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烛闻一多了解闻一多了解闻一多 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3年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1925年1月上旬,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1927年2月,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193
2、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43年,组织十一学会。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诗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
3、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也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朗诵全诗,思考问题1、红烛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明确:明确:红烛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红烛的赞美和歌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咏物诗: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问题2、作者把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
4、么作用?“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问题3、全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一共有几处问?分别问了什么问题?第1节为第一问: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第2节为第二问: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第6节为第三问: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先后三次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有的问而不答
5、,有的一问两答,有的一问一答,在问问答答中,酣畅淋漓的抒情言志。红烛啊!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这样红的烛!诗人啊!诗人啊!吐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可是一般颜色?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赏析诗歌红烛啊!红烛啊!是谁制的蜡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矛盾!冲突!红烛啊!红烛
6、啊!不误,不误!不误,不误!原是要原是要“烧烧”出你的光来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这正是自然的方法。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红烛啊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救出他们
7、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这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价值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当时,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末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犹如身陷囹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红烛啊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
8、泪流开始之日。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用了拟人的手法。一开始,首先揭示了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红烛啊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又何苦伤心流泪?哦哦!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才着急得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何苦伤心流泪?”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不是同样受
9、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了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红烛啊红烛啊!流罢流罢!你怎能不流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结成快乐的果子!本节诗人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红烛啊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红烛
10、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第8、第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二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情感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
11、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第第5 5至第至第9 9小节小节理解这首诗的抒情方式理解这首诗的抒情方式 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诗人对烛呼告,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诗人将红烛比拟为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红烛变成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了,这样红烛的形象就成为一种精神品质的化身,诗人抒情
12、的依托。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扪心自间,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或劝慰有加,感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先后三次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诗人向读者完全敞开了心扉,把一颗心交给了读者,让我们在他那热情磅礴,精神焕发的诗句中,为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为他那种献身祖国一切在所不惜的精神而感动。诗句鉴赏诗句鉴赏(1 1)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
13、红”,表明诗人凝视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红”远比“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吐字,逼真地描写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比“掏字爽快率直。(2 2)怎样理解)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捣破他们的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
14、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3 3)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这是其一。其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4 4)“原是要原是要“烧烧”出你的光来出你的光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引人注目,
15、字义丰富而又突出。用叹号表示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后的快感显得很强烈。改用逗号,语气不强,感情色彩淡薄。用叹号的话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改用句号,就失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5 5)哦)哦!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叹号如改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叹号如改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6 6)才着急得流泪)才着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叹号的作用)(7 7)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红烛啊”,这是什么,这是什么修辞修辞?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这是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体
16、会整首诗中作者的感情变化体会整首诗中作者的感情变化诗人经历了七次情感变化,四扬三抑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第3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第4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第5-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抑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理解全诗的主旨理解全诗的主旨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更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迫世人的迷梦,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种子”。诗人通过红烛这一意象,表现了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抱负。总结总结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