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精解原文精解第第9 9篇篇 马马 说说1.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1 1)然然后有千里马后有千里马 然:然:_F F(2 2)祇辱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于奴隶人之手 祇:祇:_ 辱:辱:_F F(3 3)骈死骈死于槽枥之间于槽枥之间 骈:骈:_ 骈死:骈死:_(4 4)不)不以以千里千里称称也也 以:以:_ 称:称:_(5 5)一食或一食或尽粟一石尽粟一石 一食:一食:_(20112011考)考)或:或:_F F知识盘点知识盘点这样,如此这样,如此只是只是受屈辱受屈辱两马并驾两马并驾并列而死并列而死凭借凭借著称著称吃一顿吃一顿有时有时(6 6)食食马者不
2、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食:_(7 7)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能 是是:_F F 能能:_F F(8 8)才美不外)才美不外见见 见:见:_ _ _ (20112011考)考)(9 9)且且欲与常马欲与常马等等不可得不可得 且:且:_(20112011考)考)等:等:_F F(1010)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求其能千里也 安:安:_F F(20112011考)考)(1111)策策之不之不以以其其道道 策:策:_ 以:以:_ 道:道:_ _通通“饲饲”,喂,喂这这能力,本领能力,本领同同“现现”,表现,表现(真题标答:真题标答:同同“现现”,表现或显露,表现或显露)
3、犹,尚且犹,尚且相同,一样相同,一样怎么,哪里怎么,哪里用鞭子打用鞭子打(SJ(SJ:驱使:驱使)按照按照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1212)食之不能)食之不能尽尽其其材材 尽:尽:_ 材:材:_(1313)鸣之而不能)鸣之而不能通通其意其意 通:通:_(1414)执策执策而临之而临之 执:执:_ F F(20112011考)考)策:策:_F F(1515)其真无马)其真无马邪邪 其:其:_ 邪:邪:_ _ _(1616)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 其:其:_ _ F F竭尽竭尽通通“才才”,才能,才干,才能,才干通晓通晓握握(真题标答:握,拿真题标答:握,拿)马鞭马鞭难道,表反问语气难道,表反问语
4、气同同“耶耶”,表示疑问,相当,表示疑问,相当于于“吗吗”表推测语气,可译为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恐怕”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 1)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 2)马之千里者,马之千里者,一食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尽粟一石。(20162016河南,河南,20142014凉凉山州)山州)只是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之间。日行千里的马,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3 3)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见。(4 4)且且欲与常马欲与常马等等不可得,不可得,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求其能千里也?(20162016朝朝阳,阳,20142014济宁,济宁,20112011镇江)镇江)吃吃不饱,力气不足,千里马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不饱,力气不足,千里马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能表现表现在外面。在外面。想要得到跟普通的马想要得到跟普通的马相等相等(的待遇的待遇)尚且尚且办不到,又办不到,又怎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5)5)执执策而策而临临之,曰:之,曰:“天下无马!天下无马!”(20132013宁德,宁德,20092009来宾)来宾)(反而反而)拿拿着鞭子着鞭子面对面对着千里马
6、,说: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天下没有千里马!马!”3.3.用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多划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多划2 2处)处)(1 1)骈)骈 死死 于于 槽槽 枥枥 之之 间间(2 2)食)食 马马 者者 不不 知知 其其 能能 千千 里里 而而 食食 也也(3 3)且)且 欲欲 与与 常常 马马 等等 不不 可可 得得骈死于骈死于槽枥之间槽枥之间食马者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而食也且且/欲与常马等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不可得4.4.根据要求填空。根据要求填空。(1 1)文中第一段的)文中第一段的“_,_”两句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两句描绘了千里马被
7、埋没的遭遇。(请用原文填空请用原文填空)()(20142014张家界)张家界)(2 2)文中第二段以)文中第二段以“_”写千里写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待遇和不幸的处境。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于槽枥之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 3)文章第三段中的食马者)文章第三段中的食马者“_,_,_”,并扬言,并扬言“_”,生动地揭露了统治,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者的_。(4 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
