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蜿蜒的旅行教案【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小肠和大肠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消化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2.知道大肠、小肠的特征。二、科学探究目标 能借助材料进行模拟实验,并依据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认识小肠与大肠的吸收过程,不断提高分析概括能力。三、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人体的消化器官表现出探究兴趣。 2.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想法。2.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制作小肠模型,探究小肠的作用。【教学准备】学习手册、彩笔、画纸、绒布(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双面胶、剪刀、漏斗、馒头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设计意图情境导入1.回顾引入:上一节课中,我们跟随“胶囊小导游”经历了一次“胃” 的历险。说一说胃的作用是什么?2. 讲述:看来你们从“胶囊小导游”的胃中“奇遇记”里学到了不少知识。3. 提问:猜一猜,下一站, “胶囊小导游”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呢?4. 聚焦主题:今天我们将跟随“胶囊小导游”一同进入到下一个消化器官肠,包括小肠和大肠。小导游提示大家:这个旅程的道路十分崎岖蜿蜒,你们要做好准备哟!预设: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胃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小肠。预设:小肠。进入学习情境。复习旧知,延续“胶囊小导游”情境,开启食物在小肠的蜿蜒旅行。讲授新课(一)阅读资
3、料,整理信息1.引导:小肠是什么样子的?食糜从胃中来到了小肠,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会有哪些营养物质被吸收?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资料,看看你们都获取了哪些信息?2.提问: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3. 讲述:有同学提到小肠内壁有很多绒毛。小肠上的绒毛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看到。4. 讲述:同学们从资料中获取很多信息,现在我们通过视频来进行总结。5. 播放视频资料【科学博览】小肠。(二)制作纸筒模型感受小肠的长度1.提问:小肠有 4-6 米长,现在我们来通过一个活动来感受小肠的长度。2.讲述活动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报纸,各小组将它卷成纸筒,用胶带粘接成一个 6米长的纸筒。感受一下“小肠的长度”
4、,再试着把它盘曲起来,不要挤压,感受一下盘曲后的大小。3.提问:通过这个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三)设计制作小肠模型1.提问:口腔可以咀嚼,将食物嚼碎;胃可以蠕动,将食物揉捏、搅拌形成食糜;那小肠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我们来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一下吧!3.根据学生的交流梳理实验方法:将长30厘米、宽15厘米的绒布卷成筒状,使有绒毛的一面朝里。用双面胶粘紧绒布接缝。将食糜用漏斗灌入小肠模型的一端。将食糜从小肠模型的一端挤向另一端,观察发生的现象。4.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四)得出结论1.引导:根据模拟实验,分析小肠的作用。2.小结:小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5、剩余的水分和营养物由大肠吸收。阅读书中资料“小肠与大肠”。预设1:小肠有 4-6 米,弯弯曲曲地堆在肚子里。预设2:小肠内壁上有好多绒毛,使小肠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在 200 平方米以上。绒毛上有好多毛细血管,能吸收营养。预设3:小肠一端连接胃,另一端连接大肠。大肠也有 1.5 米。预设4:小肠也会分泌消化液。它们可以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大肠没有分泌消化液。观看视频。动手开展活动。预设:6 米长的小肠盘曲在一起挺难的,必须要弯弯曲曲地放在一起,还不能压、不能挤、不能折,要不然食糜就过不去了。交流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分组实验。通过阅读、分析资料,初步了解小肠和大肠的特点及功能。在活动中感受小肠的长度。引导学生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依据观察的现象和体验的经历,分析食物在小肠中的吸收过程,得出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之一,是吸收食物营养的主要场所。拓展播放资源【科学博览】小肠的结构。观看视频。拓展有关小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