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解读邹城市妇幼保健院郭红霞1ppt课件.n新生儿访视n儿童健康体检n高危儿管理n儿童营养与喂养n儿童营养性疾病防治2ppt课件.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n 一、目的n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n二、服务对象n 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n三、内容与方法n(一)访视次数n1、正常足月新生儿 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3ppt课件.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n 2、高危新生儿 根据高危的具体的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报告后24小时内进
2、行。n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高危新生儿。n(1)早产儿(胎龄37周)及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n(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n(3)病理性黄疸。n(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n(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n(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4ppt课件.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n 1、问诊 n 2、测量 n 3、体检 n 4、指导 n 5、转诊5ppt课件.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n立即转诊的条件:立
3、即转诊的条件:(1)体温37.5或35.5。/(2)反应差伴面色发灰、吸吮无力。/(3)呼吸频率20次/分或60次/分,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呼气性呻吟、胸凹陷),呼吸暂停伴紫绀。/(4)心律100次/分或160次/分,有明显的心律不齐。/(5)皮肤严重黄染(手掌或足趾),苍白,紫绀和厥冷,有出血点和瘀斑,皮肤硬肿,皮肤脓疱达到5个或很严重。n(6)惊厥(反复眨眼、凝视、面部肌肉抽动、四肢痉挛性抽动或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囟门张力高,颅骨骨缝增宽。n(7)四肢无自主运动,双下肢或双上肢活动不对称;肌张力消失或无法引出握持反射等原始反射。n(8)眼窝或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脱水征象。
4、/(9)眼睑高度肿胀,结膜重度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耳部有脓性分泌物。n(10)腹胀严重伴呕吐。/(11)脐部脓性分泌物多,有肉芽或粘膜样物,脐轮周围皮肤发红和肿胀。6ppt课件.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n建议转诊情况:n(1)躯干或四肢皮肤明显黄染、皮疹,指趾甲周红肿。n(2)单眼或双眼溢泪,黏性分泌物增多或红肿。n(3)有肝或脾肿大,明显腹胀。n(4)心脏杂音。n(5)对声音无反应,满月时不能注视20厘米处的人脸。n(6)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包块。n(7)五官、胸廓、脊柱、四肢畸形第一次发现未到医院就诊者。7ppt课件.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n五、工作要求n(一)新生儿访视应携带新生儿访视包,出示相关
5、工作证件。n(二)注意消毒和医疗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检查新生儿前清洁双手,检查时应注意新生儿保暖,动作轻柔。n(三)加强宣教和健康指导。n(四)发现新生儿危重征象,应向家长说明情况,立即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n(五)保证工作质量,按要求询问相关信息,认真完成测量和体检。完整、准确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并纳入儿童健康档案。n六、考核指标n(一)新生儿访视覆盖率(同期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数/同期活产数)100%n(二)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同期纯母乳喂养新生儿数/满月访视有喂养记录的新生儿)100%8ppt课件.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n一、目的n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监测
6、和评价,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家长做好科学育儿及疾病预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n二、服务对象n辖区内0-6岁儿童。n三、内容与方法n(一)健康检查时间n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和12月龄;1-2岁儿童每年至少2次,时间在1岁半、2岁、2岁办和3岁时;3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1次。n健康检查需要在预防接种前进行,就诊环境布置应便于儿童先体检、后预防接种,每次健康检查时间不应少于5-10分钟。9ppt课件.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n(二)健康检查内容n1、问诊n(1)喂养及饮食史: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情况,食物品种、餐次和量,饮食行为及环境,营养素增补剂的添加等情况。n2、体格测量