8、说一文,作者以“千里千里马马”寓寓_,以,以“食马者食马者”寓寓_。(20132013山西)山西)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天下无马天下无马愚妄、浅薄愚妄、浅薄人才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5.“5.“也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马说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马说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也”字暗含了作者怎样字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的情感。(20162016河南河南)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不平)之情。之情。6.“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
9、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话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摧这句话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对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对“伯乐不常有伯乐不常有”和怀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才不遇的强烈愤慨。7.“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原文这句话与原文“其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说说这
10、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20132013淮安淮安)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以及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而这句话是一的讽刺以及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而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浓烈。8.8.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这一有悖于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的观点,这一有悖于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20152015长春长春)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
11、着决定性作用,强调了伯乐的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重要性。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埋没是不可避免的。9.9.在作者看来,在作者看来,“伯乐伯乐”与与“千里马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么?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作者认为作者认为“伯乐伯乐”更加重要。由文章最后一句的更加重要。由文章最后一句的“其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知,作者认为世界上是有千可知,作者认为世界上是有千里马的,关键是缺少识马之人。所以没有里马的,关键是缺少识马之
12、人。所以没有“伯乐伯乐”,“千里马千里马”亦不为人所知。亦不为人所知。示例一:我认为示例一:我认为“伯乐伯乐”更重要。因为更重要。因为“世有伯乐,然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有千里马”,如果没有,如果没有“伯乐伯乐”,“千里马千里马”也就被也就被埋没了。埋没了。示例二:我认为同等重要。因为有了示例二:我认为同等重要。因为有了“伯乐伯乐”,就能,就能“相相”出出“千里马千里马”,重用,重用“千里马千里马”,使之,使之“才美才美”外现。如果真没有外现。如果真没有“千里马千里马”,即使,即使“伯乐伯乐”再多,也再多,也无济于事。对于无济于事。对于“千里马千里马”缺乏的境况,缺乏的境况,“伯乐伯乐”们只
13、们只能感叹:天下无马!能感叹:天下无马!10.10.韩愈认为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点吗?请谈谈理由。(20162016朝阳朝阳)示例一:不同意。我们要做自己的示例一:不同意。我们要做自己的“伯乐伯乐”,主动展示才,主动展示才能,并不断完善自己。能,并不断完善自己。示例二:同意。如果示例二:同意。如果“伯乐伯乐”没有慧眼,没有慧眼,“千里马千里马”就会就会被埋没。被埋没。金题演练金题演练一、(一、(20172017安庆一模安庆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15分分)【甲甲】
1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天下无马!”呜呼!其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节选)韩愈马说(节选)【乙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
15、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出师表(节选)1.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5 5分分)(1)1)策策之不以其道之不以其道 策:策:_(2)2)食食之不能尽其材之不能尽其材 食:食:_(3)3)躬耕躬耕于于南阳南阳 于:于:_(4)4)猥猥自枉屈自枉屈 猥:猥:_(5)5)遂许先帝以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 驱驰:驱驰:_用鞭子打用鞭子打通通“饲饲”,喂,喂在在辱,降低身份辱,降低身份奔走效劳奔走效劳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4 4分分)(1)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
16、知马也。(2)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难道难道)真的没有真的没有(千里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里马啊!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3.3.【甲】文画线句子运用了【甲】文画线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乙】的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了文主要运用了_的表达方式。(的表达方式。(2 2分分)排比排比记叙记叙(叙事叙事)【解析解析】【甲】文画线句分别从训练、喂养和听声音三【甲】文画线句分别从训练、喂养和听声音三方面说食马者的浅薄无知,内容相关,句式相同
