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高考语文二轮课件: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信息筛选题信息筛选题定位信息源定位信息源,落实设落实设误点误点 信息筛选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查点之一。“信息”是指文章要告诉读者的内容,可以是一种认识、发现或感受,可以是一种见解、推论或观念,也可以是蕴含某些知识或内容的概念、句子或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等。就论述类文本考查的形式而言,信息筛选就是对命题人对文本的归纳、概括、转述相关内容正误的判断。因此,明确命题人设置选项的手法,洞悉选项常用的设误陷阱,定位信息源,落实设误点是准确答题的关键。-3-梳理与诊断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纠偏与补弱-4-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白鹿原是一部亦因亦革、继往开来的现实主义巨著。它以多方面的成功,证明了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具有自我更新的活力,而且还拥有无限广阔的前景。就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来看,陈忠实像路遥一样,没有被甚嚣尘上的文学“新风潮”所迷惑和裹挟,也从来没有丧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信心。创作这样一部小说,既需要成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经验,也需要不为时风所移的冷静和清醒。陈忠实的成功,首先取决于他能“转益多师”,虔诚而虚心地学习多种模式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他始终珍惜并学习柳青的文学经验,先后买过许多本创业史,无数次研读这部艺术性很高的杰作。对柳青来讲,观察先于想象,身历目见是小说家必须跨过
3、去的铁门槛;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注重对生活和人物的深入-5-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而细致的观察,而不是关起门来凭着才气任意挥洒,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随意杜撰。观察需要付出切实的努力,来不得半点马马虎虎的偷懒,所以,柳青才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陈忠实像柳青一样,按照最老实的方式来写小说。如果说,路遥从柳青那里学来了抒情化的叙述方式,那么,陈忠实则掌握了柳青细致、准确、传神的描写技巧。像柳青一样,陈忠实笔下的人物,也是使用錾子在生活的石头上一下一下凿出来的,几乎个个都给人一种雕塑般的坚实感。陈忠实还从巴尔扎克和哈代的长篇小说中、从契诃夫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从静静的顿河愤怒
4、的葡萄碧血黄沙百年孤独和假如明天来临等多种样态的外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理解了人与历史的关系,吸纳了新鲜的叙事技巧,领悟到了解决可读性的方法,从而使白鹿原成为一部既传统又现代、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的伟大作品。-6-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小说是人类生活别样形态的历史。然而,历史感的丧失,却是当代小说叙事的一大危机。一些小说家的叙事是封闭而苍白的,是没有背景的既没有现实背景,也没有历史背景。他们笔下的人物与故事,皆如飘忽的影子,忽焉而来,忽焉而去,仿佛无本之木,只有枝叶,没有根系,缺乏清晰的来路和内在的深度。然而,陈忠实认识到了历史与小说的密切关联。没有历史的生
5、活是不完整的,没有历史的人物是不真实的,小说可以被理解为“民族的秘史”。这是更真实的历史,是小说家需要深入理解和叙述的历史。陈忠实通过阅读、调查和思考,深刻地理解了他所叙写的历史生活,理解了处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人。-7-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在他的理解中,历史不再是僵硬的公式化表述,人也不再是历史干巴巴的填充物,而是有血有肉的复杂生命体。他写出了真实的历史,也塑造出了真实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爱恨与情仇,有冲突与和解。白鹿原中的历史,就是真正属于人的历史。其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冲突,是丰富的人性以及复杂的关系引发的冲突,而不再是某种观念抽象的冲突。白鹿原在人性的意义上,超越了
6、非人性叙事的狭隘性;在真实性的意义上,克服了教条的历史意识的虚假性。我们从他的叙事中看到了真实的历史和真实的人。(选自李建军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旨趣,有删改)-8-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陈忠实创作出现实主义巨著白鹿原,跟他以路遥为榜样,没有盲目地追逐文学潮流,坚持走现实主义文学道路有很大关系。B.陈忠实在文学创作中践行柳青说的“文学是愚人的事业”的观点,重视对生活和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而绝不去运用想象。C.陈忠实阅读了创业史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等大量的中外小说作品,虔诚而虚心地学习多种模式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是他成功
7、的重要原因。D.陈忠实因为很好地吸纳了外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技巧,所以能写出既传统又现代、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的白鹿原。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陈忠实创作出现实主义巨著白鹿原,跟他以路遥为榜样有很大关系”错,曲解文意,原文是说“陈忠实像路遥一样没有丧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信心”,而非“以路遥为榜样”;B项,“而绝不去运用想象”的说法过于绝对,从原文信息“对柳青来讲,观察先于想象”和他所反对的是“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随意杜撰”来看,文学创作是需要想象的;D项,以偏概全,原文信息是“陈忠实还从巴尔扎克”,这里的“还”就说明了白鹿原的成功,是前面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陈忠实从多种
8、样态的外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不仅仅是学习到叙事技巧,还理解了人与历史的关系,领悟到了解决可读性的方法,这些共同成就了白鹿原的伟大。答案解析关闭C-9-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问题一不认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1.曲解文意命题者故意更换选项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要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歪曲理解或牵强附会等。-10-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原文选段(2019全国卷)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9、。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答案 答案关闭选项曲解文意。对比可以发现,原文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深入撷取尽得其长”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11-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2.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表示程度轻重、表示数量指称等的词语干扰考生,如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等。判断选项是否“以偏概全”,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注意重要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