7、n3、体格检查n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对称性、活动度和肌张力。n4、心理行为发育监测n婴幼儿每次进行健康检查时,需按照生长发育监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发育监测,定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发育偏离儿童。有条件地区可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10ppt课件.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n5、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n(1)血红蛋白:6-9个月龄儿童检测1次,1-6岁儿童每年检测1次。n(2)听力筛查:对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3年内每年进行1次听力筛查。n(3)视力筛查:8个月、1岁半、3岁各一次,儿童4岁开始每年进行1次视力筛查。n(4)其他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可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开展血、尿常规检
8、测、膳食营养分析等检查项目。11ppt课件.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n(三)健康评价(三)健康评价n1、体格生长评价n(1)评价指标n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头围/年龄、体重/身长(身高)和体重指数(BMI)/年龄。n(2)评价方法n1)数据表法n离差法(标准差法):以中位数(M)为基值加减标准差(SD)来评价体格生长,可采用五等级划分法和三等级划分法。n百分位数法:n2)曲线图法12ppt课件.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n(3)评价内容n1)生长水平n2)匀称度n3)生长速度n正常增长:与参照曲线相比,儿童的自身生长曲线与参照曲线平行上升即为增长正常。n增长不良:与参照曲线相比,儿童的
9、自身生长曲线上升缓慢(增长不足:增长值为正数,但低于参照速度标准)、持平(不增:增长值为零)或下降(增长值为负数)。n增长过速:与参照曲线相比,儿童的自身生长曲线上升迅速(增长值超过参照速度标准)。13ppt课件.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n2、心理行为发育评价n采用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者,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筛查或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14ppt课件.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n(四)指导n1、喂养与营养: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食物转换、均衡膳食营养,培养儿童良好的进食行为、注意食品安全。预防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
10、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超重/肥胖等常见营养性疾病的发生。n2、体格生长:告知定期测量儿童身高、体重的重要性,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生长发育监测图进行生长发育监测。n3、心理行为发育:根据儿童发育年龄进行预见性指导,促进儿童心理行为发育。n4、伤害预防:重视儿童伤害预防,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儿童伤害发生特点,对溺水、跌落伤、道路交通伤害等进行预防指导。n5、疾病预防:指导家长积极预防儿童消化道、呼吸道等常见疾病,按时预防接种,加强体格锻炼,培养良好卫生习惯。15ppt课件.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n(五)转诊n1、对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
11、童进行登记,并转入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n2、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的儿童进行登记,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16ppt课件.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n五、工作要求n(一)开展儿童健康体检的医疗保健机构需配备体重计、身高计、软尺、听诊器、视力测查工具、生长发育曲线图表和血红蛋白仪等必要设备。n1、体重计 儿童体检应使用杠杆式体重计或电子体重计,最大称重范围为60Kg,精确至50g。n2、身高计(量床)0-2岁儿童测量身长应使用卧式量床,测量范围在50-110cm之间,精确至0.1cm。3-6岁儿童测量身高使用身高坐高计,身高范围在60-150cm之间,精确至0.1cm。n3、头围测
