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学们 好!,四肢骨折,锁骨骨折 一、概述:锁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以中段骨折常见,幼儿多为青枝骨折,成人多为斜形或粉碎性骨折。,二、 临床表现和诊断: 1.特殊姿势:头部向患侧倾斜,健手托住 患侧肘部。 2.骨折处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 3.有骨折的专有体征,皮下可触及骨折端。 4.注意有无合并臂丛及锁骨下血管的损伤。 5.X线检查(上胸部的正位片)可确诊。,三、治疗: 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固定可用横8字绷带、锁骨固定带及三角巾悬吊等。 手术指征: 病人不能忍受8字绷带固定的痛苦。 复位后再移位,影响外观。 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开放性骨折。 陈旧性骨折不愈合。 锁骨外端
2、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断裂。,肱骨外科颈 肱骨外科颈骨折以中老年人多见,尤其是骨质疏松者,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无移位骨折 1. 直接暴力裂缝骨折 间接暴力嵌插骨折 2. 患肩肿痛、活动受限,X线可确诊。 3. 治疗:仅用三角巾悬吊34周即可。,二、外展型骨折 1.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 患肩肿痛,活动受限,有骨折征。 3. X线证实:骨断端近端内收,远端 外展。 治疗:手法复位,超肩小夹板固定 46周。,三、内收型骨折 1. 常为间接暴力所致。 2. 上臂呈内收位畸形,于肱骨上端常可 触及骨断端。 3. X线示:骨断端近端外展 ,远端内收。 治疗:手法复位,超肩小夹板固定后 置肩于外展70位。
3、固定46周后进行循序 渐进的功能锻炼。,四、粉碎性骨折 1. 常由于强大暴力所致。 2. 局部症状更重。 3. X线可明确骨折情况。 治疗:手法难以成功,常须手术 治疗。,外展型,内收型,粉碎性,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指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的骨折。 一. 病因及分类: 1. 肱骨干上段和中段骨折常由直接暴力所致,多为横断和粉碎性骨折,其中段骨折常合并桡神经损伤。 2. 肱骨干下段骨折常由间接暴力所致,多为螺旋型或斜形骨折。 3. 体弱病人易致分离移位。,二. 临床表现和诊断: 1. 外伤史。 2. 局部肿痛及骨折专有体征。 3. 合并桡神经损伤,有垂腕、垂指等相 应
4、体征。 4. X线可明确诊断。,肱骨干骨折,三. 治疗: 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保守治疗。 儿童固定46周,成人为68周。 2. 手术指征: 1) 反复多次手法复位失败。 2) 骨折分离移位,或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 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4) 陈旧性骨折不愈合。 5) 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 6) 同一肢体有多发性骨折。 7) 812小时以内的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2. 合并桡神经损伤,观察23个月若无恢复可手术探查。 3. 早期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易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若骨骺受损,治疗后常出现肘外翻或肘内
5、翻畸形。 一、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1. 病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远断端向后上方移位,可同时伴有尺偏或桡偏。此型常损伤肱动脉和正中神经引起Volkmann(伏克曼)缺血挛缩。,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2. 临床表现: 1) 外伤史。 2) 有骨折体征。 3) 肘部向后突并处于半屈位。 4) 肘前可触及骨折端,肘后三角正常。 5) 须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血管神经的损伤。 观察前臂的肿胀程度、腕部桡动脉的搏动情况、手的感觉及运动功能等 6) 注意是否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早期表现。尽量避免出现Volkmann挛缩。 7) 拍片进一步明确诊断。,3. 治疗: 1) 一般保守治疗,石膏固定45周。 2) 若伤后时
