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纳兰性德性德情景导入 纳兰性德是清朝初年词人,面对深秋远远的边塞,发出了怎样的感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感受词的情怀。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2.准确把握诗歌主旨。3.掌握词义,体会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想象解决现实的苦闷的情感。学习目标 纳兰性德(16551685),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走近作者基础知识马嘶 幽恨s yu理解词语那畔:吹断:若为情:荒戍垒:那边。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
2、不到了。若,怎。若为,怎为之意。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又,宋毛滂小重山:“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情。”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理解词义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赏析词句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赏析词句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
3、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赏析词句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赏析词句 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文章主旨 这首词抒
4、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随堂检测D 1.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B、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C、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D、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随堂检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是调查某一事件的始末,就把这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写出来。B无论采用哪一种表达方式,都要做到叙议结合,也就是观点和材料相统一。C虽然英雄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的故事至今传扬,他们的精神永存。D由于时代的局限,那么这部作品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封建糟粕,要注意鉴别。D 课后作业1.完成同步练习。2.背诵这首词。