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统编版教材七九年级35篇文言文逐篇梳理汇总温馨提示 原文、译文、重点词语解释严格依据课本及课下注释、教师教学用书,请放心使用。第1篇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 义。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内集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儿女:子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义:文章的义理。文章的义理。俄而俄而:不久不久,一会
2、儿。一会儿。骤骤:急。急。何所似何所似:像什么。像什么。“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差差(ch)(ch)可拟可拟:大体可以相大体可以相比。差比。差,大体。拟大体。拟,相比。相比。未若未若:不如不如,不及。不及。因风因风:乘风。因乘风。因,趁、乘。趁、乘。【主旨归纳】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
3、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这年七岁,【课文注释课文注释】期行期行:相约同行。期相约同行。期,约定。约定。日中日中:正午时分。正午时分。舍去舍去:丢下丢下(他他)而离开。舍而离开。舍,舍弃。去舍弃。去,离开。离开。乃乃:才。才。时年时年:这年。这年。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 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父亲)等您很久不至,已去
4、。”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您)都不到,已经走了。”友人(听了)便大怒说:“简直不是人啊!和人相约同行,【课文注释课文注释】戏戏:玩耍。玩耍。尊君在不尊君在不(fu):令尊在不在令尊在不在?尊君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同“否否”。君君:对别人的尊称。对别人的尊称。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课文注
5、释课文注释】相委而去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舍弃。家君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信信:信用。信用。引引:拉拉,牵拉。牵拉。顾顾:回头看。回头看。【主旨归纳】这篇志人小说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1.通假字通假字尊君在不不 _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与儿女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子女(2)未若柳絮因因风起古义:今义:因为(3)太丘舍去去古义: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不不”同同“否否”泛指小辈泛指小辈,包
6、括侄儿侄女包括侄儿侄女趁、乘趁、乘离开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友人惭惭 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感到惭愧同同“否否”副词副词,表示否定表示否定5.其他重点词其他重点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_(2)俄而俄而雪骤_(3)撒盐空中差差可拟拟_(4)尊君尊君在不_(5)与人期期行,相委委而去_(6)下车引引之_(7)元方入门不顾顾_(8)未若未若柳絮因风起_(9)太丘舍去,去后乃乃至 _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不久不久,一会儿一会儿大体相比大体相比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对别人父亲的尊称约定舍弃约定舍弃拉拉,牵拉牵拉回头看回头看不如不如,不及不及才才6.内容理解内容
7、理解(1)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屋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示例一: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元方也应以礼待之。示例二: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
8、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第2篇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9、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段解段解 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子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这里指孔子。时习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温习。时,按时。按时。不亦说乎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不亦乎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同“悦悦”,愉愉快。快。朋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愠愠(yn):生气生气,恼怒。恼怒。君子君子: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学而学而:和下文的和下文的“为政为政”“雍也雍也”“述而述而”等一样等一样,都是都是论语论语的篇名的篇名,是从各
10、篇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并没有特别的意义。的意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曾 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呢?”段解段解 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提高自我修养。自我修养。【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吾吾(w):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我。我。日日:每天。每天。三省三省(xn):多次进行自我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泛指多次。一说,实实指指,即三个方面。省即三个方面。省,自我
11、检查、自我检查、反省。反省。为人谋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替人谋划事情。忠忠:竭尽自己的心力。竭尽自己的心力。信信:诚信。诚信。传传(chun):传授传授,指老师传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授的知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段解段解 讲个人修养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进德修业。【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十有五十有五:十五
12、岁。有十五岁。有,同同“又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立身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指能有所成就。惑惑:迷惑迷惑,疑惑。疑惑。天命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命令。耳顺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顺从意愿。逾矩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法度。逾,越过。越过。矩矩,法度。法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段解段解 讲学习方法讲学习方法,强
13、调学习关键要思考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要“知新知新”。【课文注释课文注释】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温习学过的知识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矣矣:语气词语气词,表陈述。表陈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段解段解 讲学习方法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强调学思结合。【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则则:连词连词,相当于相当于“就就”“便便”。罔罔(wn):迷惑迷惑,意思是感到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殆(d