17、,运用方面说食马者的浅薄无知,内容相关,句式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乙】文诸葛亮追述了与先帝的往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乙】文诸葛亮追述了与先帝的往事,主要叙事,是记叙的表达方式。事,主要叙事,是记叙的表达方式。4.4.请简要概述【甲】文中请简要概述【甲】文中“食马者食马者”和【乙】文中和【乙】文中“先帝先帝”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4 4分分)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先帝礼贤下士,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先帝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三顾茅庐,求贤若渴。(共共4 4分。每点分。每点2 2分。意思对即可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甲】文【甲】
18、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明食马者并不懂马,作者托物寓表明食马者并不懂马,作者托物寓意,表明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乙】文意,表明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乙】文从从“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等内容,可以看出先帝礼贤下士,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等内容,可以看出先帝礼贤下士,重视人才,求贤若渴。二、(二、(20182018预测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15分分)【甲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
19、者不知其能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节选韩愈马说(节选)【乙乙】张尚书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
20、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张之万之马张之万之马 【注注】尚书:职官名称。尚书:职官名称。固:坚持。固:坚持。1.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5 5分分)(1
21、)1)虽有千里之虽有千里之能能 能:能:_(2)2)才美不外才美不外见见 见:见:_(3)3)鸣之而不能鸣之而不能通通其意其意 通:通:_(4)4)其其真无马邪真无马邪 其:其:_(5)5)此此乃乃劣马劣马 乃:乃:_能力,本领能力,本领同同“现现”,表现,表现(或:显露或:显露)通晓通晓难道,表反问语气难道,表反问语气是是本题虚词本题虚词课内链接课内链接/分析分析此此乃乃劣马劣马(是是)当立者当立者乃乃公子扶苏公子扶苏(陈涉世家陈涉世家)()(是是)【课内外迁移课内外迁移】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4 4分分)(1)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2、。(2)2)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比公乘之,驯良如故。鞭打马,不能按照鞭打马,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喂饱它,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又不能喂饱它,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等到张之万骑上马,马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等到张之万骑上马,马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3.3.用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1 1处处)(2 2分分)(1)1)其其 真真 不不 知知 马马 也也(2)2)之之 万万 求求 之之 不不 得得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之万之万/求之不得求之不得4.4.请结合【甲】文
23、的观点简要分析【乙】文中请结合【甲】文的观点简要分析【乙】文中“盖此马愿盖此马愿从主也从主也”的原因。(的原因。(4 4分分)张之万懂马,能够识别优良的马,并且能够很好地喂养、张之万懂马,能够识别优良的马,并且能够很好地喂养、训练马,充分挖掘马的潜能,使马发挥其才能。训练马,充分挖掘马的潜能,使马发挥其才能。(共共4 4分。分。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甲】文中作者认为没有千里马的原因是【甲】文中作者认为没有千里马的原因是“食马食马者者”不懂得喂养和赏识千里马,并且摧残千里马。【乙】不懂得喂养和赏识千里马,并且摧残千里马。【乙】文中马屡屡掀翻买走它的军人,却愿意跟着张之万,且张文中马
24、屡屡掀翻买走它的军人,却愿意跟着张之万,且张之万畜养时,它能日行千里,这正是【甲】文中千里马之万畜养时,它能日行千里,这正是【甲】文中千里马“才美外见才美外见”的结果。由此看出张之万是一个懂得喂养和的结果。由此看出张之万是一个懂得喂养和赏识马的人,能够使马充分发挥出它的才能。赏识马的人,能够使马充分发挥出它的才能。【参考译文】【乙】【参考译文】【乙】尚书张之万,畜养了一匹红色的马,非尚书张之万,畜养了一匹红色的马,非常神气,速度非常快,曾经在一天内奔跑数千里,大气不喘。常神气,速度非常快,曾经在一天内奔跑数千里,大气不喘。一个军人看见了就非常喜欢那匹马,派人前来买下它,张之一个军人看见了就非常
25、喜欢那匹马,派人前来买下它,张之万不答应。他坚持请求,张之万没有办法,把马卖给了他,万不答应。他坚持请求,张之万没有办法,把马卖给了他,于是那个军人就牵着马离开了。不久,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于是那个军人就牵着马离开了。不久,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为此感到诧异,询问把马送回来的原因,万为此感到诧异,询问把马送回来的原因,(军人军人)说:说:“刚刚刚骑上去,就被刚骑上去,就被(马马)掀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掀掀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掀翻掉了下来。这是匹劣等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翻掉了下来。这是匹劣等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张之万张之万对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就马上退回了买马的钱收回了马。
