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学基础阴阳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五行 中医学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是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理论方法的一门医学科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理论方法的一门医学科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学知识体系,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说中医学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简单地说中医学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2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
2、五行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3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形成期形成期:先秦两汉:先秦两汉 发展期发展期:两晋隋唐
3、:两晋隋唐 两宋金元两宋金元 明清明清 近现代近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漫长的过程。4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渗透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渗透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气一元论与阴阳五行学说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气一元论与阴阳五行学说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的起源: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动物本能马克思主义观点:生产和生活实践起
4、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生产和生活实践起源说5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一)先秦、两汉时期(一)先秦、两汉时期 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医理论的形成时期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医理论的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中医理论体系的孕育阶段中医理论体系的孕育阶段 元气论自然观、阴阳五行学说、六气说元气论自然观、阴阳五行学说、六气说 秦汉秦汉中医理论体系奠基阶段中医理论体系奠基阶段 主要代表性的著作有四部,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主要代表性的著作有四部,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体系的形成。6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现存
5、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的确立。2.难经难经扁鹊扁鹊3.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东汉东汉.张仲景张仲景 是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 伤寒论伤寒论(外感病)(外感病)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内伤病)(内伤病)4.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7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名医张仲景撰著,其为东汉名医张仲景撰著,其问世确立了中医临床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奠定问世确立了中医临床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后析为后析
6、为伤寒论伤寒论和和金匮金匮要略要略两部医籍。两部医籍。伤寒论伤寒论以论述伤寒为主,以论述伤寒为主,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提出了以六经为纲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提出了以六经为纲辨别伤寒的规律和原则;辨别伤寒的规律和原则;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以论述杂以论述杂病为主,提出了以脏腑分证为纲辨别杂病的规律病为主,提出了以脏腑分证为纲辨别杂病的规律和原则。和原则。8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1、晋、晋王叔和王叔和脉经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第一部脉学专著2、隋、隋巢元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证候学专著3、晋、晋皇甫谧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
7、学专著第一部针灸学专著4、唐孙思邈、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5、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著作。部药典著作。9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1.宋代宋代陈无择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三因学说”2.宋代宋代钱乙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开创开创“脏腑辨证脏腑辨证”3.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河间)张从正(子河)刘完素(河间)张从正(子河)李李 杲(东垣)朱震亨(丹溪)杲(东垣)朱震亨(丹溪)10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1 1、宋代陈无择在其所著的、宋代陈无择在其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
8、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中,提出了著名的,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三因学说”,把复杂的病因分为,把复杂的病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类。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类。2 2、宋代钱乙、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在儿科方面有许多。在儿科方面有许多创见,他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创见,他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五脏六腑,成而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未全,全而未壮”,病理特点是,病理特点是“易虚易实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寒易热”,其弟子阎孝忠将其理论和经验整理成,其弟子阎孝忠将其理论和经验整理成书,提出了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开创了脏书,提出了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腑证
9、治的先河。11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1 1)刘完素)刘完素 以以“火热火热”立论,认为立论,认为“六气皆从火化六气皆从火化”、“五五 志过极皆能化火志过极皆能化火”;药用寒凉;药用寒凉 称为称为寒凉派寒凉派(2 2)张从正)张从正 认为认为“病由邪生,邪去正安病由邪生,邪去正安”,创,创“攻邪论攻邪论”用药以攻邪为主,多采用用药以攻邪为主,多采用“汗、吐、下汗、吐、下”三法三法 称为称为攻下派攻下派(3 3)李杲)李杲 提出提出“内伤脾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由生”的观点的观点,创创“脾胃脾胃 论论”,治疗,治疗,重在重在“调理脾胃,升举清阳调理脾胃,升举清阳”称为称为补土派补
10、土派(4 4)朱震亨)朱震亨 倡倡“相火论相火论”,提出,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治病以“滋阴降火滋阴降火”为主,称为为主,称为养阴派养阴派12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1.明代明代楼英楼英医学纲目医学纲目、王肯堂、王肯堂证治准绳证治准绳 2.清代清代吴谦吴谦医宗金鉴医宗金鉴、陈梦雷、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 3.温病理论的创立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明代吴又可吴又可温疫论温疫论“戾气说戾气说”清代清代叶天士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温热病篇温热病篇 清代清代吴鞠通吴鞠通“三焦辨证三焦辨证”温病条辨温病条辨 薛己、张介宾、赵献可等创立薛己、张介宾
