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同步精选练习: 第第 5 课课 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r ng) 孕育(y n) 翩然归来(pin) 农谚(y n) B簌簌落下(sh ) 了解(ji) 销声匿迹(n ) 纬度(wi) C衰草连天(shui) 连翘(qi o) 层峦叠嶂(zhng) 弋阳(y ) D风雪载途(zhi) 隧道(su ) 头晕目眩(xu n) 窥见(ku)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高原, 。她的枝条是古铜色的,一如藏民古铜色的脸庞; ,犹 如冈底斯
2、山脚下黑色的岩石。高原的风雪不仅改变了她的形象,也重新塑造了她的个性和品格。 A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 粗壮底矮是她的树干 B见到最多的是杨树 粗壮底矮是她的树干 C见到最多的是杨树 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 D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 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面临金融危机,在西方国家舆论中的“中国威胁论”销声匿迹 ,中国“救世主”观点占了上风。 (不 再公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 (一个接一个) C这样看来,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D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
3、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 。 (显然非常著名) 4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春以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拟人)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知道它在唱什么。 (比喻) D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 (拟人)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B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 、 C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
4、物的影响。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6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年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同 1921 年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
5、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8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桃花开了,又像是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A B C D 9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6、: (1)A“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B“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 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了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只比北京早 10 天。”(大自然的语言) (2)【搜集资料】“云是天气的招牌”,请你写出不少于 2 个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3)【应对气候】小华看了气候变暖的报道,忧虑地说:“这样下去可不得了,但我们普通群众也无 、 能为力啊!”其实,作为普通群众,同样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你准备怎样劝说小华呢?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
7、因季节 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 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 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 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 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
8、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 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 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 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到 1750 年 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
9、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 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 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2选文是运用什么说明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3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 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
10、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 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 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 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 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 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 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 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
11、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 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 510 分钟才跳 1 次, 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 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 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 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 80 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 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 30 多岁,后者却只有 3、4 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 如蝙蝠或者棕熊,
12、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 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 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 2004 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 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 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 (选自博物 ,有删减) 、 1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3第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
13、 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4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两段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 满 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2 时 36 分。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 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 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
14、“接地气”的节气。 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 花,亟须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 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 麦子也即将成熟了。 农谚又云“小满未满, 还有危险”。 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 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大减弱。 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 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15、、 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 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 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 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 了对水的期许。 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 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
16、及时 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 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 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多处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本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4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作简要分析。 (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2 时 36 分 。 (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 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
17、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5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 气中任选个加以介绍。 、 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r ng) 孕育(y n) 翩然归来(pin) 农谚(y n) B簌簌落下(sh ) 了解(ji) 销声匿迹(n ) 纬度(wi) C衰草连天(shui) 连翘(qi o) 层峦叠嶂(zhng) 弋阳(y ) D风雪载途(zhi) 隧道(su ) 头晕目眩(xu n) 窥见(ku)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重点考查词语和成语中的字音。字音题重点考查
18、多音字、音近字、形声字、 形似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本题 A 项中 的“谚”读 y n;B 项中的“簌”读 s ;D 项中的“载”读 z i。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高原, 。她的枝条是古铜色的,一如藏民古铜色的脸庞; ,犹 如冈底斯山脚下黑色的岩石。高原的风雪不仅改变了她的形象,也重新塑造了她的个性和品格。 A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 粗壮底矮是她的树干 B见到最多的是杨树 粗壮底矮是她的树干 C见到最多的是杨树 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 D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 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 【答案】C 【
19、解析】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 (1)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 接。 (2)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一空,施动者是作者, 所有选“见到最多的是杨树”;二空,为了与前一句“她的枝条是古铜色的,一如藏民古铜色的脸”构成句 式协调,所以只能填“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这样陈述的主体都是“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面临金融危机,在西方国家舆论中的“中国威胁论”销声匿迹 ,中国“救世主”观点占了上风。 (不 再公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 (一个接一个) C这样看来,花香
20、鸟语 ,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D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 。 (显然非常著名)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 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 行归纳。D 项“显著”指明显,引人注目。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 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 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
21、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 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春以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拟人)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知道它在唱什么。 (比喻) D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 (拟人) 【答案】C 【解析】C 项,应是“拟人”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B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
22、是“物候学” 。 C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能力。 “物候学”不需要加引号。故 B 项不正确。 6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年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同 1921 年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
23、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答案】C 、 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在慢慢变化。 ) C 项, 在早春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 但是到晚春五月初,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 (通过比较说明纬度差异。 )D 项,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 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说明高下不同。 )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24、。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答案】D 8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桃花开了,又像是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 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