12、量软尺精确至0.1cm。n4、视力测量工具国际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17ppt课件.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n(二)检查时注意检查工具和双手的清洁卫生,预防交叉感染;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检查动作轻柔,注意医疗安全,避免伤害隐患。n(三)掌握正确的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方法,特别是生长发育曲线的描绘和解释,早期发现生长发育偏离或异常情况。有转诊指征的儿童,应向家长说明情况,并及时转诊。n(四)针对儿童营养、喂养、心理行为发育、疾病和伤害预防提供科学育儿知识和相关技能指导;及时反馈查体结果,对生长发育偏离或疾病的儿童进行追踪随访。n(五)使用统一的健康查体表,认真逐项填写,确保资料收集的
13、完整性、连续性,并纳入儿童健康档案。18ppt课件.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n六、考核指标n(一)工作指标n1、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n2、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n3、0-6岁儿童血红蛋白检测率n(二)疾病指标n1、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n2、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n3、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n4、5岁以下儿童消瘦率n5、5岁以下儿童肥胖率19ppt课件.大运动发育的里程碑大运动发育的里程碑n3个月抬头稳n5-6个月会翻身n7-8个月会坐n8-9个月开始会爬n10-11个月会站n13-15个月会走n18个月会跑和倒退走n24个月能双足并跳n30个月会独足跳几次n36个月会两脚交替下楼梯20ppt
14、课件.精细动作发育的里程碑精细动作发育的里程碑n3个月前基本是攥紧拳头n3个月起手开始有了不随意的抚摸动作n4个月开始有随意的抓握动作n5个月会用手掌取物n6-7个月出现双手配合n9-10个月能伸出食指n11-12月能用拇指食指端拿起细小的东西n1岁起能熟练、灵活、准确的运用物体,用匙、用蜡笔划,把瓶盖打开又盖上。n2岁起能拿杯子饮水,能一页一页翻书、涂曲线等。n3岁起能解扣子、扣纽扣,洗手,穿简单衣服,绘图形 21ppt课件.语言发育的里程碑语言发育的里程碑n新生儿的语言就是啼哭n1-2个月哭声出现分化n2个多月时开始发音,主要是基本韵母声n4-8个月时发重复的连续音节n9个月-1岁开始能模
15、仿发音n1-1.5岁出现不完整的单词句,特点是单音重复n1.5-2岁时出现简单句,句子简略、不完整n2-3岁时复合句开始发展,是掌握最基本的言语阶段22ppt课件.23ppt课件.24ppt课件.25ppt课件.26ppt课件.27ppt课件.高危儿管理规范n 高危儿管理是儿童保健的新课题,是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受到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多种不良因素(高危因素)的影响,高危儿存在生长发育障碍和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的潜在危险,与一般健康儿童相比,他们需要更多的、特殊的保护。高危儿管理内容和方法是跨学科的、多部门合作的、预防和临床结合的,是在基础儿童保健的平台上发展和引申出来的,因
16、此有一个重新学习和熟悉的过程。n一、目的一、目的:n 通过高危儿管理,提高高危儿健康素质,降低或减少残障的发生率,同时扩大儿童保健的服务内容,提高儿童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n二、高危儿概念二、高危儿概念:n 在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以及婴幼儿期内存在高危因素的小儿,称为高危儿。高危儿属于健康儿童范畴,但存在生长发育和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感知觉障碍等潜在危险,需要进行医学监测,达到进行医学干预,避免病情发展或产生残障。28ppt课件.高危儿管理规范n 高危因素: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中对胎儿、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身心发育(尤其是脑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因素称为高危因素。根据其发生时期分为胎儿期、分娩
17、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高危因素。主要有:n 胎儿期胎儿期高危因素:母亲孕早期先兆流产,孕期感染(如TORCH感染、乙型肝炎、HIV感染),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母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功能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高危绕颈,遗传因素(染色体病、基因病),其他(如不良环境、孕母贫血、肝肾疾病、吸毒、不良情绪,未进行产前保健)等。29ppt课件.高危儿管理规范n分娩期分娩期高危因素:产时窒息,难产、剖宫产、产伤等。n新生儿期新生儿期高危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病理性黄疸(黄疸过深、时间过久),严重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n婴幼儿