11、、赵献可等创立“命门学说命门学说”4.清代王清任著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医林改错,改正了人体解剖方面,改正了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丰富了瘀血治疗的内容。的错误,丰富了瘀血治疗的内容。13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1.民国扼杀中医民国扼杀中医2.中医院校、科研机构的设立中医院校、科研机构的设立3.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4.国际交流加速,国外逐步接受中医药国际交流加速,国外逐步接受中医药14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15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
12、气血津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概念: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各个部分之概念: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事物与事物之间亦密切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事物与事物之间亦密切联系,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有机整体。联系,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有机整体。内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内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性及人与自然
13、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16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G3.3.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这就要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医疗实践中,必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求人们在医疗实践中,必须注重人
14、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17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1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病理诊治:生理病理诊治(1 1)生理的整体性)生理的整体性 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的完整统一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的完整统一“五脏五脏一体观一体观”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 以心为主导以心为主导 六腑六腑 形体五官九窍形体五官九窍 以气血津液为基础以气血津液为基础 构成了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密切联系,构成了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密切联系,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
15、经络连系经络连系18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与统一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与统一“形形 神一体观神一体观”形体是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五体形体是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五体和官窍及精气血津液等。神有广狭二义,和官窍及精气血津液等。神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括情绪、思想、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如:如:怒与肝的关系怒与肝的关系19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2 2)病理的整体性)病理的整体性 分析病理机
16、制,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分析病理机制,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理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应。把局于局部病理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应。把局部病变和整体反应统一起来(局部病变对部病变和整体反应统一起来(局部病变对整体的影响,整体病变在局部的表现)。整体的影响,整体病变在局部的表现)。举例:举例:肝火犯肺灼伤肺络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整体病变整体病变在局部的表现在局部的表现 肺肺咯血咯血20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3 3)诊治的整体性)诊治的整体性 诊断的整体性诊断的整体性 中医往往采用中医往往采用“以表知里以表知里”的方法的方法来分析和诊断疾病。也就是从五官、形来分析和诊断疾病。也就是从五官、形
17、体、色脉等外在变化来分析诊断推测机体、色脉等外在变化来分析诊断推测机体的内部(内脏)的病理变化,最典型体的内部(内脏)的病理变化,最典型的就是舌诊和脉诊。舌脉的变化包含着的就是舌诊和脉诊。舌脉的变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诊断信息。十分丰富的诊断信息。老年慢性耳聋老年慢性耳聋 肾虚肾虚肾开窍于耳肾开窍于耳21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治疗的整体性治疗的整体性 临床治疗上,脏腑的病变,除治本临床治疗上,脏腑的病变,除治本脏以外,还可以从它脏治疗。脏以外,还可以从它脏治疗。补肺(目的)补肺(目的)肺(金)气虚肺(金)气虚 补脾(手段)补脾(手段)脾(土)脾(土)22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
18、阴阳五行 2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天人相应,天人一体)(天人相应,天人一体)人与自然环境统一性的前提人与自然环境统一性的前提“天地合气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命之曰人”素问素问 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人是自然界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与自然人是自然界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与自然界有着同一的物质基础界有着同一的物质基础气。气。人与自然界遵循着同一的运动规律人与自然界遵循着同一的运动规律天人一天人一理。理。自然界又为人类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自然界又为人类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生命的维持必须和自然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生命的维持必须和自然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必须不断地摄取
19、饮食营养(地气)和吸的交换,必须不断地摄取饮食营养(地气)和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天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入自然界的清气(天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作出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作出生理上或病理上的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影响。生理上或病理上的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影响。23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1 1)自然环境对生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生理的影响 季节气候对生理的影响季节气候对生理的影响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具有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具有春温、夏热、长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夏湿、秋燥、冬寒的规律。生物在这种气候的规律。生物在这种气
20、候变化的影响下也就相应地有了春生、夏长、变化的影响下也就相应地有了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一系列适应性物候的长夏化、秋收、冬藏等一系列适应性物候的改变。人体也毫不例外,必须和它相适应,改变。人体也毫不例外,必须和它相适应,如果不能实现这种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如果不能实现这种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生。24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昼夜晨昏对生理的影响昼夜晨昏对生理的影响 昼夜的交替,阴气阳气的盛衰变化对人昼夜的交替,阴气阳气的盛衰变化对人体的生理也有一定的影响。体的生理也有一定的影响。素问素问“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阳气)生,日中阳气隆,
21、日西平旦人气(阳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在白天,机体的阳气多趋于体表;平旦天亮在白天,机体的阳气多趋于体表;平旦天亮时分,阳气逐渐升发生长,中午(日中)阳气时分,阳气逐渐升发生长,中午(日中)阳气旺盛,到日暮时分,阳气收敛,汗孔随着关闭旺盛,到日暮时分,阳气收敛,汗孔随着关闭;在夜间阳气又多趋于内脏(里)。;在夜间阳气又多趋于内脏(里)。25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地域环境对生理的影响地域环境对生理的影响 地域环境(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习惯等)对人环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习惯等)
