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导入新课导入郑庄公举行大典的祭祀坑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前701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九鼎”,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统编版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统编版2771771BCBC,申,申国联合国联合犬戎攻破镐京犬戎攻破镐京77770BC0BC,周平王东迁周平王东迁西周变东周两周之变,是否仅限于国都?两周之变,是否仅限于国都?时间:时间:BC770-BC476BC770-BC476u春秋春秋因孔子所编因孔子所编春秋春
2、秋得名得名起止:平王东迁起止:平王东迁-周敬王卒周敬王卒春秋五霸春秋五霸-相继相继特点:争霸特点:争霸时间:时间:BC475-BC221BC475-BC221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并存并存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特点:兼并特点:兼并u战国战国因刘向所编因刘向所编战国策战国策得名得名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它们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文化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它们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3、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变革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时空观念】通过通过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所处的特定的时空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特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引导
4、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百家争鸣的内容、影响,培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百家争鸣的内容、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诸侯纷争促进了华夏民族认同,早期儒学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爱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诸侯纷争促进了华夏民族认同,早期儒学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国爱家情怀。孔子和老子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百家争鸣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2.通过孟
5、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目目录录 春秋大国争霸战争旷日持久,中小国以及广大人民深受其苦。春秋大国争霸战争旷日持久,中小国以及广大人民深受其苦。但也正是争霸战争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贵族统治体系,小国的被但也正是争霸战争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贵族统治体系,小国的被兼并换来了区域性的统一;竞争促使各国开始内政改革,重用出身兼并换来了区域性的统一;竞争促使各国开始内政改革,重用出身庶民的贤能;时代也造就了齐桓、晋文、楚庄、秦穆、夫差、勾践庶民的贤能;时代也造就了齐桓、晋文、楚庄、秦穆、夫差、勾践等一大批富于开拓进取精神的领袖人物。等一大批富于开拓进取精神的领袖人物。晁福林主编晁福
6、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上册上册)战国战国时代,政治和战争的目的从争霸转而成为时代,政治和战争的目的从争霸转而成为兼并兼并。军队数量。军队数量扩张,军事行动范围扩大,由步扩张,军事行动范围扩大,由步骑兵骑兵的野战包围战代替了车阵作战。的野战包围战代替了车阵作战。战争的惨烈战争的惨烈程度程度大大增加。春秋时代战争大大增加。春秋时代战争“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的的色彩荡然色彩荡然无存。无存。孟子孟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大变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大变动一、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1.春秋与战国春秋与战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霸权(争霸)齐、楚、燕、
7、韩、赵、魏、秦(兼并)前前770770平王平王东迁东迁680680齐桓齐桓霸业霸业546546弭兵弭兵之会之会510510吴越吴越争霸争霸476476齐齐桓桓公公宋宋襄襄公公晋晋文文公公秦秦穆穆公公楚楚庄庄王王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春秋五霸结合教材结合教材p9“p9“周郑交恶周郑交恶”的故事,的故事,指出春秋的政治特点。指出春秋的政治特点。宋国宋国约晋、楚两国在宋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国都城商丘开会开会,调停两国,调停两国间的战争间的战争。会议约定各国间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共同霸主,平分霸权,平分霸权。前前4754
8、75422422李李悝悝变变法法221221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论语论语季氏季氏403403三三家家分分晋晋379379田田氏氏代代齐齐379379吴吴起起变变法法356356商商鞅鞅变变法法各国各国称王称王318318合合纵纵攻攻秦秦256256秦秦灭灭东东周周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和战国七雄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和战国七雄春秋春秋战国战国主要形式
9、奴隶主争霸战争地主阶级兼并战争战争特点规模小、时间短、讲究礼节程序、阵地战为主规模大、范围广、残酷性强、不讲礼仪规范、野战包围战为主。时代特点奴隶制瓦解时期:封建制度确立形成时期战争结果冲击了奴隶制,使东周处于分裂局面封建制逐渐处于社会主导地位,为统一打下基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华夏认同华夏认同 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二阶段是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完成了,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
10、。春秋时。春秋时代还属于代还属于“四夷四夷”的的秦、楚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认同于华夏;中原中原诸诸国也国也承认承认了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沈长云先秦史沈长云先秦史2.2.华夏认同华夏认同中原中原 春秋时期四夷与华夏的区别主要在文化方面,他们的服饰、语言、经济生活、风俗习惯都与华夏明显不同。通过春秋时期的华夷之争,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
11、汉民族。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一、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考古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1)农业:随着私有观念的深入人心和铁农具的出现,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个体生产方式转变。铁农具的广泛应用,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摘编自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春秋战国冶铁场景构想图二、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铁制农具 青铜牛尊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井公公私新新私私私私私私私 铁器牛耕引发的经济
12、变革铁器牛耕引发的经济变革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变革铁犁铁犁牛耕牛耕农业农业进步进步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佃农自耕农佃农自耕农小农经济初现小农经济初现新兴地主新兴地主私田开拓私田开拓公田不治公田不治1.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1)农业: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都江堰及其工程示意图李冰父子 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华阳国志蜀志二、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郑国渠及其工程示意图1.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2)工商业: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流
13、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二、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齐国临淄城平面图齐国临淄城平面图 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摩,连衽成帷,举袂成
14、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志高气扬。史记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列传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u战国变法运动是各国在兼战国变法运动是各国在兼并战争的巨大压力下,实并战争的巨大压力下,实现大一统的必然要求。各现大一统的必然要求。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
15、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强兵与君主集权u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为了他们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贵族势力,建立,建立封建统治封建统治和经济秩序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开展变法运动。奴隶制封建制2.2.变法运动变法运动(1)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邹忌改革李悝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二、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2.2.变法运动变法运动(2)商鞅变法
16、奖励耕织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奖励军功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县制推行县制仕伍连坐仕伍连坐拆家为户拆家为户经经 济济政政 治治二、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2.2.变法运动变法运动(2)商鞅变法【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李斯谏逐客书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兵革大
