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6第六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450064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6第六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6第六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6第六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6第六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6第六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习惯性犯罪第六章习惯性犯罪第一节 “常态”的习惯性犯罪第二节 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第三节 成瘾类习惯性犯罪第六章习惯性犯罪教学目标理解什么是习惯性犯罪,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违法犯罪现象及原因掌握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的内涵及表现了解成瘾类习惯性犯罪的主要类型及表现掌握毒品成瘾、酒精成瘾、赌博成瘾、网络成瘾的概念、特点及发生机制第六章习惯性犯罪 学习重点理解“常态”的习惯性犯罪和“变态”的习惯性犯罪理解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成瘾类习惯性犯罪的特点、发生机制第六章习惯性犯罪 章节导引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过马路时,凑够几个人一起走,也不管红灯绿灯;驾车时占用生命通道,随意抛洒

2、杂物;在旅游景点,有人随手刻上“到此一游”,有人随意踩踏草坪;在网络上,有人一时兴起,随手发布一条道听途说或者完全由自己臆造的信息,引起社会关注甚至恐慌这些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但却鲜有人知道这些带有“习惯性”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给公共安全埋下了隐患,有的甚至已构成刑事犯罪。第一节第一节 “常态常态”的习惯性犯罪的习惯性犯罪第一节“常态”的习惯性犯罪一般性表现原因和对策分析一般表现 什么是常态?“常态”是相对于“变态”而言的,是指“心理正常”的状态。一般表现破坏公共设施 景点墙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随意砸坏公用电话 踩踏公园的花草一般表现 经典回顾:“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

3、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七十七章 破窗效应所描述的现象与马太效应有相似之处,但又不甚相同。马太效应来源于圣经中的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被社会心理学家用来描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破窗效应经常在犯罪心理学中出现,而马太效应现在多被经济学家引用,反映赢家通吃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一般表现侵占应急车道、消防通道行为 典型场景:早高峰时段,许多司机驾驶着爱车,不时地行驶在应急车道上,为的是躲避车辆拥堵,早一点到单位上班。乘车人乱扔杂物行为 典型场景:从一辆公交车的车窗里“飞出”几张广告纸,落在了十字路口的中央。一般表现随性编造网络言论行为经典回

4、顾:经典回顾:2011年年3月月15日上午日上午10点左右,浙江杭州某数码市场的普通员工点左右,浙江杭州某数码市场的普通员工“渔翁渔翁”,在自家电脑上写下一段不到,在自家电脑上写下一段不到50字的消息,发在了几个字的消息,发在了几个QQ群群上,以引起一些网友的关注。超乎他想象的是,在此后的短短几个小上,以引起一些网友的关注。超乎他想象的是,在此后的短短几个小时,这条消息不胫而走,直至演化为两天后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时,这条消息不胫而走,直至演化为两天后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这就是著名的抢盐风波。这就是著名的“谣盐谣盐”事件。事件。3月月21日,当地公安部门发布日,当地公安部门发布消

5、息称,已查到消息称,已查到“谣盐谣盐”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渔翁渔翁”做出行政做出行政拘留拘留10天、罚款天、罚款500元的处罚。事后,元的处罚。事后,“渔翁渔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自己当时只是一时兴起,随手发布的。他自己当时只是一时兴起,随手发布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法制日报&搜狐网站 对“习惯性违法行为”的有关问题进行在线调查,结果如下:关于态度:“你认为这些行为对社会有危害吗?”A.有危害(96.5%)B.无所谓,危害不大(3.5%)原因和对策分析 关于原因:“你认为这些习惯性违法行为为什么会长期存在?”A.违法成本低甚至没有成本(56.1%

6、)B.好的行为是在长期的他律约束下逐渐养成的,关键要有严格的法律来监督执行(43.88%)关于原因:“你怎么看这些习惯性违法行为的制造者?”A.法不责众,处罚力度不够,很多人都对法律置若罔闻,明知故犯(37.84%)B.个人素质问题(36.25%)C.守法吃亏,绕开规则却能获益(25.91%)原因和对策分析关于对策:“你认为哪些方法对约束习惯性违法行为有效?”A.对遵纪守法的宣传再多,都不如严格执法(69.63%)B.应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增大违法成本,促使人们自律(20.67%)C.平时多开展文明行为教育活动(9.7%)第第二二节节 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第二节人格障碍类

7、习惯性犯罪反社会人格障碍与习惯性犯罪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习惯性犯罪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 反社会人格障碍与习惯性犯罪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属于变态心理学或精神医学的术语,特指在个人行为中普遍存在的无视和侵犯他人权益的模式。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征(16条):外表迷人 没有精神病症状 没有神经症性焦虑 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可言,对妻子(丈夫)不忠实 对事情不论大小,都无责任感。没有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 判别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 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征(的特征(16条):条):

