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诉衷情诉衷情 稼轩,你像一把倚天巨剑,被爱国的烈火灼烧得锋利。你才华横溢,完美地将文韬和武略集于一身。稼轩,你是真真正正的民族英雄。清高孤傲贞洁自持驿外断桥边,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只有香如故。第一节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陆游的生平和创作第二节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一、陆游诗歌的题材 陆游今存诗九千三百多首,题材非常广泛,尤以表现自己爱国热情的诗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梁启超读陆放翁录: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
2、,亘古男儿一放翁!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1、抗敌复国主题。二、闲适诗他也有不少诗歌是以细腻冲淡的笔法、闲适恬和的情调,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它们构成了另一种旋律。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二、陆游诗歌的特点(一)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二)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三)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
3、情韵深长。第三节 陆游的词 周密齐东野语:“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而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宋代陈鹄的耆旧续闻(卷十):“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阙。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创作背景介绍: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
4、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次被罢官。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书:愤:书写书写愤懑,悲愤愤懑,悲愤 书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我遥望着被
5、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的故土。“书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书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6、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书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羡慕诸葛亮,他在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出师表里里表达了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的决心,他确实做到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比呢?“书
7、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回顾)诗人(回顾)诗人“书书”了哪些事?了哪些事?首联首联“书书”颔联颔联“书书”颈联颈联“书书”尾联尾联“书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诗题为诗题为书愤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事而“愤愤”?作者?作者“愤愤”的根源又是什的根源又是什么?么?(从诗中找)(从诗中找)A忧愤国家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
8、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感情?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表现手法表现手法?B、对比手法:、对比手法: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A、借古讽今(用典)、借古讽今(用典):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诗中对
9、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千载以下。拓展思考:拓展思考:请用比较的方法进一请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步理解书愤书愤和和蜀相蜀相这两首作这两首作品,品,并找出两首诗的异同。并找出两首诗的异同。相同点:相同点:1.背景:背景:书愤书愤和和蜀相蜀相都作于动都作于动乱年代乱年代。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感。不同点:不同点:1.情感:情感:蜀相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
10、得重用的痛苦;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陆游的陆游的书愤书愤则则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愤懑。2.写作手法:写作手法:蜀相蜀相借乐景抒哀情: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映阶碧草”;书愤书愤以典明志、以典明志、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对比手法对比手法(两个对比两个对比)3.作品风格:作品风格:杜甫杜甫沉郁顿挫沉郁顿挫(一三两联景仰、二四两联叹惋一三两联景仰、二四两联叹惋)陆游陆游沉郁豪雄沉郁豪雄(以愤为意脉以愤为意脉,,句句是愤,字字是愤。,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感情沉郁感情沉郁,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笔力雄浑
11、。笔力雄浑。)总结总结: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
12、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为陆游诗歌的灵魂。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心情。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
13、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
14、,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
15、,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真是绝妙的章法。:(一)辗转任职和闲居时期。从绍兴十四年(1144)到乾道五年(1170)。45岁以前,他先后任福州宁德县主薄、枢密院编修、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二)入蜀从军时期:乾道六年(1171)到淳熙五年(1178)。陆游于乾道六年底到达夔州,一年以后,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管理军务。后随着王炎调回临安,陆游也被调至成都担任安抚司参议官的闲职。(三)辗转任职和在山阴农村闲居时期。从淳熙五年到去世(11781210)。五十四岁的陆游于淳熙五年离川东归后,曾在福建为官,但不久就遭到弹劾,罢职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