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科目 统计法基础知识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题型 考试试题中所有的题型均为客观题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法基础知识具体题型如下:一、单选题 30题 30分 二、多选题 10题 20分 三、判断题 20题 20分 四、综合应用题 3题,共30分考试时间:9月的第3个星期六、日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09:0011:00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法基础知识:14:0016:00 统计法基础知识 Ch1 统计法基本问题统计法基本问题 Ch2 统计调查管理统计调查管理 Ch3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Ch4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统计
2、机构和统计人员 Ch5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Ch6 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第一章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统计法基本问题(一)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一)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政府统计的概念:政府统计的概念:是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政府统计的特征1、实施主体特定政府机关2、依法实施3、强制性义务、无偿4、社会共享性(二)政府统计的功能和任务: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信息功能)2、提供统计资
3、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咨询功能)3、实行统计监督(监督功能)1、政府统计活动有赖于法律的保、政府统计活动有赖于法律的保障;(法律赋权,义务法定,经费、障;(法律赋权,义务法定,经费、人员保障等)人员保障等)2、政府统计活动必须受到法律的、政府统计活动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必须依法统计,保障被调约束。(必须依法统计,保障被调查者权益,信息共享等)查者权益,信息共享等)(三)依法统计的必要性(三)依法统计的必要性政府统计本质上属于行政管理活动政府统计本质上属于行政管理活动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统计法是调整政府机关组织实施统计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狭义的统计法:仅
4、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广义的统计法:指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统计法特点:1、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2、规范内容具有专业性。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1、统计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规定统计工作我国唯一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1983128 制定,1996515修正;200927修订,2010 1 1实施。2、统计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1987215实施;200062第一次修订;20051216第二次修订。全国经济普查条例200495施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2006823施行3、地方性统计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
5、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1990512通过;19941219第一次修正;2001112第二次修正;20091230第三次修正。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4、统计行政规章(1)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门制定 统计执法检查规定、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等(2)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的人民政府制定。如杭州市统计工作管理规定1991913发布,宁波市统计管理办法2004915施行统计法律体系(法律效力递减
6、)表现形式立法机关相关内容统计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行政 法规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地方性统计 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上海市统计管理条例统计行政 规章地方人民政府政府规章国务院各部门部门规章上海市统计登记办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2、规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具体见P9-10四、统计法的作用四、统计法的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统计法的基本原则具体见具体见P11-14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1、集
7、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2、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统一3、统计资料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一)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二)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1统计机构的职权是统计法律法规赋予统计机构的神圣职责,统计机构不能放弃。2统计机构应当在统计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事,既不能超越职权,更不能滥用职权。3统计机构在行使职权时,不仅应遵循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等实体法的规定,还应该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遵循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的规定。(三)统计机构依法独立
8、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1、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是法定的2、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法履行义务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1、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法律保护2、尽量减轻调查对象负担3、有权拒绝履行非法定统计义务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1、建立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2、采取多样化的公布方式和手段3、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第三节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管理体制 一、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主要内容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主要内容
9、: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一)机构和编制管理:(一)机构和编制管理:1.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统计员;3.部门统计系统(二)经费管理(二)经费管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三)业务管理(三)业务管理:1.实行统一的统计标准2.统计业务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一、新中国成立前统计法制发展情况二、新中国统计法制发展概况1、统计立法:2、统计执法:3、统计法制宣传: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章第二章 统计调查管理统计调查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调查分类统计调查分类根据调查范围:根据调查范围:全面调
10、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登记时间:根据登记时间: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根据调查对象义务:根据调查对象义务:义务性调查和自愿性调查义务性调查和自愿性调查根据调查主体:根据调查主体: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一、政府统计调查,分为:一、政府统计调查,分为:国家统计调查国家统计调查 全国性全国性部门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 专业性专业性地方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 地方性地方性特点:义务性、强制性特点:义务性、强制性二、民间统计调查二、民间统计调查(一)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一)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自愿性、:自愿性、营利性营利性(二)涉外统计调查(
11、二)涉外统计调查:是由民间统计:是由民间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的,具有一定机构组织实施的,具有一定涉外因素涉外因素的统计调查。的统计调查。种类:市场调查、社会调查种类:市场调查、社会调查涉外调查具体包括:涉外调查具体包括:1 1、受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受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在华机构机构委托、资助进行的市场调查和社会委托、资助进行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调查;2 2、与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与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在华机构机构合作进行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合作进行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3 3、境外组织、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在华机构依法进行的市场调依法进行的市场调查;查;4 4
12、、将调查资料、调查结果提供给境外组、将调查资料、调查结果提供给境外组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织、个人或者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在华机构的市场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调查和社会调查。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调查项目统计调查项目一、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及分类:是指在一定时期为实现特定统计调查目的而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分:(一)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全国性):国家统计局制定或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专业性):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三)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地域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二、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国家统计局
13、制定,报国务院备案。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 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家统计局审批;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 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4、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审