22、对人体的生理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在某体的生理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在某一地区环境中的人,总是适应了这一地区一地区环境中的人,总是适应了这一地区的气候、环境。一旦易地而居,环境突然的气候、环境。一旦易地而居,环境突然改变,初期常会感觉不太适应。有的人通改变,初期常会感觉不太适应。有的人通过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产生了新的适应过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产生了新的适应。有的人由于无法实现这种适应性的调节。有的人由于无法实现这种适应性的调节,就会产生疾病,就会产生疾病“水土不服水土不服”。26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2 2)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季节气候对病
23、理的影响季节气候对病理的影响 a.a.每一季节常常有自己的一些季节性多发每一季节常常有自己的一些季节性多发病和季节性流行病病和季节性流行病 季节性流性病:季节性流性病:麻疹、百日咳、流脑麻疹、百日咳、流脑冬春冬春 痢疾、霍乱、乙脑痢疾、霍乱、乙脑 夏秋夏秋 季节性多发病:季节性多发病:春季春季风病(黄河流域)风病(黄河流域)夏季夏季暑病暑病 秋季秋季燥病燥病 长夏长夏湿病湿病 冬季冬季寒病寒病27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b b许多慢性病(如中风、哮喘、痹证等)的加许多慢性病(如中风、哮喘、痹证等)的加剧或发作也大多和气候的急剧变化或季节交换剧或发作也大多和气候的急剧变化或季节交换有
24、关。有关。c.c.在大节气,比如阴阳变化较剧烈的季节在大节气,比如阴阳变化较剧烈的季节冬至清明前后,死亡病例增多,这就是四季气冬至清明前后,死亡病例增多,这就是四季气候对疾病影响的结果。候对疾病影响的结果。28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昼夜晨昏对病理的影响昼夜晨昏对病理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疾病在白天病情比较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疾病在白天病情比较轻,在夜间病情比较重。轻,在夜间病情比较重。内经内经把疾病的把疾病的2424小时的这种节律变化归纳为小时的这种节律变化归纳为“旦慧、昼安、夕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加、夜甚”,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举例举例1 1:肺结核发热
25、盗汗等全身症状夜间加重,:肺结核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夜间加重,咯血和气胸的发生率也较白天多见。咯血和气胸的发生率也较白天多见。举例举例2 2:死亡绝大多数在夜间阳气最虚的时候发:死亡绝大多数在夜间阳气最虚的时候发生。生。29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地域环境对病理的影响地域环境对病理的影响举例:举例: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 缺碘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 远离海岸的地区、海拔远离海岸的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区、高深内陆较高的山区、高深内陆30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3 3)自然环境对疾病防治的影响)自然环境对疾病防治的影响 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时候必须考虑自然界在
26、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时候必须考虑自然界的各种因素来制定适宜的预防和治疗原则。的各种因素来制定适宜的预防和治疗原则。举例:举例:“因时制宜因时制宜”夏天慎用发汗剂夏天慎用发汗剂 香薷(夏月之麻黄)香薷(夏月之麻黄)(不用麻黄方剂发汗,因为多汗易伤阴)(不用麻黄方剂发汗,因为多汗易伤阴)冬天重剂发汗冬天重剂发汗麻黄麻黄 (不能用豆豉,葱白等轻剂)(不能用豆豉,葱白等轻剂)感感冒冒31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3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和社会关系密切: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人和社会关系密切: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与乱、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变更,都会对人体产生与乱、人在社会
27、上的地位变更,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影响。社会进步,有利于健康,但也会带来一些社会进步,有利于健康,但也会带来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如噪音、工业污染等。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如噪音、工业污染等。社会安定,生活有规律,少病,寿命长。社会安定,生活有规律,少病,寿命长。社会大乱,生活不规律,疾病容易发生,死亡率社会大乱,生活不规律,疾病容易发生,死亡率也高。也高。个人社会地位改变,对健康也会产生一定个人社会地位改变,对健康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精神的不愉快,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影响,特别是精神的不愉快,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响。32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
28、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思维阶段,是中医临思路,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思维阶段,是中医临床一切活动取得疗效的前提和保障,是一个非常床一切活动取得疗效的前提和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重要的概念。二、辨证论治二、辨证论治33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一)病、证、症的概念(一)病、证、症的概念 病病,即疾病,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即疾病,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如感冒、痢疾等。疾病概括了某一病程,如感冒、痢疾等。疾病概括了某一病理全过程的总体属性,反映了某一病理过理全过程的总体
29、属性,反映了某一病理过程的特征和规律。程的特征和规律。34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症症,即症状(有时症状与体征分称,即症状(有时症状与体征分称,有时症状包括体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时症状包括体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表现出来的个别的、孤立个别的、孤立的现象。症状的现象。症状包括了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或行为表现包括了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或行为表现,或异常征象,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或异常征象,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例如发热,咳嗽等。主要依据。例如发热,咳嗽等。有时需对症治疗。有时需对症治疗。35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证证,即证候,是疾病发展
30、过程中某一阶段即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候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的病理概括。证候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了阶段或某一类型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了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它包括了疾病的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它包括了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病性和邪正盛衰病位、病因、病机、病性和邪正盛衰变化,最变化,最能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能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本质和发展趋势,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例如脾胃气虚、肝胆湿热等。据。例如脾胃气虚、肝胆湿热等。36中医学基础
31、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二)辨证论治的概念(二)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辨证”,即辨别证候,是通过四诊(望,即辨别证候,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资料(病史、症状和体征、闻、问、切)收集资料(病史、症状和体征),并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对所收集的资料),并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辨清疾病的进行分析、处理,辨清疾病的病位、病因、病病位、病因、病机、病性和邪正盛衰关系机、病性和邪正盛衰关系,然后,再加以综合,然后,再加以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论治”,又称,又称“施治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
