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编本人教版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13.背影背影目标导航 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语,把握课文内容。(重点)体会本文巧妙的构思;抓住细节描写,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从独特视角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难点)体会父爱的伟大,对父母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助读资料 1.题目解说 “背影”既是课文的线索,又是课文记叙的内容。以背影为题,一是表明对父亲背影印象之深,二是为抒写父爱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2.作者名片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
2、集踪迹,收在朱自清全集里。散文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春背影绿等。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本文是作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作者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来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 写实”文章第2段中提到的“那年冬天”,是1917年冬。这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也在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任上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还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
3、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本文记载的便是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惜别时的情景。2.主题归纳 这篇散文追忆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出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3.写作特点 (1)构思巧妙,结构精美。课文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来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感情:开头点题难忘“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别惜别“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背影”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2)语言朴实,饱含深情。本文全用白描手法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但朴实的语言中却饱含深情。如
4、父亲回去的时候,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的时候,父亲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里父亲的话语虽然简单,却饱含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3)精心剪裁,突出重点。文中写回家奔丧,写在南京游逛,都一笔带过,因为这些跟主题关系不大。详写送行的过程,其中也分主次,买橘子的过程写得较详细,写背影的笔墨也特别详细。可见,详略的原则是突出重点。4.问题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背影”?探究1:父亲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在这次送行的整个过程中,这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在父亲对“我”的许多好处中,这次送行是最突出的;在这次送行过程中,过铁道买橘子是最突出
5、的;在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爬月台的背影是最突出的。背影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爱,给人深刻的印象。探究2:“背影”这一视角很新颖,因为引入想象人物的正面形象,开拓了想象空间,而无尽的想象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探究3: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可以作者对父爱的独特体会和深刻认识,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字词全解 1.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2.奔丧: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3.狼藉(j ):乱七八糟的样子。4.簌簌(s s ):纷纷落下的样子。字词全解 5.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质,抵押。6.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7.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8.勾留:短时间停留。字词全解 9.踌躇(ch u ch ):犹豫。10.警醒:睡眠中容易醒来。这里是不要睡得太沉的意思。11.迂(y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12.蹒跚(p n sh 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字词全解 13.试:擦。14.颓唐(tu t ng):衰颓败落。15.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16.郁:(忧愁、气愤等)积聚。17.琐屑(xi ):细小而繁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