18、婴幼儿高危因素:颅内感染、颅外伤、颅内出血、中毒以及缺乏刺激、生活环境不良、反复感染等。30ppt课件.高危儿的早期表现n1.生后情绪不稳定、易惊吓、易哭闹、易激惹或过度安静。n2.睡眠障碍(夜间睡眠时间短,易醒,易翻滚)。n3.吐奶频繁或喂养困难。n4.对声、光反应强烈或无反应。n5.喂奶时不注视人脸、眼球转动不灵活。n6.头后背、憋气。n7.四肢过度紧张(显棒状)或过度松软。n8.下颌、手脚频繁出现抖动。31ppt课件.高危儿管理规范n(三)高危儿的潜在危险n1、脑发育障碍n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高危因素可导致脑功能障碍、脑发育不全、脑缺氧缺血或中毒、损伤而造成发育障碍或脑损伤,引起脑结构异
19、常和脑功能障碍。婴儿期脑损伤和发育障碍可导致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及行为异常等病症等潜在危险,从而导致残疾的发生。n2、感染的母婴传播n 如乙型肝炎、HIV感染的母婴传播导致婴儿感染而患病。n3、生长发育障碍n 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反复感染等导致发育障碍、中重度营养不良,免疫低下等。32ppt课件.高危儿管理规范n(四)高危儿分类n根据高危儿的主要潜在危险,将高危儿分为2大类:n1、影响脑发育的高危儿n 高危因素主要影响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导致脑发育障碍或脑损伤,如果不能及时予以早期干预,有导致脑性瘫痪、智能低下、癫痫、视听障碍等脑损伤之患残疾,是小儿残疾的主
20、要危险。n2、其他高危儿n 高危因素主要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或导致小儿严重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HIV感染等),这类高危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保护对象。33ppt课件.高危儿管理规范n三、高危儿管理的内容和方法n(一)影响脑发育的高危儿的管理n 高危儿管理是用预防医学的管理模式,从个体的医学监测入手,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医学干预,达到预防残障、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目的。n1、高危儿管理的主要内容n 高危儿的一般性保健;n 高危儿监测(家庭监护、高危儿定期健康检查、高危儿筛查以及建立高危儿监测网);n 婴儿发育障碍或脑损伤的早期诊断;n 发育障碍或脑损伤的早期干预。34ppt课件.高
21、危儿管理规范n2、高危儿一般性保健高危儿一般性保健n1)根据高危儿的特殊需要,在一般儿童保健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下列保健措施:n 营养指导:指导母乳喂养和婴幼儿期喂养,定期营养评价。指导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包括维生素A、B、C、D、E、K1和钙、碘、铁。n 指导家庭进行视、听和皮肤触觉训练;n 视觉训练:利用红、黄、绿的彩色玩具在距婴儿脸前20cm处移动,训练婴儿注视、追视和转头;n 听觉训练:利用发响的玩具在婴儿左、右侧轻轻摇动,引起婴儿的听反应,听声转头或寻找声源;n 触觉训练:指导进行婴儿抚触和婴儿被动操,每日2次。35ppt课件.高危儿管理规范n3、高危儿监测n1)高危儿家庭监测n2)高
22、危儿定期医学检查:n 根据高危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确定高危儿随访和检查的时间和次数,一般是在生后30天进行第一次检查,必要时(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儿)可提前至生后半个月随访检查。生后6个月内每个月检查一次,612个月每2个月检查一次。n3)高危儿筛查:n 高危儿筛查是从高危儿群体中筛查发育异常儿,以便作进一步检查,达到早期发现发育异常的目的。n 高危儿筛查并不是对脑发育障碍或脑损伤的诊断,目的是发现发育障碍可疑者,具有信度高、方法简单、费事不多、容易掌握的优点。n4)高危儿监测网36ppt课件.高危儿管理规范n(二)发育临界儿的早期诊断n发育临界儿的临床类型和诊断依据:两种类型n1、
23、中枢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发育落后、肌张力改变和姿势异常。其诊断条件有:n1)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35分;n2)中枢性运动发育落后;n3)肌张力异常(增高、降低及紊乱);n4)姿势异常或姿势反射异常;n5)辅助诊断:头颅B超、CT或MRI、脑电图检查、智能诊断、听觉诱发电位等有辅助诊断作用。n2、运动落后:有中枢性运动发育落后,而无肌张力及姿势异常。37ppt课件.高危儿管理规范n3、诊断方法:根据以下资料综合判断n 1)病史:包括高危因素、发育史、喂养史,疾病史以及家庭遗传病史等。n 2)临床检查:除常规的临床内容外,应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测查、神经反射、“0-1岁儿
24、童神经运动检查”、神经精神发育、肌张力检查和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足跟耳角),肌力检查、姿势和姿势反射等。n 3)辅助检查:常用的头颅B超、MRI/CT、EEG、耳声发射听力测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Gesell发育量表、骨龄检查等,能够帮助了解脑发育障碍的程度、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病因等,对诊断有意义。头颅B超、MRI/CT等检查的阳性率在40-60%之间。38ppt课件.高危儿管理规范n4、发育临界儿的早期医学干预发育临界儿的早期医学干预n1)早期干预原则n 早期、整体、综合、长期康复治疗;n 医院强化康复治疗相结合;n 早期医学干预与保健相结合;n 定期医学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25、。n2)早期综合治疗的常用方法:n 视、听、触觉(婴儿抚触和婴儿操)训练;n 神经发育治疗法:包括运动功能训练、智力训练、语言发育训练、Bobath疗法等;n 理疗:经络导平、肌兴奋仪、磁疗、超短波、水疗法等;n 传统医学治疗:梅花针、头针、耳针、体针、穴位注射、推拿、按摩等;n Vojta诱导疗法,上田法等改善肌张力和促进运动发育。39ppt课件.高危儿管理规范n四、高危儿管理的考核指标四、高危儿管理的考核指标n1、有高危儿管理的工作制度、技术规范。n2、有专人负责高危儿管理,有高危儿监测网的分级管理和逐级培训、检查制度,并有工作记录和总结。n3、专人负责发育临界儿的早期诊断、早期医学干预工