14、查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批准书面决定,并公布;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和审批调查项目制定机关审批机关国家国家统计局或与国务院有关部门 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务院审批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系统内:国家统计局备案系统外:国家统计局审批,地方省统计局或与有关部门省以下统计局与有关部门省以下部门国家统计局审批省统计局审批同级统计局审批 三、编制统计调查项目原则明确分工,互相衔接,部门和地方的统计调查不得与国家统计调查重复、矛盾。批准后实施,注重实效。1、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2、一
15、次性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进行经常性统计调查;3、按年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季统计调查;4、按季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月统计调查;5、月以下的进度统计调查必须从严控制。第三节第三节 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一、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一)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狭义的统计制度:指统计调查阶段所应遵守的技术性规范,即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法律效力:非经批准,不得变更;二、统计标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广义的统计标准:指对各种统计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
16、计编码等方面所作出的统一规范。狭义的统计标准:仅指统计分类标准统计标准的内容: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法定标识: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文号/备案文号、有效截止时间。三、统计标准分类国家统计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的标准。部门统计标准:是指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本本部门统计调查需要制定的、在本部门范围内强制执行的统计标准。其他统计标准:在没有国家和部门标准的情况下制定的补充性统计标准第四节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方法是指统计调查者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一、普查:全面、系统。人口普查,尾数逢0年份实施;农业普查,尾数逢6年份实施;经济普查,尾数逢3、8年份实施。二、
17、抽样调查三、全面调查,全面定期统计报表四、重点调查,非全面五、行政记录统计法统计法第十六条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第五节第五节 统计调查证件统计调查证件统计调查证件管理意义:1、规范统计调查活动,维护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2、促进政府统计机构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种类: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工作证、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证。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概述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概述一、统计资料的特征 统计资料是指在统计
18、活动中所产生的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成果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资料的总称。特征: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二、统计资料的管理体制统计资料管理是依照统计法对统计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审定、存贮等各项工作。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统计资料管理1、国家统计调查的统计资料,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管理;地方统计调查的统计资料,由省、地、县统计局统一管理;2、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的统计资料,由部门统计机构统一管理;3、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设置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统计资料,自己管理。统计信息共享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社会公众共享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一、统计资料
19、的审核1、统计调查对象审核、签署统计资料2、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3、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录入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二、统计资料的归档统计资料包括统计台账、原始统计报表、汇总统计资料以及电子介质的资料,以及统计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所有文件。保管方法:传统资料、电子介质1.提供统计所需的行政记录资料2.提供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财务资料、财政资料和其他资料3.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其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取得的有关资料。第四章第四章 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统计机构是指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加工整理、统计分析预测、统计信息咨询和统计
20、协调管理等活动的组织。分为: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一、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独立设置的统计职能机构。国务院设立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机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机构。1、国家统计局2、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4、乡镇统计工作岗位二、部门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设置及职责二、部门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设置及职责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部门统计任务的需要而专门设置的统计职能机构。专业性业务主管部门,如农业、林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教育、卫生、文化综合性业务主管部门,如人
21、事、劳动、计划、财政第二节统计人员第二节统计人员一、统计人员的概念是指从事统计活动的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二、统计人员的职权1、具有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2、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3、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4、有权要求有关人员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5、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三、统计人员的职责1、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2、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3、统计调查时依法出示工作证件四、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1、恪守
22、职业道德2、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统计专业技术职务:统计专业技术职务:高级统计师:高级,考评结合 统计师:中级资格 助理统计师:初级资格 考试 统计员:初级资格 第三节第三节 统计从业资格统计从业资格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属于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1、有利于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促进统计队伍建设;2、有利于规范对基层统计队伍的管理;3、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统计数据质量。二、统计从业资格及其范围二、统计从业资格及其范围统计从业资格,是行为人从事统计工作的资格证明,也是行为人从事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最基本的要求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
23、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 资格证书。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1、国家统计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2、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3、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机关 认定程序:(一)申请申请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熟悉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2、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3、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需提交的材料:1、统计从业资格申请表一式两份;2、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其两份复印件;3、
24、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合格成绩单原件及其两份复印件;4、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1张。5、本人合格学历证书原件及其两份复印件(具备免试一门考试科目条件者);(二)受理(三)审查项目认定时限: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机关对已受理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20个工作日内完成;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在接到初审材料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授予统计从业资格的决定。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四)决定1、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作出授予统计从业资格的书面决定,并颁发统计从业资格证书,证书加盖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印章。2、申请不符合
25、法定条件,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作出不授予统计从业资格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同时应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第五章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与法律责任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一、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特征统计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形成侵害的行为。行为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统计违法特征:统计违法特征:1、具有社会危害性2、行为人有过错3、违反统计法律规范二、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共27类1、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2、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