8、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自己的问题的性质 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 酗酒或不酗酒,作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无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性生活轻浮、乱搞;方式与对象都与本人不相称;性顺应障碍 生活无计划,除了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外,没有任何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的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 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犯罪行为的犯罪行为首先,其异常出现始于早年,并且以品行障碍为少年期的表现他们肆意犯罪,不会终止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习惯性犯罪 主要特点:存在一种顽固、以内心体验为

9、目的、常人难以理解的怪癖。常见形式:偷窃癖 纵火癖 谎言癖 怪恋癖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习惯性犯罪偷窃癖与习惯性犯罪盗窃目的:不以攫取金钱物质利益为目的,而以盗窃他人或集体财物为乐趣。行窃模式:在行窃之后将东西又送还失主,下次再偷;偷了张三的东西转送给李四;将偷来的东西扔掉或登记储藏,供以后独自欣赏。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习惯性犯罪 纵火癖与习惯性犯罪 基本特点:不以报复与有意破坏为目的,也不是过失失火,而是以纵火为最大乐趣。学术前沿:学术前沿:纵火也可能是罪犯社会适应不良的一种表现,他们也许在儿时纵火也可能是罪犯社会适应不良的一种表现,他们也许在儿时受到过受到过与与火有关的虐待(火有关的虐待(R

10、itvo,Shanok 和和 Lewis,1983)。有一位)。有一位反复型纵火犯在儿时曾被父亲严重烧灼双脚,作为对他玩火的惩罚反复型纵火犯在儿时曾被父亲严重烧灼双脚,作为对他玩火的惩罚;另一位纵火犯曾被父亲用烧热的铁铲子打;还有一位纵火犯的母;另一位纵火犯曾被父亲用烧热的铁铲子打;还有一位纵火犯的母亲曾把他的双手放在火炉上烤。亲曾把他的双手放在火炉上烤。Ritvo等人推测,可能是这样的惩等人推测,可能是这样的惩罚措施让纵火犯相信:火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报复方式。罚措施让纵火犯相信:火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报复方式。第第三三节节 成瘾类习惯性犯罪成瘾类习惯性犯罪第三节成瘾类习惯性犯罪 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

11、罪 酒精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赌博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网络成瘾与习惯性犯罪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含义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1990年关于禁毒的决定 近年增加“甲基苯丙胺(冰毒)”。1997年刑法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学术前沿:学术前沿:毒品主要包括四个类型:迷幻剂、兴奋剂、镇静剂、毒品主要包括四个类型:迷幻剂、兴奋剂、镇静剂、阿片类麻醉剂。阿片类麻醉剂。(1)迷幻剂迷幻剂:包括俗称迷幻药的:包括俗称迷幻药的LSD、俗称天使粉的、俗称天使粉的PCP、克他命、克他命、酶斯卡灵、大麻等,其中大麻较为温和,而天使粉属于强力致幻

12、剂。酶斯卡灵、大麻等,其中大麻较为温和,而天使粉属于强力致幻剂。这类毒品能让吸食者产生幻觉,用幻觉世界代替现实世界。这类毒品能让吸食者产生幻觉,用幻觉世界代替现实世界。(2)兴奋剂兴奋剂:这类药物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安非他命、摇头丸:这类药物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安非他命、摇头丸、可卡因、咖啡因、尼古丁和临床上使用的抗抑郁剂。因为公众认为、可卡因、咖啡因、尼古丁和临床上使用的抗抑郁剂。因为公众认为摇头丸和可卡因与犯罪有关,所以这类药物受到的关注较多一些。摇头丸和可卡因与犯罪有关,所以这类药物受到的关注较多一些。(3)镇静剂镇静剂:能缓解焦虑和紧张,主要包括酒精、抗焦虑药和一些:能缓解焦虑

13、和紧张,主要包括酒精、抗焦虑药和一些“俱乐部毒品俱乐部毒品”。(4)阿片类麻醉剂阿片类麻醉剂:通常可以镇静止痛,最常见的就是海洛因。:通常可以镇静止痛,最常见的就是海洛因。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毒品成瘾的概念 国际上的通用术语叫药物依赖,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DSMIV中的定义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吸毒成瘾的明显特征 生理性依赖 心理性依赖 戒断症状 稽延性戒断综合症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习惯性犯罪毒品成瘾与犯罪行为吸食毒品吸食毒品刺激中枢神经刺激中枢神经 导致幻想导致幻想

