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学概要绪论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确立辨证论治体系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的过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证与病病,是人体内某病变的全过程,该病的本质变化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的始终。如黄芪、百合、沙参、黄连,五味子等。可见病重在全过程,证重在阶段性,而证比病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心、小肠、舌、脉肝、胆、目、筋脾、胃、口、肉肺、大肠、鼻、皮肾、膀胱、耳、二阴、骨相互连通,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中医学概要的主要内容症是指疾病的具体单个临床表现,包括异常主观感觉和异常体征,总称症状。收
2、录365种药物,分上、中、下三品,为中药学发展的奠基之作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的产生隋.这种分类方法并不能明确分出药性和主治病证的特点,不太方便于从医者的学习和整理。如麻黄平喘、常山截疟、黄连止痢、海藻疗瘿、瓜蒂催吐、猪苓利尿、黄芩清热、雷丸杀虫等。症与病、证症是病和证的现象,是病和证的外在标志,是辨识病或证的依据和出发点。病理相互影响、传变(局部整体关联)。记载了40多种疾病,262首方剂。“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一)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2)代表医著最早的脉学专著晋.该书编成后不久,晋王叔和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
3、略二书,宋、金、元时期,为中医学术的争鸣和创新阶段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可见病重在全过程,证重在阶段性,而证比病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的产生隋.“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气是够成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绪论 绪论什么是中医学?什么是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
4、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系,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象征,为中国人民的保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象征,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代医学体系的一个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代医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绪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中医思维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概要的主要内容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一)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一
5、)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1.1.先秦、秦、汉时期,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确立阶段先秦、秦、汉时期,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确立阶段四部经典著作的出现,明确标志了理、法、方、药学术体系的建立。四部经典著作的出现,明确标志了理、法、方、药学术体系的建立。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许多内容超越了当时的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许多内容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世界水平。难经难经 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伤寒杂病论伤寒
6、杂病论 东汉未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后世流传过程中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东汉未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后世流传过程中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辨证方式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辨证方式六经辨证。六经辨证。记载了记载了113113方。方。金匮要略的辨证方式金匮要略的辨证方式脏腑辨证。记载了脏腑辨证。记载了4040多种疾病,多种疾病,262262首方剂。首方剂。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记载了中药的分类方法、药性理论、配伍理论、功能主治等。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7、记载了中药的分类方法、药性理论、配伍理论、功能主治等。如麻黄平喘、常山截疟、黄连止痢、海藻疗瘿、瓜蒂催吐、猪苓利尿、黄芩清热、雷丸杀虫等。麻黄平喘、常山截疟、黄连止痢、海藻疗瘿、瓜蒂催吐、猪苓利尿、黄芩清热、雷丸杀虫等。著作问世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一)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一)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 2.2.晋、隋、唐时期,为中医药学的全面发展和兴盛阶段晋、隋、唐时期,为中医药学的全面发展和兴盛阶段(1 1)学术特点)学术特点临床各科蓬勃发展;分支学科日趋成熟;融合国外的临床各科蓬勃发展;分支学科日趋成熟;融合国外的医学知识,中医学知识,中 医
8、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和系统化。医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和系统化。(2 2)代表医著最早的脉学专著)代表医著最早的脉学专著晋晋.王叔和脉经。王叔和脉经。最早的经络针灸学专著最早的经络针灸学专著晋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经。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的产生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的产生隋隋.巢元方诸病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源候论。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唐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3 3)融合印度、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成为当时世界医学中心。)融合印度、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成为当时世界医学中心。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一)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
9、成就一)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 3.3.宋、金、元时期,为中医学术的争鸣和创新阶段宋、金、元时期,为中医学术的争鸣和创新阶段 (1 1)学术特点)学术特点:学派涌现、专科体系相继确立、中医药理论突破学派涌现、专科体系相继确立、中医药理论突破阶段。阶段。(2 2)代表医著)代表医著 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方论。开创脏腑论治先河开创脏腑论治先河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3 3)“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刘完素(河间)刘完素(河间)寒
10、凉派(观点六气皆从火化;五志寒凉派(观点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过极皆能生火)。李杲(东垣)李杲(东垣)补土派(观点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补土派(观点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张从正(子和)张从正(子和)攻邪派(观点病由邪生,攻邪已病攻邪派(观点病由邪生,攻邪已病)。)。朱震亨(丹溪)朱震亨(丹溪)养阴派(观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派(观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4 4)开创免疫学先河,达到古代法医学顶峰)开创免疫学先河,达到古代法医学顶峰人痘术、宋慈洗人痘术、宋慈洗冤录。冤录。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一)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一)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
11、史上的重大成就 4.4.明清时期,为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学科分化阶段明清时期,为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学科分化阶段 (1 1)学术特点)学术特点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提出新学说;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提出新学说;“温病学派温病学派”形成。形成。(2 2)代表医著对宋、金、元、明以来医学各领域众多进展的归纳)代表医著对宋、金、元、明以来医学各领域众多进展的归纳大批集成性著大批集成性著作产生,如医学纲目作产生,如医学纲目 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药物学研究成就辉煌药物学研究成就辉煌李时珍本草纲目。李时珍本草纲目。确立确立“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之论
