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讲义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28367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讲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讲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讲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讲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讲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高技术企业的证据来自中国高技术企业的证据黄先海 杨高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引言引言文献回顾文献回顾模型模型基本假定基本假定两国均衡两国均衡实证检验实证检验计量模型计量模型数据数据结果讨论结果讨论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i.总结性评论总结性评论结构安排结构安排引言引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国,甚至在高技术产品领域也是如此(OECD BTD,2011)。中国从巨额的贸易获利很少,最典型的是广受热捧的苹果公司产品,Iphone和Ipad在中国大陆生产,但中国只能获得其中2%的劳动力投入和加工费(

2、Kraemer,et al.,2011)。寻求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已迫在眉睫,但却要落实到企业的创新中才能实现。引言引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而企业的创新需要许多条件。有一种看法认为,要素成本的上升,将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因为依赖低廉的要素成本的竞争优势终究要或正在消失。问题在于,这种倒逼型机制是否真的存在?已有研究尚未给出答案,有待进一步探索。典型事实典型事实要素价格在快速上升,尤其是劳动者工资。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也在提升。引言引言图图 1 中国工业企业相关价格指数:中国工业企业相关价格指数:1978-2010注:ARWI 为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PPIR 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

3、PI 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DO 为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右轴)。价格指数均以1990年为基期。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相应数据整理。引言引言图图 2 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统计: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统计:2000-2010注:R&D为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1990不变价格),Patents为有效发明专利数(百件),R&D/MBR 为R&D经费内部支出主营业务收入(%,右轴)。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引言引言对于广泛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中国企业而言,要素成本和创新是否存在相互关联性?我们在Long,Riezman and Soubeyran

4、(2005)两国三部门的产品内分工框架中(LRS模型),引入差异性工资、企业研发和有成本的技术贸易,分析要素成本上升对技术创新的倒逼型影响机制。以中国2005-2007年26630家高技术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对倒逼型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文献回顾文献回顾只有少部分有研究注意到要素成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如曹裕等(2009)、张杰等(2011),但对企业创新的研究很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如Subrahmanya(2005),Edwards et al.(2005),Forsman(2011),Kramer et al.(2011),etc.也有一些研究关注贸易和企业

5、创新之间的关系,如Grossman and Helpman(1991),Onodera(2008),Esteve-Prez and Rodrguez(2009),etc.新新贸易理论中自我选择效应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出口学习效应,也可以看做是贸易和创新之间关系的体现(Melitz,2003;Falvey et al.,2004;Helpman,et al.,2004;Yeaple,2005)模型模型假定两国D(发达国家)和 G(发展中国家),两种产品A(农产品、计价品)和 I(工业品),以及生产工业品所需的技术服务T,两种劳动力Ls(技术劳动力)和 Lu(非技术劳动力)及其工资Ws 和

6、Wu。,为单位农产品A生产所需的非技术劳动力,是生产所需劳动力投入。工业品I 生产由连续的零部件 组合而成,的生产需要1单位的非技术劳动力和 单位的技术 T.,是专业化技术服务,使用 单位的技术劳动力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进行的技术研发投入为 r,研发的产出函数为 AAALTATAL0,11niiTtitictoccr模型模型在对称性假设条件下,零部件 的价格为:其中P是专业技术服 ti 的价格。两国均衡两国均衡设 ,且技术T的贸易存在冰山运输成本,G国零部件价格为:这意味着两国生产的零部件在某一点上价格相同:可解得:sswwuuwwnncc()()PP(1)()()uusww nkcw

7、 kk(1)()uPwPn(1)()(1)/uPwpnkk模型模型即 专业化分工点,G 将在非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阶段 有比较优势,而D国在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阶段 有比较优势。设两国的劳动者即为消费者,用反向求解法可得到均衡时两国企业的利润为:0,121()1()2wososcR wcR wInR2111()2woscR I w nR模型模型其中R为研发投入,通过利润最大化一阶,可得:且有 ,即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迫使他们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由此,我们得出以下命题:在两国产品内分工的均衡条件下,劳动力要素成劳动力要素成本的上升,将迫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

8、,本的上升,将迫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以降低生产成本、维持或提高分工地位和利润以降低生产成本、维持或提高分工地位和利润,亦即要素成本对企业创新的倒逼型机制成立。0uRw0sRw12(1)222(1)()(1)(1)ssouuskwg kwgRck ww nkwk实证检验实证检验计量模型计量模型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有如下两个计量模型:其中R&D 是研发投入,New 新产品,Cost代表要素成本,Profit 为企业利润,Market 市场竞争结构,t-1 表示滞后一期(要素成本和其他变量主要影响下一期的研发投入和产出),X 是其他控制变量。设立两个计量模型的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有投入

