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登登 高高 古诗文中自古便有“高处不胜寒”的独特意境。登高望远,看尽繁华落寞,文人墨客于山之巅、海之涯,书写了多少的往事情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会杜甫的登高望远时。导入一、作者介绍杜甫(杜甫(712712770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诗圣”,与李白并,与李白并称称“李杜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
2、作品,显示了唐代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诗史”。著有著有杜工部杜工部集集。代表作品有。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吏”石壕吏石壕吏潼关吏潼关吏新新安吏安吏、“三别三别”新婚别新婚别垂老别垂老别无家别无家别等。等。二、背景介绍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767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杜甫身逢战乱,从杜甫身逢战乱,从4848岁开始,一直到岁开始,一直到5858岁去世为止,岁去世为止,1111年中,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3、3 3年后病死在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此时出蜀途中。此时“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已结束已结束4 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的。三、律诗律诗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
4、裁,因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
5、仗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姚知不是雪【思考】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 诗人登上高处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哀,为诗文画面增添了不尽的悲怆意味。n 问 题 探 究【思考】体会意境任务:阅读诗歌的前两联,找出诗中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意境?n 问 题 探 究意象特点意象特点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急高哀清白飞回萧萧滚滚无边不尽【思考】分析意象特点 明确 例:“急”,写出了秋风之凛冽,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季节的特点。其
6、次,这个“急”字,还寄予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秋风本来就是凉的,江边高处的风就会特别凉,所以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会感到凉彻透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n 问 题 探 究例:“高”,秋的天空是高远的,明澈的。对于心情好的人来说,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气爽的感觉,对于像杜甫这样一位被家愁国难所困扰,同时又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秋日的天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所以,一个“高”字就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n 问 题 探 究例:猿鸣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清“渚”水中小洲,站在高处往下看,水中的沙洲显得既小又空,在萧瑟的
7、秋风中,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白冷色调,与前面的“清”字一起构成一幅苍凉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那种凄凉的情感。例:飞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孤独无依,让诗人不由想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战乱年代,诗人有家难归n 问 题 探 究例:无边落叶之多萧萧落叶之声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到自己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到生命的晚秋n 问 题 探 究例:“不尽、滚滚”,“不尽”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永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
8、前越显得短暂。n 问 题 探 究意境苍凉萧瑟 雄浑高远的秋景图感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漂泊无依的愁苦手法俯仰结合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n 问 题 探 究【思考】感悟情感悲宋代罗大经说,颈联十四个字写出了八重悲,你如何解读?一悲:万里,地之远也 二悲:秋,时之惨也三悲:作客,羁旅也四悲:常作客,久旅也五悲:百年,迟暮也六悲:多病,衰疾也七悲:台,高迥处也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n 问 题 探 究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古
9、代知识分子大多以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愧被称为“诗圣诗圣”。姚知不是雪【思考】感悟情感试概括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明确 孤独之感 思乡之情 壮志未酬 悲秋之情 老病之哀 家国之忧n 问 题 探 究思考:造成杜甫的愁苦的原因是什么呢?国难国难安史之乱后,军阀混战,安史之乱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家愁家愁家道艰辛,穷困潦倒家道艰辛,穷困潦倒流落他乡,长期漂泊流落他乡,长期漂泊年老多病,独自登台年老多病,独自登台
10、好友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孤独孤独触景触景悲凉萧瑟悲凉萧瑟萧瑟凄凉萧瑟凄凉 雄浑悲壮雄浑悲壮愁苦沉痛愁苦沉痛悲愁无奈悲愁无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借景抒情借景抒情自然之秋之秋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人生之秋之秋国家存亡之秋本诗结构:“一腔诗意,悲尽三秋”这首诗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和事业无成的怅恨,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主旨2022-12-13章法曲折,语言刚健遒劲,语调铿锵1.表现在内容上:首先是意境的苍凉壮阔:首联十四个字中诗人写了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六中苍凉的意象;颔联两句诗人从大处落笔,
11、茫然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营造出一个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意境。2.表现在情感上:感情是悲愁难抑。诗歌不仅包括个人的苦难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衰老多病、孤苦无依,还有对国运艰难的悲愁,以及诗人那种郁积难抒的爱国情感。诗人由悲人生之秋进而转向悲国运之秋,忧时伤世的忧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3.再次是情感上的起伏回旋。诗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如来自天外,将诗人的“悲”情展现与读者面前。“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缓,仿佛令这悲情受到限制。“无边落木萧萧下”又将诗人的“悲秋”心境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不尽长江滚滚来”展现了开阔辽远的
12、境界,又仿佛缓冲了这段悲情。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可以揣摩到诗人的情感起伏。4.表现在形式和音调上:对仗工整,语言铿锵,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中心悲秋,一气呵成,形成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登高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风格类型类型解说代表人物豪迈雄奇语言气势磅礴,节奏奔放,形象豪迈博大,意境恢宏阔远,情感积极向上苏轼、王昌龄沉郁顿挫语言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诗人似有千言万语,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杜甫悲壮慷慨思绪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感慨;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愤慨不平辛弃疾、陆游朴素自然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质朴无华,平淡中蕴含深意陶渊明、白居易拓展:诗歌的语言风格婉约细腻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李清照、柳永含蓄委婉含有深意,藏而不露,将情感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李商隐清新明丽意境上,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语言上,生动活泼;构思上,新颖轻巧王维、杨万里浪漫飘逸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变化万千李白致谢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