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孟子孟子国学经典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孔孟”。有孟子一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下。孟孟子子与孔子并称“孔孟”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亚圣”早年受教游说齐宋奔赴魏国 二度奔齐 再游宋国 去宋赴鲁大约45岁52岁54岁60岁60+岁 贵族出身 早年经历 步入仕途 周游列国 返回鲁国 卒葬泗上 早年受教 游说齐宋 奔赴魏国 二度奔齐 再游宋
2、国 去宋赴鲁VS孟轲孟子子舆子车子居亚圣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邹国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孔丘孔子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春秋十翼VS孟子孟子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性善论 孟母三迁 孟子受教 断织喻学 杀豚不欺子 始作俑者 五十步笑百步 一曝十寒轶事典故 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
3、,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
4、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
5、;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译: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
6、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
7、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后人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
8、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孟子对
9、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
10、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后人将孟子所说“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孟子知多少问寻找“成语英雄”问比赛要求:老师展示出自孟子一书中的成语含义,大家根据意思猜成
11、语,答错不扣分,答对一题得10分,答对最多者就是咱班的“成语英雄”。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明察秋毫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缘木求鱼3、“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寡不敌众4、“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水深火热5、“戒
12、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出尔反尔6、“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出类拔萃7、“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中愉悦顺服。心悦诚服8、“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绰绰有余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
13、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自暴自弃10、“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手舞足蹈11、“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却之不恭12、“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杯水车薪13、“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
14、被茅草堵塞了。茅塞顿开14、“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当务之急15、“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解民倒悬你还知道孟子中的哪些成语?问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曝十寒 与人为善 明察秋毫 绰绰有余 怨天尤人 茅塞顿开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为富不仁 左右逢源 舍生取义 杯水车薪 不言而喻 引而不发 夜以继日
15、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问孟子孟子中的名句中的名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du),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
16、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
17、辈。(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9)民事不可缓也。【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10)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1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1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14)君子有三乐,而王(wng)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谢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爱经典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