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轮复习:中国建筑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3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了自己的
2、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之名,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去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特色的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
3、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
4、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摘
5、编自石羚建筑要有人文之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筑要想成为精神家园,需要的是乡愁和人文的淬火,而不仅仅是依靠外观的雄伟壮丽。B建筑如果失去了本土的文化精神,模仿得再好,也只是赝品,只能附在别人的文化表层。C中国的建筑风格大体上是兼容并蓄的,不拒绝“洋建筑”,在借鉴中呈现出文化主体意识。D建筑一旦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就往往会引起质疑。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将“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对比论述,指出建筑设计的盲从会带来很大的危害。B文章先分后总,指出建筑要植根于历史文化,立足于地方特
6、色,才能找到创新融合的新思路。C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推进,论述建筑在借鉴西方与传统时,要立足于本土、历史与文化。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表明有了乡愁与人文的植入,建筑才能成为精神家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是说建筑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不能受西方影响,才会有生命力。B如果说西式建筑热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那么仿古建筑热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文章对二者都作了否定。C因为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所以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D建筑在考虑文化基因、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仿效古人、借鉴西方,如此才
7、能有发展、有创新。答案:1、CC项,以偏概全,“大体上是兼容并蓄的,不拒绝洋建筑,在借鉴中呈现出文化主体意识”错,原句是说“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2、AA项,“对比论述”错,由原文第4段“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可知,二者并不是“对比论述”,且“建筑设计的盲从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于文无据。3、BA项,“不能受西方影响,才会有生命力”于文无据。C项,强加因果,“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与“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之间并无因果关系。D项,说法绝对,“仿效古人
8、、借鉴西方”并非发展创新的必要条件,并且原文对仿古是持否定态度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9分)从园林内涵上来讲中国传统园林是艺术创造过程中的集大成者,它体现了造园之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造园艺术水平体现于当时在文化上占支配地位的人们的理想和他们的审美上。而中国古代造园主体往往又是文人这一特殊阶层,因为他们既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也具有完善的审美能力,他们或多或少的参与到造园活动之中来,在历朝历代的私人园林营造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即使是皇家园林也从宋代开始在审美取向和思想上向文人化转变。传统园林设计作为一个艺术门类与文人的绘画、书法、诗文有着共同的渊源,它们是
9、一个艺术融合的共同体,都是源自中国式乌托邦的理想。因此,中国文人在书画诗文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和情感有助于人们领会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一方面,中国山水绘画和传统园林自古以来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以园入画还是以画入园,这其中都承载着文人试图将自然景观带回现实居住环境中的理念。绘画中将三维的现实山水带入二维平面靠的是“虛”“实”关系的恰当经营。古代文人将这种“虛”“实”关系用之于园林,打破原有空间边界制造出通往新空间的可能。例如,假山植物的设置似乎阻挡了下一个空间,但其透、漏的特质却又在暗示通往下一个空间的可能,另一方面,书法艺术不仅仅是点线的集合,而是通过连续、曲折的线条关系表现汉字的线性之美
10、。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几何式的园林有所区別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这种曲折的线性美,园路曲折蜿蜒自然断续,沿途设立亭桥楼阁等景观节点以园路的流动指引观者浏览方向,将园林的欣赏带入书法的线条美当中。此外,中国古代诗文对园林样式的直接描写不胜枚举,但诗文传达的意境和文人的思想境界却比其作为园林的描绘手段更为重要,因为通过诗文传达的意境内涵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明晰,对于文人内心世界窥探也更为准确。古代文人深受儒、道、佛三家学说影响,他们往往崇尚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下受隐逸思想的影响选择逃避现实。他们所建的园林既是平衡心中愤懑的避难所也是穷则独善其身的归隐处,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因厌恶官场倾轧,辞官
11、后修建辋川别业,园中亭台楼榭山水溪流的设计思想均与其在辋川别业一诗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相同。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本质上都是古代文人的审美的体现。古代文人这种对自然认识和改造的方式历经千年传承,却在现代功利化的造园浪潮中显得越来越卑微,人们更多的把它看作一种静态的历史物。今日对传统园林和文人审美的回溯并不是盲目拟古和否定现实,而是借古代文人的造园活动对今天的景观学和建筑学实践起到批判性的启发作用。摘编自钱坤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文人审美刍议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传统园林体现了文人的情趣与追求,历代各类园林的营造均表现出文人的审美取向。B. 传统园林设计与文