26、对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就马上退回了买马的钱收回了马。等到他骑上马,马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原来是这马希望跟等到他骑上马,马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原来是这马希望跟随随(自己原来的自己原来的)主人。主人。三、(三、(20112011安徽)安徽)阅读马说,分别回答问题。(阅读马说,分别回答问题。(1515分分)1.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5 5分分)(1)(1)一食一食或或尽粟一石尽粟一石 或:或:_(2)(2)才美不外才美不外见见 见:见:_(3)(3)且欲与常马且欲与常马等等不可得不可得 等:等:_(4)(4)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求其能千里也 安:安:_(5)
27、(5)执执策而临之策而临之 执:执:_有时有时同同“现现”,表现,表现(或:显露或:显露)相同,一样相同,一样怎么,哪里怎么,哪里握,拿握,拿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4 4分分)(1)(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思。3.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 3分分)千里马的才能不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
28、,得不到应有的千里马的才能不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遭受种种屈辱。待遇,遭受种种屈辱。(共共3 3分。意思对即可分。意思对即可)4.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社会现实?(?(3 3分分)社会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人发现、善待社会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人发现、善待和重用,他们往往被埋没。和重用,他们往往被埋没。(共共3 3分。意思对即可分。意思对即可)原文精解原文精解第第1010篇篇 陋室铭陋室铭1.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1 1)有仙则)有仙则
29、名名 名:名:_(20172017考)考)(2 2)有龙则)有龙则灵灵 灵:灵:_(3 3)斯是斯是陋室陋室 斯:斯:_(20172017考)考)是:是:_(4 4)惟惟吾德吾德馨馨 惟:惟:_ 馨:馨:_(5 5)苔痕)苔痕上上阶绿阶绿 上:上:_知识盘点知识盘点出名出名灵验,神奇灵验,神奇这这表肯定判断的动词表肯定判断的动词只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长到长到(6 6)谈笑有)谈笑有鸿儒鸿儒 鸿:鸿:_(20172017考)考)鸿儒:鸿儒:_(7 7)往来无)往来无白丁白丁 白丁:白丁:_ _(8 8)可以)可以调调素琴素琴 调:调:_(9 9)无)无丝竹丝竹之之乱乱耳耳
30、丝竹:丝竹:_ _ _ 乱:乱:_F(1010)无)无案牍案牍之之劳形劳形 案牍:案牍:_ (20172017考)考)劳:劳:_ 形:形:_大大博学的人博学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问的人调弄,这里指弹调弄,这里指弹(琴琴)琴瑟、箫管等乐器。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公事文书公事文书(SJ(SJ:官府公文:官府公文)使使劳累劳累形体、身体形体、身体使使乱,扰乱乱,扰乱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山不一
31、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水)了。了。(3 3)斯斯是陋室,是陋室,惟惟吾吾德馨德馨。(20152015益阳、山西,益阳、山西,20142014郴州,郴州,20132013莱芜,莱芜,20122012常德,常德,20102010阜新阜新)(4 4)谈笑有谈笑有鸿儒鸿儒,往来无,往来无白丁白丁。这这是简陋的屋子,是简陋的屋子,只只是我是我(住屋的人住屋的人)的的品德好品德好(就不感到就不感到简陋了简陋了)。与我谈笑的都是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博学的人,跟我交往的没有,跟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知识浅薄的人。(5 5)可以可以调
32、调素琴,阅金经。素琴,阅金经。(6 6)无丝竹之无丝竹之乱乱耳,无案牍之耳,无案牍之劳形劳形。(20172017云南,云南,20132013朝朝阳,阳,20122012常德,常德,20112011襄阳襄阳)可以可以弹弹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没有(嘈杂的嘈杂的)音乐音乐扰乱扰乱耳朵,没有耳朵,没有(成堆的成堆的)公文公文使身体使身体劳累劳累。(7 7)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20172017云南,云南,20152015怀化,怀化,20122012宁宁夏,夏,20112011龙东龙东)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3
33、.写出文中作者认为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的原因的句子。(20122012梅州梅州)惟吾德馨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4.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陋室不陋”?请举例分析。?请举例分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以自然环境优美来表现;以自然环境优美来表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交往人物博学来表现;以交往人物博学来表现;“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生活情趣的高雅来表现。以生活情趣的高雅来表现。5.5.全