6、间长、局部损伤重、肿胀明显时,可先用尺骨鹰嘴悬吊牵引。 3) 手术指征: A. 手法复位失败。 B. 小的开放伤口,污染不重。 C. 有神经血管损伤。 4) 功能锻炼。,二、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1. 病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远断端向前上方移位,可同时伴有神经血管的损伤。 2. 临床表现: 1) 外伤史。 2) 肘后凸起可触及骨折端。 3) 有骨折体征。 4) 拍片进一步明确诊断。 3. 治疗:基本原则同伸直型,但手法复位的方向相反。,桡骨下端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系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根据受伤机制可分为以下三种:,一、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又称Colles骨折)
7、 1. 受伤时体位为:前臂旋前,腕背伸,手掌着地。 2. 典型畸形:侧面观银叉样 正面观枪刺刀样 3. X线:远断端向桡背侧移位。 治疗:一般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46周即可,很少须手术治疗。,Colles骨折,向桡侧移位,向背侧移位,二、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又称Smith或反Colles骨折) 1. 受伤时体位为:腕屈曲,手背着地。 2. X线:远断端向桡掌侧移位。 3. 治疗:一般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46周即可,很少须手术治疗。 三、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Barton骨折) X线可确诊,首先用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复位后若不稳定者可切开复位内固定。,S
8、mith骨折,Barton骨折,手外伤 一、损伤原因: 1. 刺伤。 2. 锐器伤。 3. 钝器伤。 4. 挤压伤。 5. 火器伤。,二、检查与诊断: 1. 皮肤损伤的情况:创口部位、性质、皮肤活力与缺损情况等。 2. 肌腱损伤的检查: 1) 伸肌腱损伤:鹅颈畸形(锤状指)、钮扣畸形,手指伸直受限。 2) 屈肌腱损伤:手指屈曲受限,掌握如何判断深、浅屈肌腱断裂。,3. 神经损伤的检查: 1) 正中神经损伤: 大鱼际肌萎缩,表现为“猿手畸形”。 桡侧三个半指感觉丧失。 拇对掌、对指及拇、示指捏物功能障碍。,2) 尺神经损伤: 骨间肌和蚓状肌麻痹致环小指呈“爪形手畸形”。 尺侧一个半指感觉丧失。
9、小鱼际及骨间肌萎缩,手指内收受限。 骨间肌和拇内收肌麻痹致Froment征阳性。,3) 桡神经损伤: 若伤在腕部以上则呈“垂腕垂指畸形”。而腕以下则无。 手的桡背侧感觉丧失,尤其是虎口区感觉丧失。 2. 血管损伤的检查:Allen试验。 骨关节损伤的检查:凡疑有骨折者均应拍片,检查时应注意双侧对比。,三、治疗原则: 1. 早期彻底清创,减少感染机会。一般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由浅入深,创缘皮肤不宜切除过多。 2. 正确处理深部组织损伤。尽可能地修复,若条件不允许则血管伤、骨折、脱位应立即修复,神经、肌腱等可留待二期修复。 3. 一期闭合创口:可采用直接缝合、Z字成形、植皮、皮瓣等方法,没有条件
10、可待35天后延期缝合。,4. 正确的术后处理: 1) 最好固定于功能位。 2) 包扎时注意手指间应用敷料隔开。 3) 神经、肌腱和血管修复后应固定于使所修复组织无张力的位置。 固定时间: 神经46周 血管2周 骨折46周 脱位3周 肌腱34周,4) 术后抬高患肢。 5) 术后应用T.A.T.及抗菌素。 6) 功能锻炼。 7) 须二期修复者应在13个月内进行。,断肢(指)再植 现场急救包括:止血、包扎、保存离断肢体、迅速转送。 保存方法:干燥冷藏法,或包好后放入4冰箱内。 再植目的:不仅是使再植肢体成活,更重要的是恢复其有用的功能。 手术适应症:视全身情况、肢体条件、离体时间及年龄等具体而定。,
11、右拇指完全性离断,再 植 术 后,再 植 术 后,右腕部离断,再 植 术 后,左拇指缺损,准备移植的右足第二趾,游离出来的第二趾,用第二足趾再造的拇指,用第二足趾再造的拇指,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系指股骨头以下至股骨颈基底之间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大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一. 解剖: 1. 颈干角:正常为110140,平均 为127。据此分髋内翻、髋外 翻。 2. 前倾角:正常为1215。,3. 股骨头血供: 小凹动脉,仅供股骨头圆韧带窝附近小范围的血液。 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供应股骨颈部分血液。 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均发自股深动脉,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旋股内侧动脉所发出的骺外侧动
