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考点 大气的运动规律(解析版).doc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2510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考点 大气的运动规律(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考点 大气的运动规律(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大气的运动规律大气的运动规律 本讲内容较多, 虽不像地球运动那样对考生空间立体想象能力要求高, 但是涉及的地理空间位置较多, 所以在复习本讲时,要多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世界 1、7 月海平面气压图。除此之外,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气温、气压、海拔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关注现实生活,用地理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识记各种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征。识记重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分布规律,但要充分利用 试题中所给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 【网络构建】【网络构建】 知识点一、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知识点一、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1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全

2、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 行 无论 7 月还是 1 月, 气温都 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北半球 1 月份大陆上的等温在同一纬度上, 冬季大海陆分布 线向南(低纬)凸出; 海洋上 则向北(高纬)凸出,7 月份 正好相反 陆比海洋冷, 夏季大陆比海 洋热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半球 等温线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 同纬度 地带 气温低,等温线向低 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 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地形(地势高低) 气温高,等温线向高 纬凸出 寒流经过气温低, 暖流 经过气温高 洋流 我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 1 月 0 等温线大致经秦岭淮河 一线 冬季,南北

3、温差大,越 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冬季风 (大气环流)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 南北温 差不大 太阳辐射(北方白昼时间长) 2.气温分布时间规律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 左右。 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凹地大于高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 (2)年变化: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7 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 在 8 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 2 月(北半球)。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3气温的垂

4、直分布规律 (1)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 6/千米。 (2)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3)高层大气:底部因几乎没有臭氧,所以气温开始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再随着高度的增加,由于 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吸收了一部分太阳紫外线,气温再次升高。在 300 千米高度上,气温达 1 000 以上。 【特别提醒】对流层局部气温实际垂直递减率低于理论垂直递减率,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称 为逆温。逆温的成因有辐射逆温(多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形逆温(常发生于盆地和谷地中)、平流逆温 和锋面逆温等。 知识点二、与大气环境有关的地理原理及其应用规律知识点二、与大气环境有关的地

5、理原理及其应用规律 原理 主要内容 应用(规律)举例 太阳辐射波长与 能量分布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 见光区,能量越高,波长越短 大气温度垂直变化及原因;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 温的日变化、年变化规律;人类 活动向大气输送CO2等气体造成 的大气保温效应使地球的热量 收支失去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 暖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大气热量平衡 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 全球平均气温稳 定 热力环流的形成 冷热不均气流上升或下沉(热升冷降)同 一水平面上气压存在差异(近

6、地面:热低压、冷 高压)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小尺度:城市风、海陆风、山谷 风;大尺度:季风环流、赤道低 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 风的形成 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 偏向力: 促使风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 摩擦力: 降低风速,影响近地面风向 气旋与反气旋;冷锋与暖 锋、锋面气旋的形成与天气 气压带、风带形成 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 不同地区的降水类型及分 布、变化规律;不同地区气候类 型及分布规律 季风环流的形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导致冬夏海陆气压中心 的季节变化,东亚季风(西北季风、东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形成季风, 南亚的西南 季风最为典型 我国冬、夏

7、气温分布和降水 的季节变化规律 【特别提醒】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 (1)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 (2)风向: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少雨。 (3)地形:干旱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多,形成雨岛;干旱地区的盆地内部降水较少。暖温气流的迎风坡 多雨,背风坡少雨。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纬度: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6)地表状况: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 (7)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知识点三、天气系统知识点三、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1)冷锋: (2)暖锋: 【特别提醒】

8、 (1)单一冷(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锋面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锋面雨带多分布冷气团一侧。 2气旋和反气旋 3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比较 说明如下表: 北半球 南半球 风向 F、G 处为偏北风,E、H 处为偏南风 F、G 处为偏北风,E、H 处为偏南风 冷 暖 锋 位置 AB 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 CD 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 AB 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 CD 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 运动 方向 AB 处锋面向 E 处运动, CD 处锋面向 G 处 移动 A

9、B 处锋面向 F 处运动,CD 处锋面向 H 处移动 雨区 根据冷暖判断雨区的位置,暖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区与锋后 四、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定方法四、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定方法 1风向的判定 (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画出虚线)。 (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若 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 定的角度(偏转 30 45

