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会贯通,秋水(节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庄子生活的战国后期,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统治政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天下纷争,政治腐败,社会混乱。文化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之一的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但又无力反抗,便从批判现实走向了悲观厌世、否定一切的极端。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 秋水(节选)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秋水篇是庄子中的一个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秋水”作为篇名,与中心思想无关。秋水篇主要通过寓言,阐发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强调认识事物的复杂性。,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庄子(约前36
2、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庄子又名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存33篇,其中内篇7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撰),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多采用寓言形式,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夸张大胆,比喻生动,讽刺辛辣,语言铿锵,汪洋恣肆,艺术境界恢宏瑰伟,
3、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鲁迅称“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后来一些文人学者一方面引用人们已经创作出来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断创作新的寓言,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这样,大量的寓言便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注字音 2.识通假 (1)泾流之大(“泾”同“径”,直流的水) (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多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
4、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晓古今,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记特殊 (1)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用“见于”表被动) (2)倒装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己若”即“莫若己”的倒装,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即“谓我也”的倒装,宾语前置) 7.积名句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了解本文的寓意,把握庄子的思想。 1.秋水(节选)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形象表达“人的主观认识有限,客观世界无限”的观点;河景与海景对照,对河伯与海神不同的认识境界起陪衬作用,使两
5、种对立思想更鲜明。 2.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情况下欣然自喜的。第二个“于是焉”呼应第一层,对比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出庄子的哲学思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善于改正错误才可以进步,并受到人们的称赞,河伯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提示先引俗语自我批评,再深责自己目光短浅,后慨叹差点贻笑大方。 4.秋水(节选)一文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提示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见识有限,不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告诉人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
6、【目标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特色。 1.河伯先“欣然自喜”,后又“望洋向若而叹”。“喜”与“叹”分别显示了河伯当时怎样的心态? 提示“喜”显示扬扬自得。“叹”显示自觉渺小的羞愧。 2.课文是怎样体现出作者的观点的?请简要论述。 提示写河伯自夸自大(抑)。写河伯自省其小(扬)。以“殆”字阐明骄傲自满的危害。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和论辩艺术? 提示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和善用寓言、对比说理的论辩艺术。(1)汪洋恣肆,构思巧妙。以寓言形式、丰富神奇的想象,塑造了先自喜后悔悟的河伯形象,阐明深刻道理,构思巧妙。(2)对比论证,显豁突出。黄河与北海的对比,河伯先后认识的对
7、比。通过对比,形象更突出,寓意更深刻。,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对河伯其人,我们该如何评价? 提示对河伯其人的评价,首先要把握河伯的形象特征,他在“自喜自叹”这一过程中都有值得我们探讨的价值。另外也可从河伯的思想认识方面对其加以评价。 参考答案观点一:看到“百川灌河”即“欣然自喜”的河伯是自大的,浅薄的;但他善于反躬自省,有自知之明。人都是有弱点的,不能冷静、客观地审视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妄自尊大。因此,在客观审视自我这一点上,河伯是明智的,堪称智者。 观点二:河伯顿悟的道理“个人渺小,天地无穷”,以及“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片面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否定
8、了相对真理。按他的说法,宇宙是庄严神圣的,是不可能被个人、被人类认知的,个人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可笑的,这在认识论上就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这是典型的道家虚无主义思想,是值得我们警醒的。,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从秋水(节选)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得到的启示,正是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可以围绕这一哲理阐述观点。 参考答案启示一:应正视自己,不能骄傲自满。当河伯见到“百川灌河”的雄壮、开阔时,它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因而得意扬扬。待它见到北海,“不见水端”,才发现自己“以为莫己若者”的自大和狂妄,感叹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种鲜明的对比给
9、人以深刻的印象。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启示二:人不能受环境制约。如果河伯永远不走出“百川灌河”的环境,就看不到“不见水端”的北海,就不会有比较,就不知道天外有天,只能是“井底之蛙”。 启示三: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河伯不亲自见一见大海,它永远不知道自己微不足道,就可能“见笑于大方之家”。由此可知,认识是无止境的。,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
10、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 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思维训练 1.
