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2397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病例1 男性,49岁,右下颌肿物2年 专科查体:右下颌肿物,边界清晰,大小3X4X4,无触压痛、发热、恶寒等.右侧腮腺区隆起,内见一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大小约25mmx23mmx35mm,内部密度较均匀,CT值约45HU,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实性部分CT值约125HU,另见无强化区,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皮下脂肪层及腮腺咬肌筋膜存在,咬肌、翼内肌等邻近结构清晰可见,颈部血管未见明显异常扩张,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左侧腮腺形态、密度未见异常。下颌骨骨质完整”;印象:右侧腮腺区良性占位性病变。.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是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多发生于

2、腮腺。warthin(1929)首先对该瘤进行了详细的病理描述,命名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又称warthins瘤,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因其有多灶性和双侧发生的特点,Warthin瘤:多见于50岁以上高龄男性,多发或双侧,下极多见,常见囊腔。.腮腺淋巴瘤,对于50岁以上吸烟的男性患者,出现腮腺无痛性肿块,CT 发现腮腺浅叶的后部(尾叶)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伴囊变区,CT 扫描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后密度降低,可拟诊为腮腺腺淋巴瘤。“速升速降型”。.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或沃辛氏瘤(Warthin瘤),是仅次于多形性腺瘤而位居第二位的腮腺良性肿瘤,约占腮腺上皮性肿瘤的15.3

3、%,占良性肿瘤的20.6%。发病机制: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腮腺和腮腺内淋巴组织同时发育,在淋巴结被膜形成前腺体组织迷走到淋巴组织中异常增生而成。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象限。病理成分: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瘤组织中上皮和淋巴成分的比例不同,有完整包膜。如形成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则可产生部分囊变。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有关,男女比为2.610.0:1,.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偶然发现腮腺区无痛性逐渐增大的肿块,触诊质地较软,边界清楚,无粘连,可单发或双侧多发病灶。CT特点:1、好发于腮腺浅叶后下象限,呈圆形、椭圆形或浅分叶状,边界清楚,密度与肌肉相近,高于正常腮腺密度,少数可有囊变;2、血供丰富,肿瘤周围

4、可见一条或多条滋养血管,包绕瘤体,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CT值100HU,静脉期病变密度减低呈“快进快出”特点;3、一般包膜完整,合并感染时边界模糊;4、瘤体密度一般均匀,可有囊变,囊变常位于肿瘤边缘包膜下。.主要与多形性腺瘤相鉴别: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多种成分,密度多不均匀,发病年龄较腺淋巴瘤轻,且女性多于男性,肿块直径35cm,增强扫描逐步延迟强化,呈慢进慢出特点,一般呈中等度强化。.女,49岁,发现耳垂下肿物半年,肿物逐渐肿大,无压痛.多形性腺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可见囊变、坏死及钙化,好发于腮腺浅叶圆形或椭圆形,编辑清楚,多形性腺瘤增强后密度不均,有模糊片状或多发小圆

5、形低密度区(囊变坏死区),大的肿瘤更为明显。在增强早期,肿物的边缘可清楚或不清楚,晚期可有廓清迟缓延迟强化,使轮廓更为清晰.恶性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合并癌,最为常见;癌及肉瘤并存;良性多形性腺瘤有远处转移 腺淋巴瘤:多发,常有囊变,早期迅速强化,无延迟强化.病例2 男性,31岁。因“发现左颌下肿物半年余”于2010.04.15经门诊拟“左颌下肿物性质待查”收入院治疗。缘患者于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颌下可及大小约鹌鹑蛋样一肿物,局部无疼痛、无触痛、无发热等明显不适,未予重视及系统诊治,此后左颌下肿物日渐增大曾在外院查彩超提示左侧下颌角混合性包块。.CT所见:左侧腮腺明显肿大,其内见直径约4c

