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第2课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3【锦囊】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差异因素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452.人类活动差异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678【考点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1】(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联考)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完成(1)(2)题。9(1)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A夏季
2、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 C冬季降雪量大 D冬季光照时间短C10【解析】本题组以“传统民居”为载体,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核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从甲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看,屋顶坡度大,说明该区域降雨多或者冬季降雪量大;采用横木地基是为了防止建筑下陷(可能是地下季节性冻土的存在);建筑物密闭、门窗小,是为了防寒保暖;因此,可推测该建筑位于高纬度地区,降雪量大,门前台阶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冬季降雪量大的自然环境。11(2)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 B光照C地形 D台风D12【解析】第(2)题,“地穴式”民
3、居是台湾雅兰人为了适应多台风的自然环境,将民居建在地下,这样可减轻台风灾害对生活的危害。石质建材多,说明该地为山地或丘陵地形,排水条件良好,采取此建筑形式不是因为降水的原因;该建筑没有选择地形平坦的地段建筑民居,主要是平坦地形受台风危害严重;从建筑形式和风格看,光照对其影响极小。13【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水稻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14材料二材料二下表为20世纪7090年代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与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统计表。15(1)描述东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答案:答案: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
4、气候;土壤为红壤和水稻土;河流以外流河为主,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16【解析】本题通过农业的分布状况,考查区域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题,自然地理特征一般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7(2)说出20世纪7090年代,与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相比,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的变化特点及原因。答案:答案: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变化特点:逐年降低。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建设等非农用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减小,水稻的产量下降。18【解析】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长江产区贡献率逐年下降,东北粮食产量逐年增加。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和东南沿海水稻优势区
5、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非农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减小。19(3)从东北地区运水稻到珠三角地区,应选择何种运输方式,说出你选择的依据。答案:答案:海运。水稻的运量大且对时间要求不高,而海运运量大,运费低。(或铁路运输。铁路运输运量大且运费较低,适宜运输运量大且对时间要求不高的水稻)20【解析】第(3)题,水稻运量大且对时间要求不高,可以选择海运或者铁路运输。21【考点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最大在()A采集和狩猎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A22【解析】
6、本组题考查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最明显。23(2)农业社会阶段,成为农业文明发祥地一般需要具备的条件不包括()A平坦的地形 B肥沃的土壤 C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便利的河水灌溉C24【解析】第(2)题,全年高温多雨不利于人类生存,因而不是农业文明发祥地需要具备的条件。25(3)以下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德国鲁尔区 B山东东营市 C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C 26【解析】第(3)题,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是依靠其发达的海洋运输发展起来的,而其他三个地区主要是依靠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起来
7、的。27【22】读世界某主要国家示意图,回答(1)(3)题。28(1)该国家地名中,含有“大”字的特别多,其成因与纬度密切相关的是()A大分水岭 B大沙沙漠 C大自流盆地 D大澳大利亚湾B 29【解析】本题组考查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及地名可以判断该国家为澳大利亚,南回归线横穿该国,大面积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因而大沙沙漠的成因与纬度密切相关。30(2)该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国,其矿产出口通过东北海岸的较少,其原因是()A东北地区矿产资源贫乏 B东北地区海域多冰冻 C东北部海域多珊瑚礁,不宜航运 D东北部多沙漠,人烟稀少C 31【解析】第(2
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东北部海域有大堡礁,对海洋航运不利。32(3)甲河流域下游是世界著名农业分布区,有关该地农业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容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B冬季降水较少,需要大量引水灌溉C纬度高,热量不足 D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A33【解析】第(3)题,该河流下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干燥,发展灌溉农业极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冬季温和湿润,降水较多,不需要大量灌溉;该地属于亚热带气候,热量充足;其下游为混合农业区。34【考点3】我国的区域差异【31】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简图,回答(1)(3)题。35(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主要是()A地貌和气候差异 B地形和水文差异 C植被和土壤差异
9、D植被和气候差异A36【解析】本组题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我国区域的划分及区域差异。第(1)题,地貌和气候是划分自然区的最基本要素。37(2)内部差异主要是热量引起的是()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C38【解析】第(2)题,丙为东部季风区,其南北纬度差异大,内部差异主要是热量引起的。39(3)有关丙自然区的特点,不正确的叙述是()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200米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A40【解析】第(3)题,丙为东部季风区,以平原为主,但是也有低山丘陵,所以不是所有地区海拔都在200米以下。41【考点4】
10、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41】读我国两省区示意图,回答(1)(3)题。42(1)两省区都比较典型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臭氧空洞 C沙漠化 D酸雨A43【解析】本组题考查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第(1)题,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都比较严重。44(2)在影响上题中环境问题形成的各因素中,两省区区别最大的在于()A土质状况 B废气排放量 C降水变率 D植被状况A45【解析】第(2)题,省的土壤主要是土质黏重的红壤,省土壤是土质疏松的黄土。46(3)两省区欲发展清洁能源,分别适合()A太阳能水能 B水能煤电 C风能太阳能 D水能太阳能D47【解析】第(3)题,省河流众多,地表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省光照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