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专题十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l【过真题 明确考法】l【析考情 把脉命题】l【理清单 归纳知识】l【攻考点 讲透练活】l【练好题 衔接中考】一、灯如红豆(2019广东)侯志明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夏日闷热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灯光。看着看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
2、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哧哧地发着光,没被吹灭。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
3、了时的。年年如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清点账目,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睡了。睡醒一觉,我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有两
4、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算少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
5、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们照耀得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深刻受用。“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选文有删改)中考题目考查点分值1.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情节梳理 4分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句段作用4分“小油灯”相
6、关人物给“我”的启迪第一盏父亲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第二盏母亲(1)第三盏女同学(2)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中考题目考查点分值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品析词句4分 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标题作用5分“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
7、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忍品格。“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二、笔下犹能有花开(2018广东)肖复兴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
8、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
9、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
10、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
11、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中考题目考查点分值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情节梳理 4分 2.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句段作用4分场景偶遇老太太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我的心理(1)(2)(3)(4)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好奇尴尬惊叹羡慕中考题目考查点分值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品析词句4分 4.第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标题作用5分“瞄”是注视,写出了老
12、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表达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三、细水长流(2017广东)蓝雪冰儿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
13、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
14、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
15、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
16、,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选文有删改)中考题目考查点分值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情节梳理 4分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句段作用4分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品析词句4分内容上交代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
17、理解父亲等情节做铺垫。“命好”是指: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原因:老刘包容,不争长短;豁达,不计得失。“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中考题目考查点分值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内容理解 5分 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常在”的主题。四、平衡(2016广东)陈国凡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里
18、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清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里拿着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可能是你走得匆忙,忘啰,就先给你放着吧。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麻烦可就大啦。”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
19、位上班都不清楚。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了,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就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家,你就自个儿到外面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
20、说。“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两下,废话,没事,人家敲你家门干吗?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
21、,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里拿着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
22、衡的笑声(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11期,有删改)中考题目考查点分值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情节梳理 4分 2.简析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句段作用4分情节发展丢钥匙还钥匙小王要“我”家换锁两家换了锁“我”的心情(1)(2)(3)(4)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做铺垫。窝火紧张(怀疑、不安)惊讶(高兴、惊喜)平衡中考题目考查点分值3.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解读情感 4分 对小王一
23、家的猜疑和不放心;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中考题目考查点分值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标题会更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理解标题 5分 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五、集中营的课堂(2015广东)程刚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
24、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
25、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
26、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
27、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了出来。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
28、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中考题目考查点分值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情节梳理 4分 地点情节主要事件学校开端看见沙宁老师被捕集中营门口发展(1)集中营里面高潮(2)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中考题目考查点分值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句段作用4分示例一:“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为“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埋下伏笔。作用:交代了谢达找到了巧妙传递情报的办法,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表现了
29、谢达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示例二:“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为“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或“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埋下伏笔。作用:交代谢达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的原委,表现了沙宁和谢达的机智、聪明。课标课标要求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考
30、情分析从近五年广东省中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可以看出:1.文学类作品阅读是广东省中考每年的必考项,题量为4道小题,分值为17分。2.2015、2016、2017年考查小说阅读,2018、2019年考查散文阅读。考情分析3.从选文的特点来看,选文多为富有时代气息的小说或叙事散文,大多采用第一人称回忆或描述成长经历,故事多以青少年为主人公,带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4.从涉及的考查点来看,主要考查情节梳理、主旨理解、词句表达作用、句段作用、表现手法、标题含义及作用、评价感悟等。5.题型为填空题、简答题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表达方式类型概念作用记叙
31、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解释了原因;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文章主旨;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表达方式类型概念作用记叙文
32、中的描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形(容貌、服饰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神态描写通过对人物姿态、神情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的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独白或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心理描写通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表达方式类型概念作用记叙文中的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所做的描写交代故事发
33、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原因表达方式类型概念作用记叙文中的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细小环节所做的细致描绘“于细微处见精神”,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对塑造人物
34、、突出主题有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一针见血的效果白描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刻画人物: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描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现的特征写出(表现)人物特点(如性格、心理、情感等)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和渲染来烘托主要的描写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使人或事件更加突出;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表达方式类型概念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等文章末尾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
35、以深化主题;段与段之间的议论: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等记叙文中的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富有感染力,能将情感表达得更强烈,更能打动人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使感情更加有感染力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借古是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
36、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文章主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表达方式类型概念作用记叙文中的说明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为了叙述事情的发展经过二、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和作用二、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和作用表现手法定义作用或答题模式象征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征,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寓意深刻,能丰富
37、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表现手法定义作用或答题模式讽刺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欲扬先抑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要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
38、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欲抑先扬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说其“好处”,在读者心存狐疑之时,作者再由所谓“好处”转而揭示其害处,由“赞美”转为指责先颂扬再大力贬抑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在一篇文章里,前面提出的问题,后文有所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这种写法就叫作“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感情的深度开门见山 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开篇点题,吸引读者注意;
39、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表现手法定义作用或答题模式伏笔指在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文为后文所做的提示或暗示为下文埋下伏笔,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铺垫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
40、睛”的艺术效果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包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极强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表现手法定义作用或答题模式对比在文章的主题结构或主要内容中,将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的矛盾双方放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更明显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想
41、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修辞概念作用例句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变陌生为熟悉,变平淡无奇为形象生动,化抽象深奥为具体浅显。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某种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棉花裂了桃,雪团似的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夸张夸张是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有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烘托气氛,增
42、强联想,给人启示。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我们可以说“燕山雪花大如席”,却不能说“广州雪花大如席”三、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三、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概念作用例句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起来,互相映衬、互相补充的修辞方法使句子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43、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反复反复是为了充分表达强烈深厚的感情,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突出思想,强调情感,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修辞概念作用例句反问反问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设问设问就是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思考。设问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他在这清亮的水面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四、记叙文的分类四、记叙文的分类分类定义
44、举例散文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其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如朱自清的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哲理散文哲理散文
45、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如法布尔的蝉从写蝉的聒噪、病蝉的微小和病弱的蝉在泥下埋十七年,出来只活了一个夏天,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对于生命的感悟,它告诉我们: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如鲁迅的孔乙己描写了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孔乙己,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暴露科举制度“吃人”的本质五、记叙文的六要素五、记叙文的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用概括故事情节、文章的主要内容举例(统编教材八上P74)背影内容
46、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上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六、小说的三要素六、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能表现小说的主题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特点是曲折、跌宕环境社会环境概念 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推动
47、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自然环境概念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林木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第第1 1节节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 以“幽幽七里香”为标题,既照应全文,也是文章的抒情线索。一写“七里香”:描写阅览室外部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室外的优美环境,表现了作者读书时愉快的心情。第段是插叙内容。为后文写抄书、送书做铺垫。幽幽七里香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
48、,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上。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斑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塞”准确地表现了“我”因急于去阅览室而抓紧吃饭的迫切心情。
49、“贪心”是贬义褒用,表明“我”对诗经痴迷之深,表现了“我”对阅读的热爱。二写“七里香”:“蛇一样游走”表明花香的幽深浓郁,衬托出“我”当时愉悦的心情。该句连用三个“忘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读诗经对“我”的影响(改变)之大。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
50、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大吃一惊,抬头,阅览室里的其他人已走光,夜已深。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一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暗里,独自微笑很久。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