6、m大小不规则团块状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界尚清楚,边缘欠光整,有分叶,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发斑片状、点状钙化,浅叶内仍见小片正常的腺体组织。右侧腮腺未见明显明显异常。印象:左侧腮腺区良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瘤可能.MR所见:左侧腮腺下缘可见约4X4X5cm大小肿块影,呈多分叶状,T1呈等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点状T1稍高信号T2低信号影(对应CT上位置为钙化影),肿块与腮腺下部紧贴,界限不清,可见向左侧咽旁间隙呈条管状延伸,增强扫描肿块可见条管状强化强化、不均匀多环状及斑片状强化改变,强化幅度与血管相似;符合血管瘤表现。.病例4 主诉:左侧腮腺包块5+年,加速增长10月现病史:

7、5年前发现胡豆大小包块,无明显不适,10月前包块明显长大,任无不适查体:包块质中,活动度可,边界可,皮肤无红肿.左侧腮腺浅叶类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缘光整,边界清楚,内囊变区较大,可见有分隔,位于肿块的中央部,实性部分位于囊变区的后外侧,实性部分的CT值约为28HU,囊变区的CT值约为32HU,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及囊变区的囊壁、分隔呈明显均匀强化,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CT值约为65/81/63HU,囊变区内无强化,肿块边界显示更清楚。.鳃裂囊肿临床:常表现为颈外侧部和颌下区无压痛囊性肿块来源:鳃裂囊肿是胚胎鳃裂残余上皮组织形成的囊肿,特定的好发部位影像:发生于舌骨平面、胸锁乳突肌中上部前缘或腺

8、腺内的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物,向周围推压,囊壁薄常不显示,囊壁强化或不强化,如并发感染,则囊壁及周围软组织强.男,67岁,左侧腮腺区肿物渐增大十年余,查体见左侧耳前7.0cmX6.0cmX6.0cm大小肿物,质地中等,界限清,不能移动,局部无压痛.诊断?混合瘤 混合瘤癌变.女,43岁,发现右侧耳前肿块2月,质韧,有轻度压痛,活动度差;无局部红肿发热等。既往无特殊病史。.诊断?.巨检圆形肿物2.5cm2.8cm大小,包膜不完整,切面灰白色,质硬、脆。镜检:瘤细胞呈巢状排列伴腺管形成,腺管周围纤纤维维组织围绕,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浆内弥漫分布的强嗜伊红染色颗粒,核呈轻-中度异

9、型,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相易见。病理诊断:嗜酸细胞腺癌。.嗜酸细胞癌又称恶性嗜酸细胞瘤,是与嗜酸细胞腺瘤相对应的恶性肿瘤肿瘤。它可以发生发生于许多部位,如乳腺、甲状腺和胰腺等,其中发生于甲状腺的报道略常见。发生于涎腺的报道极少见。它的主要病理学病理学特点为:(1)患者性别无差异,以老年多见;(2)发病部位,以腮腺常见,偶见于颌下小腺和小涎腺;(3)大多生长快,病史短,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疼痛疼痛、麻木麻木、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4)质地较硬,界限不清,部分病例颈淋巴结淋巴结大,可远处转移转移;(5)用PATH染色(+),证明浆内有大量线粒体线粒体存在;电镜见瘤细胞的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形态形

10、态不一的线粒体。按WHO诊断标准,嗜酸细胞癌不仅仅依赖于嗜酸细胞及其核的异型性,主要是根据局部的侵袭性,是否浸润神经或血管血管及有否转移等情况来判断判断。鉴别诊断,发生在腮腺含有明显嗜酸细胞成分的肿瘤尚有Warthin瘤、嗜酸细胞腺瘤、多灶性嗜酸细胞腺瘤样增生、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分泌癌等,多灶性嗜酸细胞腺瘤样增生的病例,常保留原有的腺体小叶结构结构,其灶性结节无包膜,多散在分布腺体组织中,无神经血经血管浸润的病理表现。良性嗜酸细胞腺瘤瘤细胞形态规则,圆形或多边形,无异型,分裂相少见,无远处转移。另外,免疫组化免疫组化KI-67的表达对于鉴别腮腺的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表达率3.3%,而恶性肿瘤的表达率6.5%。.腮腺嗜酸细胞腺瘤少见,50-80岁,完全由嗜酸细胞构成的肿瘤,可恶变,常发于腮腺,生长缓慢,以无痛肿块就诊临床特征与多形性腺瘤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