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7.5.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二中学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二中学 郭延菊郭延菊 一、一、教材教材分析分析 (一)(一) 、教材的地位教材的地位与与作用作用: 本节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第五节的内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 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 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本节课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 和定理以及灵活运用这个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突破原有的形象思维限
2、制, 引入几何证明中的重要方法添加辅助线法, 从而为下一节三角形外角的学习 作好铺垫,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学习几何证明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 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 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与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归纳的能力,一题多 解的能力以及转化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 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体会“合作双赢”的理念。 (三)(三) 、教学重教学重点、难点点、难点
3、重点: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及其简单的应用。 难点: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正确添加辅助线。 二二、学学情分析情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 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 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也熟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他们已经具有 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 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活动经验基础: 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 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 2 三三、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 教法:教法:教师采
4、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证明三 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极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 现问题、 归纳问题的能力, 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及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学法:学法:教学中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合作探究,积极参 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多动脑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精神,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类比、转化、证明 等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四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第一环节:情境情境引入、引入、探索求知探索求知 1、旧知回顾、引入新课 问题 1:
5、你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存在怎样的关系? 问题 2:你还记得这个结论的探索过程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 “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 上课开始, 我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自然导入三角形 内角和定理的学习。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从心理上感知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 排除学生对几何证明的胆怯情绪。 2、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 样的结论。学生会提出度量、撕拼图或折叠的方法,然后让每个学生用准备好的 三角形卡片将它的内角撕下,试着拼折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 总结拼图
6、方法。 ) 实验 1: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指名同学上 台展演,其他同学互相展示;对于不同拼法要给于鼓励和肯定。等撕拼展示的同 学完成后,还可让其他同学对照模型图抽象出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意 识和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之关键的能力。 ) 实验 2: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拼成一个平角。 (小组交流后再展示,指定一 位同学带领大家一块儿完成折叠过程。 老师故意折错, 使三个顶点不重合在一起, 3 旨在让学生理解折叠的实质在于折痕与底边是平行的, 进而为添加辅助线作 平行线埋下伏笔。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对比度量、撕纸、拼折等探索过程,让学生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 化的
7、理性作用。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困难。但 撕拼图和折拼示意图中的平行线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台阶, 使学生想到把平行线的 判定定理逆变成性质定理作平行线构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或平角来 证明。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 说理过程是学生所熟悉的, 因此, 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说出用度量、 撕纸、 折叠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原因构造一个平角,为后面 添加辅助线证明定理做好铺垫。 (二二)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证明定理证明定理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单纯教给 学生证明更有效。教师设问:从刚才的活动过程中,你能说出证明: “三角形内 角和
8、等于180 ”这个结论的正确方法吗?(1) 、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2) 、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说理方法。 (3) 、请同学们让小明的想法变成现实。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倾听他人 的方法,从中获益。既培养了学生的说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辅助线的桥梁作 用, 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初中阶段一个重要数学思想转化思想,为学好初 中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添辅助线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证明某一结论,需要引用某个定 义、公理、定理,但原图形不具备直接使用它们的条件,这时就需
9、要添辅助线创 造条件,以达到证明的目的。 (三三) 、例题解析、例题解析、活用知识活用知识 出示例题,并提出两个问题:1.BAD 的度数可以由哪个角的度数得到? 2.BAC 的度数又可以有什么得到?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渗透初中阶 段另一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问题, 4 达到活用知识的目的。 教学教学效果:效果: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掌握是非常熟练,因此,学生能较 好地解决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关的问题,但书写过程可能会不尽人意。 (四四) 、反馈练习反馈练习、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巩固三角形内
10、角和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通 过讨论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钝角,至少有几个锐角,以及知道角度之 比求角的度和需要学生数形结合解决第(6)小题等,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 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分享学友的 想法, 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外延。 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内容是否清楚, 能否灵活运用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掌握是非常熟练,因此,学生能较 好地解决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关的问题, 可能会在书写过程方面需要老师指导 或
11、提醒。 (五五) 、课堂课堂小结小结、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采用先让学生归纳补充,然后教师再补充的方式进行:这节课 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哪几种方法?(度量、撕拼、折叠、证明) 2、辅助线的作法技巧:添加辅助线的实质是通过平行线来移动角构造 平行线间的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构造平角。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单应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 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种不同的证明方法的理解比较深 刻,并能熟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相关证明。 布置布置作业作业 1、课后
12、练习:课本第 179 页随堂练习第 3 题;第 180 页习题 7.6 第 1,2 题 或 3、4 题; 2、课堂作业:第 180 页习题 7.6 第 1、2 题或 3、4 题。 5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作业的布置是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及时的反馈, 有助于学生了解 自己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的总体情况,可以及时适当的对教学作 出调整。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二、学生展示的拼图方法: 三、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 度
13、量 (有误差) ; 撕拼、 折叠 (不严谨) ; 证明(推理论证、有理有据)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线间的内错角、同位 角、同旁内角或构造平角。 四、例题或练习过程的书写或展示 六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是“空间与图形”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内容,它不仅 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而且几乎是研究所有其它图形的工具和基础。而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又是三角形中最为基础的知识,也是学生最为熟悉且能与小学、中学知 识相关联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学生有厌烦心理。因此本 节课的设计力图实现以下特点: 1、通过撕拼与折纸等操作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然后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 发,逐步转到符号化处理
14、,最后达到推理论证的目的。 2、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主题。 3、本节的难点是添加辅助线,应该大胆放给学生去交流讨论,并展示出自 己的思维过程。 本节课我注重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的推导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留给学 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不同证明方法的尝试,旨在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规范学生 的证明过程,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采取了尽量让学生自 己探究、自己发现、自己交流、自己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收获 的喜悦,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合作双赢”的理念,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情感 目标。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究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探究比较积极,通
15、 6 过小组探究、交流,最终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学生的思 维受定式影响,探究的途径受到约束,说理的过程还不是很规范,部分学生证明 过程的书写不是很到位。 北师大版的教材内容看似简单, 实际包含很多知识点, 如果仅仅按教材上课, 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学生现有的能力有限, 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 很难进行应用。 所以把握好知识点并潜心钻研教材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除了精心备课,还 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是很重要的, 根据学生的状态适时调节讲授方式 会使课堂效率更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 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探索,实现师生互动。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 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