9、和产出两个维度,而且这两个维度会因企业类型而异。0112131(&)()()()itititititititLn RDLn CostLn ProfitLn MarketX0112131()()()()ititititititLn NewLn CostLn ProfitLn MarketX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变量变量R&D 以研发投入与总产值之比衡量New 新产品产值与总产值之比衡量Cost 分别用平均工资和中间投入占增加值的比例衡量Profits 以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衡量Market 以改进的赫芬达尔赫希曼(MHHI)指数衡量,即行业中其余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该指数越大,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激烈:

10、221nijijMHHIXXXX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其他控制变量包括:产品内分工参与度(IPS),以出口占总产出的比例衡量企业规模(Scale),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将从业人员数大于2000人、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以及资产总额大于4亿元的作为大企业,将其值取1,其余取0企业性质(Stateown),对国有企业取1,其余取0 以及Cost、Profits、Market 等变量的当期值实证检验实证检验数据数据 采用高技术企业层面的数据对倒逼型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根据Hummles et al.(2001)对产品内分工模式的研究,高技术产品更可能采用产品内分工方式进行国际协作生产,因为标准化程度高。中国高

11、技术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较高,且出口倾向和参与产品内分工的比例都很高(加工贸易)。OECD的数据显示,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在2008年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高技术产业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依赖程度很高。高技术产业自身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征,决定了其发展主要依靠研发和创新来推动。实证检验实证检验数据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年度调查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整理公布格式”中高技术产业来筛选高技术企业。剔除的样本:重要财务指标有遗漏、为零或为负的等,以及研发投入或新产品产值记录为负或一直为零的。最终得到26630个企业的2005-200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在STATA 12.

12、0中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法进行估计,包括总体数据、分企业类型、分企业所在地以及细分行业的估计。实证检验实证检验 表表 1 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出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出企业数企业数(个个)产值占比产值占比(%)出口倾向出口倾向(%)R&D企业占比企业占比(%)平均平均R&D强度强度(%)新产品企业占比新产品企业占比(%)新产品产值占比新产品产值占比(%)总体5035110057.028.91.920.350.6国企25794.917.750.32.937.750.0集体16272.22.220.87.817.319.8民企2056010.115.227.73.119.947.

13、2外企762742.875.419.51.112.863.1港澳台563012.671.516.71.38.857.2合资687321.154.333.81.522.466.5东部3742682.960.528.42.210.162.0中部588612.044.429.20.822.755.4西部70405.142.031.11.520.645.7M1195510.510.534.61.621.729.3AS3921.813.356.41.543.159.4EC2436251.259.123.42.417.463.6CO368330.977.329.01.017.871.7MM99605.62

14、8.234.22.725.349.1Empirical Test结果讨论结果讨论总体来看,在逐步控制了企业的规模、企业类型及产品内分工参与度,以及当期的利润、要素成本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后,要素成本的上升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投入(R&D)的弹性显著为负,而两者对创新产出(New)的弹性则显著为正。这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几乎和前文理论模型的预期相悖。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在中国的外资及合资高技术企业产值占了总体的60%以上,其研发投入强度远低于内资的国有和民营企业,而新产品占比却又异常高,这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所在。Empirical Test表表 2 总体数据估计结果总体数据估计结果Variab

15、lesLn(R&D)Ln(New)Ln(R&D)Ln(New)Ln(R&D)Ln(New)Ln(Costt-1)-0.005*(0.001)0.006(0.007)-0.034*(0.00900.139*(0.023)-0.033*(0.008)0.232*(0.083)Ln(Waget-1)-0.004*(0.000)0.010*(0.001)-0.044*(0.009)0.135*(0.025)-0.020*(0.008)0.349*(0.1350Ln(Profitt-1)0.014*(0.000)0.027*(0.001)0.068*(0.021)0.282*(0.039)0.281*(

16、0.071)0.314*(0.093)Ln(Markett-1)0.002*(0.000)0.011*(0.001)0.009*(0.001)0.022*(0.009)-0.002(0.001)0.070*(0.025)Ln(R&Dt-1)0.278*(0.003)0.163*(0.041)0.356*(0.044)Ln(Newt-1)0.621*(0.008)0.599*(0.021)0.779*(0.085)Ln(IPS)-0.329*(0.105)-1.219*(0.227)-1.629(0.480)Scale-0.186(0.140)-Stateown-0.366(0.351)-Obs

17、266302663026630266302663026630实证检验实证检验我们进而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数据进行分组估计,以分析倒逼型机制在不同类型企业中作用的差异。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劳均工资(Wage)和中间投入(Cost)的上升,都会对其创新投入(R&D)产生负的显著影响,而对创新产出(New)的作用显著为正。对比表2和表3中的第6和第7列可发现,两组数据的估计结果比较相似,要素成本上升都刺激企业增加新产品的产出比例,但却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提高,即要素成本对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作用,与总体数据中基本一致,合资企业中也有类似的表现,但不显著。Empirical Test表 3分企业类型