10、 );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绘出实线箭头)。如 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风: 高空风: 2风力的判读 (1)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 上图,风力:ABCD。 (2)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如下图,A、B、C、D 处风力的大小是 ABCD。 五、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五、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符号 利用符号确定锋面运动的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方向。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 转运动

11、,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 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气象资料图判断法 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 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 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降 天、降水、降温的天气 雨等天气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 升高,判断为冷锋 降低,判断为暖锋 六、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六、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地理位置推断法 (1)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以及哪个温

12、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 陆西岸还是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2)以北半球为例,不同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如下所示: 【特别提醒】 气候的特殊分布 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 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 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

13、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 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 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2气候资料判断法 依据气温、 降水的特点及雨热配合状况, 即可判定各种气候类型。 原则是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一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例 1、(2019 高考江

14、苏卷)2019 年 1 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 1 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 2 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双选)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 2 中( ) A增大 B增大 C减小 D减小 【答案】1.AD 2.BC 【解析】第 1 题,三峡库区的云海是由水面上大气上升,气温降低,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结合选 项中大气运动方向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故选 AD。第 2 题,大气中的云层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大气中的云层还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

15、温作用。图 2 中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故选 BC。 【举一反三】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 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

16、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3.A 4.C 【解析】3.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出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A 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 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 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 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 错。 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 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 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 在差异,下垫面反射

17、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 错。 【变式探究】地冰花也称“霜柱”,它从泥土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地冰花向上伸长,形成的 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景色十分喜人。读图,回答 56 题。 5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 A土质疏松,孔隙一定要大 B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 C温度高,水汽含量少 D温度低,水汽含量少 6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 ) A持续的低温和降水 B多云而微风的夜晚 C地表温度高于 0 D晴朗而风静的夜晚 【答案】5.B 6.D 【解析】第 5 题,地冰花是从泥土慢慢长出来,产生地冰花的土壤土质松散;冰花是气温 0 以下时, 土壤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 此时土壤的

18、含水量较大, B 对, D 错。 土壤孔隙一定要大, 说明水分少, 空气多, A 错。温度高,土壤水汽不能结成冰花,C 错。第 6 题,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晴朗而风静的夜 晚,地面降温快,无风,水汽易凝结成冰花,D 对。持续低温降水,水太多,易形成冻土,A 错。多云而 微风的夜晚,降温慢,水汽不易凝结,B 错。地表温度高于 0 ,水汽不能凝结,C 错。 高频考点二高频考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大气运动与降水 例 2.(2019 全国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 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

19、即为积云的 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1)C (2)D (3)A 【解析】(1)由“空气的对流上升运动,使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冷却、凝结成云”可知,积云是由空 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

20、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 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 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 (2)由“常见的积云的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的对流上升运动, 使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 冷却、 凝结成云”可知,积云是下垫面受热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形成的,热带雨林地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对 流运动最显著,因而积云出现频率最高 (3)由“常见的积云的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可知,水汽 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而下垫面的气温高低,则直接影响了上升气流中水汽开始凝结的高 度,

21、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 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 【方法技巧】抓住主要因素分析区域的降水分布与差异 (1)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 一般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 下垫面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体面积广的区域降水较多,反之则少 (2)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的降水具体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

22、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 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举一反三】(2019 海南高考)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 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 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 2006 年 8 月 24 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

23、 完成(1)(2)题。 (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到“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 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11 时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第(2)题,“白天, 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 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

24、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 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 【变式探究】(2019 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月 19 日 13 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 (1)(2)题。 (1)该月最可能是( ) A3 月 B6 月 C8 月 D10 月 (2)此时,澳大利亚( ) A地天高云淡 B地干热风大 C地南风暴雨 D地北风酷热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气压较海洋低,是夏季大陆增温强烈所致,故选 A。另外也可以根据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确定该日南半球处于夏季。第(2) 题

25、,地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天高云淡,A 正确;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弱,B 错误; 地处于强热带气旋东南部,吹偏东风,C 错误;地处于强热带气旋西部,吹西南风,D 错误。 高频考点三、等压线的判读高频考点三、等压线的判读 例 3、读图文材料,回答 12 题。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 7 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 7 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答案】1C 2D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乙地高空气流是下沉,风速减小,浮尘沉积,A 项与图示相符