26、作。有正规的病历记录和评估资料,有定期的总结分析资料。n4、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如高危儿筛查室、诊断室、评估室、早期干预室(包括运动功能训练室、智力训练室、物理治疗室、一般治疗室等)40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一、婴儿期喂养指导n1、纯母乳喂养:婴儿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个月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n(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n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
27、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出生低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n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期,产后1小时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41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3)促进乳汁分泌n按需哺乳:3个月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n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一侧乳房开始。n乳房按摩:喂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
28、、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n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千卡/日),可促进泌乳。42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4)正确的喂补技巧正确的喂补技巧n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n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婴儿
29、的下颏贴在乳房上,嘴张得很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婴儿下唇向外翻,婴儿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婴儿慢而深地吸吮,表明含接乳房姿势正确,吸吮有效。哺乳过程注意母婴互动交流。n哺乳次数:3个月内婴儿应按需哺乳。4-6个月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次约6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帮助婴儿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但有个体差异,需区别对待。43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2)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n1)乳量不足n2)乳头内陷或皲裂n3)溢乳n4)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婴儿一般体格生长良好,无任何临床症状,预后较好,无需治疗,黄疸可自然消退
30、,应继续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胆红素20mg/dl)或28天后黄疸消退不明显(胆红素15mg/dl),建议停喂母乳2-3天,若黄疸减轻,可恢复母乳喂养。停喂母乳期间,母亲应定时挤奶,维持泌乳,婴儿可暂时用配方奶替代喂养;也可将母乳挤出,煮沸后再喂给婴儿。再次喂母乳时黄疸可有反复,但不会达到原有程度。n5)母亲外出时的母乳喂养:母亲外出或上班后,应鼓励母亲坚持母乳喂养。每天哺乳不少于3次,外出或上班时挤出母乳,以保持母乳的分泌量。44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3)母乳保存方法n母亲外出或母乳过多时,可将母乳挤出存放至干净的容器或特备的“乳袋”,妥善保存在
31、冰箱或冰包中,不同温度下母乳存放时间可参考下表,母乳食用前用温水加热至40左右即可喂哺。n 母乳存放时间和温度母乳存放时间和温度n场所和温度存 放参考时间n储存于25的室温 4小时n储存于15的冰盒内 24小时n储存于4冰箱内 48小时n储存于4冰箱内(经常开关冰箱门)24小时n冷冻室温度保存在-5到-15 3-4个月45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4)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n1)需要进行化疗或放射治疗的乳母,不宜母乳喂养n2)严重的心脏病、心功能到级者,严重的肾脏、肝脏疾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并伴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者,严重精神病、反复发
