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第七章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n7.17.1税收政策税收政策n7.2 7.2 纳税人的税务筹划纳税人的税务筹划n7.37.3不同收入项目计税依据和税率的税务筹划不同收入项目计税依据和税率的税务筹划n7.47.4优惠政策的税务筹划优惠政策的税务筹划内内容容导导图图n纳税人纳税人n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n非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LOGO包括中国公民、个体户、外籍个人、港澳台同胞包括中国公民、个体户、外籍个人、港澳台同胞居民纳税义务居民纳税义务人人有住所有住所+无住所无住所但居住满但居住满1年年非居民纳税义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务人无住所而居住无住所而居住不满不满1年年纳税义务人纳税
2、义务人指 因 户 籍、家 庭、经 济利 益 关 系,而 在 中 国 境内 习 惯 性 居住的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临时离境不扣减其在华居住天数。n【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有【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有()A.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 1年的个人年的个人B.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在中国境内居住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 3个月的个人个月的个人C.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超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超过6
3、6个月不满个月不满1 1年年的个人的个人D.D.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实际在中国境内居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实际在中国境内居住不足住不足3030天的个人天的个人答案:答案:ADADn以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以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n分为以下分为以下11个税目个税目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现金现金实物实物有价证券有价证券其他支付形式其他支付形式扣除方法应税项目定额扣除工资薪金所得(每月3500元或4800元)会计核算(1)
4、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2)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3)财产转让所得定额和定率扣除(1)劳务报酬所得;(2)稿酬所得;(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4)财产租赁所得(每次800元或20%)无扣除(1)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各项收入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各项收入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费用扣除办法:费用扣除办法: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工资薪金工资薪金生产经营所得生产经营所得7 7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超额累进税率5 5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超额累进税率其他征税项目,单一税率其他征税项目,单一税率20%20%存款利息:存款利息:2007
5、.8.152007.8.152008.10.9 5%2008.10.9 5%;2008.10.92008.10.9后暂免;后暂免;个人出租房屋:个人出租房屋:2001.1.12001.1.1起,起,10%10%;劳务报酬一次收入畸高,劳务报酬一次收入畸高,加成征收加成征收;1234居民居民纳税义务人与纳税义务人与非居民非居民纳税义务人的转换纳税义务人的转换通过人员的住所(居住地)变动降低税收负担通过人员的住所(居住地)变动降低税收负担 通过人员流动降低税收负担通过人员流动降低税收负担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与个体工商户纳税义务人、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与个体工商户纳税义务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
6、的选择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的选择5个体工商户与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与个人独资企业的转换的转换n现实中的避税途径:现实中的避税途径:n1、视频视频:税率节节高税率节节高 欧美富人忙移民欧美富人忙移民n2、视频:岛国成富人避税天堂视频:岛国成富人避税天堂n风险:风险:n1、视频:全球打击海外避税视频:全球打击海外避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其他所得n1.1.工资薪金福利化工资薪金福利化n针对国家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福利、津针对国家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福利、津贴等进行税收筹划。常用的方法有:贴等进行税收筹划。常用
