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公元公元220220年年公元公元907907年年)2021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系列课件届高三一轮复习系列课件浮生若暖第第8 8讲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一)(一)生产工具生产工具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曲辕犁出现,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曲辕犁出现,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犁耕技术的成熟。犁耕技术的成熟。曲辕犁曲辕犁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二)(二)耕作技术耕作技术魏晋时期:魏晋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
2、方的水田采用耕耙技术。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采用耕耙技术。(三)(三)灌溉技术灌溉技术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改进翻车;改进翻车;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大运河(隋朝)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 域发明域发明高转筒车。高转筒车。高转筒车高转筒车【探究合作】【探究合作】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1 1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2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3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3、4 4方便南粮北运。方便南粮北运。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四)(四)土地制度:土地制度: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1 1、前提:、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2 2、内容:、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调,并承担一定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调,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的徭役和兵役。3 3、实质:国家土地所有制。、实质:国家土地所有制。4 4、作用:、作用:一定程度一定程度限制了土地兼并限制了土地兼并,打击了豪强势力打击了豪强势力;保证了;保证了国家财国家财政收入政收入;调动了;调动了农民
4、生产积极性农民生产积极性;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展。均 田 制政府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产生大量的自耕小农提供财源提供兵源维持安定租庸调制府兵制XXX 时时 间间 为丁年龄为丁年龄 北 魏15-70岁隋开皇二年18-59岁唐武德七年21-59岁唐广德元年25-55岁北魏时男丁、妇人、奴婢都授田;到唐初妇女不再授田(寡妇除外)、奴婢也不再授田。足额授田的年龄足额授田的年龄授田的对象授田的对象【探究合作】【探究合作】观察上述材料分析其变化,并指出原因。观察上述材料分析其变化,并指出原因。变化:变化:授田的年龄范围在缩小;授田对象在较少授田的年龄范围在缩
5、小;授田对象在较少原因:原因:国家掌握土地减少。国家掌握土地减少。5 5、瓦解:、瓦解:(唐朝中期)(唐朝中期)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五)(五)赋税制度:赋税制度:1 1、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租调制租调制2 2、唐朝前期:、唐朝前期: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含义:含义:“租租”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调调”是是缴纳定量的绢或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徭的可以纳绢或布代缴纳定量的绢或
6、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徭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役叫“庸庸”。作用:作用: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农民的赋税负相对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巩固了府兵制。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一、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5 5、赋税制度:、赋税制度:3 3、唐朝中期以后:、唐朝中期以后:两税法两税法课税主体在居住地纳税,不分主户、客户课税标准按土地和资产多寡来交纳纳税物品实物+钱币纳税种类取消租庸调,取消杂税,地税、户税合并纳税期限每年两次,夏季和秋季增加税源,增加收入增加税源
7、,增加收入减轻负担,缓和矛盾减轻负担,缓和矛盾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简化税种,抑制贪腐简化税种,抑制贪腐因此得名因此得名“两税法两税法”按资收税、收取货币成为此后一千年中赋税变化的主流;按资收税、收取货币成为此后一千年中赋税变化的主流;此后政府不再强调控制土地,转而清查土地,以地征税。(宋此后政府不再强调控制土地,转而清查土地,以地征税。(宋“不抑兼并不抑兼并”)(1 1)内容)内容(2 2)内容)内容二、魏晋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二、魏晋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一)制瓷业成就(一)制瓷业成就1 1、魏晋时期:、魏晋时期: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2 2、隋唐时期:、隋唐
8、时期:出现了出现了唐三彩(陶制品),越窑青瓷(秘色瓷)、邢窑;唐三彩(陶制品),越窑青瓷(秘色瓷)、邢窑;中国瓷器技术成熟,开始大量外销中国瓷器技术成熟,开始大量外销瓷器取代丝绸成为对外贸易的代表。瓷器取代丝绸成为对外贸易的代表。唐越窑青瓷如意福酮瓶唐越窑青瓷如意福酮瓶唐三彩马唐三彩马二、魏晋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二、魏晋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二)冶炼业成就(二)冶炼业成就南北朝的灌钢法,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在南北朝的灌钢法,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二、魏晋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二、魏晋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三)纺织业成就(三)纺织业成就1 1
9、、唐中期后,官营纺织精相当大规模;唐中期后,官营纺织精相当大规模;2 2、私营纺织作坊兴起;私营纺织作坊兴起;3 3、唐朝丝织技术高超,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唐朝丝织技术高超,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4 4、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定期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服役的制度。三、魏晋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三、魏晋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一)魏晋时期:(一)魏晋时期:草市草市(民间集市民间集市)形成,设草市尉。形成,设草市尉。材料:越之市为虚(部分地区材料:越之市为虚(部分地区“草市草市”亦称亦称“虚市虚市”或或“坊场坊场”),),多在村多在村场场,先期招集各商或歌舞以来之。,
10、先期招集各商或歌舞以来之。南朝南朝宋沈怀南越志宋沈怀南越志三、魏晋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三、魏晋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二)隋唐时期(二)隋唐时期1 1、城市繁荣:、城市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商业繁荣;2 2、市场发展:、市场发展:唐长安城设有东、西二市,官府对商业进行控制,唐长安城设有东、西二市,官府对商业进行控制,城市中市城市中市坊分开坊分开;“草市草市”“”“夜市夜市”繁荣;繁荣;3 3、商业服务机构发展:、商业服务机构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柜坊(柜坊银行的雏形)银行的雏形)4 4、对外贸易:、对
11、外贸易: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广州成为对外贸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使。易港口,设市舶使。四、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南移四、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南移(一)概念解读(一)概念解读1 1、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2 2、经济重心:、经济重心: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支持的地区。四、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南移四、区域经
12、济和经济重心南移(二)古代经济中心南移过程(二)古代经济中心南移过程时期时期南方发展南方发展表现表现过程过程三国两晋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朝时期中唐以后中唐以后两宋时期两宋时期各行业继续加速发展各行业继续加速发展开始南移开始南移初步开发初步开发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进步;出现大城市速进步;出现大城市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苏湖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完成南移完成南移(南宋南宋)四、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南移四、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南移(三)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原因(三)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原因1 1、北方由于战乱,人口的大量南迁,充实劳动力,带来先进技术;、北
13、方由于战乱,人口的大量南迁,充实劳动力,带来先进技术;2 2、民族融合,加速当地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加速当地经济发展;3 3、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天宝末,安禄山反,天子去蜀,多士奔吴为天宝末,安禄山反,天子去蜀,多士奔吴为人海人海。顾况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四、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南移四、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南移(四)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影响(四)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影响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卷宋史卷337337材料二:材料二:“从汉至
14、唐,全国人才集中于黄河流域,唐朝共有宰相从汉至唐,全国人才集中于黄河流域,唐朝共有宰相369369人,人,90%90%时是北方籍。明代宰辅时是北方籍。明代宰辅189189人,南方籍占人,南方籍占2/32/3以上;明代文魁(状元、榜眼、以上;明代文魁(状元、榜眼、探花、会元)探花、会元)244244人,其中南方占人,其中南方占88%88%,北方占,北方占12%12%。改编自国学网文章农业和文明发展改编自国学网文章农业和文明发展1 1、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之使之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来源;2 2、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
15、重心的南移。(20172017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据此可知,唐中期可知,唐中期A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真题演练】【真题演练】本题考查目的:经济重心南移。本题考查目的:经济重心南移。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解释C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