12、脉供应股骨头4/52/3区域的血液循环,因此其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因。,二. 分类: 1. 按X线表现分类(Pauwels角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1)外展型骨折:Pauwels角50,骨折不稳定,愈合难。,2. 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 股骨头下型骨折。 2) 经股骨颈骨折。 3) 股骨颈基底骨折。 前两型为关节囊内骨折,因骨折近端血供不足,不易愈合,常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而后一种类型为关节囊外骨折,血管损伤小,易于愈合。,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股骨颈骨折,3. 按移位程度分类 1) 不完全骨折 2) 完全骨折 无移位 部分移位 完全移位,三. 临床表现和诊断 1. 嵌插骨折:病人轻微
13、外伤史,仅感髋部疼痛,尚能站立行走,易被误诊。常有患肢外旋畸形,多在活动后症状加重而再次就诊。 2. 移位骨折: 1) 伤后患肢呈短缩屈曲外旋畸形。外旋的角度一般在4560之间,若外旋畸形达到90,应怀疑有转子间骨折。 2) 患肢局部有压痛、叩痛及下肢纵向叩击痛。髋关节活动受限。,3) 患侧股骨大转子顶端位于Nelaton线之上,Bryant三角底边缩短(5)。 3. X线检查:对中老年人有摔伤史,疑有股骨颈骨折者均应拍片检查。 四. 治疗 1. 保守治疗:主要是对稳定性骨折、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保守治疗的方法:穿丁字鞋,患肢持续皮牵引68周,3个月后扶拐不负重下地行走,6个月后弃拐。
14、此方法因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2. 手术治疗:可早期下地活动,并发症少。 1) 闭合复位内固定。 2) 切开复位外固定。 3) 人工关节置换术。,半髋,全髋,股骨干骨折 一、病因: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致,因出血较多易并发休克。 1. 直接暴力多致横形或粉碎性骨折。 2. 间接暴力多致斜形或螺旋型骨折。 3. 在儿童可出现青枝骨折。,股骨干骨折,4. 股骨干上1/3骨折: 近断端因髂腰肌、臀肌和外旋肌的牵拉而外展外旋。 远断端受内收肌的牵拉而向内、向后、向上移位。 5. 股骨干中1/3骨折: 由于内收肌群的牵拉使骨折向外成角。 6. 股骨干下1/3骨折: 近断端移位不明显。 远断
15、端因腓肠肌的牵拉而向后移位,可压迫或损伤动静脉及坐骨神经。,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 有外伤史。 2. 有骨折专有体征。 3. 应注意有无合并休克及血管神经 损伤。 4. X线可明确骨折情况。,三、治疗 1. 保守治疗:采用在Braun架上固定持续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时间810周,3岁以内小儿可采用垂直悬吊牵引。牵引过程应定时测量肢体长度,防止过度牵引,造成分离移位。 2. 手术治疗:切开复位,髓内针、加压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一、概述:膝关节半月板位于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由纤维软骨构成,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型,外侧半月板较小呈“O”型,其功能为: 保持膝
16、关节的稳定性。 承受重力,吸收震荡。 润滑关节。 协同关节活动。,二、病因:产生半月板损伤必须有四个因素: 膝半屈 膝内收或外展 重力挤压 旋转力量 其中研磨力量是产生半月板破裂的主要原因,因此旋转活动最容易使半月板发生破裂,而半蹲或全蹲位工作者也最容易发生半月板损伤。,三、分类: 纵裂,也称“桶柄样撕裂”。 中1/3撕裂,又名体部撕裂。 前角撕裂。 前1/3撕裂。 后1/3撕裂。 分层撕裂。,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1. 有膝关节扭伤史,多见运动员与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 2. 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间隙有压痛。 3. 膝关节活动受限,不稳定感。 4. 关节交锁。 5. 股四头肌萎缩。,