10、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指还是全部。-12-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原文选段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答案 答案关闭对比可知,选项以偏概全。“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是对选文第三段“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这一说法的错误转述。-13-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3.偷换概念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或外延进行调换、改变或混淆,给考生的判断选择造成
11、极大的困扰。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要看命题的主语、谓语、宾语与原文是否一致。-14-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原文选段(2019全国卷)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答案 答案关闭选项偷换概念。选项将“本真的艺术特性”偷换成“原有风格”。-15-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4.混淆
12、时态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把处于设想、理念、框架、宏图等转述为当下、现实、成果、见解或结论等。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等。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16-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原文选段事实上,从儿童早教到高等教育,从技能培训到成人教育,学习人工智能都将成为必备的技能。有人说:要在人类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学会与机器人“相处”,正是不断跟进科技前沿、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时刻准备应对变化的表现。答案 答案关闭选项混淆时态。原文是“要在人类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选项是“人类进
13、行了在其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等多种尝试,把未然说成已然。-17-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5.张冠李戴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阅读比对时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18-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原文选段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14、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答案 答案关闭该项张冠李戴。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19-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6.无中生有选项的内容在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选项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原文选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国泰民安”“和合共生”,这种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人的
15、历史创造之中,赋予中国人与时俱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促使国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百姓安康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答案 答案关闭该项无中生有。从原文“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看,两者是并重的,并没有“国泰民安”是主体部分的论述。故选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20-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7.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注意原文或选项中的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就只要”等。
16、-21-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原文选段西夏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辽朝沟通东西方的作用显著增强。辽朝控扼北方大漠,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朝鲜,西到中亚地区都与之保持着广泛的贸易联系,“东西交汇,贯通南北”的地域特点使四方商品汇集在此,辽朝因此成为巨大的中转贸易市场。答案 答案关闭选项因果颠倒。原文是“地域特点使四方商品汇集在此,辽朝因此成为巨大的中转贸易市场”。-22-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8.绝对武断选项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时序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一概而论,即用同样的说法表述两种或多种事物。关注表程度、情态、范围
17、、分寸、条件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必将”等词语。-23-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原文选段综观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大都经历了一个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过程。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这是世界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和基本规律。答案 答案关闭该项绝对武断。原文说“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只是“普遍现象和基本规律”,“必然过程”的说法过于绝对。-24-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问题二不会排查选项中的错误(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5-重难问题突破纠偏
18、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26-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27-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28-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29-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1.通读文本,把握大意。从选文的标题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看,文章论述了。全文共五段。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结构上。答案 答案关闭文艺创作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即扎根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逐层递进-30-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2.圈画重要语句,理清思路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论述了。第三段论述了。第四段
19、论述了。第五段论述了。答案 答案关闭文艺创作只有扎根人民,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艺创作只有与时代互动、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能蓬勃发展文艺创作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文艺创作要认识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31-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3.圈注关键词,定位信息源从文章论述的宏观方面(对象)看,有三个关键词:、。从文章论述的微观方面(层次、句间关系)看,文中加方框的词语都是关键词。从选项内容的解题角度看,画横线的语句和标注A项、B项、C项、D项处是重要
