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自主学案(内含2课时).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389653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自主学案(内含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自主学案(内含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社戏自主学案 (内含(内含2 2 课时)课时)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 1 社戏 课时 第1 课时 一、 解读单元说明,展示诗歌民俗文化。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古代诗歌中的民俗文化 千门万户曈曈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王安石元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节日风俗,我们能够从 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 好地理解民

2、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 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 温故知新,复习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 裁。小说三要素包括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三、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培养用多种方式自主阅读文章的能力。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故事的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社戏”这一民 俗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3、初步体会小说中展现的民俗之美和民俗之乐,以及童年农家少年的淳 朴善良和诚挚情谊。 四、

3、介绍鲁迅,了解背景。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 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散文集朝花夕拾 , 小 2 说集呐喊 、 彷徨 , 杂文集坟 、 二心集等。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 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成。但已不是 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 迅。 五、 朗读字音,辨析字词。 归省 行辈 惮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潺 蕴藻 家眷 皎洁 漂渺 纠葛 踱 颇 宛转 撮

4、 桕树 楫 六、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豆是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 “昏昏欲睡”的戏, 但是“我”最后却 说是 “好豆” “好戏” , 你认为 “我” 是真的仅仅怀念那夜的好豆和好戏吗? 2、本文以“社戏”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几部分?分别为这几部分 概括小标题? 七、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1、本文围绕“社戏”这一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几部分?分别用简洁 的语言为这几部分概括小标题? 2、课文写的这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3、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小结:在处理文章详略的安排上,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 思的地方要详写; 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能

5、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 略写。比如,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 木兰诗都是详略得当的范文。 4、推荐阅读几篇详略得当的名著,鲁迅的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 ,冯骥才的散文失去了的书桌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 八、研读课文,理解品味。 1、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 “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2、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3、推荐阅读: 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和沈从文的散文云南的歌会 九、课堂总结,布置预习。 今天我们整体把握社戏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 戏” ,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初步体会了鲁迅笔下在故乡这片

6、乐土上表现得 民俗风情。 下节课,我们将对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写 3 等内容,进行细致的学习。 十、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 间文化。我们的身 边还有哪些民俗呢?请介绍你所知道的一种民俗。 (不少于 30 字) 2、积累有关民俗的诗歌作品,并熟读成诵。 4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 1 社戏 课时 第2 课时 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社戏的内容,理清了故事情节,学习了小说围绕 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并且初步体会了鲁迅在故乡这片乐土上,所 表现出

7、的民俗风情。 这节课,我们将对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写 等内容,进行细致的学习。 二、 明确学习目标 1、培养用多种方式自主理解品味文章的能力。 2、品味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文中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体会课文借民俗“社戏” 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以 及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研读课文,理解品味。 1、研读 “戏前波折”的情节并思考,在戏前我们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 如何解决的? 三次波折:叫不到船,母亲不准,祖母担心。 三次转机:叔公船归,少年同去,保证安全。 这样安排情节,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

8、、善解人意、通达聪慧的 品德,也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同时也显 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宕,扣人心弦。 2、研读“夏夜行船”的情节并思考,在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是调动了 哪几种感官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有什么作用? (1)、豆麦是“碧绿”的、远山是“淡黑”的,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 赵庄,几点火。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 。 这一句调动了视觉感官,形象的写出了行船时所见的色彩之美。同时运用了 以动写静的写法,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2)、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 来。 ” 这一句调动了嗅觉感官,写出了

9、行船途中两岸香气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3)、而那“潺潺” 的船头激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声、嚷声,远处的“歌吹” 之声。 这一句调动了听觉感官, 激起了我心中的愉悦之感, 使我的心也沉静, 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用这种沉 静反衬了对社戏的急切渴望之情。 作用:作者借助“我”的感官,一路上领略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这段描写, 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 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更有情。写连山,以 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 画意之感,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现给读

10、者。同时也渲染了欢乐的气 氛,表现了我急欲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所以,在写景时,我们要抓住景物 5 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做到融情于景。 3、研读“船上看戏”的情节并思考,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 看?从哪里可以表现出来? 从文中的描写,我们可以得出,我认为,戏是不好看的。 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 “我”最怕看 “老旦” , “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 ,并不停地唱着。孩子们“喃喃的骂” , “不 住的吁气” , “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 看。 4、研读“归航偷豆”的情节并思考,作者首先描写了“回望戏台”的内容, 这

11、一描写有何作用?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我对赵庄的依恋之情。 5、在“归航偷豆”中,从“偷”字从中可以看出小伙伴们的什么特点? 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 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 难忘。 “偷”反映了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 “偷”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 心; “偷”反映了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淳朴的天性。文中的“偷”成为 了一种热情的、无私的、天真质朴的“偷” ,是“偷”出了情趣, “偷 ”出 了欢乐。 四、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1、双喜,是作者重点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具有那个时代,农家孩子的 很多优秀品质

12、,我们来结合对人物的描写分析。 (1)从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可见他十分聪明机智。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船又大, 迅哥儿向来不乱跑, 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说明他反应灵敏, 考虑周到, 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 (3)在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可见他聪明、细心 (4)在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 娘知道是要挨骂的。 以及吃完豆后,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 并考虑好对策。说明他考虑事情周到。 注:这里所说的“考虑周到”是基于当时特定的风土人情,所以我们要具体 分析,辨证对待。 (5

13、)双喜送我回到家,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可见他 做事有始有终。 (6)从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可见他反应灵敏。 2、桂生和阿发的形象。 桂生的形象是机灵勤快的。比如托桂生买豆浆,去了一刻没买到,他立 即想到再去舀水给“我”解渴。 阿发身上也体现了农家少年的美好品质。比如文中写道,阿发先说“且 慢” ,观察过后,说了一句“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足见其细心、 无私、纯朴善良、憨厚可爱。 四、 研读课文,理解品味。 研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念社戏” (3140),并思考。 6 1、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写看社戏的余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 章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怎样刻

14、画“六一公公”的? 老人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我”之所以爱平桥村,正是因 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所以,这一部分在文章中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2、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 “我”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评论? 同样是六一公公的豆,但昨夜的豆因为是与小伙伴们一起吃的,就分外 的好吃。 作者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充分体现了 “我” 与少年朋友的友情。 “我”所难忘的正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 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 八、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本文写了“我”十一二岁

15、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描写了故乡的美好景色。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 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民俗美 和情谊美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 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本文是小说社戏的节选,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 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与本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同学们阅读 这些文字,体会一下,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小说的原文开头部分通过描写“我”在大都会看京戏的描写,展现了那 里丑恶的社会景象和庸俗冷漠自私的人情关系。小说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课 文

16、,所描写的则是另一种迥然相异的环境气氛及人情人际关系。这里有美的 自然环境,有美的生活情趣,有美的人际关系,有美的人情意味。通过“我” 在京都看京戏和在农村看社戏两种情景、两种感受的对比,突出地表达了作 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以及对热切 友好、平等和谐的人情人际关系的向往。 3、课外推荐,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 的故乡的月亮。为大家推荐两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 和张抗抗的 故乡在远方 , 希望大家从这两篇散文中, 加深对故乡的感悟。 九、布置作业, 。 1、根据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 趣。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 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俗舞蹈。鼓声 一响, “群歌竞作,弥日不绝” ,请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段故乡“扭 秧歌”的片段,字数在 100 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自主学案(内含2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