7、的方法有:n(1 1)提供交通便利。()提供交通便利。(2 2)提供免费的午餐。()提供免费的午餐。(3 3)为单身职工提供)为单身职工提供宿舍。(宿舍。(4 4)充分利用)充分利用“三险一金三险一金”免税政策。(免税政策。(5 5)利用组织培训等)利用组织培训等形式的激励。形式的激励。n注意:非货币性福利的个税规定注意:非货币性福利的个税规定n2.2.纳税项目的转换纳税项目的转换区分依据:区分依据:是否存在雇佣与是否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被雇佣关系筹划要点:筹划要点:劳务报酬所得税率固定,而劳务报酬所得税率固定,而工资薪金所得随金额大小适工资薪金所得随金额大小适用不同的税率,因此用不同的税率,
8、因此所得额较低时,设法以工资所得额较低时,设法以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纳税,以适用薪金所得申报纳税,以适用低的工资薪金税率;低的工资薪金税率;所得额较高时,设法以劳务所得额较高时,设法以劳务报酬所得申报纳税,以避开报酬所得申报纳税,以避开高的工资薪金税率;高的工资薪金税率;案例案例 假定朱先生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假定朱先生是一名高级工程师,20082008年年5 5月获得某月获得某公公司的工资类收入司的工资类收入5000050000元,如果朱先生和该公司存元,如果朱先生和该公司存在在稳定的雇佣关系和不存在稳定雇佣关系应交的个人稳定的雇佣关系和不存在稳定雇佣关系应交的个人所得税分别是多少?所得税分别是多
9、少?【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节税节税 如果朱某与如果朱某与B B企业存在稳定的雇企业存在稳定的雇佣关系佣关系u这这5000050000元应该按工资、薪金所元应该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得缴纳个人所得税,u王某本月份应纳税额为(王某本月份应纳税额为(500005000035003500)30%30%275527551119511195元。元。11951195元元 如果王某与如果王某与B B公司不存在稳定的公司不存在稳定的雇佣关系,雇佣关系,u这这50 00050 000元应该按劳务报酬所元应该按劳务报酬所得额缴纳个人所得税,得额缴纳个人所得税,u王某本月份应纳税额为:王某本月份应纳税额为:5
10、000050000(1 120%20%)30%30%200020001000010000元。元。方案方案1方案方案2 案例案例 刘小姐刘小姐20082008年年7 7月从公司获得工资、薪金收入共月从公司获得工资、薪金收入共4000040000元。另元。另外刘小姐还获得某设计院的劳务报酬收入外刘小姐还获得某设计院的劳务报酬收入4000040000元。下列方元。下列方案哪个最优?案哪个最优?方案一:分开交税方案一:分开交税方案二:合并纳入工资、薪金所得纳税方案二:合并纳入工资、薪金所得纳税方案三:合并纳入劳务报酬所得纳税方案三:合并纳入劳务报酬所得纳税【例例6-106-10】u工资应纳税额工资应纳
11、税额=(40000=(400003500)3500)30%30%2275=81952275=8195元元u劳务应纳税额劳务应纳税额=40000=40000(1(120%)20%)30%30%2000=76002000=7600元元 u合计应纳税额合计应纳税额 =15795=15795元。元。u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税: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税:u应纳税额应纳税额=(40000=(4000040 00040 0003500)3500)35%35%5505=212705505=21270元元方案方案1 1方案方案3 3u工资、薪金所得转化为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税工资、
12、薪金所得转化为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税u应纳税额为应纳税额为 =(40000=(4000040000)40000)(1(120%)20%)40%40%7000=186007000=18600元元方案方案2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的转化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的转化 由于在某些情况下,如:当应纳税所由于在某些情况下,如:当应纳税所得额比较少的时候,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得额比较少的时候,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比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税率比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20%20%的比例税的比例税率低,因此在可能的时候将劳务报酬所得率低,因此在可能的时候将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能节省税收。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能节省
13、税收。结论结论n3.“3.“削山头削山头”法法均衡收入法均衡收入法80000 80000 元元 45%45%15001500元元 3%3%收入收入 税率税率 在遵守税法规定的前在遵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纳税人应当提下,纳税人应当平衡各月平衡各月收入收入,尽量使每月工资接近,尽量使每月工资接近或降到允许扣除额以下以适或降到允许扣除额以下以适用低档税率,减轻税负。用低档税率,减轻税负。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季节性影响较大的行季节性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现今企业激励机制中采用业以及现今企业激励机制中采用绩效工资制的企业绩效工资制的企业延伸:工资薪金中奖金的税务筹划(临界点筹划法)延伸:工资薪金中奖金的税务筹