20、的信息源。答案 答案关闭文艺创作时代人民-32-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33-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34-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 抢分策略寻找信息源寻找信息源,落实设误点落实设误点1.通读文本,圈注关键
21、点作为论述类文本中的信息筛选,信息关键点存在于文本正文或文后注释等方面。其关键点不仅指论点、论据等关键语句,更是指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词语,读文时要注意圈画。如:(1)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观点类词语。(2)揭示文章思路、逻辑关系的词语:表因果关系的词(如“因为”“因此”“的原因”“因而”“由于”“从而”等),表转折关系的词(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表并列或递进的词(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表分类分层的词(如“首先,其次”等),举例子的词(“例如”“如”),表解说性的词语(如“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等)。-35-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
22、诊断纠偏与补弱(3)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词)。(4)重要代词(如“这”“那”“它”“其”“此”等)。(5)年代时间(多次出现的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括词(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6)表已然、未然的词(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或然、必然的词(如“如果”“可能”“一定”“或许”“已经”“将来”“正在”“目前”“如果”“必然”“预计”等)。-36-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2.带题入文,寻找信息源在认真阅读原文和选项的基础
23、上,将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选项相对应的语句。有时对应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仔细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同时还要弄清对应句与上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弄清对应句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即弄清点与面的关系,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37-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3.比对推断,落实设误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如果选项在原文的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注意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
24、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必然性,预见性变为现实性,将来时变为完成时,等等。另外,还要对比选项之间的异同,找出准确对应题干的选项。-38-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规范思路 必要-39-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40-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因果-41-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满分答案:绝对B-42-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提出:“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实践需要方面比西方有
25、成就得多,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西方兴起,而没有在中国?”对此,除了有学者就命题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研究外,更多的学者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去求解,但都没有深入关注到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直觉体悟式思考等。“天人合一”的思想把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看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建构起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统一模式。直觉体悟的特点是摒弃逻辑推理,通过意识活动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如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宋明理学讲“求理于吾心”,均是直觉体悟式的思考方式。-43-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这类思维方式在推动中国文明发展方面曾起过非常大的
26、作用,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逐渐显露出诸多不适应。其一,不利于分析和追求精确性的思维方式形成。“天人合一”的思维导致传统中国人在观察世界时,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不注重对客体进行精确分析,只是满足于将朴素直观的认识和生产经验进行简单的综合和抽象,获得一种整体性认识。而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坚持实体论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使西方人重视探索自然,以分解的观点看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恰恰需要分析和追求精确的思维方式,但中国农耕文明思维方式没有催生出这种追求精确性的精神。-44-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其二,不利于逻辑和实证的思维方式形成。直觉体悟式思考虽然具有突破认识
27、程式化的作用,但这种重直觉、轻论证,不求精确与严密解释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走向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经验性的观察与综合是科学知识形成的重要前提,但经验性知识的综合如果少了严密的逻辑论证,只是靠直觉体悟,不可能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如我国在唐朝时期,建筑与工程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力学。我国在古代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文材料和经验认识,也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天文学。-45-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逻辑路线,不能有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的话语解释权。中国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它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
28、性,只是到了近代在有些方面显得不适应,影响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否定得一无是处或者认为已经丧失全部意义,更不能定性这种思维方式在当时就一定是落后于西方的思维方式。(摘编自熊燕华李约瑟难题新探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46-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1.对点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李约瑟提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B.传统中国人观察外部世界时,着眼于整体性认识,从不注重区分主体和客体。C.直觉体悟式思考不讲究逻辑和实证,故依靠直觉体悟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D.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
