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阶段既是儿童学习的主要阶段,也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其特有的任务。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在小学低年级,儿童还具有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到了小学高年级,随着生理的发育,儿童开始逐步进入青春发展期,同时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情感、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阶段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平衡性,导致学生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表现出更多的稳定性和丰富性。下面结合
2、中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具体分析这些特点是如何影响制定这一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一是学习的特点。一是学习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对于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小学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动机力量。因此在这一时期,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就必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即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德育工作与学生兴趣的匹配,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二是品德发展的特点。二是品德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该阶段儿童的品德发展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面对品德发展的“过渡性”特点,德育工作要抓住关键的过渡期,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从而提
3、升德育工作的效果,切实增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三是思维发展的特点。三是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都在不断发展,这些思维的特征既是有机的整体,存在发展的一致性,又有各自独立发展的特点,因此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合理把握学生这些思维发展的特点,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四是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四是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开始逐步进入青春期,在这一阶段,由于生理发育的速度远远快于心理发育,使得他们的身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从而引起种种心理上的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就可能造成学生情绪、情感、行为、性格
4、等多方面的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这一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尤为注意这些矛盾对于学生的不利影响,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拓展资料【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个体的生理发展异常迅速,但心理发展却相对缓慢,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往往会引起青少年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1)(1)反抗性与依赖性。反抗性与依赖性。这一时期,个体会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但同时,他们在内心里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更多地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2)(2)闭锁性和开放性。闭锁性和开放性
5、。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渐渐地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过多地表露自己;但同时,他们又会感到孤单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他们,并不断寻找朋友。(3)(3)勇敢与怯懦。勇敢与怯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由但却带有一些莽撞和冒失;另一方面,在某些场合,他们又会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在公共场合不够从容,表现得羞羞答答。(4)(4)高傲与自卑。高傲与自卑。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往往还不能准确地评价自己,偶尔的成功也许会让他们沾沾自喜,偶尔的失败也有可能让他们极度自卑。(5)(5)否定童年与眷念童年。否定童年与眷念童年。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觉得自已的行为应当与幼小儿童区分开,但内
6、心又眷念着童年无忧无虑的心态。五是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五是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首先是责任感的发展,有研究指出,青少年阶段是责任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次是创造力的发展,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进入了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些为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最后是实践能力的形成,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总结而言,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上五个方面分阶段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做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与之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以新纲要中指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