32、作的癫痫患者,先天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哺乳有可能增加母亲的负担,导致病情恶化,不宜哺乳。n3)母亲患各型传染性肝炎的急性期、活动期肺结核、流行性传染病时,不宜哺乳。患病期间以配方奶代替喂哺,可定时用吸乳器吸出母乳以防回奶。母亲病愈后可继续哺乳。n4)患有乳房疱疹者n5)吸毒母亲在戒毒前不宜母乳喂养。n6)患艾滋病或感染HIV的母亲不宜母乳喂养。46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有条件的母乳喂养有条件的母乳喂养n乙肝大三阳的母亲,可于妊娠7、8、9月分别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减少宫内垂直感染的机会;新生儿出生后于0-1-6月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实行
33、联合免疫,可以母乳喂养。n乳母患急性传染病时可将乳汁挤出,经巴氏消毒(626530分钟)后哺喂。n母亲感染结核病,经治疗无临床症状时可继续哺乳。n患有甲状腺疾病正在药物治疗的母亲,药物剂量较小(丙硫氧嘧啶300mg,他巴唑10mg)时,可以哺乳,但需要定期测定婴儿甲状腺功能。若无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的条件时,则不建议母乳喂养。n可以母乳喂养可以母乳喂养n母亲为HBV慢性携带者,哺乳不增加HBV传播的危险度,可以哺乳。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小三阳孕妇孕期检测HBV-DNA的病毒复制量,如病毒量很低,或没有病毒复制,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后,可进行母乳喂养。患丙肝乳母可以进行母乳喂养。47ppt课件.儿童
34、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5)母亲服药期间的母乳喂养n大多数药物进入母乳的浓度较低,少数药物可影响婴儿,可根据不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别对待。n禁止母乳喂养的药物:禁止母乳喂养的药物:母亲应用抗癌药物或放射性治疗、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惊厥药物时,应停止母乳喂养。n应避免使用的某些抗生素:应避免使用的某些抗生素:母乳喂养的母亲应避免应用氯霉素和四环素、灭滴灵、磺胺类药物,需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更换其它抗生素。n可减少泌乳量的药物:可减少泌乳量的药物: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可减少泌乳量,哺乳期间应避免使用。48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
35、术规范n3、配方奶喂养、配方奶喂养n(1)喂养次数:因新生婴儿胃容量较小,生后3个月内可不定时喂养。3个月后婴儿可建立自己的进食规律,此时应开始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允许每次奶量有波动,避免采取不当方法刻板要求婴儿摄入固定的奶量。n(2)喂养方法:在婴儿清醒状态下,采取正确的姿势喂哺,并注意母婴互动交流。应特别注意选用适宜的奶嘴,奶液温度应适当,奶瓶应清洁,喂哺时奶瓶的位置与婴儿的下颌成45,同时奶液易即冲即食,不宜用微波炉热奶,以避免奶液受热不均匀或过烫。n(3)奶粉调配: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的方法进行奶粉调配,避免过稀或过浓,或额外加糖。n(4)奶量估计:配方奶作为6个月内婴儿的主要营
36、养来源时,需要经常估计婴儿奶的摄入量。3个月内婴儿乳量约500-750毫升/日,4-6月婴儿乳量约800-1000毫升/日,逐渐减少夜间哺乳。49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5、食物转换、食物转换(辅食添加辅食添加):婴儿期若断离母乳,仍需维持婴儿总奶量约800毫升/日。n儿童营养需求包括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环境三个方面,婴幼儿喂养过程的n 液体食物喂养阶段、n 泥糊状食物引入阶段、n 家常固体食物进食阶段中,n不仅要考虑营养素摄入,也应考虑喂养和进食行为,以及饮食环境,使婴儿在获得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素摄入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50ppt课件.儿童喂
37、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1)月龄:建议开始引入非乳类泥糊状食物的月龄为6月龄,不早于4月龄,此时婴儿每次摄入奶量稳定,约180毫升/次,生长发育良好,提示婴儿已具备接受其它食物的消化能力。n(2)种类:n1)第一阶段食物:首先应选择能满足生长需要、易于吸收、不易产生过敏的谷类食物,n2)第二阶段食物:7-9月龄逐渐引入婴儿第二阶段食物,包括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蛋类、鱼类和豆制品。n(3)方法:n(4)进食技能训练:n用勺、杯进食可帮助口腔动作协调,学习吞咽;n从泥糊状食物过渡到碎末状食物可帮助学习咀嚼,并可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n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婴儿进食的兴趣,又有