18、估计结果Variables国有国有民营民营外资外资合资合资Ln(R&D)Ln(New)Ln(R&D)Ln(New)Ln(R&D)Ln(New)Ln(R&D)Ln(New)Ln(Costt-1)0.047(0.033)0.006(0.047)0.006*(0.002)0.001(0.011)-0.012*(0.001)0.024*(0.014)-0.114(0.286)0.030(0.022)Ln(Waget-1)0.006*(0.003)0.040*(0.011)0.005*(0.000)0.013*(0.001)-0.003*(0.000)0.003*(0.002)-1.176(1.540)

19、0.009(0.002)Ln(Profitt-1)0.009*(0.004)0.053*(0.010)0.021*(0.001)0.032*(0.003)0.001(0.002)-0.024*(0.004)-0.358(0.460)0.028(0.006)Ln(Markett-1)0.008*(0.002)0.023*(0.007)0.002*(0.000)0.006*(0.001)-0.002*(0.000)0.010*(0.001)-0.200(0.286)0.008(0.001)Ln(R&Dt-1)0.782*(0.047)0.239*(0.005)0.371*(0.009)0.199(

20、0.553)Ln(Newt-1)0.976*(0.075)0.655*(0.014)0.431*(0.022)0.489(0.026)Ln(IPS)-1.375(1.278)-0.999(0.652)-1.279*(0.688)-scale-0.430(1.662)-Obs11851185969496943764376419071907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分企业所在地的估计结果来看,东部地区的要素成本上升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投入作用显著为负,中部地区也为负但不显著,西部地区为正但显著性水平偏低。同时,除了中部地区要素成本对创新产出创新产出的弹性系数为负且不显著外,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则都为正,且

21、东部地区数据中显著性水平更高。原因在于,在中国不同地区中企业类型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非内资企业产值占比达到了80%,中部地区为68%,西部则仅为35%。因而东部地区数据组的估计结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非内资企业的表现,与外资企业以及总体数据的估计结果相似。Empirical Test表4 分企业所在地区估计结果VariablesEastMiddleWestLn(R&D)Ln(New)Ln(R&D)Ln(New)Ln(R&D)Ln(New)Ln(Costt-1)-0.054*(0.012)0.141*(0.051)-0.025(0.026)-0.049(0.033)0.007*(0.004)

22、0.067*(0.039)Ln(Waget-1)-0.016*(0.004)0.311*(0.121)-0.051(0.035)-0.018(0.049)0.015*(0.007)0.018(0.015)Ln(Profitt-1)-0.001(0.003)-0.212*(0.054)0.058*(0.016)0.099*(0.035)-0.037*(0.009)-0.126(0.083)Ln(Markett-1)-0.008*(0.002)0.027*(0.012)-0.023*(0.013)-0.007(0.018)-0.0001(0.001)0.025*(0.007)Ln(R&Dt-1)0

23、.170*(0.021)0.369*(0.087)0.185*(0.029)Ln(Newt-1)0.767*(0.075)0.341*(0.059)0.502*(0.011)Ln(IPS)-0.208*(0.038)-1.259*(0.320)-0.431*(0.146)-0.468*(0.257)-Scale-Stateown-0.063(0.055)-Obs19697196973035303538793879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我们进而以高技术细分行业数据组进行估计,结果也显示外资企业产值占比较高的行业中,倒逼型机制不成立。相反,内资企业产值占比较高的行业中则基本为正,尽管

24、显著性水平各异。此外,将以上估计中所用数据区分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样本分别进行估计:剔除非出口企业样本后,在总体数据、外资企业、与外商合资企业、东部地区以及EC和CO等数据组的估计结果中显著性增强。在分别剔除R&D、New、Cost、Wage等关键变量最大和最小的5%和10%的样本,再根据数据分组分别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与原估计结果无明显差异。总结性评论总结性评论在LRS模型基础上,本文区分了不同劳动力及其工资的差异性,并引入技术贸易成本和企业的研发行为,分析发现要素成本的上升,会迫使后发国家增加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以应对国际分工地位和利润的下降。基于中国高技术企业2005-2007年的实证检验表

25、明,从整体来看,要素成本上升并不具有显著的倒逼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但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对要素成本上升反应具有差异性: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以技术创新应对要素成本上升,外资企业则通过从其母国引进更多新产品以保持竞争力,即要素成本上升是否具倒逼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因企业类型而异总结性评论总结性评论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外资企业并不是选择增加研发投入(反而减少),而是加快新产品的引进以应对要素成本的上升,但如果考虑到外资企业在引进新产品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从其母国或母公司),要素成本的上升的确迫使引入新产品(只不过不是自己研发的),如果引进新产品的优势不再存在,其选择可能和内资企业不会有很大差异。因而也可以说