12、人的诗、书、画渊源深厚,其所组成的艺术共同体表现出中国式的理想。C. 传统园林借鉴绘画中“虚”与“实”的关系运用,体现了将自然景观带回现实居所的理念。D. 西方几何式园林往往不具备中国书法艺术般的曲折的线性美,与中国传统园林存在差异。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段阐释中国古代园林营造主体多是文人,为文章论证文人审美对传统园林的影响提供了前提。B. 第二段以园林设计中假山植物的设置效果为例,论证自古以来园林设计与文人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C. 文章主要从文人绘画、书法与诗文三个角度展开,阐述文人审美在中国传统园林营造中的重要作用。D. 文章论证的核心在于中国传统
13、诗、书、画对园林的作用,进而批判了当下社会功利化的造园现象。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如果文人理想境界与审美水平越高,那么他们生活的时代营造出的园林的艺术水平也相应会越高。B. 我们通过领会文人绘画的审美与情感,比通过文人书法与诗文来领会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更容易。C. 中国古代文人越注重园林营造,受儒、释、道三家学说的影响就越深刻,对现实不满的程度就越深。D. 我们对传统园林和文人审美研究应与时俱进,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景观学和建筑学实践的发展。【答案】4. A A项“历代各类园林的营造均表现出文人的审美取向。”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在历朝历代的私人园林营造中都能见到
14、他们的身影,即使是皇家园林也从宋代开始在审美取向和思想上向文人化转变”注意皇家园林是从宋代才开始。故选A。5、D D项“进而批判了当下社会功利化的造园现象”说法曲解原文。原文是说“而是借古代文人的造园活动对今天的景观学和建筑学实践起到批判性的启发作用”注意批判性的启发作用不等于批判。故选D。6、D A项扩大范围,原文是说“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造园艺术水平体现于当时在文化上占支配地位的人们的理想和他们的审美上”注意是“占支配地位的”。B项“比通过文人书法与诗文来领会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更容易”表述与文本不一致,恰好相反,原文是说“因此,中国文人在书画诗文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和情感有助于人们领会中国传统
15、园林的精神”“此外,中国古代诗文对园林样式的直接描写不胜枚举,但诗文传达的意境和文人的思想境界却比其作为园林的描绘手段更为重要,因为通过诗文传达的意境内涵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明晰,对于文人内心世界窥探也更为准确”C项因果倒置,“古代文人深受儒、道、佛三家学说影响,他们往往崇尚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下受隐逸思想的影响选择逃避现实。他们所建的园林既是平衡心中愤懑的避难所也是穷则独善其身的归隐处,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因厌恶官场倾轧,辞官后修建辋川别业,园中亭台楼榭山水溪流的设计思想均与其在辋川别业一诗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相同。”可知儒、释、道三家学说的影响以及对现实不满是原因,而不是结果。故选
16、D。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刘根生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激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
17、饱含灵性和魅力。国内外的一些城市中,涌现出一种叫作“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
18、也没有特色。“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的感受和美的体验。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
19、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美是愉悦的源泉,美也是巨大的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这说明审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B.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这种“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的出现,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C美具有巨大的竞争力,技术讲究美感,
20、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D.追求技术的诗意,要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即考虑到人对科技产品的尺寸的要求。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着技术的诗意,通过大量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技术诗意的重要性、可行性等问题。B.文章第四段以大树为喻,形象地阐明了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C.文章第五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技术诗意的特征,为自己的立论提供了理论依据。D.认为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文章论述技术应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相融合的前提。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某些技术成果之所以
21、缺少良好的用户体验,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B.一切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在于提升生活的品质,但某些决策者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偏向于追求政绩和商业价值。C.技术的诗意固然重要,但不能随意地铺陈、夸张、搞怪,而应遵循规律,自然而为之。D.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一味讲求宽大,显得浪费又没有美感,其中原因可能是决策者事先没有向专业人士咨询意见。答案:7B【解析】A项,“审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错;C项,技术讲究美感,不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而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D项,“人的尺度”指的是从人的需要出发。8B【解析】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9A【解析】“设计者”应是决策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