29、维方式有历史必然性,与同期西方文明思维方式各有优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解析 A项,“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表述不准确,原文在第段指出“有学者就命题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研究”,但并不等于否定该命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B项,“从不注重区分主体和客体”说法错误,原文是“中国人在观察外部世界时,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强调的是“不能”而非“从不注重”;C项,“依靠直觉体悟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不恰当,从文中看,“只是靠直觉体悟,不可能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并非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答案解析关闭D-47-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2.下列对原文
30、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基于科学思维的视角,论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B.文章在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特质时,注重从文化源头上寻找其形成的原因。C.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不适应,论证结构清晰。D.认为思维方式与文明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思维方式影响科技发展的前提。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解析 A项,“文章基于科学思维的视角”错,根据文本标题李约瑟难题新探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可知,文章主要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论述阐释的。答案解析关闭A-48-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31、一项是()A.在孟子和宋明理学家看来,人可以通过“心”的意识活动,直接领悟到事物的本质。B.西方人追求精确性的精神传统,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内在一致性。C.如果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国古代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D.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并不只是历史的偶然。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解析 C项,“我国古代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说法不准确,由原文可知“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是科学知识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的重要条件,但不能得出“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国古代就“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的结论。答案解析关闭
32、C-49-分析论证题分析论证题关注结构思路、论证手法、推断形式关注结构思路、论证手法、推断形式论述类文本的“分析论证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之间关系的把握。重点考查论点表述是否正确,论据与论点的对应,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的使用,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联系,等等。解答此类题目既要关注整体的论证结构,也要关注局部的论证手法,必要时还需要合理推断。-50-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51-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
33、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52-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
34、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53-核心知识梳理一
35、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
36、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54-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
37、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权。(选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55-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内涵、产生、源流、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晰,说理透彻。B.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C.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D.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而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解析 C项,“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
38、花的事实”错,文中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证明江南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原移民文化,原文为“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答案解析关闭C-56-核心知识梳理一轮学情诊断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B.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C.南方人长期向南
39、迁的北方人进行文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D.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他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解析 B项,“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错,原文第段为“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带来的是“战略时间”。答案解析关闭B-57-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问题一理不清论证思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日本、印度茶业虽然在制度的构建主体、组织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但有着
40、根本的共同之处,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而非仅仅一部分茶业参与者的既得利益,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58-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反观中国情形,正如1891年湖北盐茶牙厘局针对华茶为何衰落进行的调查所指出的那样:华茶在生产、收集以及加工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资金短缺的部分原因是体制的松散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而且还由于茶叶运抵汉口出售之前要换好几手,层层加码使其价格抬升,其标价就比其竞争对手高得多。总之,数百年来在国内贸易中运行得很好的由收集
