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登泰山记》ppt课件3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43940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4.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2《登泰山记》ppt课件3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6-2《登泰山记》ppt课件3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16-2《登泰山记》ppt课件3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16-2《登泰山记》ppt课件3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16-2《登泰山记》ppt课件3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登泰山记登泰山记姚姚 鼐鼐文人登泰山,多选春秋良时,姚鼐却选择了一条特殊的路线和一个特殊的日子。一般人不会穿泰山西北谷抵达泰安,也不可能借机去考察齐长城。姚鼐偏要“越长城之限”,实地考察古长城之貌,其精神令人由衷敬佩。作者登山这天,是除夕的前一夜,观日出时正值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冬天登山已不多见,选择除夕观日出则更加少见。在万家团聚共度良时之日,作者于泰山之巅皑皑白雪之中翘首迎接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这不是也表现了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吗?正如他在诗中所写:“男儿自负乔岳身,胸中大海光明暾。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欣赏精彩片段,品味形象而优美的语言。2.学习课

2、文写景状物的写法,提高审美能力。3.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热爱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重难点】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熟读课文。2.欣赏精彩片段,学习写景状物的写法。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安徽桐城人。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

3、74)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相关知识相关知识桐城派中国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虽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因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时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

4、皇顶,海拔1532.8米。泰山的南北面,各有一条大河。南面,有向西流走的汶水;北面,有向东流去的济水。南北水域的分界处有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的长城遗址。泰山的最高处是日观峰。基础梳理一、重一、重点字音点字音姚鼐(ni)汶水(wn)石磴(dng)徂徕(c li)戊申(w)樗蒱(ch p)石罅(xi)绛皓(ho)同舟共济(j)济水(j)人才济济(j)二、通二、通假字假字1.须臾成五采(同“彩”,色彩,颜色)2.多平方,少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三、古三、古今异义今异义1.至于泰安(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是月丁未(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3.复循西谷(古义:再,又;今

5、义:往复,重复)4.戊申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5.多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四、词类活用四、词类活用1.汶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2.崖限当道者(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五五、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1.判断句判断句(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者,也”表示判断)(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2.2.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后置了)

6、3 3.省略句省略句(1)(省略主语“余”)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2)(省略主语“余”)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3)(省略主语“余”)皆不及往。(4)(省略主语“余”)观道中石刻,(承前省略主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5)(省略谓语“见”)苍山负雪,(承前省略主语“雪”)明烛天南。(6)(省略主语“树”)生(省略介词“于”)石罅。(7)复循西谷(省略谓语“走”)(8)余始循(省略宾语代词“之”,环水)以入。(9)中谷(省略宾语代词“之”,水)绕泰安城下。任务一梳理课文思路【活动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第二段:记述登

7、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任务二赏析文章内容【活动2】阅读第一段,分析:该段是如何介绍泰山的地理形势的?第一段对泰山地理形势的介绍很有特点。作者鸟瞰泰山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做好了铺垫。寥寥三十余字,将泰山的地理位置、河流走向及南北分界,交代得一清二楚。句式整饬,朗朗上口。【活动3】阅读第二段,思考:1.作者是如何介

8、绍登山的过程的?作者先连用“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写出自己的行进路线,语句清晰如水,又起伏跌宕,宛如一条游动的长龙。然后介绍了登山的时间丁未日,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八日;旅伴泰安知府朱孝纯;山路状况登山的道路是石板砌成的台阶,有七千多级,可见山之高;登山的路线是:南麓登山循中谷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顺带介绍古人登山的习惯和“东谷”的古称,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余所不至也”,略含未经东谷的遗憾之情。还写了当时登山的天气情况:大雾弥漫,台阶冰雪溜滑,几乎无法攀登。作者只客观记述,并未流露出为难之情,可见作者的乐观旷达。2.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泰山夕照图?座座青苍的山峰,身披皑皑的白雪,银光照

9、亮了南天,苍山与白雪相互衬托,雪光与日光交相辉映,凭高俯瞰,远处古老的泰安城郭恬静地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汶水和徂徕山相依拥抱,宛如自然天成的山水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宛如轻柔的腰带在飘荡,朦朦胧胧,恍恍惚惚,似动非动,别具风味。3.你认为这幅风景画中哪些词语用得精妙?苍山负雪: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由被动变为主动,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使人想象到苍山宛如一位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巨人,匍匐在那里,银装素裹,富有神韵。明烛天南:“烛”是一种光化反应。晴日直射雪山,雪山又把吸收的光能反射天南,绘出积雪映照南面天空的夺目光彩,呈现出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半山居雾:一个“居”字,

10、不仅把动态的雾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静谧,而且增强了山间云雾缭绕不绝的高峻之感,创造出云雾全然凝滞不动的静穆而奇妙的境界。五鼓稍见须臾日上回视【活动4】品读第3段,思考回答:1.画出时间词语以及对应的景象变化。2.这段主要写什么?为这幅画命名。与夕照图相比有何不同?作者描绘了一幅无比壮丽的泰山日出图。泰山观日出。如果说夕照图画面明净,色彩柔和,景象恬静,充满阴柔之美,那么这幅日出图则色泽炽烈,气势雄阔,生机勃勃,对比映衬之下,足见其阳刚之美。3.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观?重点写了什么?写了大风、积雪、云雾、雪峰、朝霞、太阳、大海、远山。重点写日出时“极天”的变化。4.作者的观察顺序、描写顺