12、;总结命门学说。之论;总结命门学说。“温病学派温病学派”形成形成“温病四大医家温病四大医家”。明代吴又可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提出著温疫论,提出“异气说异气说”。清代叶天士清代叶天士著温热病篇,创卫气营血辨证纲领。著温热病篇,创卫气营血辨证纲领。清代薛生白清代薛生白著湿热病篇,提出湿热病的因、机、证、治著湿热病篇,提出湿热病的因、机、证、治。清代吴鞠通清代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纲领。著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纲领。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纠正古书解剖错误,创瘀血致病理论。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纠正古书解剖错误,创瘀血致病理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一)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一)
13、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5.5.近代和现代,为中医学理论的整理和提高阶段近代和现代,为中医学理论的整理和提高阶段(1 1)学术特点)学术特点继续集古代医学之大成;中西汇通;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继续集古代医学之大成;中西汇通;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2 2)代表医著:)代表医著: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唐宗海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朱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唐宗海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朱 沛文沛文 中西脏腑图象合纂、恽铁樵药庵医学丛书、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脏腑图象合纂、恽铁樵药庵医学丛书、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当前,中医学术蓬勃发展,围绕着中医学基础理论,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当前,中医学术
14、蓬勃发展,围绕着中医学基础理论,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理论、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理论、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理论、防治原则等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学说、病机理论、防治原则等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量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二)中国医药学对世界医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1.人豆接种法是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 2.李时珍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3.宋代宋慈洗冤集录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名著 4.东汉末年 华佗
15、麻沸散 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外科手术记录 5.针灸 6.药学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李时珍youban/story311.html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一)唯物论1.气是够成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2.阴阳五行学说是世界物质关系的高度概括3.形神合一的观点是精神与物质关系的具体体现(二)辩证观1.辩证求因是中医学特有的认识病因的方法2.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辩证的3.辩证观点指导下的中医治疗学灵活多样(1)标本缓急(2)正治反治(3)已法方宜(4)病治异同中医思维(一)中医思维的内容1.宏观的角度2.哲学的把握3.整体的研究4.动态的观察5
16、.抽象的分析6.感觉的提示7.奇恒的对比8.力量的平衡中医思维(二)中医思维的方式1.比较2.演绎3.类比4.以表知里5.试探和反证整整体体观观念念辨辨证证论论治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认为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通过四诊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分辨出证候,并拟定治疗方法。也包括中医理论贯穿在预防与养生实践中的过程.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1)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2)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概念中
17、医学把对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概念中医学把对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称之为整体观念。认识称之为整体观念。(1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人体结构的整体性五脏为中心人体结构的整体性五脏为中心经络为联系经络为联系 心、小肠、舌、脉心、小肠、舌、脉肝、胆、目、筋肝、胆、目、筋脾、胃、口、肉脾、胃、口、肉肺、大肠、鼻、皮肺、大肠、鼻、皮肾、膀胱、耳、二阴、骨相互连通,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肾、膀胱、耳、二阴、骨相
18、互连通,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生理织生理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维持协调平衡。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维持协调平衡。病理病理相互影响、传变(局部整体关联)。相互影响、传变(局部整体关联)。诊断诊断察外知内。察外知内。防治防治形神共养,整体调节。形神共养,整体调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二)辩证论治1、病、证、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概念。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反映了某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如感冒、痢疾、疟疾、麻疹、哮喘、中风等。症是指疾病的具体单个临床表现,包括异常主观感觉和异常体征,总称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眩晕
19、及舌红、苔腻、脉数等。证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内容,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二)辩证论治1、病、证、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关系。证与病病,是人体内某病变的全过程,该病的本质变化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的始终。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分为若干阶段,形成若干不同的证,这些证的证候反映出病在不同阶段的本质变化。故证是反映疾病在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变化实质,是此阶段各种相关因素对病的影响的汇集点。可见病重在全过程,证重在阶段性,而证比病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症与病、证症是病和证的现象,
20、是病和证的外在标志,是辨识病或证的依据和出发点。病和证都是通过症反映出来的,由症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病候或证候。临床辨识病和证,主要是从症入手,抓住症的不同组合及其相互关系,辨清病候或证候。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二)辩证论治2、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即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内容辨病因分析发病的原因及机理。辨病位确定病证的所在部位。辨病性分清疾病的虚实寒热。辨病势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21、。内容 因证立法依据证候,确立相应的治则、治法。随法选方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或措施。据方施治按处方实施治疗。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二)辩证论治辩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和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两个步骤。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的过程;论治是依据辨证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的过程。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并可以通过论治的效果,检验辨证是否正确。所以,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前后衔接、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中医学概要的主要内容(一)三大学说 1.中医的哲学阴阳五行学说 2.中医生理学脏腑经络学说 3.中医病理学病因病机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