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以发热、神经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特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肿大为基本病理变化。主要病变部位在回肠末端的集合和孤立淋巴结。少数可并发肠出血及肠穿孔。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二、病原学二、病原学 伤寒杆菌是该病的致病菌,属于沙门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病原分类病原分类 O:67组(或群)伤寒
2、杆菌属于D群。H:2000型 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胆汁含类脂,色氨酸利于生长。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抗原结构抗原结构 “O”、“H”及“Vi”“Vi”又称毒力抗原,在体内有抗 吞噬、抗溶菌能力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Vi antigen O antigen H antigen 沙门氏菌抗原示意图沙门氏菌抗原示意图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三、流行病学三、流行病学传染源 (
3、1)病人 (2)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2.06%)健康带菌者(0.7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1)水媒传播 (2)食物媒介传播 (3)接触传播 (4)苍蝇传播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极少 (0.7-2.2%);伤寒与副伤寒无交叉免疫。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小 结 定义
4、病原学 流行病学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1.伤寒病人通过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两次血培养(一),但IgG、IgA含量仍高,考虑为带菌者。哪个器官隐藏细菌最多。A.肝 B.脾 C.胆囊 D.肠道淋巴结 E.网状内皮系统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2.有益调查伤寒带菌者的抗体是A.“O”抗体 B.“H”抗体 C.“Vi”抗体 D.“O”抗体+“Vi”抗体 E.“H”抗体+“Vi”抗体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
5、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四、发病机理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伤寒杆菌伤寒杆菌 105 28%发病发病 109 95%发病发病 胃胃 小肠上部小肠上部 小肠壁繁殖小肠壁繁殖 潜伏期潜伏期 肠系膜淋巴结繁殖肠系膜淋巴结繁殖 经胸导管、门经胸导管、门V入血入血 初期菌血症初期菌血症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繁殖(肝、脾、骨髓、淋巴结)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繁殖(肝、脾、骨髓、淋巴结)二次菌血症二次菌血症 发病发病 肠道淋巴组织增生肠道淋巴组织增生 皮肤毛细血管菌栓皮肤毛细血管菌栓皮疹皮疹 神经系神经系伤寒面容,发热伤寒面容,发热 坏死
6、坏死 第二周第二周 心肌心肌 耳鸣重听,缓脉耳鸣重听,缓脉 溃疡溃疡 第三周第三周 肾肾 愈合愈合 第四、五周第四、五周 肝、胆(病菌胆汁内繁殖)肝、胆(病菌胆汁内繁殖)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病理变化病理变化 伤寒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在网状内皮系统,突出的是回肠末端集合和孤立淋巴结。病变性质是网状细胞的增生、坏死、溃疡、修复。简述如下: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1肠道病变 伤寒肠道病变主要发生在回肠末段的集合和孤立淋巴结。髓样肿胀期相当病程第一周,
7、此期见回肠末段集合 、孤立淋巴结的病变坏死结痂期相当第二周,病程极期溃疡形成期相当于第三周溃疡愈合期第四、五周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2.其它器官病变 脾急性期肿大显著,常为正常者3-4倍;质软;肝肿大;门脉区有大单核、淋巴浸润;伤寒小结 不规分布,邻近肝细胞坏死,有的成脂肪性变。骨髓网状细胞增生,有伤寒小结;WBC减少可能因 毒素对骨髓粒细胞抑制或受网状细胞挤压。胆囊偶有胆囊炎。另外肾脏、膀胱、睾丸。支气管也可有炎症改变。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
8、除。五、临床表现典型伤寒分为四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4-5周。潜伏期:3-60天,平均10-14日。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P T初初 期期 极极 期期缓缓 解解 期期恢恢 复复 期期0 410 400 390 380 370 36 病病 日日 临临 床床 分分 期期 肠肠 道道 病病 变变髓髓 样样 肿肿 胀胀坏坏 死死 期期溃溃 疡疡 形形 成成 溃溃 疡疡 愈愈 合合 期期典型伤寒的病程典型伤寒的病程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临床
9、五大主症 持续高热 神经中毒症状 相对缓脉或重脉 玫瑰疹(Rose spots)脾、肝肿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发发 热热 持续高热,一般自发病第五日开始,体温39以上,典型者为稽留热。高热一般持续10-14天,有的更长。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神经中毒症状 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重听:耳鸣耳聋;少数出现虚性脑膜炎症状。谵妄、撮空;昏睡昏迷;甚至精神行为异常。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