26、要素成本上升对外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倒逼作用也是存在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总结性评论总结性评论启示启示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将着眼点放在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而不是一味追求引进外资或合资企业。由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大多只是“加工厂”,在要素成本及竞争压力下,只会通过引进和生产更多新产品,而不大会进行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从而政府希望引进外资来实现产业升级的愿望只能落空。不必过于担心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和传统比较优势的弱化。要素成本的上升,会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从而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过程,是为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经历所证明了,因而不必过于担心。当

27、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什么都不用做。总结性评论总结性评论启示启示要改变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外贸依存度过高不但增加因外部需求下降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冲击,而且由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低下、贸易获利能力不强,出口倾向越高的企业,由于转换成本高,反而越不愿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形成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负向作用。因而扩大内需也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谢谢!本PPT为可编辑版本,您看到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解析】【解答】(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2)质子数为11的是钠元素,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在化学反应中

28、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3)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其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故该反应中没有变的是碳原子和氧原子。故答案为:氯化钠;失去;D。【分析】物质有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是那种,金属、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碱和盐由离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质量、数目保持不变。26.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2)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小.【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1

29、)吸烟生成烟雾,烟雾分子因为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烟雾分子,造成被动吸烟;(2)钢轨由铁原子构成.每两根钢轨间都有一定的间隙,夏天由于气温高,使得钢轨中铁原子的间隔变大,表现为钢轨的体积膨胀,则钢轨间的间隙变小.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2)夏天高温,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小.【分析】微粒观点的主要内容: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处于永停息的运动状态中.(1)烟雾分子属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扩散较快,使非吸烟者被动吸烟;(2)铁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温度升高,则铁原子间间隔变大,反之则变小,夏天高温状态下,铁原子间间隔变大,使得钢轨体积膨胀,则钢轨间的缝隙变

30、小.【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1)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a=2+8=10,该粒子是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10当a=8时,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原子;离子;分子;10;10;阴离子。【分析】物质有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是那种,金属、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碱和盐由离子构成。当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小于时表示阴离子,大于时表示阳离子。25.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

31、构。(3)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就加快,只要能说明温度高了运动速度快了的例子都可以,例如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4)由于注射器装入的药品少,现象明显,又是封闭状态,所以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故答案为:(1)固体;(2)分子的质量大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合理即给分);(3)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4)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氯化铵的状态;(2)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考虑;(3)根据温度与运动速度的

32、关系考虑;(4)根据注射器的特点考虑【解析】【解答】A、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钙完全反应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大,A符合题意;B、向稀硫酸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至接近于7,B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氢氧化钡不断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也减小,当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质量分数应该由小变大,C不符合题意;D、加热高锰酸钾时,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高锰酸钾开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

33、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D符合题意。【解析】【解答】A、可燃物的在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故说法错误,可选;B、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可选;【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根据描述,自动灭火陶瓷砖会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故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34、【解析】【解答】解:A、从题目中表格知,H2体积分数为10%70%的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故A正确;B、收集的H2能安静燃烧,说明H2的纯度大于等于80%,故B项错误;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 ,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果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H2纯度大于等于80%,故C项错误;D、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不一定发生爆炸,只有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D项错误故选A【分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着火源可能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

35、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需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发生爆炸【解析】【解答】A、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烧杯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烧杯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从而可以判断烧杯中的热水不仅仅是只起到加热的作用,故A说法正确;B、铜片上白磷燃烧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故B说法正确;C、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温度过低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没有满足燃烧的条件,故C说法正确;D、烧杯中的白磷通入空气(氧气)就会燃烧,出现“水火相容”的奇观,故D说法错误故选D24.能源、环境、安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

36、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_、天然气等;它们都是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控制反应的条件可使燃料充分燃烧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_ (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下列有关天然气(或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甲烷气体不会产生温室效应C用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有利于减少酸雨形成 You and your friends are leaving a concert on a Friday night.When you get outside,your ears are ringing.You have t

37、o shout to be heard.36 So no harm doneright?Not quite.Temporary buzzing may be easy to ignore,but repeated exposure to loud noise will eventually cause serious-and irreversible(无法治愈的)-hearing loss.A new study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at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in Boston shows that one in five pe

38、ople between the ages of 12 and 19 are experiencing slight hearing loss,and one in 20 have mild hearing loss.37 But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re plenty of ways you can protect your ears from further damage and still listen to the music you love:Ask around.Ask around.Put your earbuds in or your headph

39、ones on,and then ask a friend next to you whether or not he or she can hear what youre listening to.38 Turn it down.Buy noise-canceling headphones.Buy noise-canceling headphones.A pair of earbuds or headphones that fits comfortably will limit outside noise so that you can hear your music better at lower volum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讲义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