32、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择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治疗方法。37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论治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论治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药。前提、依据前提、依据 辨证辨证 论治论治 检验辨证的正确性,也是辨证的延检验辨证的正确性,也是辨证的延续及目的。续及目的。38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三)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三)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 1、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是指同一疾病,因发病的时间、地域是指同一疾病,因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疾病处于不同,或机体的
33、反应性不同,或疾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则所反映出来的证候不不同的发展阶段,则所反映出来的证候不同,因而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同,因而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39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2 2、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概念:是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概念:是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候,则可采用相同的治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候,则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疗方法。40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四)辨证与辨病的结合(四)辨证与辨病的结合 举例:肝炎(肝胆湿热证)举例:肝炎(肝胆湿热证)抗肝炎病毒药加清热利湿抗肝炎病毒药加清热利湿 *注意:必须以辨证为基础。注意:必须以辨
34、证为基础。举例:胃溃疡出血用大黄举例:胃溃疡出血用大黄41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五)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五)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着眼于中医的辨证论治,是着眼于“证证”,而并不在于病的异同。这种对疾病发,而并不在于病的异同。这种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即解决的法则,即“证同(则)治亦同,证同(则)治亦同,证异(则)治亦异证异(则)治亦异”,就是辨证论治的,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精神实质。42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概念阴阳学说概念 是研究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运动是研究阴阳概念
35、的基本内涵及其运动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发生、发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哲学理论。展和变化的哲学理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系统、完整地表述了阴系统、完整地表述了阴阳的概念及阴阳对立统一规律。阳的概念及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医学中的阴阳源于哲学,但不完全等医学中的阴阳源于哲学,但不完全等同于哲学。同于哲学。43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涵义是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日为阴。一、阴阳的概念一、阴阳的概念44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
36、阴阳五行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阴阳者,一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分为二也。”(类经类经阴阳类阴阳类)45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阴阳:是对自然界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的某些事物或或现象现象对立双方对立双方属性属性的概括。的概括。本体本体既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用以分析既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灵枢灵枢阴阳系日月阴阳系日月“阴阳者,有名而
37、无形。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易传易传系辞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46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二、阴阳的二、阴阳的特性特性1、相关性、相关性即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即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只有相关联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只有相关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才可以用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才可以用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如天和地、冷和热、上与下。如天和地、冷和热、上与下。47中医学基础
38、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二、阴阳的二、阴阳的特性特性2、普遍性、普遍性即广泛性,是指用阴阳可以广泛地用以认识宇即广泛性,是指用阴阳可以广泛地用以认识宇宙万物的发展与联系,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阴阳的宙万物的发展与联系,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阴阳的体现。体现。素问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离合论说:说:“阴阳者,数这可阴阳者,数这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可胜数,然其要一也。”48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二、阴阳的二、阴阳的特性特性3、相对性、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对立
39、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1)阴阳的可分性)阴阳的可分性:属阴或属阳的事物中,可:属阴或属阳的事物中,可再分阴和阳,再分阴和阳,“阴阳互藏阴阳互藏”,阴阳双方中的任何,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含另一方。一方都蕴含另一方。“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阳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中有阴,阴中有阳。”49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举例举例:上上 午午阳气极盛阳气极盛阳中之阳阳中之阳 下下 午午 阳中之阴阳中之阴 上半夜上半夜阴气极盛阴气极盛阴中之阴阴中之阴 下半夜下半夜 阴中之阳阴中之阳阳气消退阳气消退阴气上升阴
40、气上升阴气消退阴气消退阳气上升阳气上升50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2)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阳可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如寒证与热证,以转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如寒证与热证,生命活动的物质(阴)与脏腑的机能(阳)。生命活动的物质(阴)与脏腑的机能(阳)。(3)划分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阴阳属性也随)划分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之改变: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但五脏按部位上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但五脏按部位上下划分则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据特性及功能下划分则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据特性及功能特征,肺气肃降,肝气生发,肺属