14、划(临界点筹划法)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 不再扣减费用不再扣减费用 取得奖金当月工资薪金不足取得奖金当月工资薪金不足3500元元 减去减去“当月工资与当月工资与3500元的差额元的差额”奖金奖金应纳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额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按奖金先减去差额按奖金先减去差额再除以再除以1212后的商数来确后的商数来确定定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由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有七档,因此每个临界点与平衡点由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有七档,因此每个临界点与平衡点之间形成了之间形成了6 6个个“盲区盲区”。分别为:。分别为:n 18001 18001元元-19283.33-19283.33元元 n 5
15、4001 54001元元-60187.50-60187.50元元 n 108001 108001元元-114600-114600元元 n 420001 420001元元-447500-447500元元 n 660001 660001元元-706538.46-706538.46元元 n 960001 960001元元-1120000-1120000元元 n不能在以上区间发放奖金不能在以上区间发放奖金 ,否则将会出现一次性奖金数额,否则将会出现一次性奖金数额高税后收入低的现象。高税后收入低的现象。劳务报酬劳务报酬税务筹划思路税务筹划思路分次计税分次计税分项计税分项计税劳务报酬与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工
16、资薪金转化转化分解次数越多,分解次数越多,可扣除数额越多,可扣除数额越多,税基越小,税基越小,适用税率越低适用税率越低分解项目越多,分解项目越多,可扣除数额越多,可扣除数额越多,税基越小,税基越小,适用税率越低适用税率越低相互转化相互转化或择优或择优分别计税分别计税避免避免“一次畸高收入一次畸高收入”的加成征收的加成征收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规定: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注意注意:这里的同一项目是指劳务报酬所
17、得列举具体劳务项目中的某这里的同一项目是指劳务报酬所得列举具体劳务项目中的某一单项。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一单项。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缴纳所得税时应明白并充分利用这一点个人在缴纳所得税时应明白并充分利用这一点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n国税函【国税函【1996】658号文件:个人无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号文件:个人无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并取得执照举办学习班、培训班的,收入属于准并取得执照举办学习班、培训班的,收入属于“劳务报劳务报酬所得酬所得”应税项目,对办班者每次收入按以下方法确定:应税项目,对办班者每次
18、收入按以下方法确定:一次收取学费的,以一期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分次收取学一次收取学费的,以一期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分次收取学费的,以每月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费的,以每月取得的收入为一次。n个人担任董事职务的董事费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性质。个人担任董事职务的董事费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性质。n案例:案例:n张某为某企业职工,业余自学通过考试获得了注册会计师张某为某企业职工,业余自学通过考试获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和某会计师事务所商定,每年年终到该事务所兼职资格,和某会计师事务所商定,每年年终到该事务所兼职3个月。年底个月。年底3个月每月可能支付张某个月每月可能支付张某20000元劳务报酬。元劳务报酬。n方案方
19、案1:按实际情况签约:按实际情况签约n方案方案2:年终的劳务费在年末一次性支付:年终的劳务费在年末一次性支付60000元。元。李某将李某将6000060000元收入一元收入一次领取。次领取。u应缴纳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为:60 00060 000(1 120%20%)30%30%2000=124002000=12400元元 李某分李某分3 3个月领取报酬,个月领取报酬,每月领取每月领取2000020000元。元。u3个月合计应缴纳个人个月合计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所得税为:20 000(120%)20%3=9 600元元方案方案1方案方案2 228002800元元节税节税避免劳务报酬避