41、代理人与中间人组成的精致的网络,一旦面对新的体制外竞争形势,就被证明是笨拙的、无能为力的了。-59-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为什么中国不能构建印度、日本等国有效的茶业制度呢?在近代中国,特别是在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相当弱,也不可能为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同时由于单个企业力量是有限的,那么市场交易规则的构建主体由谁来承担?杜恂诚教授认为:“商会和同业公会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市场操作层面的创建和完善制度秩序的责任。”如果我们将问题的视角放大到中外贸易领域,市场制度的构建不仅需要商会和同业公会肩负其责,而且我们也不能忽略洋商的作用。问题在于,他们构建的制度对利益
42、各方有着怎样的“好处”,以及对经济有着怎样的效果,更值得我们关注。-60-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方面和其他行业,国家被排除在制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情况就是如此。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茶业垄断货源、主导国际市场茶叶价格的优势不复存在,加之贸易不能直营,故在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方面,洋行、买办与茶栈三者之间进行了相互博弈,在此过程中,中国原有的贸易网络与洋行进行了自然的结合。在制度构建方面,洋行、买办与茶栈居于市场支配的地位,一方面他们是市场运行规则的制定者,另一方面他们更是市场的参与者。在这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条件下
43、,他们之间通过“合作”构建了稳固的利益共存关系,在“妥协”中寻求“共识”,在“合作”中共获“好处”。这样,他们构建了另外几大产茶国都没有的组织、制度框架,这些是实现他们各自利益的一种根本保障。(摘编自利益共同体与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衰落基于上海茶叶市场的考察)-61-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日、印茶业的成功与中国茶业的衰落进行比较,并对衰落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B.文章论述洋行、买办与茶栈在茶叶市场中的博弈,揭示出各方在茶叶贸易中的利益关系。C.文章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立论,论述了中国不能如日、印等国构建有效的茶业制度的原因。
44、D.对中国茶业衰落的原因,文章先从体制、政府因素分析,后从外部势力的介入加以论述。-62-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63-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抢分策略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主体、结尾,三方面三方面“看看”清论证思路清论证思路1.看开头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中心论点?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怎样提出的论点?论点是如何呈现的?文章开头是如何将论点引入论证过程的?作者是否使用了过渡句?-64-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2.看主体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五件事: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中心论点时,是否提出了分论点?文章是直接论证
45、中心论点,还是间接论证中心论点?选择论据文章选用了哪些论据?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引用了哪些内容作为论据?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进行阐述?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即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事实论据进行了深入剖析?3.看结尾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误解文中的某些观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作者在归纳总结时,是否得出了结论,发出了倡议或警示?-65-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规范思路 满分答案:将四个选项与文本对比分析后
46、可以发现,C项,“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分析错误,应为“从中国茶业体制的角度”立论。C-66-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问题二分不清论证手法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湖北盐茶牙厘局的调查结论,意在指出华茶没有竞争力源于“体制的松散结构”。B.作者用日本和印度茶业在制度的构建主体、组织形式等方面的不同类比华茶存在的问题。C.第三段采用引证法,用杜恂诚教授的话回答“市场交易规则的构建主体由谁来承担”之问。D.文章前两段对比,提出问题,第三、四段逐层深入,分析问题,揭示了华茶衰落的原因。-67-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68-重难问题突
47、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 抢分策略准确区分论证手法准确区分论证手法常见的论证手法如下,要准确判断与区分。1.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实例论证观点。2.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3.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比方要阐释的道理或要说明的事理的方法。-69-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4.因果论证:根据原因推出结果,或根据结果推断原因。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5.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物事例的方法,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法。6.对比
48、论证: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7.归谬法:为了反驳对方论点,先假设其正确,据此得出荒谬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观点错误、己方观点正确的方法。-70-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规范思路 满分答案:对比B-71-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 问题三不会对观点态度进行合理推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实现了各个环节利益均衡,中国也能像日、印那样在茶叶贸易中获得成功。B.如果国家当时能够为茶叶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中国茶业就不会走向衰落。C.华茶在生产、收集以及加工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资金短缺导致了体制
49、结构的松散。D.洋行、买办与茶栈兼具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身份,考虑的必然是三方利益的最大化。-72-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73-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 抢分策略认清题型特征认清题型特征,学会三方面推断学会三方面推断1.认清题型特征把握文中的观点态度题题干一般表述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其选项内容常是命题者依据文本中某些内容,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等做出的分析和推断。选项中推断出的内容在原文中一般是没有一一对应的表述,考生需要依据原文和情理,对此推断做出正确与否的判断。需要提醒的是,其他两题中的部分选项有的也是需要推断才
50、能判断的,尤其是第1题,2019年的信息筛选题已呈现出推断的苗头。-74-重难问题突破纠偏补弱训练梳理与诊断纠偏与补弱2.学会三方面推断(1)看依据的条件是否与原文一致,或选项有没有无中生有、曲解原意(把片面说成是全面,把次要说成主要)的问题。判断推断依据的主要方法是比对法,像做信息筛选题那样比对。(2)看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和人类思维规律。具体来看,就是要看选项中的假设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是否成立,也就是说推断过程是否改变了原文及句间的逻辑关系。(3)看推断的结果是否真实、合理。具体来说,要看其是否符合生活常理和社会主流价值,是否合乎文本观点。当生活常理与文本观点冲突时,要以文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