26、;甲地扬沙 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后下沉形成浮尘,所以乙地浮尘来自高空气流,B 项与图示相符;由上面分析 可知,乙地为下沉气流,C 图示不符;甲地的扬沙主要是大风的作用,D 项与图示相符;故与图示不相符的 为 C,故答案选 C。 2根据上题结论,浮尘天气主要与下沉气流有关,读 A、B、C 三图可知,图示主要受低压控制,盛 行上升气流,故 ABC 错误;D 图中,亚欧大陆主要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与浮尘天气的形成有关, D 正确;故选 D。 【方法技巧】判读等压线分布图时的注意点 1.判断南北半球:通过海陆轮廓或经纬线判断南北半球。 2.判断气压中心:根据等压线的分布趋势,判断高低气压中

27、心。 3.风向与风力:作图判断风向,依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力大小。 4.判断天气:气旋雨、反气旋晴,冷锋后雨、暖锋前雨。 5.判断气温:依据纬度或气团性质判断气温高低。 6.判断气压:主要依据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来判断。 【变式探究】下图为 1 月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 34 题。 3关于图中气压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气压值高于乙地 B乙地气压值高于丙地 C丙地为低气压中心 D丁地为高气压中心 4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B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少于乙地 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答

28、案】3.D 4.A 【解析】第 3 题,由图可知,甲地气压介于 1 0121 016 hPa 之间,乙地气压为 1 024 hPa,甲地气压 值低于乙地; 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 丙地和丁地气压都大于 1 024 hPa, 为高压中心; 乙地气压为 1 024 hPa, 低于丙地气压。第 4 题,图中甲地等压线较稀疏,而乙地等压线较稠密,则甲地风力小于乙地。依据风向 判读方法,甲地吹西南风,乙地吹偏东风;甲地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而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举一反三】下图是北半球 500 百帕等压面天气图,图中所示等值线为等压面上的等高线,甲、乙、 丙、丁为等压面上的点。读图回答 56 题。

29、5图中 500 百帕等压面上丙点的风向不可能是( ) A东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6图中甲、乙、丙、丁近地面同一高度气压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甲、乙 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 【答案】5.A 6.B 【解析】第 5 题,图示为北半球 500 百帕等压面图,图中所示等值线为等压面上的等高线,结合等压 面知识判断,图中丁点的气压面的高度值最小,说明在相同高度上气压最低,因此,丙点的风向不可能是 东北风。第 6 题,图中所示的是高空的气压状况。高空中各点气压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乙、甲、丙、丁, 因此推断出近地面同一高度气压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丁、丙、

30、甲、乙。 高频考点四、气压带与风带高频考点四、气压带与风带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示 M 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C 2.C 【解析】第 1 题,M 所处纬度在 30 ,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北面的风带风向为东南风,可推知该气 压带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 2 题, 由气压带、 风带的组合情况可知在 30 S, 在 60 S, 在 30 N, 在

31、60 N。 【方法技巧】 1.气压带、风带图示中风向的判定方法 在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 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运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以区域图或环流模式图、气候类型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3.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江苏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 两地位置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32、(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变式探究】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 34 题。 3图中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4正确表示之间风带实际风向的图是( ) 【答案】3.A 4.B 【解析】第 3 题,从图中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提示信息可知均为气压带的位置。据纬度位置可知 为 30 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第 4 题,之间的风带应为南半球

33、低 纬度的信风带,即东南信风带,实际风向为东南风。 高频考点五高频考点五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例 5、(2019 北京高考)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 水量图。读图,回答第 1 题。 2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答案】D 【解析】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 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 D 选项正确。 【举一反三】(2018 高考江苏卷)公元 399 年412 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 佛国记

34、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 月5 月 B5 月9 月 C9 月12 月 D11 月次年 3 月 【答案】1.C 2.B 【解析】第 1 题,由“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知,这段话描述的区域全年气温 较高,降水较多,位于热带,可判断所描述的区域应为斯里兰卡沿海平原,C 对;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青藏 高原上,和

