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控制修改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974679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控制修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控制修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控制修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控制修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控制修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控制修改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世卫组织发布首份全球抗生素耐药监测报告世卫组织发布首份全球抗生素耐药监测报告 2014 2014年年4 4月月n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最广泛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之一,但对这种药物的耐药性非常广泛。这种药物最初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时,耐药性几乎为零。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国家中,这种治疗现在对半数以上的患者无效。报告的主要调查结果包括:报告的主要调查结果包括: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世卫组织发布首份全球抗生素耐药监测报告世卫组织发布首份全球抗生素耐药监测报告 2014年年4月月n

2、作为淋病最后治疗手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南非、斯洛文尼亚、瑞典和英国已确认治疗失败。但是,世界各地每天有超过100万人感染淋病。n抗生素耐药延长了患病期并加大了死亡的危险。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与非耐药性感染患者相比,死亡的可能性估计要高64%。耐药性还加大了卫生保健的成本,因为住院时间较长并需要更多的重症监护。报告的主要调查结果包括:报告的主要调查结果包括:中国抗生素十年调查报告:恶性循环危及国人中国抗生素十年调查报告:恶性循环危及国人2015年6月17日彭拜新闻 n首份中国抗生素使用情况摸底结果显示-可怕的恶性循环链条

3、正在危害人类健康n人和养殖动物大量服用的抗生素绝大部分以原形排出体外,进入水环境中,再通过水产等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增加人体耐药性并影响健康。n调查分析认为,抗生素的使用量、预测环境浓度、地表水环境中的细菌耐药率和医院的细菌耐药率存在正相关。其中使用年代较短的新型抗生素正相关更显著。n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全国58个流域中,北方的海河、南方的珠江流域抗生素预测环境浓度值最高,单位面积的排放量每年平均超过79.3 kg/km2,比雅鲁藏布江等西部流域数值高出几十倍。总体而言,东部流域的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的6倍以上。中国抗生素十年调查报告:恶性循环危及国人中国抗生素十年调查报告:恶性循环危及国人

4、 2015年6月17日彭拜新闻 n2013年我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为16.2万吨,其中人用抗生素占到总量的48%,其余均为兽用抗生素 n36种抗生素中,在国内被使用最多的抗生素前五位分别为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林可霉素、青霉素、诺氟沙星。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阿莫西林的使用量都是最大的。n已有研究表明,抗生素被机体摄入吸收后,绝大部分以原形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而环境中的抗生素绝大部分最终都会进入水环境,因此对水环境影响最严重。我国耐药菌感染的现状我国耐药菌感染的现状 20112011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对4949家医院的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表明:家医院的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表明:n

5、我国细菌耐药情况较发达国家严重。n分离细菌总株数中革兰阳性菌占28.8%,革兰阴性菌占71.2%。n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50.5%、82.6%和87.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仍然是我国细菌耐药的突出问题。n我国MRSA表现为广泛的耐药性,对-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均表现高度耐药;我国耐药菌感染的现状我国耐药菌感染的现状 n革兰阴性菌中我国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除碳青霉烯类、含-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外,对其他药物敏感率相对较低,尤其对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耐药率仍较高,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6、耐药率较大肠埃希菌低。n值得注意的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所上升,可能与细菌产生的KPC酶有关。非发酵菌仍是医院感染常见的菌种之一,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比较明显,特别是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6.8%和58.7%。CHINET CHINET 三甲医院监测结果三甲医院监测结果不同监测网、地区、医院以及同一医院不同科室,不同时期MDRO(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结果均可能存在差异 MRSA在2008年之前持续上升,最高达73.6%,随后开始下降。细菌耐药的基本概念细菌耐药的基本概念n细菌耐药又称为抗药,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n根据发生的原因可将细菌耐药分为固有性

7、耐药(由细菌基因所决定的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细菌接触抗生素后,通过某种机制所产生的不被药物杀伤的抵抗力)。获得性耐药被认为是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n1.多重耐药细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MDR):多重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主要分类的3类或以上耐药。n2.广泛耐药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bacteria,XDR):广泛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万古)和利奈唑胺敏感。n3.泛耐药细菌(pandrug-resistant bact

8、eria,PDR):泛耐药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是首个被批准用于临床的静脉内给药的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其结构与四环素类药物相似)。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MDRMDR、XDRXDR、PDRPDR定义标准定义标准1 MDR1 MDRn(1)只要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就可以定义为MDR;n(2)对表1中17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n 2 XDR2 XDRn对表1中17类抗菌药物中的15类或15类以上(每

9、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n 3 PDR3 PDRn对表1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国际专家建议肠球菌属肠球菌属MDRMDR、XDRXDR、PDRPDR定义的标准定义的标准1、MDRn对表2中11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n 2、XDRn对表2中11类抗菌药物中的9类或9类以上(每类中种或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n 3、PDRn对表2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肠杆菌科肠杆菌科MDRMDR、XDRXDR

10、、PDRPDR定义的标准定义的标准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多重耐药细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MDR):多重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主要分类的3类或以上耐药。规范并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对表4中8类抗菌药物中的6类或6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对表5中9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数据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2)免疫功能低下(包括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尿毒症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接

11、受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1)只要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就可以定义为MDR;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值得注意的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所上升,可能与细菌产生的KPC酶有关。对表3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四、建立和完善