10、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相对缓脉(relatire badycorolia)。体温脉搏分离:如体温高达40-41,脉搏 在80-100次/分。原理:一般认为是毒素作用使迷走神经 (副交感)兴奋性增强之故。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伤寒体温脉搏分离示意图伤寒体温脉搏分离示意图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玫瑰疹(Rose spots)发生机理吞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阻留血管末稍,加上内毒素对毛细血管的作用引起。部位及数目胸腹部,一般成批出现,每批
11、维持3-5天,每批20个以内。部位特点可能与肠道血管与体表引流较直接有关。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疹子特点为淡红色充血疹,圆形,直径约2-5mm,高出皮肤,压退色;疹退后少数留有色素。出现率及出现时间 为6-10日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伤寒玫瑰疹伤寒玫瑰疹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脾、肝肿大发生率:30-80%不等。轻触痛,质软:往往肋下2-4cm。如肝脾发现过大,或过
12、硬,应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如疟疾、血吸虫病等。中毒性肝炎:伤寒病程中很少因肝功损害出现黄疸者,中毒性肝炎最近报道增多。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六、六、临床类型 暴发型伤寒 轻型伤寒 逍遥型伤寒 顿挫型伤寒 迁延型伤寒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七、复发与再燃七、复发与再燃 复发:指伤寒病后症状消失,体温已恢复到正常,数日至3周后伤寒症状再度出现。再燃:多在病程第2-3周前后,体温波动下降,但未达正常时又复上升,持续3-7日,常无特异固定体征症状。本
13、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复发机理:由于伤寒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未被彻底消灭,因吞噬细胞内不易受血中形成的抗体作用,也不易受到药物的作用,时常隐伏在肝胆的状网内皮细胞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低下,又活跃的繁殖起来。前者为带菌状态,后者则谓之复发。胆囊的碱性环境,胆汁中的色氨酸类脂利于杆菌繁殖。副伤寒发病机理大致同前。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八、并发症肠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腹膜炎及继发感染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
14、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九、诊九、诊 断断(一)流行病学 季节(夏秋)、地区、卫生情况、过去病史、预防接种史及接触史均有助于诊断。(二)临床表现 抓住五大特点: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三)实验室检查血象:WBC数,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粒细胞明显减少以至消失。培养:1.血培养:第1周阳性率可达80%。2.骨髓培养:第1周阳性率为81.1%,第4-5周仍可达56.8-52.2%。3.大便培养:3-4周阳性率达高峰,为20-60%.带菌者
15、可阳性,要注意鉴别。4.尿培养:第3周。5.胆汁培养:阳性率可达50%以上.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肥达氏反应(widal reaction):原理:本反应通常使用伤寒杆菌菌体“O”和鞭毛 (副)“H”,测定人体血清中有无相应的特异 抗体。一般采血两次以上比较血清中抗体 变动情况。结果判定:“O”抗体效价单次1:80以上,“H”抗体单次1:160以上为阳性。两次及以上要看是否逐渐上升。有诊断意义。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估计widal reac
16、tion时的注意点:1.正常人因平时生活的接触,血清中有“O”、“H”抗体,但效价低。2.伤寒疫苗接种后,体内“H”抗体增加显著,“O”抗体增少;且“H”抗体维持数年,而“O”抗体很快消失;所以如果患者做“H”抗体高则诊断意义不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3.伤寒与副伤寒,其“O”抗原有共性,而“H”抗原各异,因此如单“O”抗体增高只能说明伤寒类疾病。其区别有预于“H”抗体。4.如既往接种伤寒疫苗史,或既往有伤寒病史,则各种非特异感染都可引起“H”抗体回忆反应升高。但“O”不高。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
17、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十、治十、治 疗疗一.基础治疗:隔离与休息;伤寒饮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无渣饮食二.对症治疗:避免用大量发汗的解热镇痛药、促进肠蠕动药、泻药。三.抗菌治疗:氯霉素:小剂量长疗程或 小剂量间歇疗程 TMP与SMZ联合疗法、氨苄青霉素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目前治疗伤寒的新药:首选: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卓咪青霉素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并发症的处理肠出血:1.暂停食或全流少量;
18、2.绝对静卧;3.镇静;4.输液补血;5.止血。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肠穿孔:1.禁食;2.胃肠减压;3.输液补血;4.抗感染(抗伤寒,抗肠道菌入腹腔)5.如炎症未局限,WBC,局部腹膜表现则 外科处理。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思思 考考 题题 1.伤寒的伤寒的 临床特征是什么?临床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伤寒饮食?什么是伤寒饮食?3.简述肥大氏反应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简述肥大氏反应的原理及注意事项。4.什么是复发?什么是再燃?什么是复发?什么是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