1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此予之所得也。 C.戍卒叫,函谷举。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解析例句与A、C、D三项均为被动句,B项为判断句。 答案B,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 导学号34010032北海若觉得不足以自夸,是因为他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下列句子中反映这一内容的一句是( )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百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 D.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马体乎? 解析B项是对自己的评判
12、,A、C、D三项是用打比方的手法讲述道理。 答案B,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参考译文海神若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
13、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
14、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君位而博取名声,孔子以谈说天下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扬扬自得吗?”,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读庄子秋水有感 雷晓萍 因为查资料,偶然又看到了庄子的秋水篇,再读这篇文章让我心潮澎湃。秋水篇大概是在中学的时候学过吧,可是那时对这篇文章文笔的优美、意境的宏大丝毫没有体会,这样的文章不该是毫无阅历的毛头小子、黄毛丫头读的。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
15、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黄河神河伯是个很令人敬佩的人,我们常会因为自己的一些成绩而沾沾自喜,这是人之常情,可贵的是当他看到漫无边际的大海时,立即自我反省,而现实中很多人不仅因为自己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当看到别人比自己更大的成就时,不是对自己反省,而是羡慕嫉妒恨,往往会在背后说一些诋毁的话。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北海
16、海神若是懂大道的人,懂得有些人因为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得他们的眼界和知识受限,有些人因为僵化和偏执而无法教化。,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宇宙是无限大的,时间是无限流淌的,在无限的时空面前,人是多么的微小。微小的我们对这个无限的宇宙影响真的不大,时间不会因为我们而停止,宇宙不会因为我们而扩大或缩小。但是,我们时不时地会感到很是自以为了不起,那应该是一种地球离了我们就不转了的优越感吧。以前听人说过一句话“某某知识渊博,基本没有知识的盲点”,这话是对知识渊博者的很高的赞誉。但是,真的有人没有知识的盲点吗?知识浩如烟海,一个人就某一个领域要把它搞透搞
17、精通已经非常不容易,更不要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要精通高科技。有人说过“知识就像一缸油,我只沾了一指头”,这句话很形象也很在理。 庄子是伟大的哲人,他的很多文章都充满着辩证思想和宏大的意境,不仅探索宇宙的奥妙,还寻找做人的境界,西方的哲学家哪个能与他媲美。 (摘自北方网),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品读提示 本文有“读”有“感”,在摘录原文之后,抒写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既有对河伯勇于反省的褒扬,也有对海神若能懂大道理的欣赏,但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此,而是进一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反思自高自大的“我们”的浅薄与无知。文章结尾处对庄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本文情真意切,
18、内涵丰厚。,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1)庄子中有个海神叫若,有个河神叫河伯。河伯居于黄河,自视清高。后来,他看到了烟波浩渺、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浅陋,由原来的沾沾自喜变得自惭形秽。庄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由骄傲自满到虚心认错的河伯形象,也阐述了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哲理。 运用方向 骄傲自满;追求永无止境;要虚心改过。,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惠子很惶恐,想阻
19、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运用方向 淡泊功名;不卑不亢;高洁。,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妙用对比 彰显主题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优劣得以辨明,正谬得以彰显,主题得以突出。 两次所见情形之比。第一次所见,是河伯在自己的领域之内的所见,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此景是何等雄壮
20、!但当他来到大海边,见到的却是“不见水端”的广阔。一个是“不辩牛马”,一个是“不见水端”,两者孰广孰阔,自不待言。,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第一次,河伯在见到自己的领地之后,“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字,把河伯那种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二次,河伯见到大海后,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向海神发出了由衷的感叹:“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叹,为大海的广阔无垠感叹。一个是“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是“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前为骄傲自满,后为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两者
21、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两次所见后的动作神态之比。第一次,河伯的神态为“欣然自喜”,第二次则为“望洋向若而叹”,这一“喜”一“叹”鲜明地表现出了河伯两次所见后的不同神态。“喜”所表现的是河伯志得意满的神态,“叹”表现的则是河伯在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后羞愧佩服的神态。所见后的动作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次所见后,河伯是“顺流而东行”,第二次所见后,河伯是“旋其面目”。一“顺”一“旋”表现出人物不同的心情。“顺”字反映了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那种春风得意之情,而“旋”字则表现出河伯改变了认识,掉转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
22、微写作,两种做法所产生的结果之比。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而第二次所见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和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做法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正确的做法带来的是收获,错误的做法带给人的是失误。,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寓言故事,寓含一定道理,不少于300字。 写作示例 两棵树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主人在一个山坡上同时播下两颗种子,并以同样的方法浇灌这两颗种子。过了几天,两颗种子发芽了,慢慢地钻出了泥土。一段
23、日子后,小芽长成了小树苗。主人还是辛勤地培育着。其中一棵不满足主人的待遇,竭力地远伸根须,积极地吸收着大自然恩赐的阳光雨露,因此长得很快。另一棵却说:“唉,老兄,你何必活得这么累呢!主人会给我们养料的。”那棵小树只是笑笑。又过了一段日子,一棵长成了大树,而另一棵还不到它的半腰。那另一棵又发话了,说:“兄弟,你真是自找苦吃,长那么高大干嘛?每天都经历日晒雨淋,多苦啊!哪像我,有你挡风遮雨。”那一棵树还是微微一笑。,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几年后,一棵树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而另一棵却因长期的“营养不良”,还只是一棵弯弯扭扭的小树。一天,主人开来了一辆卡车,把那棵大树砍了,运去制造物件。那棵小树见了不禁惋惜而感叹地说:“老兄啊老兄,你最终还是被砍了。还不如我呢!”大树听了鄙夷地说:“我要做棵有用的树,怎能像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