34、文结尾句全文结尾句“何陋之有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有什么作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0132013鞍山鞍山)照应了照应了“惟吾德馨惟吾德馨”一句。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论证一句。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论证“陋室陋室不陋不陋”,与前文,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这是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乐道的情趣。6.“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5、?有什么作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0122012重庆重庆)举例论证,作者以古仁人自况,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举例论证,作者以古仁人自况,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7.7.作者既说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又说“无丝竹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嘈杂的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嘈杂的音乐扰耳,没有公务缠身。音乐扰耳,没有公务缠身。8.8.前文说前文说“斯是陋室斯是陋室”,结尾却说,结尾却说“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是,是否矛盾?否矛盾?不矛盾。
36、作者所描写的陋室物质方面比较简陋,但是不矛盾。作者所描写的陋室物质方面比较简陋,但是“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是说作者志趣方面并不鄙陋,而是高雅是说作者志趣方面并不鄙陋,而是高雅脱俗的。脱俗的。9.9.刘禹锡说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怎样的精神追求?(20122012苏州苏州)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政治理想。金题演练金题演练(2017安徽)安徽)阅读下面
37、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15分分)【甲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之有?刘禹锡陋室铭刘禹锡陋室铭 【乙乙】子欲居九夷。或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陋,如之何?”子子曰:曰:“君子居之,何陋
38、之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选自论语子罕子罕 【注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居之地。1.1.解释下列解释下列下划线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词在文中的意思。(5 5分分)(1 1)有仙则)有仙则名名 名:名:_(2 2)斯斯是陋室是陋室 斯:斯:_(3 3)谈笑有)谈笑有鸿儒鸿儒 鸿儒:鸿儒:_(4 4)无)无案牍案牍之劳形之劳形 案牍案牍:_:_(5)(5)子子欲欲居九夷居九夷 欲:欲:_出名出名这这博学的人博学的人公事文书公事文书(或或“官府公文官府公文”)”)想,想要想,想要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4 4分分
39、)(1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 2)或曰:或曰:“陋,如之何?陋,如之何?”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有人说:有人说:“(“(那个地方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3.3.【甲】【乙】两段文字中【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的根本原因分别是是“”和和“”。(用原文语句填空)。(用原文语句填空)(2 2分分)惟吾德馨惟吾德馨君子居之君子居之【解析解析】陋室铭通过写陋室环境的简陋,表明作者虽陋室铭通过写陋室环境的简陋,表明作者虽身居陋室,但交往的都是志趣高
40、雅的人,所做的都是陶冶身居陋室,但交往的都是志趣高雅的人,所做的都是陶冶情操、远离尘世的事情,因为情操、远离尘世的事情,因为“惟吾德馨惟吾德馨”,就不会感觉,就不会感觉陋室简陋了。论语陋室简陋了。论语子罕中通过子罕中通过“君子居之,何陋之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有”可知,是因为君子的居住就不感到简陋了。在回答时可知,是因为君子的居住就不感到简陋了。在回答时注意题干中注意题干中“用原文语句填空用原文语句填空”的要求。的要求。4.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君子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 4分分)清雅脱俗,安贫乐道,
41、高洁傲岸,淡泊宁静。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共共4 4分。每分。每点点1 1分。意思对即可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君子君子”应具有的情操实际指两文所体现出来的应具有的情操实际指两文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高尚情怀和精神品质。【甲】文通过对陋室自然环作者的高尚情怀和精神品质。【甲】文通过对陋室自然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写君子去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写君子去居住陋室,所以就不感觉简陋了,可以看出作者淡泊名利,居住陋室,所以就不感觉简陋了,可以看出作者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和志趣。结合以上分析总结概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和志趣。结合以上分析总结概括即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