20、免劳务报酬“一次畸高收入一次畸高收入”加成征税加成征税n 降低当月(次)劳降低当月(次)劳务报酬的应纳税所得额务报酬的应纳税所得额n 如何合理安排纳税次如何合理安排纳税次数(区别项目)、纳税时间,数(区别项目)、纳税时间,在时间与空间上做出统筹安在时间与空间上做出统筹安排,合理降低税负。排,合理降低税负。目标目标着眼点着眼点7.3.3 7.3.3 稿酬所得稿酬所得1234系列丛书系列丛书成立著作组成立著作组再版筹划再版筹划增加前期增加前期写作费用写作费用发表同一作品发表同一作品,均应合并稿酬均应合并稿酬所得按一次计所得按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征个人所得税。但对于不同的但对于不同的作品却是分开作品却
21、是分开计税计税个人股利、红个人股利、红利所得的税务利所得的税务筹划思路筹划思路专项基金专项基金筹划法筹划法所得再投资所得再投资筹划法筹划法税收优惠税收优惠筹划法筹划法投资方式投资方式筹划法筹划法股息、红利税务筹划股息、红利税务筹划n1.1.专项基金筹划法:专项基金筹划法:免征个人所得税免征个人所得税n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n其他专项储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其
22、他专项储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险等 n注意局限性注意局限性:有最高数额的限制,如教育储蓄每一账户的有最高数额的限制,如教育储蓄每一账户的最高限额为最高限额为2 2万元万元2.2.所得再投资筹划法所得再投资筹划法n为了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和再投资,各国一般都规定,为了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和再投资,各国一般都规定,不对企业、公司的留存未分配收益课征所得税。这样,个不对企业、公司的留存未分配收益课征所得税。这样,个人若想使自己的投资所得不被征税,他可以把白己的投资人若想使自己的投资所得不被征税,他可以把白己的投资所得留存到企业、公司账上,作为对企业、公司的再投资;所得留
23、存到企业、公司账上,作为对企业、公司的再投资;而企业、公司则可以把这笔收益以债券或配股的形式记入而企业、公司则可以把这笔收益以债券或配股的形式记入个人的名下。其结果,既避免了个人被课征个人收入所得个人的名下。其结果,既避免了个人被课征个人收入所得税,又保障了个人收入及财产的完整与增值。当然,这样税,又保障了个人收入及财产的完整与增值。当然,这样筹划必须以个人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为前提。筹划必须以个人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为前提。股息、红利税务筹划股息、红利税务筹划u3.3.税收优惠筹划法:税收优惠筹划法:税法规定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税法规定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
24、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u对个人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取得的差价收入,在对对个人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取得的差价收入,在对个人买卖股票的差价收入未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前,暂个人买卖股票的差价收入未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前,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征收个人所得税。u投资者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7.3.57.3.5 特殊企业的收益筹划特殊企业的收益筹划 特殊企业的界定特殊企业的界定 此处所指的特殊企业是指非此处所指的特殊企业
25、是指非公司制企业,诸如个人独资企公司制企业,诸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1.分劈收分劈收入、入、2.增加费增加费用支出用支出给雇员给雇员支付工资支付工资通过分设通过分设机构进行机构进行转让定价转让定价将集中将集中所得所得分散到分散到信托信托公司名下公司名下将免税企将免税企业或减税业或减税企业作为企业作为联营伙伴联营伙伴例:李先生是例:李先生是A企业的高级职员,每月的收入共计企业的高级职员,每月的收入共计3万元,并由万元,并由A企业每月为其代企业每月为其代扣个人所得税。目前,李先生每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扣个人所得税。目前,李先生每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
26、得税为:应纳税额(应纳税额(30 0003500)25%1 0055620(元)(元)因此,虽然他名义上每月有因此,虽然他名义上每月有3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拿到手的部分只有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拿到手的部分只有2 4280元。元。该筹划方案的结果是,李先生及其该筹划方案的结果是,李先生及其6个家人每月都只取得个家人每月都只取得3 000元工资,每人需要元工资,每人需要纳税为:每人应纳个人所得税纳税为:每人应纳个人所得税0李先生实际收入为李先生实际收入为30000元元1.李先生注册一家个人独资李先生注册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企业B,并设法与其工作的,并设法与其工作的A公司达成协议,公司达成协议,A公司将李先