14、激起犯罪勇气或胆量激起犯罪勇气或胆量 引发攻击性犯罪行为引发攻击性犯罪行为 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案例分析:案例分析:2008年上半年,家住湘阴农村的何某与瘾君子吴某结婚后,经不住毒品年上半年,家住湘阴农村的何某与瘾君子吴某结婚后,经不住毒品的诱惑,也染上了毒瘾。为满足夫妻俩平日吸毒的开支,吴某试过做生意,的诱惑,也染上了毒瘾。为满足夫妻俩平日吸毒的开支,吴某试过做生意,偷过车等,但均以失败告终。经过反复考虑后,吴某决定以贩养吸。为了方偷过车等,但均以失败告终。经过反复考虑后,吴某决定以贩养吸。为了方便进货、与吸毒人员联系,便进货、与吸毒人员联系,他他租住在湘阴城关的一个民房内。先由吴某从广租住

15、在湘阴城关的一个民房内。先由吴某从广东省增城市的贩毒人员东省增城市的贩毒人员“辉哥辉哥”手中购得冰毒、麻古等毒品,运回湘阴后分手中购得冰毒、麻古等毒品,运回湘阴后分装成小包,再由何某联系买主,贩卖给吸毒人员,从中装成小包,再由何某联系买主,贩卖给吸毒人员,从中赚取赚取差价。自差价。自2009年年11月到月到2010年年4月月6日,这对贩毒鸳鸯贩卖毒品日,这对贩毒鸳鸯贩卖毒品6次,贩卖冰毒次,贩卖冰毒4克、麻古克、麻古12粒粒,其中,其中4次卖给未成年人。次卖给未成年人。最终,湘阴法院依法以贩卖毒品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判处吴某有期徒最终,湘阴法院依法以贩卖毒品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判处吴某有期徒刑

16、刑4年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以贩卖毒品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万元;以贩卖毒品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3年年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元。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习惯性犯罪 毒品成瘾的机制吸食毒品吸食毒品痛觉中枢麻醉痛觉中枢麻醉产生强烈的欣快感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和松弛宁静感和松弛宁静感满足心理需求满足心理需求产生反复用药产生反复用药的病态欲望的病态欲望结果:结果:用药:飘飘欲仙用药:飘飘欲仙停药:痛苦难耐停药:痛苦难耐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毒品成瘾者的心理特征 价值观 以吸毒为荣的价值取向 以吸毒为快乐的人生追求“视毒如命,视死如归”的生死观 认知特征

17、认知方式直观片面 认知水平低下 认知活动易受影响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情绪情感特征 消极情绪突出,依赖心理顽固 情绪不稳定,具有两极性 情感偏激扭曲意志特征 缺乏戒断毒瘾的自信心 缺乏戒断毒瘾的毅力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人格特征 存在某些典型的人格缺陷,如是显性或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与特定的人格类型有关,如依赖性人格双向作用双向作用人格人格吸毒吸毒成瘾成瘾酒精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八月扑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 酒精成瘾及其表现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美国国家酗酒标准委员会 心理学定义酒精成瘾是由于饮酒所致的对酒精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酒精成瘾与习惯性犯罪酒精成瘾的表现 饮酒的强迫感 戒

18、断综合症 耐受量增加 超越一切的饮酒需要酒精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酒精成瘾与犯罪行为 失业、被社会隔离及慢性中毒的酒鬼,为了饮酒,可能在神智清醒的状态下窃取财物和酒类;惯窃犯时常在行窃之前少量饮酒,已达到壮胆的目的;不良少年常常与一群同伙共饮,进而产生不良后果;男性大多会在酗酒的愤懑状态下,施暴于他人;抢劫犯为达到犯罪目的,常痛饮烈酒以坚强意志。酒精成瘾与习惯性犯罪学术前沿:学术前沿: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表明饮酒与攻击行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表明饮酒与攻击行为有关。实验采用电击的方式考察了处于不同药物条件下的被为有关。实验采用电击的方式考察了处于不同药物条件下的被试的攻击

19、程度。实验者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三个实验组,即药物试的攻击程度。实验者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三个实验组,即药物条件组、安慰剂条件组、无药物条件组,允许他们作为条件组、安慰剂条件组、无药物条件组,允许他们作为“管理管理人员人员”“”“电击电击”另一个另一个“被试被试”。结果发现,饮酒诱发了攻击。结果发现,饮酒诱发了攻击行为,并且随着饮酒量的增加,电击达到了让行为,并且随着饮酒量的增加,电击达到了让“对方被试对方被试”晕晕死过去的地步。死过去的地步。酒精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酒精成瘾形成的机制生理因素 遗传说 生理因素说 神经适应机制说 药理说 年龄说心理因素 人格发展缺陷说 人格特质说酒精成瘾与习惯性犯罪社会