14、i):疑惑。疑惑。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段解段解 讲个人修养讲个人修养,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贫穷的考验。【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哉哉(zi):表示感叹语气表示感叹语气,多用多用于句子末尾。于句子末尾。箪箪(d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竹器。堪堪(kn):能忍受。能忍受。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15、,喜爱它的人不如乐之者。”(雍也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段解段解 讲学习方法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性。【课文注释课文注释】之之:代词代词,它它,这里指学问和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事业。一说,指仁德。指仁德。者者:代词代词,的人。的人。好好(ho):喜爱喜爱,爱好。爱好。乐乐(l):以以为快乐。为快乐。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段解段解 讲个人修养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讲富贵与仁
16、义之间如何抉择。抉择。【课文注释课文注释】饭疏食饭疏食,饮水饮水:吃粗粮吃粗粮,喝冷喝冷水。饭水。饭,吃。疏食吃。疏食,粗粮。水粗粮。水,文文言文中称冷水为言文中称冷水为“水水”,热水为热水为“汤汤”。肱肱(n):胳膊上从肩到肘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的部分,这里指胳膊。这里指胳膊。于于:介词介词,对对,对于。对于。如浮云如浮云:像浮云一样。像浮云一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段解段解 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强调无论
17、何时何地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的学习态度。【课文注释课文注释】焉焉:于此于此,意思是在其中。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善者:好的方面好的方面,优点。优点。之之:代词代词,指代指代“不善者不善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子罕)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段解段解 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段解段解 讲个人修养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强调坚守志向。【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川
18、上川上:河边。川河边。川,河流。河流。逝者如斯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舍昼夜:时光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日夜不停。逝逝,往、离去。斯往、离去。斯,代词代词,这这,指指河水。夫河水。夫,语气词语气词,用于句末用于句末,表表示感叹。示感叹。三军三军:指军队。指军队。夺夺:改变。改变。匹夫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这里泛指平民百姓。泛指平民百姓。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在其中矣。”(子张)仁德就在其中了。”段解段解 讲个人修养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方
19、法。【课文注释课文注释】笃笃(d)志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志向。笃,坚坚定。定。切问而近思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恳切地发问求教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恳切。切。仁仁:仁德。仁德。【文学常识】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旨归纳】本文是语录体散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
20、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2)思想深刻,富有哲理。这十二章语录阐述的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学习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语意含蓄,富有哲理。1.通假字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说乎 _(2)吾十有有五而志于学_“说说”同同“悦悦”,愉快愉快“有有”同同“又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有朋朋自远方来古义:今义:朋友(2)不亦君子君子乎
21、古义: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3)可以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表示可能、许可(4)饭疏疏食,饮水古义:今义:疏通,疏散(5)饭疏食,饮水水古义: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志同道合的人志同道合的人有才德的人有才德的人是两个词是两个词,可可,可以可以;以以,凭借凭借粗糙粗糙冷水冷水3.一词多义了解了解得到得到,懂得懂得立志立志志向志向志向志向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学而时时习之_(2)吾日日三省吾身_(3)温故故而知新新_(4)传传不习乎_(5)好之者不如乐乐之者_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按时按时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每天每天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学过的知识”“”
22、“新的理解和体会新的理解和体会”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传授的知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以为快乐为快乐5.其他重点词其他重点词(1)学而时习习之_(2)人不知而不愠愠_(3)学而不思则罔罔_(4)思而不学则殆殆_(5)吾日三省三省吾身_(6)与朋友交而不信信乎_(7)三十而立立_(8)四十而不惑惑_(9)不逾矩逾矩_温习温习生气生气,恼怒恼怒迷惑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疑惑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诚信诚信立身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指能有所成就迷惑迷惑,疑惑疑惑越过法度越过法度(10)人不堪堪其忧_(11)博学而笃笃志_(1
23、2)切切问而近思_(13)曲肱肱而枕之_(14)逝逝者如斯斯夫_(15)为人谋而不忠忠乎_(16)不义义而富且贵_(17)仁仁在其中矣_能忍受能忍受坚定坚定恳切恳切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这里指胳膊往、离去代词往、离去代词,这这,指河水指河水竭尽自己的心力竭尽自己的心力正当的手段正当的手段仁德仁德6.6.重点虚词重点虚词动词动词,做做,成为成为介词介词,替替连词连词,表转折表转折,可译作可译作“却却”连词连词,表并列表并列代词代词,他的他的代词代词,那种那种7.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2)人不知而不
24、愠(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之”,代“自己”)(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思而不学则殆学则殆8.内容理解内容理解(1)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句子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用论语中的话说就是:?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说:?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 。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亦君子乎不义而富且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于我 如浮云
25、如浮云一箪食一箪食,一瓢饮一瓢饮,在陋巷在陋巷,人不人不 堪其忧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不改其乐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意义的句子是:_ 。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_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温故而知 新新,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乐之者三军可夺帅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也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的句子是:。表明一个人应当坚