26、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6、迟报统计资料;7、未按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8、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9、自行修改统计资料;10、编造虚假统计数据11、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12、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13、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14、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15、伪造、篡改统计资料;16、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
27、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17、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18、违法公布统计资料;19、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20、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21、泄露国家秘密;22、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23、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24、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25、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26、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27、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法律责任统计法律责任一、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概念: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
28、性法律后果。特征特征1、统计法律责任的承担者,必须是具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统计法律责任的内容是由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3、统计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必须由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此权力;4、统计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二、行政法律责任(一)统计行政处罚概念:是指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特点:1、实施主体只能是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关;2、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3、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于统计行政违法;4、被处罚对象是实施了统计违法行为的行为人。统计行政处罚的原则:1、法定原则2、公正
29、、公开原则3、过罚相当原则统计行政处罚种类1、警告2、罚款(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施行的行政制裁措施。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是指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关行政领导或者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统计行政处分适用对象:1、行政机关公务员;2、授权单位参公管理的工作人员;3、委托组织中工勤人员以外的人员4、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决定机关是违法行为人的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统计监督检查机关对本机关的统计违法行为人可以依法直接给予处分。对本机关以外的国家
30、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应提出给予处分建议,由该工作人员的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作出决定。(三)通报1、由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行使;2、适用对象广泛: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四)取消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主体是作出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利益和予以晋升职务的单位或者是违法行为人的上级单位、监察机关。各级政府统计机构有建议权,没有直接处理权。(五)批评教育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实施,对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个人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活动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提供不真实或不完整普查资料的违法行为予以批评教育。三、刑事责任1、打击报复2、
31、泄露商业秘密3、泄露国家秘密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检查,5、利用统计调查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公共利益、进行欺诈活动。第六章第六章 统计监督检查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与行政争议的解决第一节 统计监督检查一、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统计监督检查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监察机关、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察、督促和检查,以及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等各种活动的总称。统计监督检查三个基本特征:统计监督检查三个基本特征:1、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2、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严、
32、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3、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进行的式进行的二、统计执法检查的内容二、统计执法检查的内容十五个方面:1、领导人员是否存在自行修改、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对严重统计违法行为的失察行为;2、是否存在侵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的行为;3、是否依法设立统计机构或者配备统计人员;4、是否存在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行为;5、是否存在包庇、纵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或者失职行为;6、是否存在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
33、统计资料的行为;7、是否存在拒报或者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行为;8、调查对象是否存在拒报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统计资料,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以及妨碍统计执法检查的行为;9、是否依法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10、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是否具备统计从业资格;11、统计调查项目的实施、标识和统计调查方案等是否存在违反统计调查制度的行为;12、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泄露国家秘密、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的行为;13、是否依法进行涉外调查;14、是否存在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
34、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的行为;15、是否存在其他统计违法违纪的行为。三、统计监督检查方式三、统计监督检查方式1、根据时间:定期监督检查和临时、根据时间:定期监督检查和临时监督检查监督检查2、根据范围:全面监督检查和重点、根据范围:全面监督检查和重点监督检查监督检查3、根据检查主体:联合监督检查和、根据检查主体:联合监督检查和单独监督检查单独监督检查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序立案:立案:有明确的行为人,有违反统计法的行为,情节较重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属于管辖范围。调查:调查:立案依据,统计违法事实、证据材料,案件性质、法律责任、处理意见。处理:处理:告知、听证程
35、序、处理。结案:结案:执行完毕第三节第三节 统计行政复议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和行政诉讼一、统计行政复议是指统计执法机关在行使统计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与管理相对人发生争议,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统计执法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行政复议特征:1、是行政机关的活动;2、是上级统计行政机关对下级统计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活动;3、以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4、由不服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法提出申请而启动;5、统计行政复议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复议范围:1、行政处罚,2、行政不作为,3、行政侵权 复议管辖:1、对县级以上统
36、计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统计机构申请复议;2、县级以上政府统计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向他们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一般为本级人民政府。3、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省级调查队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复议;对其他调查机构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所在省级调查总队申请复议。4、对国家统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复议。行政复议程序:行政复议程序:申请:口头或书面受理:是否受理审查:关键阶段决定:维持决定;履行决定;撤销、变更和确认违法决定;和解、调解。执行:二、统计行政诉讼统计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
37、组织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统计行政诉讼特征:统计行政诉讼特征:、被告只能是行使统计行政权力、作出引起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执法机关;、所要解决的是统计行政争议;、起因是相对人对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服,持有异议,认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统计行政诉讼范围:一是统计执法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二是统计执法机关的不作为行为;三是统计执法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统计行政诉讼原则统计行政诉讼管辖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2、国家统计局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应诉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