20、环境 环境因素 家庭因素 文化因素 学习理论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林枫(化名)林枫(化名)11岁时跟随父母由东北老家迁往天岁时跟随父母由东北老家迁往天津投靠大伯,后林父沉迷赌博,夫妻因此于津投靠大伯,后林父沉迷赌博,夫妻因此于2004年年离异。离异。13岁的林峰思念母亲,开始用酒排解心中的岁的林峰思念母亲,开始用酒排解心中的苦闷。之后几年,林枫先后在小餐馆、服装厂、塑苦闷。之后几年,林枫先后在小餐馆、服装厂、塑料厂打工,收入微薄、生活拮据。料厂打工,收入微薄、生活拮据。2010年年3月,一个月,一个本该发工资的日子,工厂老板却以林枫是外地人为本该发工资的日子,工厂老板却以林枫是外地人为由拒绝支付

21、工资,受到打击的林枫下班后去了家门由拒绝支付工资,受到打击的林枫下班后去了家门口的酒馆,空腹喝下口的酒馆,空腹喝下6瓶啤酒后准备离开。走到门口瓶啤酒后准备离开。走到门口处刚好碰到一个人的肩膀,对方立即大吼:处刚好碰到一个人的肩膀,对方立即大吼:“你瞎你瞎呀!不看道!呀!不看道!”林枫顿时想起了老板对自己的歧视林枫顿时想起了老板对自己的歧视和欺负,冲入后厨找了一把水果刀,将骂他的人狠和欺负,冲入后厨找了一把水果刀,将骂他的人狠狠捅了一刀,随后径直离开。林枫回家后便瘫倒在狠捅了一刀,随后径直离开。林枫回家后便瘫倒在床,意识模糊。直到警察床,意识模糊。直到警察1小时后破门而入,他才知小时后破门而入,

22、他才知道自己居然杀了人。鉴于林枫作案时未满十八岁,道自己居然杀了人。鉴于林枫作案时未满十八岁,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年。赌博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什么是赌博成瘾?赌博成瘾,是指赌博者有难以控制的赌博欲望和浓厚兴趣,参与赌博已经成为强迫性行为,并有赌博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其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赌博成瘾的危害 病态的赌博行为极易使个体呈现上瘾行为形态 参与赌博必然占用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工作和健康 造成经济损失 诱发各种犯罪行为赌博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赌博成瘾的特点临床特点心理特点 怀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强迫性冲动,如果试图戒赌,则会出现戒断症状

23、如焦虑、失眠等;赌博成瘾者一般人格偏离正常;赌博成瘾者和物质依赖者(如毒瘾与酒瘾)在心理表现上极其相似;有较高的精神障碍倾向。赌博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赌博成瘾的成因 生理学解释 英国科学家研究:赌博可使体内产生一种异常兴奋的化学物质 美国精神病学家研究:赌博行为可影响大脑许多神经递质 心理学解释 人格因素说 精神分析学说 行为主义学说 危机和压力说 综合因素说赌博成瘾与习惯性犯罪社会学解释 历史文化因素 环境因素 社会学习 社会酬赏 赌博成瘾的过程赢钱赢钱阶段阶段追逐追逐阶段阶段危机危机阶段阶段放弃放弃阶段阶段网络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什么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网络成瘾障碍

24、、强迫性网络使用等,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是一种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的危害 影响学业和前途 危害身体健康 导致心理障碍 诱发犯罪行为网络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网络成瘾的主要理论观点 生物学理论 6种与成瘾有关的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内啡肽 ACE模型理论 网络交往有三个特点:匿名性、便利性、逃避现实性 网络游戏特性说 某些游戏具有容易导致成瘾的特点:持续性与互动性 行为主义的解释 精神分析学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网络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 闭锁性与交友意向的矛盾影响

25、下的交往心理 性冲动与自控力的矛盾影响下的性好奇心理 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的矛盾影响下的“信息占有”心理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影响下的幻想、玩乐心理 应用篇网络成瘾的诊断 你是否迷恋互联网或其他网上服务,并在下线后仍然念念不忘?你是否感到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网上寻求满足感?你能控制自己是否上网吗?如果减少了上网时间或停止上网,你是否会感到不安和愤怒?你上网是否为了逃避问题或为了减轻无助感、犯罪感、焦虑、抑郁?你是否欺骗家人或朋友以隐瞒你上网的频度和在线时间?你是否为了上网而不惜冒失去某个重要关系、工作、受教育机会或谋职机会的风险?你的上网时间是否总是比原先预计的要长?推。荐阅读书目 1.章恩友、姜祖桢主编:矫治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杨士隆著:犯罪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师建国主编:成瘾医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美)阿洛伊等著:变态心理学,汤震宇等译,北京,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美)巴隆等著:异常心理学,杨霞等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6 6.(美)坎特著:犯罪的影子系列杀人犯的心理特征剖析,吴宗宪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件6第六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