17、6. 特殊试验: 膝关节过伸试验(前角破裂)。 膝关节过屈试验(后角破裂)。 蹲走试验(后角破裂)。 研磨试验(Apley试验)。 半月板旋转试验(麦氏试验)。 7. 特殊检查: X线检查:平片、关节空气造影、碘溶液造影或空气-碘溶液对比造影。 MRI检查。 关节镜检查。,五、治疗: 1. 保守治疗:石膏固定,制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2. 手术治疗:可行半月板的修复、部分或全部切除。 3. 关节镜治疗。,胫腓骨骨折 一、病因: 1. 直接暴力横形骨折、短斜形骨折、粉碎 性骨折 间接暴力长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 2. 因其位置表浅,易形成开放性骨折。 3. 好发于中下1/3交界处。此处因血运差,
18、愈合慢,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4. 间接暴力时由于骨间膜的作用,常使腓骨的骨折线较胫骨的高,故临床易漏诊。,胫 腓 骨 骨 折,二、分类: 胫腓骨双骨折:多见,并发症多。 单纯胫骨骨折:少见,预后好。 单纯腓骨骨折:少见,预后好。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 外伤史。 2. 有骨折专有体征。 3. 上1/3骨折应注意有无腓总神经损伤、有无胫后动脉的损伤、有无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早期表现。 4. X线可明确骨折情况。,四、治疗: 1. 目的:是恢复小腿的长度及胫骨上、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同时恢复其对位对线和持重功能。 2. 注意:治疗胫腓骨骨折时须防止成角畸形和旋转畸形,保持膝、踝关节的平行
19、,以免日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 方法: 无移位者:长腿石膏或小夹板固定68周。 有移位的稳定骨折: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 有移位的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加跟骨牵引(应注意测量肢体长度,防止过牵);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髓内针、钢板)。 保守治疗时须定时X线检查,随时纠正移位。,踝部骨折 一、病因分类:踝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按暴力种类、方向和受伤时足所处的位置,将其分为: 1.型(内翻、外展型):为单踝或双踝骨折。 2.型:a型(外翻、外展型)。 b型(内翻、外旋型)。 型骨折常为三踝骨折,下胫腓韧带完整,不发生踝关节脱位。,3.型(外翻、外旋型):常
20、致下胫腓韧带断裂,骨折常发生在下胫腓韧带平面上方,可出现高位腓骨骨折甚至可致腓骨颈骨折,须注意。,附:AO系统分类法: 主要依据腓骨骨折的高度以及腓骨骨折与踝穴水平间隙、下胫腓联合之间的关系将踝关节骨折分为A、B、C三型: A:外踝骨折低于踝关节水平间隙以下: 1型:外踝撕脱性骨折或外踝韧带断裂。 2型:1型+内踝骨折。 3型:2型+后踝骨折。,B: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 1型:单纯腓骨骨折。 2型:1型+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 裂。 3型:2型+后踝骨折。 在B型中下胫腓关节分离的发生 率为50%。,C: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以上,常见腓骨中下1/3: 1型:简单腓骨中下1/3骨折合
21、并内侧结构损伤(三角韧带断裂或内踝骨折)。 2型:腓骨中下1/3粉碎性骨折合并内侧结构损伤(三角韧带断裂或内踝骨折)。 3型:高位腓骨骨折合并内侧结构损伤(三角韧带断裂或内踝骨折)。 C型100%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且可合并后踝骨折。,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 外伤史。 2. 有骨折专有体征。 3. 局部肿胀明显。 4. 须查腓骨全长,以防漏诊高位腓骨骨 折。 5. X线检查。,外 踝 骨 折,三、治疗:踝关节骨折复位的要求较严格,因若复位不良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关节功能。故治疗时要求做到骨折复位准确。 1. 内翻骨折需作外翻复位及固定,外翻骨折需作内翻复位及固定。 2. 无移位骨折可用U型石膏固定于踝关节功能位68周。 3. 有移位骨折,可先行手法复位,若失败则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谢谢!再见!,-厦门市一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