11、序各是怎样的?观察顺序:由暗到明(稍见云中正赤如丹)由近到远(自足下极天云一线异色)由东到西(亭东回视日观以西峰)描写顺序:日出之前(大风、积雪、云漫、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日出之时(一线异色、五采、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日出之后(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5.按照示例品味作者描写日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法。【示例】写日出之前的情景,“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云雾弥漫,不但写出“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劲急的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风力之急,气候之寒,积雪之多,使人感同身受。(1)以樗蒱比喻雪中的远山,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樗蒱。作者抓住远山又

12、白又小的形、色特点,显得十分贴切。再从这一判断句式来看,作者先写直觉(像何物),进而判断出实际是什么(山也),完全符合观察的过程,显得十分真实。这是一幅云雾中的山的静态图。(2)写日出之时的景观,着重观察描绘日出前后色彩的变化。以静衬动,是一幅流动着色彩美的动态图。从“一线异色”到“须臾成五采”到“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倏忽万变的壮美景象。一个“承”字,把旭日写得仿佛有一双巨手轻托着徐徐上升,又以汹涌着、摇动着、充满无穷生命力的红光为衬托,情景愈加显得奇丽。紧接一句“或曰,此东海也”,好像是谁突然发现,惊呼了一声,引发了我们对日出的壮观景象进行想象:原来太阳是从一片红光闪耀,涵澹澎

13、湃的东海之中升起来的,难怪它是那样的绚丽,热烈,浑圆。(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作者由东而西,由高到低,写晨曦中山峰绚丽多姿,是一幅奇异的立体风光图。没有一个字写冰雪,却使我们能够从它的形象中想象到。而“或得日或否”的山峰,尽管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皆若偻”。课文注释“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是有道理的,这里以群山有如臣服于下、敬礼膜拜的姿态来反衬泰山的“五岳独尊”的巍峨气概,也使日出景象显得更加庄严。【活动5】品读第4段,思考:该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写泰山的人文景观。提到点缀于日观亭附近或下山路上的建筑和石刻等名胜古迹,可说是一幅日观峰

14、古迹图。大凡作山水画,既要有山有水,还要有人物,又要点缀一些屋宇和其他,这里简要介绍一些泰山的建筑和古迹,既增强了游记的知识性,也有助于表现历史悠久的泰山的个性特征和整体风貌。【活动6】品读第5段,思考:该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第5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作者以“三多”“三少”“三无”,用简明的文字,扣住时令,概括出泰山石多松多的高山特色,同时也以此写出泰山之冬的特殊景观:石峰峻峭,青松苍劲,冰雪覆盖,鸟兽飞绝。这种静美,给我们以和谐的色调感。游览结束之时,作者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泰山之冬印象图,这幅图画,犹如风光影片的结尾,最后再给你一瞥全貌,虽无细部刻画,却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总体印象

15、。任务三体会作者的感情【活动7】文章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文中泰山那雄伟多姿的景色,美不胜言,使人心旷神怡,作者不顾条件恶劣,克服种种困难,登山一览的高昂情绪也很感人。在姚鼐笔下,隆冬时节风雪弥漫的泰山优美绚丽,毫无冷落萧条之感,游览者顶风冒雪,豪情满纸,胸襟开阔,既无孤芳自赏的清高寄托,也没有“独钓寒江雪”的凄楚孤寂情怀。文章的基调积极、乐观、豪迈,使人读了不仅能欣赏到自然的美,还能领略一些人生的真谛。任务四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活动8】品读全文,谈谈本文艺术上的成功之

16、处。(1)紧扣题目,结构严谨。作者从始至终紧扣“登”这个“目”,本文开始介绍泰山的山水形势,为“登”字做铺垫,中间写登山,结尾寥寥几十字收笔,名胜古迹,土石动植冰雪,自有特色,作“记”自然不可忽略。(2)语言精简,用词生动。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几个动词用得很好“乘风雪”的“乘”字,从人身不由己,只能随风雪而行的动作里,渲染了风狂雪紧的隆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自”“历”“穿”“越”“至”几个动词接连使用,既吻合描写对象,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

17、神态,写出了他急于登泰山的浓厚游兴,一字一图,字精意工,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七句话就描绘了七个画面,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3)修辞巧妙,手法得当。这篇文章有多处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比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又如“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

18、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把动态的雾写成静态,设喻新奇。再如“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或得日或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4)多用直接描写,也有侧面烘托。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

19、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象,又生动有趣。写日出,先造声势,用五更时分的风雪交加、云雾弥漫来衬托日出景象的瑰丽。随堂练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3段的描写,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日出的情景,加入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分别描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示例】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时,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6-2《登泰山记》ppt课件3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