25、空间 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B 项正确,按时间顺序排列即可。 9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A“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B“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 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了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只比北京早 10 天。”(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A 句反映了物候现象与纬度、海拔(地势高下)有关系。B 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候的理解与掌握。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一个纬度,二是经度, 三是高下,四是古今。A 句反映了物候现象与纬度、海拔有关系;B 句反映
26、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 (2)【搜集资料】“云是天气的招牌”,请你写出不少于 2 个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答案】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日积月累的情况,并会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句子。学生平时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对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句等分门别类整理、积累,并加强记忆,这对语文学习很重要。 (3)【应对气候】小华看了气候变暖的报道,忧虑地说:“这样下去可不得了,但我们普通群众也无 能为力啊!”其实,作为普通群众,同样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你准备怎样劝说小华呢?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27、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 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 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 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 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
28、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 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 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 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 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29、 到 1750 年 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 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 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答案】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 气候的差异。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 2选文是运用什么说明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答案】逻辑顺序。 3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
30、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答案】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 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 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解析】考查举例的作用。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也就是说根据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的需要而定。对于 比较复杂的事理,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更容易理解。 四、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 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
31、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 、 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 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 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 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 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 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 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32、 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 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 510 分钟才跳 1 次, 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 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 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 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 80 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 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
33、相比,前者可以活到 30 多岁,后者却只有 3、4 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 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 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 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 2004 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 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 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 (选自博物 ,有删减) 1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从人们
34、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 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第一段由 人们对冬眠的向往,引出说明的话题,并指出动物的冬眠中有许多人类所不知的奥秘,以此来吸引读者的 阅读兴趣;从结构上看,本段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2阅读第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答案】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 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解析】文章第二段,以鱼类为例具体的说明冬眠与睡觉的不同,段末得出结
35、论“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 、 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 点点”。根据这句话提炼作答即可。 3第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 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答案】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 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解析】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 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
36、几乎”表示程度,意思是说差不多 不呼吸,但还有少量的呼吸;如果去掉,则表示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事实明显不符合,没有了呼吸又怎 么能生存呢。最后强调一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即可。 4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 “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 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 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
37、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 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等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结合段落内容来看,“比如大象就活 80 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一句,运用了举例子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 冬眠的老鼠相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此来准确突出说明冬眠“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两段简要概括。 【答案】冬眠可以提高寿命。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人类和猴 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 【解析】解答此题找到与问题
38、相对应的段落,即可从中筛选出答案。文章第四、五段阐述了这一问题,根 据冬眠“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 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 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等句子来归纳整理出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 满 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2 时 36 分。 、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
39、书 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 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 花,亟须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 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 麦子也即将成熟了。 农谚又云“小满未满, 还有危险”。 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 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大减弱。 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
40、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 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 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 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 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 了对水的期许。 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
41、,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 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 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 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 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案】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义;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特点;人们饮食 的注意事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可以
42、抓住每段的中心句进行概括。如第段写的是小 满的时间;第段写的是小满的含义;第段写的是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第段写的是小满时的气 候特点;第段写的是人们饮食的注意事项。层次非常清晰。 2文章多处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文章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 、 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及其特征,然后结合文段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
43、特征来分析 作用即可。 3本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答案】逻辑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顺序的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通常使用逻辑顺序。 4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作简要分析。 (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2 时 36 分 。 (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 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答案】 (1)准确地说明了今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 (2)“渐次”是“逐渐”的意思,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
44、说明文语言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点来分析。 “5 月 20 日 22 时 36 分”属于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今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 “渐次”是“逐渐”的意思,从小满 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地 说明事物或事理。 5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 气中任选个加以介绍。 【答案】示例: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 108 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
45、今已有二千 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 年中华民国政府定 4 月 5 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 民族扫墓节。2006 年 5 月 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解析】考查对我国历法文化的理解和把握。首先根据自己掌握的节气知识,选定一个节气,然后说明此 节气的意义即可。例: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9 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 6 月 6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75 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中国古 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 的黄梅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