12、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8%,革兰阴性菌占71.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有资金支持的国家计划(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肠杆菌科肠杆菌科MDRMDR、XDRXDR、PDRPDR定义的标准定义的标准1、MDRn对表3中16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2、XDRn对表3中16类抗菌药物中的14类或14类以上(每类中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3、PDRn对表3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MDR

13、MDR、XDRXDR、PDRPDR不动杆菌属的定义标准不动杆菌属的定义标准1、MDRn对表5中9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数据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2、XDRn对表5中9类抗菌药物中的7类或7类以上(每类中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3、PDRn对表5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国际专家建议MDRMDR、XDRXDR、PDRPDR铜绿假单胞菌的定义标准铜绿假单胞菌的定义标准1、MDRn对表4中8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2、XDRn对表4中8类抗菌药物

14、中的6类或6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3、PDRn对表4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常见多重耐药菌常见多重耐药菌 l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l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l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 l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l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l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l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OMDRO(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

15、感染的危险因素n(1)老年;n(2)免疫功能低下(包括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尿毒症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接受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n(3)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n(4)近期(90 d内)接受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n(5)既往多次或长期住院;n(6)既往有MDRO 定植或感染史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MDROMDRO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传染源与传播方式MDROMDRO传染源传染源n患者与携带者n被MDRO污染的医疗器械、环境等MDRO传播途径n接触传播最重要的途径n飞

16、沫传播-咳嗽能使口咽及呼吸道的MDRO通过飞沫传播。n空气传播空调出风口被污染时可发生空气传播。n其他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的操作也可以导致MDRO传播风险增加。MDROMDRO常见医院感染类型常见医院感染类型u医院获得性肺炎u血流感染(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u手术部位感染u腹腔感染u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u皮肤软组织感染MDROMDRO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的危害u1、MDRO感染患者病死率高于敏感菌感染或未感染患者;u2、感染后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延长;u3、用于感染诊断、治疗的费用增加;u4、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u5、成为传染源。WHOWHO抵御细菌耐药的抵御细菌耐药的6 6项政策项政

17、策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有资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有资金支持的国家计划金支持的国家计划加强监测与实验室能力加强监测与实验室能力确保不间断获得质量有保证的确保不间断获得质量有保证的基本药物基本药物规范并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并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大感染防控力度加大感染防控力度促进创新和新工具的研发促进创新和新工具的研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u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u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u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u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对表1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CHINET 三甲医院

18、监测结果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多重耐药细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MDR):多重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主要分类的3类或以上耐药。(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对表4中8类抗菌药物中的6类或6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4)近期(90 d内)接受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有资金支持的国家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所上升,可能与细菌产生的KPC酶有关。首份中国抗生素使用情况摸底结果显示-可怕的恶性循环

19、链条正在危害人类健康(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手卫生设施: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革兰阴性菌中我国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除碳青霉烯类、含-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外,对其他药物敏感率相对较低,尤其对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耐药率仍较高,其他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较大肠埃希菌低。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MDRO医院感染的危害而环境中的抗生素绝大部分最终都会进入水环境,因此对水环境影响最严重。对表3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2、感染后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延长;一、一、加强多重

20、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加强重点环节管理。n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u(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u(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u(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u(四)加强

21、清洁和消毒工作。(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u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u手卫生设施: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u手卫生时机: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u实施方法: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n1.隔离患者:u尽量选择单间

22、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u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u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u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u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n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n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u

23、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u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n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u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u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u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u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

24、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u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u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u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u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u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n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

25、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n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n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n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二)提高临

26、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n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n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n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n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3 kg/km2,比雅鲁藏布江等西部流域

27、数值高出几十倍。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仍然是我国细菌耐药的突出问题。肠杆菌科MDR、XDR、PDR定义的标准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表4中8类抗菌药物中的6类或6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其他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的操作也可以导致MDRO传播风险增加。这种药物最初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时,耐药性几乎为零。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4、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1、MDRO感染患者病死率高于敏感菌感染或未感染患者;二、强化预防

28、与控制措施调查分析认为,抗生素的使用量、预测环境浓度、地表水环境中的细菌耐药率和医院的细菌耐药率存在正相关。分离细菌总株数中革兰阳性菌占28.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其他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的操作也可以导致MDRO传播风险增加。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1、MDRO感染患者病死率高于敏感菌感染或未感染患者;四、建立

29、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已有研究表明,抗生素被机体摄入吸收后,绝大部分以原形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对表4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对表4中8类抗菌药物中的6类或6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2013年我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为16.(1)只要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就可以定义为MDR;促进创新和新工具的研发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对表3中所

30、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对表5中9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数据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1)只要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就可以定义为MDR;细菌耐药又称为抗药,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对表4中8类抗菌药物中的6类或6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对表4中8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

31、率有所上升,可能与细菌产生的KPC酶有关。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3、用于感染诊断、治疗的费用增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对表3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有资金支持的国家计划8%,革兰阴性菌占71.抗生素耐药延长了患病期并加大了死亡的危险。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值得注意的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所上升,可能与细菌产生的KPC酶有关。(4)近期(90 d内)接受3种及以上

32、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3)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4)近期(90 d内)接受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对表4中8类抗菌药物中的6类或6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36种抗生素中,在国内被使用最多的抗生素前五位分别为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林可霉素、青霉素、诺氟沙星。3 kg/km2,比雅鲁藏布江等西部流域数值高出几十倍。MDR、XDR、PDR铜绿假单胞菌的定义标准肠杆菌科MDR、XDR、PDR定义的标准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但是,世界各地每天有超过100万人感染淋病。我国耐药菌感染的现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控制修改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