41、阴,肝属阳,特征,肺气肃降,肝气生发,肺属阴,肝属阳,数认识角度的改变,非本质改变。数认识角度的改变,非本质改变。51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4、规定性、规定性体现在体现在:(1)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在前提不变的在前提不变的情况下确定的属性不变。如寒与热。情况下确定的属性不变。如寒与热。(2)中医学根据自身需要,将人体内具有温)中医学根据自身需要,将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功能规定为阳,将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功能规定为阳,将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功能规定为阴。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功能规定为阴。如阳虚用补阳药物。如阳虚用补阳
42、药物。52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三、阴阳的相互关系三、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相互关系是阴阳的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内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容,主要为阴阳的,主要为阴阳的相互交感相互交感所引发的所引发的对立制约、互根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互转化关系。关系。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53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交感前提与基础阴阳交感前提与基
43、础:阴阳二气运动阴阳二气运动;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和谐状态时就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54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一)阴阳对立制约(一)阴阳对立制约 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的阴阳两方面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的阴阳两方面存在着相互抑制、排斥和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相互抑制、排斥和制约的关系。原理原理:相反相反 对立对立 制约制约55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对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存在着相互对立对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两个方面。制约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抑制和制约
44、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抑制和制约的关系。制约的关系。应用: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应用: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乃至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与降,乃至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火等等。解释自然界气候变化:如春、夏、秋、冬四解释自然界气候变化:如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
45、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56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之所以能进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阴与约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阴与阳相互制约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阳相互制约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称之为得了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神乃治”。解释病理变化:解释病理变化:“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胜则
46、阳病,阳胜则阴病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指导治疗:指导治疗:“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热者寒之”。57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二)阴阳互根互用(二)阴阳互根互用 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始终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为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始终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用的关系。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指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是指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明与
47、暗、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上与下。阴阳互用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精与气、兴奋与抑制等。助长的关系。如精与气、兴奋与抑制等。基础基础 阴阳互藏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即阳中蕴含阴即阳中蕴含阴,阴中蕴含阳。阴中蕴含阳。58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应用:解释自然现象。应用:解释自然现象。解释生理:如气血关系,气属于阳,血解释生理:如气血关系,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属于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
48、母,气能生血,血能载气。人体兴奋与抑制活能生血,血能载气。人体兴奋与抑制活动之间的关系。动之间的关系。解释病理: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解释病理: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孤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决,精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气乃绝”。指导治疗: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指导治疗: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59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阴阳互藏是构筑阴阳互藏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基础和纽带;阴阳互藏是阴阳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力根源;阴阳互藏还是阴阴阳互藏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
49、根据。在根据。60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 (三)阴阳消长平衡(三)阴阳消长平衡 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始终在数量上处于不断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始终在数量上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或消减的变化之中的增长和或消减的变化之中,而维持相对动态平衡的而维持相对动态平衡的关系。关系。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是指一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阳是指一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而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处于大体
50、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内在根据内在根据 阴阳自和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61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基础阴阳五行消长解释的是事物量的变化,属于量变的消长解释的是事物量的变化,属于量变的范畴。范畴。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从冬至到夏至,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从冬至到夏至,是是“阴消阳长阴消阳长”的过程;而由夏至到冬至的过程;而由夏至到冬至,则是,则是“阳消阴长阳消阴长”的过程。四时气候的的过程。四时气候的变迁,寒暑的更易,实际上即是反映了阴变迁,寒暑的更易,实际上即是反映了阴阳消长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