38、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和培养儿童独立进食能力。51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二)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进食指导n1、食物品种和进食量n2、饮食行为n(1)进食方式:12月龄的幼儿应该开始练习自己用餐具进食,培养幼儿自我独立能力和正确的反应能力。1-2岁幼儿应分餐进食,鼓励自己进食,2岁后的儿童应独立进食。n(2)进食行为:应定时、定点、定量进餐,每次进餐时间为20-30分钟。进食过程中应避免边吃边玩、边看电视,不要追逐喂养,不使用奶瓶喂奶。家长的饮食行为对幼儿有较大影响,避免强迫喂养和过度喂养,预防儿童拒食、偏食、过食。家长少提供高脂、高糖食物、快餐食品、碳酸饮料
39、及含糖饮料。52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3)食物烹调方式:食物易切碎并单独加工,烹制以蒸、煮、炖、炒为主,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可让儿童参与食物制作过程,提高儿童对食物的兴趣。n(4)适量饮水:根据季节和儿童活动量决定饮水量,以白开水为好,以不影响幼儿奶类摄入和日常饮食为度。n3、饮食环境:家人围坐就餐是儿童学习自主进食的最佳方式,应为儿童提供轻松、愉悦的良好进餐环境和气氛,避免嘈杂的进餐环境,避免进餐时恐吓、训斥和打骂儿童。53ppt课件.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n五、考核指标n(一)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调查前24小
40、时纯母乳喂养婴儿数/调查的6个月内婴儿数)100%n(二)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n(三)家长科学喂养知识知晓率=(调查时辖区所有掌握喂养与营养知识的0-6岁儿童家长数/调查的辖区0-6岁儿童家长数)100%54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一)蛋白质(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能量营养不良n1、评估及分类n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标准,采用标准差法,进行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的评估及分类。55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n指标 测量值标准
41、差法 评价n体重体重/年龄年龄 M2SD 低体重 n M3SD M2SD 中度低体重n M3SD 重度低n体重身长(身高)身长(身高)/年龄年龄 M2SD 生长迟缓n M3SD M2SD 中度生长迟缓 n M3SD 重度生长迟缓n体重体重/身长(身高)身长(身高)M2SD 消瘦n M3SD M2SD 中度消瘦n M3SD 重度消瘦56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3、干预、干预n(1)中度营养不良:根据营养膳食分析结果调整饮食,使能量摄入85%推荐摄入量(RNI),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80%RNI。n(2)重度营养不良:及时转诊上级医院进行专科治疗,定
42、期了解其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医院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n(3)管理n1)随访:进行营养和喂养行为指导,每月进行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评估直至恢复正常生长;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者,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n2)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M2SD即可结案。57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1、评估及分度n(1)评估指标n1)血红蛋白(HB)降低:3月龄-6岁110g/L,由于海拔高度对HB值的
43、影响,海拔每升高1000米,HB约上升4%。n2)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g/L。n3)有条件的机构可进行铁代谢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n(2)贫血程度判断:HB值90110 g/L为轻度,6090 g/L 为中度,60g/L为重度。58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3、干预n(1)一般治疗:合理喂养,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避免感染。n(2)病因治疗:根据可能的病因和基础疾病采取相应的措施。n(3)铁剂治疗n1)贫血儿童必须通过补充铁
44、剂进行治疗,同时进行饮食调整。n2)口服治疗:按元素铁计算补铁剂量,即每日补充元素铁12mg/kg,餐间服用。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以下为常用铁剂及其含铁量,即每1mg元素铁相当于:硫酸亚铁5mg、葡萄糖酸亚铁8mg、乳酸亚铁5mg、柠檬酸铁铵5mg或富马酸亚铁3mg。必要时可同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营养素。59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4、预防n(1)饮食调整及铁剂补充n1)孕妇:应加强营养,摄入含铁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mg/d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400u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分娩时延