26、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_ 。阐述读书求学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_ 。逝者如斯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舍昼夜(2)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示例一:这里是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说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返,体现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示例二:这里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步。人生如河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流动。孔子告诉人们:“注意呀!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去!向前去!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去。”人的一生中,思想、观念都要不断进步,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就会落伍。示例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包
27、含很多深层意义,可以说孔子的哲学,尤其是人生哲学的精华,都集中在这句话中。历史是不会停留的,时代是向前发展的,宇宙如此,人生也是如此。(3)“温故”与“知新”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温故”与“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通过已拥有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指导未知。如果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进行类推,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句话里包含着怎样的精神?这两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
28、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第3篇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夫夫(f):助词助词,用于句首用于句首,表示发端。表示发端。静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宁静专一。以以:连词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淡泊淡泊:内心恬淡内心恬淡,不慕名利。不慕名利。无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
29、办法。没办法。明志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明确、坚定。宁静宁静:这里指安静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不分散精力。致远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达到。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广才广才:增长才干。增长才干。淫淫(yn)慢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懈怠。淫,放放纵。慢纵。慢,懈怠。懈怠。励精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精神。励,振奋。振奋。险
30、躁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宁静”相对而言。险相对而言。险,轻薄。轻薄。治性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性情。治,修养。修养。年与时驰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速逝去。驰,疾行疾行,指迅速逝指迅速逝去。去。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庐,将复何及!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课文注释课文注释】意与日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失。枯落枯落:凋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老志衰,没有用处。没有用处。多不接世多不接世:意思是意思是,大
31、多对社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又怎么来得及。【文学常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主旨归纳】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写作特点】思路明晰,逻辑谨严。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提出“静以修身”这一观点,接下来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接下来一句,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实
32、现志向的途径学。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和“险躁”的害处,实际还是彰显“静”的价值。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非宁静宁静无以致远古义:今义:只是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安静安静,即集中精神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不分散精力学习学习学业学业行为操守行为操守行走行走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非宁静无以致远远 (2)非学无以广广才 4.其他重点词其他重点词(1)非淡泊无以明明志(2)非学无以广才广才 (3)非志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能励励精 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远大目标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
33、动词,增长增长明确、坚定明确、坚定增长才干增长才干志向志向振奋振奋5.内容理解内容理解(1)怎样理解文中的“静”?“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所为。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
34、上修养心性了。(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 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第4篇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35、另一只狼仍然跟着。【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屠屠:屠户。屠户。止止:仅仅,只只缀缀(zhu)行甚远行甚远:紧跟着走了紧跟着走了很远。缀很远。缀,连接、紧跟。连接、紧跟。投以骨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把骨头投给狼。从从:跟从。跟从。复 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复复:再再,又。又
3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一起。驱驱,追随、追赶。如故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跟原来一样。一样。窘窘(jin):处境困迫处境困迫,为难。为难。受其敌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遭受它们的攻击。顾顾:看看,视。视。积薪积薪:堆积柴草。堆积柴草。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
37、课文注释课文注释】苫苫(shn)蔽成丘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样。苫蔽,覆盖、遮盖。覆盖、遮盖。弛弛:解除解除,卸下。卸下。前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上前,前前进。进。眈眈(dn)眈相向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瞪眼朝着屠户。眈眈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凶狠注视的样子。少少(sho)时时:一会儿。一会儿。径去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离开。径,径直。径直。犬坐于前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久之久之:时间长了。时间长了。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方欲行,转
38、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背后对【课文注释课文注释】瞑瞑(mn):闭上眼睛。闭上眼睛。意暇甚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很悠闲。意,这这里指神情、态度。暇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从容、悠闲。闲。暴暴:突然。突然。方方:将将,刚。刚。洞其中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洞穴,这里用作动词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指挖洞。隧入隧入:从通道进入。隧从通道进入。隧,通道通道,这里用作状语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从通道”的意思。的意思。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