35、帕米尔高原一样为高山气候,终年气温较低,草木茂盛的时间短,A、B 错;塔里木盆地为温带 大陆性气候,多沙漠分布,气候、植被的季节变化明显,D 错。第 2 题,59 月为北半球夏季,南海海域 盛行西南季风,东海、黄海海域盛行东南季风,乘船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建康(南京)顺风顺水,B 对;15 月中,13 月南海海域主要盛行东北风,45 月东北风减弱并转换为西南风,乘船返回中国建康(南京)1 3 月时逆风逆水,A 错;11 月次年 3 月,南海海域盛行东北季风,东海和南海盛行西北季风,乘船从耶婆 提国返回中国建康(南京)逆风逆水,D 错。912 月南海海域西南风开始减弱,并转换为东北风,也不适宜 乘

36、船回国,C 错。 【方法技巧】 1.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 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 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 定带(温度带),以

37、“水”定型(气候类型)。 总结如下: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描述 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描述降水量 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 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 40 大 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25 35 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38、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雨热组合状况等。 【变式探究】下图为不同大陆上纬度相近的三个气象站测得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读图完 成 35 题。 3地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受制于( ) A信风 B西风 C台风 D季风 4地最可能位于( ) A亚洲东部 B北美西部 C非洲南部 D澳大利亚 5地日照时数明显高于两地,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 B雨天少 C气温高 D海拔高 【答案】3.D 4.B 5.B 【解析】第 3 题,地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分配差异显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受季风环流 的影响。第 4 题,地雨热不同期,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

39、候,四地中最可能位于北美西部。第 5 题,地 降水稀少,阴雨天气少,因而日照时数多。 【举一反三】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 30 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完成下列各题。 5.下图为北纬 30 附近、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6.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5.D 6.D 【解析】5.北纬 30 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 者地中海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结合气温和降水量特征,甲图

40、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 是绿洲,地降水丰富,、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A 错;甲与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 植被分布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地,所以 D 对。 6.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对比, 两地纬度相同, 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 说明热量充足, 海拔较低。 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D 对;同一纬 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A 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离海洋远近影响不大,B 错;两地不临海,临 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C 错。 高频考点六高频考点六 天气系统天气

41、系统 例 6、(2019 天津高考)读图 1 和图 2,回答 12 题。 图 1 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 图 2 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1)在形成图 1 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 2 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 2.B 【解析】第 1 题,根据图 1 可知全国降水集中分布在东北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甲、丁两图中长江 中下游地区被高压中心或高压脊控制,降水的可能性小,A、D 错误;乙图中东北中部受低压控制,降水较 多, 但长江中下游受高

42、压脊影响, 降水较少, B 错误; 丙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低压控制, 降水较多; 同时, 东北中部受低压槽影响,降水也较丰富,C 正确。第 2 题,乙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大、势力强,控 制我国广大地区,此时最可能为我国冬季,B 正确;甲、丙两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小、势力弱, 对我国广大地区影响小,A、C 错误;丁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气压值小、势力很弱,而长江中下游 地区受从海洋上延伸而来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故此时为我国夏季,D 错误。 【举一反三】(2018 高考江苏卷)下图为 2018 年 5 月 10 日 2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 回答 12 题。 1该日,甲

43、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答案】1.D 2.C 【解析】第 1 题,甲地位于我国横断山区,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壳运动活跃,岩层比较破碎,遇到 强降水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 对;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横断山区影响小,A 错;甲处受低压控制,降水较多,不易发生森林火灾,B 错;受北部、西部高原和山地的阻挡,寒潮对该地 区影响小,C 错。第 2 题,由图可知,北京市将受

44、到冷锋的影响。受来自西北方的冷空气的影响,未来两天 北京将经历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雨过天晴的天气变化,A、B 错;降雨之后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也大大减 少,C 对;图示时刻北京市风向为偏南风,冷锋过境时风向为偏北风,D 错。 【温馨提示】 1.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锋面气旋的中心一定是低气压中心。 2.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所在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致。 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锋面气旋主要形成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4.成熟的锋面气旋系统往往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即“左冷右暖”判断原则。 【变式探究】2019 年 7 月 30 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 14 时24

45、时气温、 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 A16 时17 时 B17 时18 时 C18 时19 时 D19 时20 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4.C 5.B 【解析】4.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 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可以看出 18 时19 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 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18 时19 时,故答案选 C。 5.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

46、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 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 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故答案选 B。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 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 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 68 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

47、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6C 7D 8A 【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 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今年 3 月 23 日是第五十九个世界气象日,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 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

48、;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 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 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 ,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 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 错、C 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 错。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 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 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 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 C 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 D。 8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考点 大气的运动规律(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