27、公司将李先生每月工资中的生每月工资中的27 000元以咨元以咨询费等名义打入询费等名义打入B公司的账户,公司的账户,李先生每月只从公司领取李先生每月只从公司领取3 000元薪金,并由元薪金,并由A公司代扣公司代扣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李先生的全部李先生的全部3万元收入,就只需要缴纳万元收入,就只需要缴纳805元的所得税,比筹划之前,每个月降元的所得税,比筹划之前,每个月降低了低了4920元的纳税义务,占其原应纳税额的元的纳税义务,占其原应纳税额的86%(49205725100%)。)。2.李先生可以自由支配李先生可以自由支配B公司公司账户中的资金。因此,李先账户中的资金。因此,李先生使用这生
28、使用这27 000元资金,分别元资金,分别为其父母、妻儿等为其父母、妻儿等6个家庭成个家庭成员,每人每月支付员,每人每月支付3 000元工元工资,并为其代扣个人所得税,资,并为其代扣个人所得税,其余其余9 000元用于各种日常消元用于各种日常消费的报销。费的报销。n1.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n2.专利权节税专利权节税捐赠捐赠全额扣除全额扣除应纳税所应纳税所得额得额30%的部分的部分全全额额扣扣除除已经被代扣税款的所得用于捐赠,可申请退税已经被代扣税款的所得用于捐赠,可申请退税捐赠超过扣除限额时可以分期捐赠捐赠超过扣除限额时可以分期捐赠所得项目与扣除限额的统筹规划所得项目与扣除限额
29、的统筹规划n2.境外已纳税额的扣除境外已纳税额的扣除n解释解释:个人所得税境外税款扣除限额的方法采用的是个人所得税境外税款扣除限额的方法采用的是分国又分项分国又分项计算计算的方法,不同于企业所得税的分国不分项的计算。的方法,不同于企业所得税的分国不分项的计算。n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抵免限额采用分国分项限额抵免法。(分国又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抵免限额采用分国分项限额抵免法。(分国又分项计算限额,分国加总比较限额)分项计算限额,分国加总比较限额)n境外已纳税额抵免限额:不退国外多交税款;境外已纳税额抵免限额:不退国外多交税款;n境外已纳税额抵免限额:补交差额部分税额。境外已纳税额抵免限额:补交差额部分税额
30、。n总的原则是多交不退,少交必补。总的原则是多交不退,少交必补。【案例【案例7 71414】居民纳税人张先生,】居民纳税人张先生,20082008年从甲国取得两项应税收年从甲国取得两项应税收入。其中,在甲国因任职取得工资、薪金收入入。其中,在甲国因任职取得工资、薪金收入8 7788 778美元(折合人民币美元(折合人民币60 00060 000元,平均每月元,平均每月5 0005 000元),已纳所得税折合人民币元),已纳所得税折合人民币700700元。因元。因向某公司投资,取得该国股息所得向某公司投资,取得该国股息所得3 5993 599美元(折合人民币美元(折合人民币24 60024 60
31、0元,元,已纳所得税折合人民币已纳所得税折合人民币5 7405 740元)。其抵扣方法计算如下元)。其抵扣方法计算如下:1 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全年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额=(5 000-4 8005 000-4 800)5%5%12=12012=120(元)(元)2 2)股息所得)股息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24 600=24 60020%=4 920(20%=4 920(元元)因此,其抵扣限额为:因此,其抵扣限额为:120+4 920=5 040120+4 920=5 040(元)(元)由于张先生在该国实际已纳税款由于张先生在该国实际已纳税款6 4406 440元,超过了抵扣限
32、额,因元,超过了抵扣限额,因此不再补税,但超过限额的部分此不再补税,但超过限额的部分6 440-5 040=1 4006 440-5 040=1 400(元(元),可以在,可以在今后五年的期限内,从甲国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今后五年的期限内,从甲国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税收筹划关键点:税收筹划关键点:如何才能让如何才能让“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在五年内获得扣除,在五年内获得扣除,以充分削减在我国境外缴纳的超过抵扣限额的高税负以充分削减在我国境外缴纳的超过抵扣限额的高税负?下列几种情况可以下列几种情况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1)纳税人在以后年度须继续从该国取得应税收入,而
33、且来自该国的)纳税人在以后年度须继续从该国取得应税收入,而且来自该国的所有应税收入的已纳税额之和小于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可以获得抵扣。所有应税收入的已纳税额之和小于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可以获得抵扣。2)如果纳税人在某个国家只有一项收入来源,而且该项收入来源在)如果纳税人在某个国家只有一项收入来源,而且该项收入来源在该国已纳税额超过了按照我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这种情况只会使该国已纳税额超过了按照我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这种情况只会使“超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过扣除限额的部分”越来越高,除非该国税制变化(降低税率),或者我越来越高,除非该国税制变化(降低税率),或者我国税制变化(提高税率),否则,永远不能扣除。国税制变化(提高税率),否则,永远不能扣除。3)以后年度来源于该国的各项应税收入中,又增加了其他应税收入)以后年度来源于该国的各项应税收入中,又增加了其他应税收入项目,这些应税项目在该国的税负低于我国。项目,这些应税项目在该国的税负低于我国。4)以后年度来源于该国的应税收入中,减少了一些应税收入项目,)以后年度来源于该国的应税收入中,减少了一些应税收入项目,这些应税项目在该国的税负高于我国,如上例。这些应税项目在该国的税负高于我国,如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