45、迟脐带结扎3分钟,可增加婴儿铁储存。n2)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提倡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者应从24周龄开始补铁,剂量每日12mg/kg元素铁,直至1周岁。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奶,一般无需额外补铁。鲜牛乳含铁量和吸收率低,1岁内不宜采用单纯鲜牛乳喂养。60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3)足月儿:提倡母乳喂养,6月龄应及时添加富含铁食物,必要时每日按1mg/kg元素铁补充铁剂或营养素增补剂,预防缺铁性贫血;人工喂养的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奶,并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品。n4)幼儿: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
46、肠道铁吸收;尽量使用配方奶。n(2)防治寄生虫感染:在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地区,应在防治贫血同时进行驱虫治疗。61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三)维生素(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缺乏性佝偻病n1、评估与分期n(1)早期:多见于6个月内(特别是3个月内)婴儿,可有多汗、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变。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骨X线片无异常或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n(2)活动期:n1)骨骼体征:小于6月龄婴儿可有颅骨软化:大于6月龄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
47、型腿、X型腿等。n2)血生化:血钙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显下降,血AKP增高。血25-(OH)D显著降低。n3)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盘加宽2mm。62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3)恢复期:n1)症状体征:早期或活动期患儿可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逐渐减轻或消失。n2)血生化:血钙、血磷、AKP、25-(OH)D逐渐恢复正常。n3)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骨骺软骨盘2mm。n(4)后遗症期:严重佝偻病治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63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
48、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3、干预n(1)维生素D治疗:活动期佝偻病儿童建议口服VitD治疗,剂量为20004000IU/d(50100ug/d),1个月后改为400 IU/d(10ug/d)。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一次性肌注VitD1530万IU(3.757.5mg)。若治疗后上述指征改善,13个月后口服VitD400 IU/d(10ug/d)维持。n(2)其他治疗n1)户外活动:在日光充足、温度适宜时每天活动12小时,充分暴露皮肤。n2)钙剂补充:乳类是婴幼儿钙营养的优质来源,一般佝偻病治疗可不补钙。严重缺钙者可适当补充钙剂。n3)加强营养:应注意多种营养素的补充。6
49、4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3)管理n1)随访:活动期佝偻病每月复查1次,恢复期佝偻病两个月复查1次至痊愈。n2)转诊n3)结案:活动期佝偻病症状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后观察23个月无变化者,即可结案。n4、预防n(1)母亲: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冬春季的妇女易适当补充VitD 4001000IU/d(10-25ug/d),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生。65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2)婴幼儿n1)户外活动:婴儿生后尽早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逐渐达1-2h/d,尽量暴露身体部
50、位。n2)VitD补充:如户外日照不充足,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生后数天开始摄入 VitD 400IU/d(10ug/d)。n3)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VitD8001000IU/d(20-25ug/d),3个月后改为400IU/d(10ug/d)。有条件可监测血生化指标,根据结果适当调整剂量。66ppt课件.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n(四)超重(四)超重/肥胖肥胖n1、评估与分度n(1)超重:体重/身长(身高)介于M1SD和M2SD之间;或体块指数/年龄介于M1SD和M2SD之间。n(2)肥胖:体重/身长(身高)M2SD或体块指数/年龄M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