点:指出特点:本文语言上的特点是本文语言上的特点是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结合文本分析结合文本分析点明效果:点明效果:在在内容、情感、结构内容、情感、结构等方面的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副词副词数词数词叠词叠词文言词语文言词语 语言色彩和风格语言色彩和风格【知识储备知识储备】口语口语手法手法书面语书面语语体语体遣词造句遣词造句 词语词语句式句式色彩色彩风格风格 地域、时代、生活地域、时代、生活幽默、辛辣、平实、幽默、辛辣、平实、华丽、豪放、婉约、明快、华丽、豪放、婉约、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简明、含蓄、深沉 长短句长短
18、句 整句整句散句散句感叹句感叹句疑问句疑问句否定句否定句 朴实、风趣、朴实、风趣、形象、生动、形象、生动、有地方特色有地方特色庄重、典雅、庄重、典雅、含蓄深沉含蓄深沉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方式3 3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5 5分)分)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
19、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联想拟人对比以景结情3 3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5 5分)分)运用运用对比对比和和想象想象的手法,的手法,想象想象山野里竹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成对比对比,表现了对山野之
20、竹的喜爱之情。,表现了对山野之竹的喜爱之情。运用了运用了拟人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竹子争先向的手法,表现了竹子争先向上的上的顽强生命力顽强生命力。以景结情,照应前文,以景结情,照应前文,给读者更深广的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思考空间。参考参考答案答案规范答题四步曲:规范答题四步曲:1.1.审读题干审读题干(注意注意命题侧重点命题侧重点以及以及赋分赋分情况)情况);2.2.回归考点回归考点(明确答题方向明确答题方向););3.3.寻找区间寻找区间(圈定有效信息圈定有效信息););4.4.整合答案整合答案(按点作答,规范工整按点作答,规范工整)。经验小结3规范思路 精准作答规范提示规范提示常见误区小结常见误区小结 1.1.没弄清题干的重点,答非所问,或是脱离文本,主观没弄清题干的重点,答非所问,或是脱离文本,主观臆测。臆测。2 2.问题分析不透彻,隔靴搔痒,导致计分的问题分析不透彻,隔靴搔痒,导致计分的“点点”不明不明确,或中心判断失误。确,或中心判断失误。3 3.信息零碎,句式不当。信息零碎,句式不当。4 4.语言组织草率,没有层次,措辞随意。语言组织草率,没有层次,措辞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