17、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1)积极性: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局限性: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等。二、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公元前公元前600至前至前300年间年间,是人类文明的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在在轴心时代里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古希腊有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以色列有有犹太教的先知们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古印度有有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中国
18、中国有有孔子、老子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德)(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三、三、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1.1.孔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1)思想核心:“仁”关爱他人1.1
19、.孔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2)政治思想: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三、三、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1.1.孔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3)教育思想: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拓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
20、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私学的发展。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论语当中。三、三、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2.2.老子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上均摘自道德经 “道”是万物的本原;追求天
21、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其观点见于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三、三、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思想大争鸣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法家法家“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荀子人性本恶;“隆礼重法”儒家儒家孟子人性本善;“仁政”、民本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墨家墨家韩非子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中央集权思想道家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邹衍阴阳五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阴阳家阴阳家兵家兵家孙子孙子兵法,提出战略思想各家针对社会现状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各家针对社会现状
22、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四、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1.1.背景背景【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随着私学教育的出现,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识传播面更加广泛,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和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思想文化的重组与更新。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摘编自于凯战国史 社会经济发展,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处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
23、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2.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1)孟子(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提倡“仁政”人性善四、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
24、部编版2.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2)荀子(儒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人性恶隆礼重法四、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2.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3)庄子(道家)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恃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
25、人无名。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逍遥游崇尚逍遥自由四、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2.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4)邹衍(阴阳家)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 七略 提出“
26、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四、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2.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5)墨子(墨家)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得意,贤士
27、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以上均摘自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四、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2.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6)韩非(法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
28、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以上均摘自韩非子 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四、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3.3.影响影响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29、 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四、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材料:诸子的思想不是凭空想象得来,而是导源于西周的官学,建构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战国后期,政治格局渐趋明朗,统一势在必行。此时诸子学说整
30、体表现出一种务实倾向,力求可以切实地在当时的政治中运作诸子之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准则各异,方法不同罢了。他们的思想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们直面现实的苦难,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桓占伟百家争鸣中的共鸣以战国诸子“义”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个人命运个人命运+国家命运国家命运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
31、部编版华夏认同华夏认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土地私有土地私有-新兴地主新兴地主小农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自耕农夷狄迁徙夷狄迁徙官僚政治官僚政治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新王室衰微王室衰微群雄并起群雄并起礼崩乐坏礼崩乐坏铁犁牛耕铁犁牛耕井田瓦解井田瓦解争奴隶制奴隶制封建制封建制经济因素经济因素阶级力量阶级力量制度因素制度因素治理体系治理体系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思想解放思想解放统一因素统一因素华夏认同华夏认同新时代的势能新时代的势能新在哪?新在哪?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
32、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课堂总结课堂总结诸诸侯侯纷纷争争与与变变法法运运动动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与战国、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经济发展:农业、工商业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的背景百家争鸣的影响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随堂检测随堂检测1.对下栏材料所反映的主张解读准确的
33、是A.老子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B.孔子主张“性本善”“有教无类”C.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D.荀子从人性出发,主张隆礼重法D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随堂检测随堂检测2.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 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 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D人物人物时间时间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商鞅秦孝公时期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忌齐威王时期 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吴起楚悼王时期 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43张PPT)人教版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