39、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也把狼杀死了。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 何哉?止 增笑耳。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尻尻(ko):屁股。屁股。自自:从。从。股股:大腿。大腿。假寐假寐:假装睡觉。寐假装睡觉。寐,睡觉。睡觉。盖盖:表示推测表示推测,大概大概,原来是。原来是。黠黠(xi):狡猾。狡猾。顷刻顷刻:一会儿。一会儿。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诈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
40、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巧变诡诈。几何几何,多少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止增笑耳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只是增加笑料罢了。【文学常识】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主旨归纳】这篇文言小说讲述了一个屠户回家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写作特点】(1)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本文篇幅较短,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
41、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文章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2)主旨寓于形象之中。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对狼的一连串行为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的本性。如“缀行甚远”“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眈眈相向”这些动作行为描写,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一狼径去去古义: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2)禽兽之变诈几何几何哉古义:今义:一门学科,指几何学(3)止增笑耳耳古义:今义:耳朵 离开离开多少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罢了罢了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仅仅,只只停
42、止停止只是只是攻击攻击敌人敌人神情、态度神情、态度打算打算,企图企图前面前面上前上前,前进前进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恐前后受其敌敌_(2)狼不敢前前_(3)一狼洞洞其中_(4)其一犬犬坐于前_(5)意将隧隧入以攻其后也_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攻击攻击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挖洞挖洞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从通道从通道4.其他重点词其他重点词(1)缀缀行甚远_(2)一狼仍从从_(3)而两狼之并并驱如故故_(4)屠大窘窘_(5)场主积薪积薪其中,苫蔽苫蔽成丘_(6)弛弛担持刀_(7)眈眈眈眈相向_(8)少时少时,一狼径
43、去径去_连接、紧跟连接、紧跟跟从跟从一起原来一起原来处境困迫处境困迫,为难为难堆积柴草覆盖、遮盖堆积柴草覆盖、遮盖解除解除,卸下卸下凶狠注视的样子凶狠注视的样子一会儿径直离开一会儿径直离开(9)久之,目似瞑瞑_(10)屠暴暴起 _(11)又数刀毙毙之 _(12)止露尻尻尾 _(13)乃悟前狼假寐假寐_(14)狼亦黠黠矣_(15)禽兽之变诈变诈几何哉_闭上眼睛闭上眼睛突然突然杀死杀死屁股屁股假装睡觉假装睡觉狡猾狡猾巧变诡诈巧变诡诈5.重点虚词重点虚词介词介词,把把介词介词,用用连词连词,来来音节助词音节助词,无义无义代词代词,指狼指狼结构助词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
44、句子独立性,不译不译结构助词结构助词,的的代词代词,指狼指狼代词代词,指麦场指麦场代词代词,指柴草堆指柴草堆代词代词,指屠户指屠户副词副词,就就副词副词,才才6.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投以骨(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骨投”)(2)顾野有麦场(省略句,省略主语“屠”,应为“屠顾野有麦场”)(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场主积薪于其中”)(4)一狼仍从(省略句,省略宾语“之”,应为“一狼仍从之”)(5)一狼洞其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一狼洞于其中”)(6)屠乃奔倚其下(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屠乃奔倚于其下”)7.内容理解内容理解(1)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特
45、点?第一个特点:贪婪。如“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的穷追不舍、贪婪。第二个特点:狡猾。如“眈眈相向”“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等处,都写出了狼的狡猾。(2)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屠户身上表现了复杂的性格。怯懦,这主要是最初的“投以骨”“复投之”,在狼“并驱如故”后,屠户清醒过来,准备战斗,先是“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继而“暴起”杀狼,最后“转视积薪后”,根除狼患,表现了他的勇敢、机智。本文对屠户主要是动作描写加少量心理描写,刻画了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十分精彩。(3)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
46、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课文中间的三段写了三次交锋。第一次:屠户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第二次:屠户背倚麦秸垛,“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二狼。(4)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第5篇寓言四则穿穿井得一人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
47、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课文注释课文注释】穿穿:挖掘、开凿。挖掘、开凿。溉溉(i)汲汲(j):打水浇田。溉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从井里取水。及及:待待,等到。等到。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国人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道:讲述。讲述。闻之于宋君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这件事。闻
48、,知道、听说知道、听说,这里是这里是“使知道使知道”的意思。的意思。对对:应答应答,回答。回答。“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得一人之使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得到一个人使唤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文学常识】这则寓言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
49、篇。【主旨归纳】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一定要详察弄清其真相,不要轻信、轻传。杞人忧天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课文注释课文注释】崩坠崩坠:崩塌坠落。崩塌坠落。亡亡(w):无无,没有。没有。寝寝:睡觉。睡觉。晓晓:告知告知,开导。开导。积气积气:聚积的气体。聚积的气体。若若:你。你。屈伸
50、屈伸:(四肢四肢)弯曲伸展。弯曲伸展。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整天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 月星 辰不就会掉下来吗?”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课文注释课文注释】行止行止:行动行动,活动。活动。奈何奈何:为何为何,为什么。为什么。星宿星宿(xi):泛指星辰。泛指星辰。耶耶(y):表示疑问或反问。表示疑问或反问。只使只使:纵使纵使,即使即使。亦不能有所中伤。”也不会有什么伤害。”其人曰:“奈地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